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人境廬詩草自序》原文及翻譯

《人境廬詩草自序》原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文言”兩字,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人境廬詩草自序》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人境廬詩草自序》原文及翻譯

  原文

餘年十五六,即爲學詩。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几几束之高閣。然以篤好深嗜之故,亦每以餘事及之。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士生古人之後,古人之詩,號專門名家者,無慮百數十家。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爲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雖然,僕嘗以爲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於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嘗於胸中設一詩境:一曰復古人比興之體,一曰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一曰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其取材也,自羣經三史,逮於周秦諸子之書,許鄭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其煉格也,自曹鮑陶謝李杜韓蘇,訖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爲我之詩。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餘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聊書於此,以俟他日。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使署公度自序

  譯文

我十五六歲開始學習寫詩,以後四處奔走,遊歷各地,很少有閒暇的時間,幾乎沒有再去想過作詩。但是因爲自己非常喜歡,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詩歌的形式記下來,雖然官職卑微,但這一習慣從來沒有停止過。我作爲後輩看前人之作,可以稱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而不受他們作品的束縛,這的確太難了啊。儘管如此,詩歌有話外之音,始終有作者的心跡。今天的世界已於古代不同,今天的人爲什麼要和古代人一樣?曾經在心中有這樣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詩歌中採取的比興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對偶的形式,三是選取離騷,樂府詩集的神韻而不再用他們的.形式,四是將古人作品的詩句融合在一起,作爲詩材,無論是諸子百家、春秋左傳史記和各位大家的註解都可以。凡名字一樣的就直接使用。在敘述事情的時候,使用今天的官話俗語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沒有的東西,沒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筆記下來。至於風格,從曹操,鮑照,陶淵明,謝靈運,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須是有我自己特點的詩。如果真是這樣,就算超不過古人,也可以別具一格了。但我雖有這樣的志向,能力卻不足。詩寫了一些卻達不到以上的要求,心裏想往能夠做到。就寫到這裏,以後再言。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公使館公度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