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青春勵志 > 家長必讀:好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大綱

家長必讀:好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習慣是人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規律性的行爲方式,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它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人,要比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具有更大的潛在能量。當家長的都知道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有好習慣,孩子纔有好的未來。所以說,良好的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但習慣的養成決非三兩日之功,而需要日積月累。開始很關鍵,基礎很重要,俗話說打下什麼樣的底子造就什麼樣的未來。所以,好習慣的培養一定要從小開始。孩子的未來成功與否,往往就決定在小時候那些並不起眼的行爲習慣上……

家長必讀:好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關於生活習慣的對話

東子:從小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范姜國一: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真是受益無窮。

爸爸東子 ———

說起習慣,人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習慣,因爲它日夜與我們相伴。我們當家長的都知道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有好習慣,孩子纔有好的未來。所以說,良好的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

但習慣的養成決非三兩日之功,而需要日積月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很關鍵,基礎很重要,俗話說打下什麼樣的底子造就什麼樣的未來。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會輕易改變,好壞都是如此。所以,好習慣的培養一定要從小開始。

如果孩子的生活有規律,不僅家長省心省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很有幫助。出生頭兩年,是孩子瞭解自己、瞭解世界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抓緊時間培養。

我對女兒依依生活習慣的培養,首先是告訴她,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在依依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難免要摔跤。每次一跌倒,孩子就本能地大哭。孩子跌倒哭泣,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做出相同的反應,那就是立刻趕過去,抱起摔倒的孩子。可我卻告訴孩子:要自己爬起來。於是,在孩子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頭也不回地在前面走,孩子哭幾聲之後,見我不理,自己就爬起來了。雖然起來後還會委屈地哭幾聲,但我及時給予她表揚:“寶寶真棒,自己起來了!”孩子很快就破涕爲笑了。漸漸地,再摔倒時,只要不是很疼,孩子很少哭着喊人拉她,總是自己爬起來。

這樣做既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使孩子明白了遇到困難要靠自己解決的道理,由此養成不依賴別人的習慣。

其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依依還聽不懂大人的話時,我就開始對她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記得依依兩歲的時候,我帶孩子去鄉下奶奶家。農村的火炕大多搭得很高,成人上炕尚且費勁,對於依依來說,無異於攀登珠穆朗瑪峯。她吭哧着攀着炕沿努力向上爬着,可是一次次攀到一半或者還不到一半的時候,就再次滑了下來。奶奶進屋看到她那麼吃力,伸手把她抱上了炕。沒想到依依老大不高興,從炕上一骨碌又滑了下來,繼續和自己較勁。奶奶笑,這孩子幹嗎呀?依依撅着嘴:“我要自己上!”最終,她搬來一隻小凳子放在炕沿下,藉助凳子自己爬上了炕。站在炕上的依依張開兩隻胳膊蹦跳着,臉上寫滿了勝利的驕傲。那感覺,就像在奧運會上得了一塊金牌一樣。

依依3歲時,家裏僱了保姆,勤快的保姆習慣爲依依脫衣服、爲她打洗臉水,在她下牀的時候,幫她把拖鞋擺放好。依依最初坦然接受阿姨的這些照顧,我看到後先是和依依談話,告訴她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然後又和保姆談,告訴她,這些事情不是她工作職責內的,她儘可以不管,要讓孩子自己去做。於是,保姆不再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依依也就像個小大人似的,天天自己忙活自己的事情。

再次,就是做事要有條理。

一個孩子做事有條有理,在學習上就不會浪費時間,學習效率也會高,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一切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許多孩子都有早晨起牀找不到襪子、學習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現象,這便是做事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的壞習慣導致的。

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孩子往往會養成不良的習慣,從而給一生帶來麻煩。引導孩子計劃周密,學會有條理、有理智地生活,離不開科學的態度。也就是說,要遵循客觀規律,而不能衝動蠻幹亂計劃。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條理可以幫助他們有條不紊地處理應該處理的事情而不會手忙腳亂。

從兩歲半開始,依依自己學着穿衣服。每天晚上睡覺前,她在脫衣服的時候,每脫一件都要整齊地疊好,然後一件一件按第二天早晨起牀要穿的順序擺放成一摞。第二天起牀後,就可以從上往下按順序一件一件穿到身上了。剛開始,依依做起來很吃力,尤其是套頭的'毛衣之類的衣服,脫和穿都很麻煩,但是依依一旦下決心自己來做這些事情,就不願意讓家人插手。

此外,依依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告訴她,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整理一下書包,把要用的課本和練習本按照第二天上課的課程表順序排放好,裝進書包,最後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忘記裝的東西。做好這一切之後,再去休息。依依每天堅持睡前整理書包,逐漸就養成了習慣。

有一次依依邊裝書包,邊感慨:“爸爸教我的這個做法真好,每天上學後,總會聽到有同學在那喊:‘哎呀,我忘記帶作業本了!’‘哎呀,我的數學書放哪了?’還有啊,上完一堂課,我只需要探手到書包裏固定的位置抽出下節課需要用的書和本子,擺放在課桌上就可以了。好多同學卻要把書包翻個底朝天,才能找到想找的東西。”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習慣,但依依從中受益匪淺。我還引導依依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讀30分鐘書的習慣,還有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及時歸納整理學習筆記的習慣……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節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或許並不真正懂得這兩句詩的含義。浪費一粒米飯,有什麼可小題大做的呢?然而,這個不經意的想法卻有可能演變成花錢大手大腳、隨意浪費的習慣。一粒米不珍貴,那麼一碗米飯又有什麼珍貴的呢?浪費一頓精美的晚餐又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節儉尤其體現在細節處。我們必須告訴孩子,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來之不易,都是人們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

只有真正懂得勞動的艱辛,纔會真正理解節儉的含義。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勤儉節約。可很多的家長認爲如今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改善了,社會的經濟環境也越來越好,就沒有必要再讓孩子吃苦了,讓孩子吃好、穿好,做家長的臉上也有光彩。條件好了是否還要講究勤儉節約?答案是肯定的。

我教育依依要勤儉節約,要她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亂花一分錢,目的不是通過孩子的勞動爲家裏創造財富,讓孩子少花錢而多存一點錢,而是要孩子從小就習慣勞動,習慣節儉,通過磨鍊,形成良好的品質,使孩子更有發展前途。

女兒范姜國一 ———

提起生活習慣,我感覺自己還可以吧,至少比那些有不良習慣的孩子要好些。這主要得益於老爸從小對我的教育,在我還沒記事時,就告訴我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是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等漸漸長大了,我知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時,早已形成了這樣的習慣,以至於當時我還以爲,所有的家長都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當我發現我身邊的孩子很多並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曾找爸爸理論過:“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由爸爸媽媽來代做,而我卻只能自己去完成呢?”爸爸說:“我和你媽媽也可以替你做,你現在還小,我們可以替你做,等你長大了,爸爸媽媽年老了沒能力替你做了,你怎麼辦?”通過爸爸的一番解釋,我終於明白,讓我自己做,培養我的自理能力,養成好習慣,纔是真正地爲我着想。

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後,我在感激老爸的同時,更加積極配合爸爸對我的教育了。

現在我的良好生活習慣經常受到一些長輩的表揚,爲此我很是得意。嘻嘻,你羨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