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南柯夢】

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每每說起夢,總是情不由衷地要先想到《紅樓夢》。

其實無論怎麼去解讀這部經典之作,都應該弄明白作者的最初意圖,只是想借助於小說的傳播,來達到醒世勸人的。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都會這麼認爲。

瞧,端午節一到,大觀園又極度熱鬧了起來。衆人在老祖宗的帶領下,都前往“清虛觀”去看戲。賈珍稟報於賈母,剛在神前拈了三部戲,分別爲:《白蛇記》、《滿牀笏》和《南柯夢》。

《白蛇記》的內容,並非是我們熟知的白素貞與許仙那動人的愛情故事,而是有關漢高祖劉邦當初斬蛇起家的傳說。《滿牀笏》描敘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六十壽辰那天,他家裏兒孫滿堂,賓客如雲的熱鬧情形。最後重點要說的,是第三部戲——《南柯夢》。

書裏頭說當賈母聽到這齣戲後,當即不再言語了。賈母爲何會這樣?想解開這個謎,還是讓我們先來了解《南柯夢》這個典故吧。

很多人都知道,“臨川四夢”是湯顯祖非常有名的四部戲。其中《南柯記》的題材,是來自於唐代小說家李公佐的《唐代傳奇——南柯太守傳》。

故事說的是唐德宗時期,廣陵(今江蘇揚州)有一個叫淳于棼的人。他本是淮南節度使部下的一名副將,因嗜酒後冒犯上司,被炒了魷魚回到家中。

這天是他生日,他邀來了幾位朋友一起飲酒,結果喝得個大醉。醉眼朦朧之中,忽見兩個紫衣使者前來把他扶上馬車,朝門前大槐樹下的一個樹洞奔去。進得洞後,來到了一個名曰“大槐安國”的國家。

槐安國的國君把女兒——金枝公主許配給了淳于棼,不久便委任他爲“南柯郡太守”一職。二十年間,他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育有五子二女。

不料時有一“檀蘿”國入侵,淳于棼雖率軍奮力抗敵,結果還是兵敗如山倒。恰在這期間,金枝公主又不幸染病身亡。最後,國君不但罷免了他的太守職務,還命那兩名紫衣使者把他重新送回了家。

淳于棼從夢中驚醒過來,發現自己只不過是睡在自家的廊下。他喊來朋友,把這個奇怪的夢講給了他們聽。朋友們聽後也很驚訝,就和他一起來到大槐樹下挖掘。不一會,就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

衆人大悟,這就是他夢中所謂的“南柯郡”和“槐安國”。而南柯的意思,則指的是槐樹的南枝上。

從賈珍隨意拈得的三部戲的表面上看去,它們之間似乎毫無聯繫。可把三部戲連接起來再看,恰是暗喻了賈府將會一路從興盛,漸漸轉至衰敗的過程。

一出好戲,一場美夢,卻隱含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盛極必衰,樂極生悲。難怪賈母聽到這齣戲後,會表現出沉默不語甚至有點子不開心了。

這個典故,還和另一個叫“審雨堂”的典故緊密關聯。

《太平廣記》引用了《窮神祕苑》的一則故事,說的是南北朝的後魏時期,夏陽人盧汾和友人夜宴於書齋,他們意外地受到邀請來到了“審雨堂”中,與幾位妖豔絕色的女子一起飲酒作歡,好不快活。誰知沒多久,外面忽吹來一陣風,也落了一些雨。於是乎房樑傾倒,美人也都散去了,良辰美景竟如同虛設。

“審雨堂”和“南柯夢”本是兩則不同的故事,但因它們都和螞蟻洞穴有關,也不知何時,人們居然將兩者合成同一個典故了:

夢裏空驚歲月長,覺時追憶始堪傷。

十年烜赫南柯守,竟日歡娛審雨堂。

這是宋朝詩人張嵲讀到這篇故事後,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夢裏的光陰固然有幾十年,可醒來後照樣還不是一切空空如也。

後世的.更多文人,在詩詞中引用這個典故來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與虛幻之事。其別名頗多:

一枕南柯、一覺庭槐、南柯一覺、南柯太守、夢中槐蟻、柯下夢、槐中蟻、槐夢、槐安國、槐安夢、柯下夢、槐中蟻、槐安國、槐根蟻等。

夢裏曾作南柯守,少時元是東陵侯。

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帘上酒樓。

這是陸游寫的一首《雜賦》的詩。縱觀他一生,也和絕大多數命運坎坷的文人一樣。平生仕途不暢,即便任職也無非是些閒職冷差。他有過太多的失意和悵然,也有過太多的鬱悶與寂寥。也許有一天,他終會明白:功名利祿,只是過眼煙雲。

若有幸覓得閒暇之際,頭枕清風而眠。酣然睡足期待已久的一場美夢後,再微笑淡然歸去,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愜意快樂的人生呢?宋朝詩人范成大,就以他一顆超然脫俗的心,贏來了較多人的喜愛:

一枕清風夢綠蘿,人間隨處是南柯。

也知睡足當歸去,不奈溪山留客何。

在《全唐詩》中,還有這麼一首《臨刑詩》,詩中引用了這個典故,讀來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

積玉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

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

這首詩的作者,據說是唐朝宿州太守(一說是宋朝)陳璠臨死前寫下的絕筆詩。陳璠在任職五年內,大肆斂財,貪贓枉法。後東窗事發,被判處以極刑。臨刑之際,他留下了這麼一首對人生充滿悔意的詩作。

他固然是醒悟了,可他在人生這場大夢裏,醒得實在是太晚了。

這首詩,告誡了人們切不可急功近利,也奉勸着那些謀得一官半職的人,更不要飄飄然而忘乎所以。不然,指不定哪日,陳璠還真就成爲你的前車之鑑。

不忍歲月的流逝,也無法面對人世的滄桑。人生太多美好的事物,只輕輕一個轉身,便都成爲了昨日的水流花開。

曾經擁有的,總是轉瞬即逝,正恰如南柯一夢。請問,到頭來誰又不是,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呢?

