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三首之楓橋夜泊》優秀教學設計(部編本五年級上冊)

《古詩三首之楓橋夜泊》優秀教學設計(部編本五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教學目標:

《古詩三首之楓橋夜泊》優秀教學設計(部編本五年級上冊)

1、感受詩人的“愁”,感受古詩的魅力。

2、理解詩人是怎麼表達“愁”的。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愁。

教學難點:

與“月亮”做對比,感受用“鐘聲”來寫愁的獨特魅力。

一、引入詩歌

1、出示當代詩人陳小奇歌曲《濤聲依舊》,抽生讀。

2、說 “無眠”的意思,找“無眠”的近義詞。

3、提問:是誰在敲打着我的無眠呢?

這是從哪裏傳來的鐘聲呢?(大屏幕出示)十年舊約江南夢……

師過渡: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抽生讀

3、提問:從詩中看,這是哪裏的鐘聲呢?

爲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詩人盼啊望啊、夢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師過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齊讀詩句)

4、提問:師: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

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麼呢?

七年之後,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 又聽到了什麼?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大屏幕出示)齊讀。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麼?

預設:爲什麼都在寫鐘聲 ?

二、檢查朗讀,指導朗讀

1、其實,所有的問題都跟一個人息息相關,所有的問題都跟一首詩緊緊相連。這個人叫張繼,這首詩叫《楓橋夜泊》。板書楓橋夜泊。

2、自由讀

3、抽生讀(讀準確)

4、師生讀 (讀出節奏和韻律)

三、走進詩歌,感悟詩歌

師過渡: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愁眠)

1、帶着這種情感齊讀詩歌

2、把“愁眠”這個詞語圈出來。(板書“愁眠”)“愁眠”是什麼意思?

3、提問:

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會有憂愁的感覺嗎?

讀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寂寞的感覺嗎?

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會有寂靜的感覺嗎?

爲什麼讀《楓橋夜泊》,你感到的卻是憂愁、是孤獨、是寂靜、是淒涼呢?

5、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這個晚上張繼看到了什麼?咱們一樣一樣地說,讀讀第一句詩,看到了什麼?師板書月落

過渡:因爲“愁眠”,張繼看着月亮漸漸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漸漸地落下。當月亮完全落下的時候,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麼?

師板書江楓

過渡:落葉飄零,江楓瑟瑟。多麼悽清,多麼孤寂的畫面啊!那麼,詩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麼呢? 板書漁火

6、過渡: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張繼又聽到了什麼? 板書烏啼

過渡:當烏啼聲飄過,茫茫秋夜反而變得更加沉寂。還聽到了什麼?師板書鐘聲

是的,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板書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過渡:看到了,聽到了,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張繼還感到了什麼?師板書霜滿天

8、師(指着板書)大家看,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着(指抽眠)——生齊讀愁眠;都伴隨着(指抽眠)——生齊讀愁眠;都一層又一層地籠罩着(指抽眠)——生齊讀愁眠。

9、用詩人自己的話來說,江楓漁火——生齊讀對愁眠。師板書對

10、孩子們,你們注意過這個看起來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對”字嗎?爲什麼要用這個“對”?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選第幾個?

過渡: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啊!月落是愁,烏啼是愁;江楓是愁,漁火是愁。一個看起來極其普通、極其簡單的“對”字,“對出”的是詩人心中的無限——(指愁眠)

11、於是,情動於中而辭發於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教師範讀全詩)

過渡: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佈滿了整個天地;江楓凋零,漁火點點,鐘聲劃破了悽清的夜空。在這個孤獨而寂寞的晚上,詩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他在心裏輕輕地念道——

學生再次齊讀全詩

12、月亮已經落下去了,詩人還看得見嗎?(擦去“月落”)

天地之間一片幽暗,烏鴉淒厲的.叫聲也已經消失了。(擦去“烏啼”)

那滿天的霜氣看得見嗎?(擦去“霜滿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之中,那瑟瑟的江楓看得清嗎?師:(擦去“江楓”)

點點漁火忽明忽暗,若有如無。(擦去“漁火”)

還有那姑蘇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見嗎?(擦去“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景物可以相對了。(擦去“對”)

(形成如下板書)

愁眠 鐘聲

13、過渡:突然,聽——(鐘聲和音樂緩緩響起)PPT放聲效

一聲!一聲!又是一聲!(在“鐘聲”下面畫上三條波浪線)聲聲敲打着愁眠,聲聲陪伴着愁眠,聲聲撫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畫上三條波浪線)

14、這鐘聲,彷彿在說,張繼啊張繼……(學生用此句式說話)

讓我們一起像張繼那樣,用心去感受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悠悠傳來的鐘聲,好像在對孤獨的張繼這樣說——

四、 拓展昇華

過渡:孩子們,其實“愁眠”是人人會有的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會伴隨人的一生,也伴隨着人類的全部歷史。所以,古今中外,寫愁眠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寫愁眠,尤其是寫思鄉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在師的引導下讀詩句

1、大家一定已經發現,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種景物連在了一起,這個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謂,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於是,詩人的思鄉之愁、懷人之情,都寄託在了那一輪皎皎的明月上。那麼,在沒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詩人張繼又把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愁、懷人之情寄託給了誰呢?

(大屏幕出示)楓橋夜泊

2、勸解張繼這份愁眠的是——撫慰張繼這份心情的是——溫暖張繼這顆心靈的,還是——

3、孩子們,在張繼之前,沒有人這樣寫過鐘聲;在張繼之後,儘管有很多人寫過鐘聲,但是,沒有一個人寫得像張繼這樣扣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正是《楓橋夜泊》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祕密所在。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走進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生:(齊讀《楓橋夜泊》)

4、於是,從張繼之後,從《楓橋夜泊》之後,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國詩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種寄託愁緒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鐘聲!這鐘聲穿越時空、穿越歷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詩人筆下悠悠迴盪。

(大屏幕出示)【宋】陸游《宿楓橋》師:聽,四百多年過去了,這夜半鐘聲在陸游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屏幕出示)——【明】高啓《泊楓橋》師:聽,八百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高啓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師:聽,一千多年過去了,這空靈的鐘聲在王士禎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屏幕出示) ——陳小奇《濤聲依舊》

生:(齊讀詩句)

5、今天,你讀了《楓橋夜泊》,你的心裏有了一種感觸、一種感受、甚至一種感動。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後有機會去蘇州,你一定會去看一座橋,哪座橋?

來到楓橋,你一定會想到一個人,誰?

想到張繼,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充滿深情地背誦一首詩,那就是——(齊答)《楓橋夜泊》。

來,我們一起邊走邊吟——(集體背誦《楓橋夜泊》)

6、從此,你對張繼不再陌生,儘管你和張繼相隔千年;從此,你對楓橋夜泊、你對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再陌生,儘管你和楓橋相隔百里、千里、甚至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