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必備】文言文作文三篇

【必備】文言文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文言文作文三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流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注)①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爲天帝管理山水的侍從。

(1)上闋中有一詞爲全詞的詞眼,請找出,並說明理由。(4分)

(2)本詞運用多種手法,表現出浪漫主義色彩,請選擇其中一種手法作簡要分析。(2分)

參考答案:

(1)詞眼:疏狂(1分)。上闋寫自己“爲天帝山水郎”,上書請求留雲借月等,表現其遠離世俗,熱愛自然,不受拘束(1分)。下闋“幾曾着眼看侯王”表現其傲視權貴之“狂”(1分);寫偏愛梅花,表現其不拘世俗,獨守高潔(1分)。

(2)答案一:想象手法(1分),想象自己爲天帝管理山水的官,承辦天帝詔書的.批示,多次向天帝獻上奏章(1分)(從“玉樓金闕”一句思考回答亦可);

答案二:誇張手法(1分),“詩萬首,酒千觴”,表現自己的豪情。(1分)

文言文作文 篇2

人皆愛美,求美。然美於吾等身邊,處處皆在。或曰:“非少美也,乃少尋也。”此不亦正乎。理實如此言。或曰:“西子之容,方可曰美。”吾聞而笑之:“此乃狹義也。有人如此,貌可比昭君而心如虺蛇,可謂美乎?”對曰:“不可。”“吾又問曰:“有人若此,其貌不揚,使人恥笑,而施布善款,可謂美乎?”曰:“不可。”吾曰:“然。子之意,乃心、貌皆美方可。如上之醜人之款,救濟上萬人,功德無量,不可謂美乎?”

時人莫之應也。吾曰:“不可謂美乎?止不貌美也,其心亦美也。”對曰:“然。”吾笑曰:“故曰,汝亦以心爲準,止不相服也。”

故曰:真善美方可謂其美也,心假醜惡而貌美如昭君、西子亦無用也,止可謂其乃毒花、粉面夜叉者也。

然吾所言美者,乃心美也。吾偶見一老者於街暈厥,一騎車者立將翁送往醫者之處,雖未令吾人觀其面,然其之心,必如其事之美也。

吾常見孝子,其事雖繁多,亦抽時而探父母,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商賈,其家雖貧窮,亦從未缺斤少愛,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邊將,其雖過佳節,亦常年精忠戍邊,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師者,其雖有家事,亦如春蠶般貢獻,其心不亦美乎?

吾常見政者,其身雖有疾,亦爲民鞠躬盡瘁,其心不亦美乎?

亦有千千萬萬善者,其心不亦美乎?

故曰:善者必有善終,其不亦有道乎?心美者必不朽,其不亦正乎?吾等身邊有大善大美,不亦對乎?

文言文作文 篇3

天雁落,孤鴻起,紅竹清影,碧水斑駁。帶華陽而披鶴氅,着謝屐而高歌所向。夕陽淺淺,晬容陽陽,屈神府而降百靈,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攜秋杖,緩登綿山。山之所在,乃吾晉西大地。除其泱泱之漠土,唯代代之子墓,父堤母陂,古城修輝,萬載宋氏,以此威魁。故,父兮養我,以厚土之德物、竣山之博木。是以雖方興未艾,猶知以何爲德、以何爲哉。

父者,負也。吾父高德,教子畏葸不及,惠子畏葸不足,養子畏葸不徵。故,以賦性,沐愚子,至今如是。未晬之齡,得賜名之幸;及晬之齡,得拈周之榮;百晬之齡,得宴客之弘。韶年光華易逝,少不更事,曾沿屋角捕蛾,股墜地,不穩入井,父赤身以救。及明世事,父以經教我,扶手臨書,謂吾:“字當爲人,故爾需書瘦骨之楷,以爲錚錚之氣”。

舞勺之年,父植柏柳數棵,於方畝之庭院。當時是,父曾攜我以遊園。園者,於城之右,以桃李聞名諸鄉。及春,綻薇姿桃李;及秋,則有諸碩果,累累以負枝頭。父喜桃李,言非薄倖乃癡情。後吾有知,父亦喜流水,言非無情乃不可違。因父之故,吾亦愛桃李,更喜風起,覺其似俏窕佳人,夢夢娑薇。父知吾思,笑不可遏,稱吾未及弱冠,到已先知情趣。

後三年,父多事,鬢先秋。而立之年已如不惑。性不改,然不喜言語,亦不常歸家。數次相見,更相攜以遊山。常去者,綿山。山之麓,乃晉介子推之墓,割股奉君,不言厚祿。隱後期年,隨火而逝,傲傲清骨,悲哉足乎。山之陰,乃三清大羅宮,須彌之間,戲耍雲霧。靈霄鬥姆,運星辰以繪千秋古蹟,撥羣鹿而登五老經閣。白曾來,霞客亦曾來,而今父來,吾亦來。晨鐘暮鼓,悠悠鶴吟,父曰,道骨者,錚然不變。

又三年,父歸家更不易。吾常望月興嘆,時而恍若見父。仰而思,恐爲同月照異鄉,一秋憾雙人耳。思之,吾時好餌魚。五花龍睛、望天、玉印不知幾何。常餌魚以思鴻雁,若思之久矣,輒常有魚飽腹而亡。嗚呼,吾害生之行徑,不足道也。

去年,父回,與之再赴綿山,森森兮如舊,茫茫兮如舊,皓皓兮如舊。父不言,吾惶惶隨其後。登山麓,過山陰,澹澹幽泉,熙熙容光。山之巔,廣遠難極,滿引霧湯(shang),知其非岱宗、華嶺,然,亦撼若天地之孤鷗。正欲悲來,父熾目如炬,觀山陰已如蚍蜉之大羅。笑言,何其清矣!倘無凡塵之心,則留清明之骨。

吾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