後來的文人,多用此典來比喻虛幻的事和不能實現的慾望。它的別名和南柯夢相比,更是猶過之而無不及:一枕夢黃粱、一枕黃粱、黃粱再現、一甑黃粱、半炊、呂公枕、夢遊清枕、夢邯鄲、客舍黃粱、未熟黃粱、枕中夢、炊黃粱、盧生眠、邯鄲夢、邯鄲枕、邯鄲道。。。。。。

哲宗紹聖元年,將近六十歲的蘇軾,本在河北定州(今河北定縣)任知州一職,突然一紙聖書傳來,要將他貶去英州(今廣東英德)爲職。南下途中,他感嘆世事的多變,仕途的舉步維艱,寫下了這首《被命南遷途中寄定武同僚》:

人事千頭及萬頭,得時何喜失時憂。

只知紫綬三公貴,不覺黃粱一夢遊。

適見恩綸臨定武,忽遭分職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側,休宿潯陽舊酒樓。

世人都說做官好,可誰又真正領悟,這黃粱美夢一場空的滋味?他說,這次若是經過潯陽江邊,自己一定不會去夜宿那座酒樓的。因爲,那裏曾經是司馬青衫——白居易曾貶官的地方。透過詩句,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在那個寵辱不定福禍難料的年代,詩人心中的那份辛酸與悽惻。

金代詩人元好問,曾路過邯鄲懷古憑弔,題詩有《過邯鄲四絕。題盧生廟》:

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

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裏人。

有一闕詞牌,名爲《燕歸樑》。元代時,有人將它更名爲《悟黃梁》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神鵰英雄傳》中所提到的全真七子之首——馬鈺道長。

歷史中,馬鈺確實爲全真道教的第二任掌門人。他道學精深無比,但並非武功高強。他寫的一首《悟黃粱。本名燕歸樑》,雖說文辭泛泛,但語句有幾分樸質,幾分有趣:

詞名本是燕歸樑,無理趣忒尋常。馬風思憶祖純陽,故更易《悟黃粱》。

百年一夢暫時光,如省悟棄家鄉。常清常淨處真常,累功行赴蓬莊。

不過,“黃粱”一詞有時也並非全是指美夢的,它還另含有“黃泉”之意。有詩詞爲證,如文天祥那首催人淚下的《六歌》:

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識桃李春。

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風隨我鐵馬塵。

初憐骨肉鍾奇禍,而今骨肉相憐我。

汝在北兮嬰我懷,我死誰當收我骸。

人生百年何醜好,黃粱得喪俱草草。

嗚呼六歌兮勿複道,出門一笑天地老。

再看《紅樓夢》中,那首關於迎春的判詞: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由於南柯夢和黃粱夢故事形成的時間,都大約出現在唐憲宗時期。因此我們在李白杜甫他們的詩中,是無法見到這兩個典故出現的。

紅塵紛擾多,世間喧囂久。一枕黃粱夢,千古空悠悠。一抹衰草,掩盡了古今多少風流?

人生如戲亦如夢。只是很可惜,一出再熱鬧的戲,它會曲終人散。一場再華麗的黃粱美夢,也還是要醒來。

  【黃粱夢】

唐朝沈既濟寫的《唐代傳奇。枕中記》,對後世文學作品以及戲曲的創作,可以說產生過非常深遠的影響。

“洞賓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叫人留恨碧桃花。”這是寶玉過生日那天,寶釵命伶人芳官唱一支曲子,結果芳官就選了一支——《賞花時》。

芳官的這段唱詞,唱的就是湯顯祖著名的崑曲《邯鄲記》中的一折戲。而《邯鄲記》的故事,說的就是黃粱夢。

呂洞賓和何仙姑,因急着要趕去參加王母娘娘在瑤池舉行的蟠桃宴會,又擔心離開後,天門外缺了位掃花的人。於是,何仙姑就煩請呂洞賓下凡去尋一位有緣人,好度他上天來替代自己的掃花之役。臨行之際,何仙姑勸他早去速回。要是真錯過了這幾千年難得一次的蟠桃盛宴,自己定會“留恨碧桃花”的。

呂洞賓來到了邯鄲(今屬河北省)一家客店,遇上一名叫盧英的書生。在與他的一番交談中,見盧英抱怨自己是如何貧窮又怎樣的不得志,真想考取功名後得到人生的榮華富貴。呂洞賓微微笑道:“你不就是想要一場富貴嗎?這有何難?”邊說邊遞給他一個枕頭:“年輕人,安心的睡上一覺吧,人生的功名富貴你馬上就都會擁有了。”

盧英半信半疑,枕上仙枕不一會就睡着了。夢中,他娶了一位崔姓的美麗女子。不久便中了舉人,還任職做了一名節度使。後又殺敵有功,官至丞相。他總共生有五個兒子,得孫十餘人,並一直活到八十高壽。

既然是夢,當然就會醒。盧英忽然醒來,卻發現睡之前店裏煮的黃粱米飯還都沒有煮熟哩。想想這場短暫的美夢,盧英帶着遺憾和不解,問道:“這怎麼只是一場夢啊!?”呂洞賓笑答:“人世之事亦猶是矣。”意思就是勸導他,人的一生,也正如這場夢罷了。盧英果然開悟,決心放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跟隨呂洞賓上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