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將心比心》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以誠待人”爲專題,要求學生在理解重點語句和段落的同時,思考課文中講述的動人的故事,並從中受到啓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物我一體,將心比心”顯然,“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文以此爲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在教學本文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了預習卡的作用。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的設計是課前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彙報自己的預習情況,然後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研讀、交流。課前,爲了便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預習,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卡:

“三讀”預習卡

一讀: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家長請教。

二讀:默讀課文,要求:

1、在每一自然段的旁邊作批註。

2、思考並完成:

(1)課文中寫了( )件將心比心的事,分別是:

(2)課文中令你感動的人是

三讀:品讀課文,要求記錄自己讀文後的感悟。我的感悟:

目的是讓學生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獨立閱讀課文。說真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提到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可是真的到講公開課的時候,我們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課堂容量太大,學生讀書時間多了,教學中所預設的一些內容就進行不完了。這次教學中,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所以,我給學生設計這個預習卡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讓學生熟悉文本,課堂上節省一些時間。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爲課堂上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讀書,所以,在學生作批註談體會的時候,學生的發言還不是那麼深刻,也沒有平時在教室裏精彩。這是這節課我所遺憾的!因爲我的這幫孩子不是不會,而是我給他們閱讀文本的時間太少!不過,這節課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課堂上當我看到學生在品讀談感悟時不太會,我就改變了我課前的預設教案思路,然後一句一句地教學生怎麼抓住關鍵詞去想去談,效果還不錯,說真的,那時我看到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另外,讓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學生的預習彙報非常好,特別是學生的感言很是精彩!課後,我反思自己,同時我也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再次思考,覺得略讀課要上的精彩。

需要注意這幾點

1、略讀課教學應關注閱讀提示,讓提示成爲學習課文的切入點。

2、略讀課文的自讀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師應在關鍵之處做有效引導。

3、簡簡單單上略讀課,能讓學生感知課文大意、收集文本中關鍵信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沒有必要!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四年級的一位語文教師做了一節年級組的公開課.因爲她是縣骨幹教師所以我慕名而去傾聽希望從中學到更多的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是小學四年級語文第八冊的一篇閱讀課文,因爲我沒上四年級的課,所以,對教材我不太熟悉,但是,通過聽課,大概知道本文是講述有關人與人相互尊重、相互關心這麼一篇文章。

課文的倒入是以一則公益廣告引入的,非常生動。但是,之後,所有的課件都以擺設的形式出現。非常遺憾!平時上公開課學校都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得充分的利用教學資源製作課件使整個課堂的氣氛都充分的調動起來使課更加的精彩與生動.但是難道製作課件在課堂上使用是一種擺設嗎?

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非常重要,這節課,教師一引入課文,學生讀了一遍書後,教師馬上問:讀了書後,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爲感動的句子畫出來,並寫下爲什麼感動。一整節課,這個問題牽引了整堂課,學生非常的被動,個個都呆坐着,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老師非常的焦急,在講臺上一個勁的說:“你們太靜了,平時上課你們很活躍呀!今天是不是因爲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呢?”雖然老師一個勁的說,可是學生依然答不上來。老師只好自問自答了。

課改後,很多的教案都以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我們本地區的孩子,我曾經就以這種方式在課堂上教學,結果上不下去。我認爲,教師還不如結合課文內容,有重點的向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樣,課堂的教學目的以及重點就很自然的呈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