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期中後,第二輪聽評課活動開始了,我在二年級二班執教了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16課《雷雨》一課。低年級聽評課小組的五位老師對我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聽評課指導。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啓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爲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雲——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並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並聯系生活實例,嘗試用“越來……越……”說句子。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爲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後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穀( )下頭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說”的形式填空訓練:(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烏雲( );風( );( )越( )越( )。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

背誦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圖片、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有了扶手就能順利地背誦出內容。

四、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講完課,結合老師們的評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後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場景歌》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場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詞的用法,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並嘗試用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在識記生字這一環節上,大部分學生只是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學中也沒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同時對視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時多注重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2、做“小詩人”這一環節,提出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合作學習,有點流於形式。分析對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深透,忽視了部分

學生沒能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與自我感悟。對策合作學習要落到實處,在合作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是我實習以來講的第一節課,這是一篇默讀課文,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會文章的大意和動腦動手去改造創新的主旨。因爲沒有要寫的生字,我是用了兩個課時來完成這篇課文的,第一節課時間把握的還可以,第二節課就有點緊張了。在這兩節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即使在課下準備的很充分了,到了課堂上也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的改變策略來把整堂課上好。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有很多不足:第一是對教案還是不夠熟悉,以至於很多想要表達的內容說的不夠完整;第二是對課文中的好的句子要求學生讀的不夠;三是對學生的表揚不到位,應該做到具體有效的表揚,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四是沒有發揮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模式,雖然教案上設計的很好,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引導的太多,這是最大的不足;五是在講生字的過程中,紀律沒有維持好,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六是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不能做到有效的解決。

總之,這兩節課所學到的東西是我聽再多的課也體會不到的,只有真正上了講臺,才能感受到課堂中的那種氛圍和作爲一名老師應該去做的。在以後的實習過程中,我會盡量改變這些缺陷,爭取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社課標版二年級上冊第1課。主要寫了秋天豐收的絢麗美景,並由景聯想到對勤勞人們的讚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師是這樣尋求科學的設計過程的:

沈旭林(以下簡稱“沈”):新課標強調“閱讀是老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行爲,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對話基礎上層開的。”

朱明雅(以下簡稱“朱”):那麼應該在課始讓學生多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後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沈:對,一般學生會說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飛”、“是入畫了美麗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應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學生說“科天不僅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葉蕭條景”,該怎麼辦?

沈:也應予以肯定,但還需教師引導,比如可以這樣引導:“秋天的確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是美麗的,課後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課文以“梨、蘋果、稻海、高梁”四景來描繪秋天的美好與豐收,該通過何種途徑讓學生感受到呢?

朱:多讀體驗是不能少的。但怎麼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讀呢?還要考慮到讀的增量,總不能一遍又一遍毫無目的地讀!

沈:我在反覆讀課文時,有了多種體驗:色彩美──金黃、紅色、金色、藍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蘋果、稻子、高粱。描寫美──“掛、露、翻、舉”描繪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一種作者的喜愛之情流露其中。這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深入”與文本對話,但怎樣“淺出”給學生,應該找一個恰當的載體。

朱:還是讓學生帶着“你能讀出是怎樣的秋天”的問題讀句子,學生就會把自己獨特的感悟表達出來。

沈:對,這樣的設計的確能給學生一個多元感悟的空間,同時使課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當學生說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麗時,教師還要學生用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注意對文中色彩詞的強調;當學生說感受到作者描寫很獨特時,還是要求學生讀出這種感悟──朗讀時注意文中。燈籠、臉頰、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強調……

朱:個性閱讀在這樣的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發揮。感悟理解與情感薰陶兩不誤。句子的表達方式獨特是本文的寫作特色,是否可以給學生一個語言運用的'機會,讓學生練寫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學生會表達出“菊花綻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說明他們已經領悟課文描寫景物的表達方式。

沈:是啊!語文教學在很多時候就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文本中的表達方式是很有特點,靠教師講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那我們的語文課就會黯然失色。剛剛設計的遷移運用訓練是一種“意會”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過渡到下文的學習: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過渡語:“不僅僅是景物寫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寫得勢扭了!”順勢引出句子“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要求學生讀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麼?

