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學會感謝》教學反思

《學會感謝》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在最初的設計中,我本想在第一環節中就“可愛的媽媽”引入,因爲這是孩子們最爲熟悉的人,也是最值得感謝的人。可是,在科組討論時,大家普遍覺得這個引入過於普通了,沒有任何新意,因此將導入改爲了黃舸的感人事蹟,希望能夠通過這一感人的事例,激發學生表達感謝的慾望。

《學會感謝》教學反思

教案初步定下,可是沒有實踐,就不清楚有什麼問題的存在,於是便決定及早試教,並在第一次的試教中只選四年一班半個班的學生。

教案的初衷是希望以黃舸的感恩之旅爲線索,引導學生學會感謝,從黃舸到自己,從爸爸媽媽到同學,再到社會,繼而整個世界。如何感謝,如何讓學生的感謝不是虛情假意,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此,初設時打算以教師的語言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如何去感謝,而不是通過具體的範例來進行教學,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的感謝更真誠。然而一節課上下來,效果卻是不太好,學生直到最後的展示中的表達仍然不夠流暢。

  一、口語交際是言語活動。

課堂片段:

生:我要謝謝爸爸。

師:你爲什麼要謝謝爸爸呢?

生:因爲爸爸爲我做了許多。

師:你可以怎樣感謝?還有什麼方式呢?

感謝的方式有許多中,“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張賀卡、一束鮮花……”這些都是表達感謝的方式,然而,這是一節口語交際課,首要明確的便是“什麼纔是教學的重點”。口語交際是指特定的人(包括聽話、說話的雙方),爲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環境裏,運用語音手段,選擇適當的內容、方式,適時組成話語,雙方互動的信息傳遞、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種言語活動。口語交際課是通過口語交際活動的設置和開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新課型。在口語交際課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感謝,其他方式的表達應該只作爲一個輔助。可是,在這一次的上課中,我卻沒有把握好這一點,認爲語言應該和多方式結合在一起,在用語言表達的同時更希望能夠配上其他的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用於“多方式”這一方面的時間也偏多了,忽略了口語交際的初衷。在學生表達感謝時,我總會再問一句“你還能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你的感謝呢?”希望這個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感謝不只是語言還可以配上其他的行動。可是,這樣問的後果便是學生在口頭互動的時間少了,學生也抓不住重點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感謝了。正是這樣,所以導致了學生直到最後的十分鐘,仍然不知道:在感謝時要注意表達清楚感謝的原因。

  二、範例是學生學習的奠基石。

範例的出示極爲重要,知識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沒有模仿便沒有創新。

當然老師的言語也能起到一種很好的示範作用,可是,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通過課件出示具體的範例,會使課堂教學能夠更有成效。

感謝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可是如果加上“學會”這兩個字,是不是使得感謝變得虛僞了呢?因爲有這種疑問,所以在設計上便沒有加上“範例”,以爲只要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學生知道感謝時要說清楚原因、感情真誠就可以了。可是這樣的教學效果並不明顯。

因爲沒有範例的示範,教師只能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引導,學生一句,老師一句,可是這樣一來,教師所提的問題必然分散了,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也難以聽清楚老師的每一個問題。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這四十分鐘內抓好重點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才能使課堂有效。這是在這一節課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因爲沒有抓好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進行重點的訓練,直接導致了學生一節課後,仍不清楚如何表達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