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管仲貴公文言文翻譯

管仲貴公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管仲貴公這篇文章怎麼翻譯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管仲貴公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幫到大家!

管仲貴公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嘗試觀於上志①,有得天下者衆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鴻範》②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③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管仲對曰:“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願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諾,曰:“公誰欲相?”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爲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

“勿已,則隰朋其可乎?”“隰朋之爲人也:上志而下求,醜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國也,有不聞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鬥,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惡,用管子而爲五伯⑦長;行私阿所愛,用豎刀⑧而蟲出於戶。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貪戾而求王,舜弗能爲。

【註釋】 ①上志:古記,指古代典籍。 ②《鴻範》:《尚書》中的一篇。 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輔助成王。⑥豆:擺設祭祀用的食器,名詞作動詞。

翻譯

從前,古代聖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擺在第一位,只要出於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來的。

(周公的兒子)伯禽(封爲魯國國君),將要赴任時,(向父親)請教用來治理魯國的方略,周公說:"(爲政要考慮)利民而不要(只考慮)利己。"楚人遺失了弓箭卻不肯去尋找,他說:"楚國人遺失了弓箭,(必是)楚國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聽到這話,說:"去掉'荊楚'這一國別就好了。"老聃聽到孔子的話,說:"去掉'人'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說老聃纔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夠偉大了,生育了萬物,而不把它們作爲自己的子女;使萬物生長,而不把它們據爲己有,萬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澤,享受天地的`利益,卻不知道這些是從哪裏來的。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齊桓公去問候他,說:"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國內百姓都已經無法避諱這件事,我將把國家託付給誰呢?"

管仲回答說:"以前我盡心竭力,還不能知道可以託付國家的人選,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麼能說得出呢?" 齊桓公說:"這是國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點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說:"您打算讓誰擔任宰相呢?" 齊桓公說;"鮑叔牙可以嗎?"

管仲回答說:"不行。我和鮑叔牙交情很好,鮑叔牙的爲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樣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聽到別人的過錯,一輩子也不能忘記。"齊桓公說:"不得已的話,那麼隰朋可以嗎?"管仲回答說:"隰朋的爲人,對勝過自己的人賢人追羨不已,對趕不上自己的人則勸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趕不上黃帝爲羞愧,對趕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對於國政,細枝末節不去過問;他對於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對於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薦宰相人選的話,那麼隰朋是合適的。"一國的宰相,可是個大官。當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聰明。所以說大工匠只注意總體設計,而不親自揮斧弄鑿;大廚師只着意調和五味,而不親自撥弄鍋碗瓢盞;大勇士只指揮戰鬥,而不親自臨陣鬥毆,正義的軍隊只征討叛逆而不騷擾百姓。齊桓公厲行公正;摒棄個人愛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終成五霸之首;而齊桓公徇私情呵護自己所愛,任用諂諛之人豎刀,以至死後屍身腐爛得蛆都爬了出來還不得下葬。

人小的時候愚笨,長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聰明瞭卻用私情,還不如愚笨卻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還想穿戴整齊,利慾薰心還想出以公道,貪婪暴戾還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況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