朱:巧妙的過渡是閱讀教學藝術之一。而且過渡後。要學生讀句子,回答句子中隱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歸”和“讚美勤勞的人們帶來的豐收”兩層意思。把原本難教的句子簡單化。真是環環相扣,一語兩得。

沈:當學生讀後明白句子中的兩層含義後,運用多媒體展示“勞動人們的勤勞畫面”,但僅僅是動作畫面還不夠,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語言,還可出示一些描寫勞動人民的詩句、語言,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會提高,使學生有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當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後再來讀文本中句子“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秋天的圖畫。”這時朗讀會使得課堂充滿人文味,而且這時的讀學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實現文本價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是不是還要學生寫寫?如最後句子中的“大雁南飛”,與“讚美人們”兩個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達出來。

沈: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寫這樣的句子是有點難度的,那麼難的句子讓學生多讀就夠了,不需要達到運用的程度,將來的文本教學中有這樣運用的機會。

把我們設計此文的研討過程記錄下來,相信大家能悟到閱讀教學的一點靈性!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啓迪。

本課教學,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兩岸和湖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後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並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後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課堂上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髮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爲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針對本課特點,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爲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在初讀後,就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的探索文本,找到四處寫景美的語段,並隨即進行分析指導。

本文詞句很美,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通過圖片欣賞、聯繫生活場景,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覆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啓發進行想象說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 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後由讀變背並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更理解了什麼是“變幻的山巒。” 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了語文的三維目標。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

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爲學生有了興趣,纔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爲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練習過的課文。

3《有趣的作業》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故事性較強,學生讀起來非常易懂。但是課文中有兩個句子較長,學生讀得不是很順暢,在早自習時,反覆帶讀,很有進步。因爲在課前就有帶讀課文,所以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效率還不錯,完成了生字、詞的學習,而且我發現課文的朗讀有點兒朗朗書聲的感覺。第二課時裏,我只抓了兩個重點,第一個是,讀第二自然段,模仿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還有哪些事物也能代表春天。在這個環節,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早上我帶讀課文時,讀到“同學們的桌子上,有裝在墨水瓶裏的蝌蚪,有插在水瓶裏的柳枝”時,遊思遠快嘴讀完後,加了“等等”兩個字,當時我並沒有吱聲,在課堂上,講到這裏時,我便把思遠點起來,問他爲什麼要加上這兩個字,他說,這裏有很多點點,點點的意思就是還有很多沒說完,很多孩子開始附和,於是認識省略號就水到渠成了。補充句子的仿寫雖然與課文句子有出入,但是句子都說得較完整。第二個重點是理解小麗爲什麼畫一幅圖作業尋找春天的作業。通過想像小麗看到“愛護花草”的牌子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如,小花也有生命,摘了會疼;小花被摘了,別人就看不到了;小花被摘光了,就不是春天了等等。七嘴八舌下來,都明白了小麗畫玉蘭花的原因。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提升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勝出後,歷史的瞬間成了歡樂的永恆,中國人終於圓了一個世紀的奧運夢。作家肖復興也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及激動,寫了這篇《嚮往奧運》,全文表達作者申奧成功後的興奮與激動,也表現了作爲一箇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文章語言曉暢,情感真摯,耐人尋味,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操和愛國教育的好教材。本課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在教學《我們成功了》這一課時,從許多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認爲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爲本,以讀促解。

二、做好評價,以評促說。

三、首尾照應,交相回映。

新課改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與思考,我認爲在今後的教學中,始終堅持以讀爲本,以讀促解,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作爲教學的主導方式,進行合作探究的教學是我們應該堅

持的教學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體現這一點,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我願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與新課程共成長。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簡單”,這是蘇教國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最後一篇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初讀課文,覺得它的簡單在於:

(1)與前三篇《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這三篇文章不同,似乎沒有歌頌偉大的人物,也似乎沒有十分難懂的哲理。

(2)文章結構條理清晰,讓我一讀就一下子瞭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繼而就思考:這樣的文章該如何設計教學過程?似乎淺顯易懂,似乎沒也什麼地方值得細細探究的!

