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訓練考點意識,對一些考點詞不能簡單組詞。

如“汝欲得民,而奪之食,無道賊不爲也”(《新元史·董俊傳》)中的“奪”,很多學生簡單地翻譯成“搶奪、奪取”,這樣的不注意語境、不認真推斷而出現的錯誤其實是學生屢犯而不改的,其實在上文有語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縱兵蹂民禾。(董)俊呼語之曰:汝欲得民,而奪之食,無道賊不爲也!”這裏的“奪”是和上文的“蹂”照應的,所以應該翻譯成“毀壞、踐踏”。

2、要注意對省略的`主語、賓語、兼語的補充翻譯

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譯出,這些是語意通順的基本要求。如“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爲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魏延傳》)要譯成“只有楊儀不寬容他。魏延對楊儀十分仇恨,兩人關係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斷方法。

(1)結構推斷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並列詞句等對舉的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如:“屢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廬州,扼滁陽,有警輒發,節制精明。”(《明史·範景文傳》)前三句構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個動詞對舉,分別譯成“守衛、救助、控制”。

(2)聯想課文——聯想課文推斷法: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語例。我們要善於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由此正確理解詞義。聯想成語推斷法:藉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後,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聯想雙音詞推斷法: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現代漢語以雙音詞爲主,古今漢語一脈相承,因此我們就可藉助現代漢語雙音節詞來解古漢語的單音詞。如:我與(申屠)季雖無素故,士窮相歸,要當以死任之,卿爲何言?(《後漢書·馮魴傳》)中“素故”聯想《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譯成“一向交情好”,“相”聯想《孔雀東南飛》“嬉戲莫相忘”譯成“我”,“窮”聯想成語“窮途末路”譯成“走投無路”,“任”聯想雙音詞組詞“擔任”推斷譯成“擔保”)

(3)鄰字借推法——根據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複詞,一是同義複詞。偏義複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複詞是同義複用。如:(馮)魴性矜嚴公正,在位數進忠言,多見納用。(《後漢書·馮魴傳》)其中“矜”可以用同義連用的鄰字“嚴”借推,譯成“嚴肅”,聯想《陳情表》“願陛下矜憫愚誠”中“矜”可以用同義連用的鄰字“憫”借推譯成“可憐”,還有《三國志·魏延傳》的“又性矜高”中“矜”可以用同義連用的鄰字“高”借推譯成“傲慢”。

(4)語境推斷法——語境可分爲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作者而言的語境。還有歷史文化等大語境。“魏忠賢暨魏廣微中外用事,景文同鄉,不一詣其門,亦不附東林,孤立行意而已。”(《明史·範景文傳》)有學生把“東林”翻譯成“東邊林子的盜賊”,缺乏對明史這個大語境的瞭解,應該是“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