帶着疑惑,我再一次細細閱讀課文,隨着對作者楊紅櫻的進一步瞭解,對《魯濱迅漂流記》的閱讀,又翻閱了教學參考用書,又上網瀏覽了相關教學輔助資料,才逐漸改並了最初對它的認識。它很不“簡單”:

(1)它是一篇文中文,是楊紅櫻作品《男生日記》中主人公吳緬的一則日記。它除了是一則日記之外,還是一篇優秀的讀書筆記。

(2)楊紅櫻創作,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們推薦好書,這樣更容易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孩子們樂於接受。

想到這兒,我豁然開朗,除了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上,還應該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所以,我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適當拓展故事內容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本涉及故事內容出發,引導學生質疑,如主人公魯濱迅如何種植大麥和水稻,如何救下星期五?他後來又是如何離開孤島的?請正在閱讀或已經閱讀本書的同學相機介紹。因爲開學初就佈置了對本書的閱讀。所以,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介紹得眉飛色舞,眉開眼笑。其他同學聽得也津津有味。從他們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們對這些讀過書的同學無比羨慕。相信他們課後也一定會去主動閱讀這本書。

(2)欣賞名言以指導讀書方法。在師生共同品析的名言的基礎上,我又出示了我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發現的名言,讓學生品讀理解。相機啓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故事的內容,還要學會用慧眼發現佳句,並把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下來。要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不能只滿足於對故事的瞭解。

(3)領悟送書目的以獲得人生啓示。提出探究性問題:爲什麼爺爺把書贈給爸爸,爸爸又把書贈給我呢?聯繫課文第一部分爺爺和爸爸寫在扉頁上的文字,讓學生同桌討論。引導學生了解其實一家三代之間並不只是在傳遞一本書,而且還在傳承一種精神: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這本書真的有麼大的作用嗎,在本書中你還會有怎麼樣的收穫,就請學生課後認真閱讀,還可以與讀過的同學互相交流讀書心得!

教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班學生都能津津有味地聽講,真正地跟着我走進了課文,走進了魯濱迅,使他們能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迸生了濃濃的閱讀興趣,也收穫了閱讀的方法。最大的遺憾是在學完之後的一個階段,沒有及時和學生開展《魯濱迅漂流記》的讀書交流會。

反思寫到這裏,突然又冒出一個不“簡單”:楊紅櫻真是個不簡單的作家,她總是以看似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的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卻能給孩子們帶來不簡單的收穫,她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這難道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學習的嗎?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記述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被迫離開祖國,全心全意投入音樂創作,客死巴黎的經過,突出了他“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臨終請求,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對人的.情感與心靈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這一段落,我要求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熟讀、領悟、背誦。

第一步,初讀感知。這一段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爲什麼?

第二步,引導品讀。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都深深地表達着一個期望:無論你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國啊!

第三步,誦讀背誦。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感受肖邦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濃濃的同學之情,深深的師生之情,反覆誦讀,背誦。

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很難理解“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和抗爭。”在教學中,我出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播放音樂,讓他們全體起立唱了一遍,然後讓想想當時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聽了這樣的鼓舞人心的歌曲會怎麼想,怎麼做。接着我就順勢引出當波蘭人民聽到這催人奮進的《革命練習曲》他們也一定會從起義失敗的痛苦中掙脫出來,繼續抗爭。所以說肖邦雖然處在異國他鄉,他卻在用傾注全力創作音樂的方式來拯救他的祖國。我覺得通過這樣的聯繫,學生對句子的含義理解比較深刻,對肖邦這個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更加鮮明。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瞭解國慶節的來歷,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朗誦詩歌。查找和蒐集慶祝國慶的圖片和

文字資料,課外閱讀愛國詩篇。

3.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獨立學習能力,養成查找資料,蒐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愛讀

詩歌。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教學難點:瞭解國慶節的來歷,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玩登山遊戲。複習生字。說對一個字,並組詞,就可以登上一個臺階。

2.師:你們還記得十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嗎?後天我們就要歡慶祖國媽媽的第61個生日了。你們開不開心,內心激動嗎?那就讓我們帶着歡快而又激動的心情大聲地齊讀課題吧!

3.多媒體播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視頻,師介紹國慶節來歷。

二、精讀課文

1.齊讀這首詩歌。

2.指導朗讀,並在文中標一標停頓和重讀的地方。

3.指名再讀,作爲送給祖國媽媽的第一份禮物。

4.問學生,你們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那麼祖國媽媽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播放60週年的閱兵儀式)

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不僅海軍、空軍、陸軍來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全國人民都在歡呼中度過。(課件播放每一年人民歡呼慶祝的圖片)

5.這麼多人在歡慶,我們書本中用了——13億孩子。這裏的孩子指誰?在祖國媽媽眼裏,祖國的人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

6.在祖國美好的日子裏,除了13億孩子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連祖國的壯麗河山也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呢!

自由讀詩歌,並劃出誰在送祖國媽媽禮物?(田野、楓林、藍天、大海,並相機板書)

7.它們分別送了什麼禮物?(果實、旗幟、鴿子、樂曲)。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A指名讀。

B田野向祖國媽媽獻上哪些金黃的果實呢?學生自由交流。

C課件出示圖片,師引:梨樹掛起——稻海——

你還看到了什麼果實?

D田野還會獻上怎樣的果實?

看圖填空:田野獻上()的果實。

真是五穀——瓜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師:祖國媽媽收到了田野送上的這份五光十色的、散發着瓜果香味的禮物,此時此刻,她的心情一定是——(高興、激動、開心)

那就請你來讀一讀(讀出豐收的開心)

(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A楓林怎麼會舉起火紅的旗幟?

B出示:楓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楓樹吧。

C師:無數片火紅的楓葉在秋風中飄揚,像是舉起的一面面紅旗在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呢,美嗎?

誰來美美的讀一讀?

8.老師也爲祖國媽媽準備了一份神奇的禮物,但是需要大家的幫忙。(板書:畫一朵沒有顏色的花)

找一找,都有哪些顏色呢?(生說,師塗色)

我們給花朵塗上了顏色,可花朵卻還是愁眉苦臉,原來它們聽不到藍天的白鴿和大海獻禮時的聲音,讓我們幫助花兒開心,好嗎?

(1)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A出示藍天(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小朋友,現在你就是小鴿子,我們在祖國媽媽的藍天上飛啊飛,飛過了高山,飛過了田野,飛過了黃河,飛過了農村,你聽到它說什麼呢?

B指導朗讀

師:是啊,祖國大地真是風景優美,祖國媽媽的孩子也過着美好幸福的生活,連白鴿都陶醉了。

(2)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A課件大海。問:你聽見了什麼?

B大海在這歡慶的日子裏在給祖國媽媽唱歌呢。會唱什麼歌呢?

C聽到了那麼多歡樂的歌,我們的祖國媽媽一定很快樂,很幸福。我們再來讀一讀。

(3)詩句連讀

指導朗讀:謝謝你們,花朵聽了可開心了!你們喜歡大自然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嗎?你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對祖國媽媽的祝福嗎?

指名讀,評一評。

男女生對讀。

詩朗誦。

師: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色彩鮮豔的歡慶圖。

三、拓展知識

1.祖國媽媽的`六十一歲生日就在眼前,你們準備給祖國媽媽送上什麼禮物呢?

2.知識競賽。

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該如何讓學生來讀呢?讀得入情、讀得有滋有味呢?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朗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教師應做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教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提問:“十三億孩子”指誰?理解在祖國媽媽面前,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包括你我。隨後我讓學生劃出誰送禮,送了什麼禮物,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

(1)田野會送上什麼果實?(2)你聽到小鴿子說什麼呢? (3)你聽見大海會對我們高唱一首什麼歌曲?(4)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激動的場面,你們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興奮……)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本課教學時我就力求構建一個開放的課堂,這也是新課標倡

導的理念之一。本課實現了三個“開放”:

1.向課前開放,讓學生收集有關國慶的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向課內開放。詩歌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離城市中的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上有一些困難,因此課前我收集了相關圖片、視頻資料以課件的形式出示,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之內。通過形象的視覺觀察、美妙的配樂享受,漸入佳境後,學生讀起課文來聲情並茂。

3.向課後開放。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長假中的所見所聞,說說“人們是如何歡慶國慶的?”學生剛過節日,正是記憶猶新的時候,所以發言十分踊躍。有的說:“我看到我們小區門口掛了橫幅,掛了紅紅的大燈籠。”有的說:“我看到街上、商場里人很多很多,好多地方插了彩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詞語,如:“張燈結綵、煙花綻放”等等。這樣“讀說”結合,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得到紮實的訓練,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化。

這節課中,我在指導朗讀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到位的,我是標好後指導學生朗讀,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讀出情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千人糕》是一篇文淺情深,易於理解的課文而作爲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對學生文化的認識,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薰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從這三方面加以理解。

優點之處:

1、文化認識,共同努力互相協作。

全文的中心是讚美合作精神,要讓學習懂得任何一樣東西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我首先從導入上設懸,讓學生帶着思考步入對課文的認識,基於這一點,學生能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從而從客觀上實現時文章的突破,在細節的處理上我注重口語訓練,表達情感,因爲口語表達訓練是語文能力的外?在讀中加以認識,在認識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後方有感悟。

2、知識積累。

所謂知識積累,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同舊有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鏈接,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學時,注重啓發學生頭腦中舊有的知識,在學習課文時,注重同學生現實的生活聯繫起來,從而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讓語文學習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3、情感薰陶。

本節課我認爲最好的設計就是在於對學生情感的薰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拓展,不僅僅體現爲知識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實現情感的接受,我發現當我打開這些傳統節日時,學生眼中充滿着新奇,這不是我們教學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用心的老師纔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學生,才能真正證明一堂課的成功。

不足之處: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認識到學生的表現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間有思維敏捷的,有後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設計還應更大地面對全體學生,怎樣才能把這一環設計好,是我本節課留下的問題。

改進措施:

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前提,但我們還應面對全體學生,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落實好,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要把握好,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今後更要注重體現達到目標教學中過渡目標的設置,一環扣一環,一脈相承。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選擇並確定挖掘、拓展、積累與運用的詞語。

《北京亮起來了》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課文語言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讓課文增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根據具體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學生的要求,我們預設了以下詞語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結合圖片,理解“金碧輝煌”、“從天而降”“煥然一新”、“猶如”、等詞的意思。會用“猶如”換詞、說話。

2、正確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把課文中的新詞、關鍵詞、語言訓練的重詞作爲訓練點,或突破文本理解的重難點,或感悟首都夜景的美麗,或進行拓展,或進行詞句訓練,做到詞語教學課課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

二、以讀爲本,讀有目標,讀有層次。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習中我採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的活動。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然後逐句分地點採用自己讀,指名讀,合作讀,開火車讀,男女賽讀,齊讀等形式,接下來添加去掉部分詞語的小練習,找生填讀。學生在讀之前心中有明確的讀的目標,這樣的閱讀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步都紮實有效。並且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情況,在每句開頭加上“北京亮起來了”適時引背,使學生充分感受首都北京夜景的美麗。

三、充分感性,建立表象。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爲學生展示了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亮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抽象的語言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有深刻的感性認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畫面,與文中一個個美好的詞語相呼應,又有利於學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詞語。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變枯燥爲生動,這一點尤其突出表現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現代教育手段應用得當,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學生處於渴望儘快瞭解課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狀態,此時適時映出課文描述的畫面,可以使學生正確地瞭解文章內容,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通過看畫面,加以獲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爲理解詞語提供了便利。

四“生活即課堂”。

低年級學生儘管年紀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教學時,可動他們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感受來理解、運用詞語。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煥然一新”是理解的重點,圍繞這個教學重點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師:我們現在看到的商業街繁華、熱鬧,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單大街可不是這樣,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圖片,簡單介紹,體會“煥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單商業街具有悠久的歷史。50年代,各種雜七雜八、叫不上來名目的小攤小販,雲集其中。現在經過改造和整治,已成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購物、餐飲、娛樂、服務、辦公爲一體的整潔、文明、繁華的商業街。

在這段教學環節中,在初讀感悟的基礎上,採用新舊照片對比、情境接讀等形式,讓學生感悟“煥然一新”內涵,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拓展運用,讓學生運用“煥然一新”在不同的情景中說話。

第三段有一句:“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請學生給“猶如”換詞,學生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猶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

此外,配合圖片,提出問題,“立交橋爲什麼像彩虹?”引導學生觀察立交橋上那斑斕多彩的燈光,色彩不一,隨着立交橋綿延到很遠很遠……這種形狀,這種色彩,像極了天上的彩虹,彎彎的,多彩的。這時,如果向學

生出示一系列美麗的燈光:明亮的照明燈、投射很美的草坪燈、變化多端的噴泉燈、異常亮麗的禮花燈……讓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運用“猶如”一詞,誇誇自己看到的燈光,效果會更好!在看圖想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內化了“猶如”這一詞,並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光十色,燈火輝煌。

這裏省去了枯燥的文本分析,依託文本,在理解、記憶、積累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舉反三,在進行發散、創造性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的同時,加深對詞語的深層理解,使之不斷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果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抓重點詞句的理解,適當地引導學生感悟、運用,這無疑會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愛祖國,誇家鄉。

感受北京的美麗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發展和變化)

師:20xx年,北京的夜晚更加明亮,更加輝煌!(出示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圖片)

師:這些雄偉的建築,讓世界人民都爲之矚目,爲之讚歎!

生:談感受!

師總結:是啊!作爲中國人,我們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其實,我們家鄉沂南的夜晚也非常明亮,夜晚的廣場、五光十色的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把廣場裝點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們愛首都北京,我們也愛家鄉沂南!

老師相信,只要有每個人的細心地關注,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咱們濟寧也一定會更加明亮!更加輝煌!

六、存在的問題

1、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自身的基本功還要不斷的加強,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語言文字的功底,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讓每堂語文課都能充分讓學生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所在。

2、要讓孩子寫的充分:語文教學中每堂課都要安排寫字練習,而且要讓學生寫的充分,寫的從容。我這節課中由於前面的閱讀的.環節用了大量的時間,造成寫字時,只剩了短短5分鐘,所以學生寫字寫的很匆忙,寫字的效果不高,爲學生留下了書寫的負擔。爲了克服這一點,我想,今後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把握好時控,爲寫字留下充分的時間,加大課堂的密度,提高40分鐘的效果。

3、教師的評價語言上要更豐富、更具有激勵性,才能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抓住課堂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有精神的薰陶又有精神的享受,從而提高語文

一、選擇並確定挖掘、拓展、積累與運用的詞語。

《北京亮起來了》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課文語言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讓課文增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根據具體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學生的要求,我們預設了以下詞語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結合圖片,理解“金碧輝煌”、“從天而降”“煥然一新”、“猶如”、等詞的意思。會用“猶如”換詞、說話。

2、正確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把課文中的新詞、關鍵詞、語言訓練的重詞作爲訓練點,或突破文本理解的重難點,或感悟首都夜景的美麗,或進行拓展,或進行詞句訓練,做到詞語教學課課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

二、以讀爲本,讀有目標,讀有層次。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習中我採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的活動。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然後逐句分地點採用自己讀,指名讀,合作讀,開火車讀,男女賽讀,齊讀等形式,接下來添加去掉部分詞語的小練習,找生填讀。學生在讀之前心中有明確的讀的目標,這樣的閱讀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步都紮實有效。並且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情況,在每句開頭加上“北京亮起來了”適時引背,使學生充分感受首都北京夜景的美麗。

三、充分感性,建立表象。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爲學生展示了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亮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抽象的語言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有深刻的感性認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畫面,與文中一個個美好的詞語相呼應,又有利於學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詞語。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變枯燥爲生動,這一點尤其突出表現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現代教育手段應用得當,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學生處於渴望儘快瞭解課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狀態,此時適時映出課文描述的畫面,可以使學生正確地瞭解文章內容,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通過看畫面,加以獲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爲理解詞語提供了便利。

四“生活即課堂”。

低年級學生儘管年紀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教學時,可動他們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感受來理解、運用詞語。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煥然一新”是理解的重點,圍繞這個教學重點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師:我們現在看到的商業街繁華、熱鬧,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單大街可不是這樣,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圖片,簡單介紹,體會“煥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單商業街具有悠久的歷史。50年代,各種雜七雜八、叫不上來名目的小攤小販,雲集其中。現在經過改造和整治,已成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購物、餐飲、娛樂、服務、辦公爲一體的整潔、文明、繁華的商業街。

在這段教學環節中,在初讀感悟的基礎上,採用新舊照片對比、情境接讀等形式,讓學生感悟“煥然一新”內涵,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拓展運用,讓學生運用“煥然一新”在不同的情景中說話。

第三段有一句:“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請學生給“猶如”換詞,學生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猶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

此外,配合圖片,提出問題,“立交橋爲什麼像彩虹?”引導學生觀察立交橋上那斑斕多彩的燈光,色彩不一,隨着立交橋綿延到很遠很遠……這種形狀,這種色彩,像極了天上的彩虹,彎彎的,多彩的。這時,如果向學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大王要選一位動物來接任他做萬獸之王,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第一星期的貓頭鷹讓動物們白天休息,夜裏做事,第二星期的袋鼠讓動物們跳着走路,動物們叫苦連天;而第三星期的猴子讓動物們照着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動物們的一致認可,最後獅子宣佈猴子就是萬獸之王了。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在教學時,我邀請了幾個小朋友來爭當課文中的角色來演一演,利用文本,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學反思《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從而情感得到昇華,體會到做事不能只想着自己,還要尊重別人。

在課上,同學們表現都很活躍,都想嘗試當“萬獸之王”的感覺,於是我讓他們在小組內練習。

但從孩子的朗讀效果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有讓孩子的自主性體現出來,始終是老師牽着孩子在學習,所以整個環節的學習氛圍比較平淡。

總之這堂課的教學自己說的.話過多,放得不夠開,沒有讓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出來,這方面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改進的,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培養也是自己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去加強的。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介紹了曇花的特點以及“曇花一現”的含義。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曇花的特點,初步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深入理解“曇花一現”的比喻義。同時,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可以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寫植物的寫作方法,並通過課外實際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抓住特點向大家做介紹,以此瞭解更多植物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姿,進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一、教學效果:

反覆讀課文,達到熟練。畫出描寫曇花特點的詞句,與小組內的同學相互交流、積累,然後指名彙報。彙報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比喻句“那裏天氣特別乾熱,白天的太陽就像烈火一樣。”擬人句“當夜晚來臨,花蕾便靜悄悄地開放,發出淡淡的清香。雪白的花朵,在月光下顯得非常素雅,就像亭亭玉立的美女。”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認識曇花,理解成語“曇花一現”的意思,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讀有所感,學有所得。以一篇帶多篇,拓展閱讀,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提問,合作解釋,培

養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進一步感受閱讀的快樂。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已經心裏有數了,經過討論,其他沒想到這些問題的'學生也可以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上面問題中學生沒提出來的問題,由教師以疑問的形式提出來,集體思考解答。

二、成功之處:

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介紹瞭解曇花的特點以及“曇花一現”的含義。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曇花的特點,初步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深入理解“曇花一現”的比喻義。同時,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可以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寫植物的寫作方法,並通過課外實際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抓住特點向大家做介紹,以此瞭解更多植物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姿,進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就是一次語文實踐過程。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根據“自主、合作、應用”的原則,課堂上,將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相結合,從詞句入手感知曇花的特點,理解“曇花一現”的含義,進而體會抓住植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三、不足之處: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理解能力上還稍差些,對課文中知識性較強的詞語,如:花蕾、素雅、顯赫、消逝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都是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四、改進措施:

這個學段的孩子都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會對課文有着很強烈的求知慾,將課外閱讀引進課堂,再由課內引向課外,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是教學中的有利因素。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這是一則童話,塑造了一個志向遠大,勇敢無畏的小溪形象。課文講述了一條從石頭縫隙中生長起來的小溪,決定要到各處去走走,開開眼界,增長知識,於是它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走向遠方。小溪的精神很可貴,小溪的故事很感人。從小溪的升上我們也會受到啓迪和鼓舞。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和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及本課需要達到的目標。因爲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在研讀課文時,我只是簡單的'出示了四個學習提示,然後抓住其中的一個進行重點研究——太陽公公知道這件事,說了什麼?小溪是怎麼回答的?接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指導學生讀出小溪堅定的語氣。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我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展開想象;

師:風姑娘輕輕撫摸着小溪,對它說:“走出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能堅持住嗎?小溪還是會說:“ 。”

師:月亮姐姐用溫柔的目光看着小溪,對它說:“走出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能堅持住嗎?小溪依然會說:“ 。”

從小溪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小溪( )。(板書:不怕困難) 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溪不怕困難,勇敢直前的精神,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我緊扣主題讓學生把自己的夢想寫在夢想卡上,然後進行交流展示, 教育學生要想實現夢想就要有小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本課教學重難點的延伸。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我的發現

這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規律和識字方法的練習。重點是引導學生在探索和發現中學會識字,並體驗發現的快樂,激發識字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發現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和漢字的構字特點。首先讓學生讀一讀,再引導辨一辨,讓學生自己去找出每組中兩個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中感悟規律,發現規律。識記生字的方法,不侷限於教材上的模式,比如,柏紀織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伯柏、記紀、識織)。

我會認的八個字,可在鞏固、檢查認讀和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擴展運用,引導學生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增強其成就感。

我會讀是在學習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如,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可以結合偏旁理解字的意思。也可以引導學生說出類似的詞語,如,拔草、拍球、打電腦。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帶點字的特點:都有提手旁;字義與手的動作有關。

日積月累

包含三項內容:讀讀比比五組詞語;讀讀記記姓氏歌;學習。

讀讀比比是通過認讀、比較,複習鞏固各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每一組中帶點字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加深對字形的感性認識。還可採取競賽形式,進行口頭擴詞練習。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也可以積累詞彙。

讀讀記記的姓氏歌,是通過分解姓氏的部件或描述姓氏的偏旁來分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姓氏,重點是引導學生熟讀、分清。鼓勵學生用這個辦法識記其他的姓氏(如木子李、雙木林等),如果學生找到姓氏以外的組合(如,小大尖、不正歪、兩人從、三人衆),也要給予肯定、鼓勵。

學習是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要提醒學生準備好字典。學習用部首查字法,首先要明白部首的含義。要讓學生大體上知道,爲了查字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歸爲一類,把這個相同的部首放在這一類字的前面,稱爲部首。的時候,先找到部首,再找要查的字,就比較容易了。教學時,可以一個字爲例,指導學生試查,通過探索總結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如果班上有同學已會用部首查字法,可安排到各小組中去當小老師。

可讓學生通過讀部首目錄,熟悉常用的部首,老師再舉一些常用字,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部首是什麼。迅速地辨認一個字的部首,是用部首查字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這一部分有三道練習題。一是從字典的部首目錄中查出所給的部首在檢字表的第幾頁,這是最基礎的練習,要加強訓練。二是確定所給的'字除去部首有幾畫。要完成這道題,首先要確定這些字的部首,然後數一數除去部首有幾畫。三是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練習時要逐字逐項完成,尤其要數清除去部首有幾畫。填讀音一欄時,可讓學生照字典抄音節,不要求默寫音節。

爲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採取競賽的形式完成第三題,還可以引導學生用所學方法查其他的字。

口語交際

這次的口語交際是結合《我選我》一課的學習,談我的想法。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把這項活動和《我選我》的教學結合起來,或者和推選班隊幹部結合起來。可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一)實話實說:你會選自己嗎

1?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對這件事你怎麼看?

2?如果班裏改選幹部,你會不會選自己?

以上兩個問題,先讓學生思考,再以學習小組爲單位(也可以自由組合),討論交流。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別人的想法,不要妄加指責,但可以有禮貌地進行客觀的評論。如果選自己和不選自己兩種意見比較對立,允許學生進行有理有節的辯論。

(二)出個主意:應該怎麼選

如果班裏有幾個同學或者大部分同學都提出選自己,應該怎麼辦?

可引導學生就教師指定、謙讓、商議、競選投票等形式進行評議,看看哪一種形式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民主意識。

(三)展示自己:競選演說

可結合真實或假定的班隊幹部選舉,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競選理由,並進行評議。

展示臺

露一手是非常有個性的展示臺,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張揚個性、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表現自我的喜悅以及對別人成績的認同。這種形式有利於激勵學生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擴展自己的視野。

展示的內容很廣泛。既可以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或一段京劇,也可以幾位同學合作表演一段小品。只要是自己的愛好特長或者得意作品,都可以來露一手。要引導學生展示語文因素較多的特長和作品。

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爲了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機會露一手,可先分小組打擂臺,在小組中露一手後,讓出線的小朋友到班上打擂臺;也可以分類提供幾個舞臺,讓同學們展示交流。

這項活動可長期開展,鼓勵大家向本次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