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青春勵志 > 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大綱

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習慣伴隨着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 爲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 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人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醬,這個醬會不斷地增長,一 個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 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 的地步。”

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首先應從家庭教育入手。所謂習慣,是指不斷重 復或練習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爲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人們一旦形 成良好的習慣,其學習、生活和工作效率便會提高。具體表現爲:一、習慣使 人無需花更多的時間去考慮,無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順利完成一系列動作, 既節省精力又能提高功效。二、習慣使人的動作更加協調、準確。不斷重複形 成了穩定的聯繫,人們就可以得心應手地從事某些複雜、難度高的動作。三、 習慣使人的行爲能力得到貯存。人們的動作習慣一旦形成,就會長久地保存下 來。中斷了某些行爲習慣,當需要時,沉澱在大腦的無意識馬上就會被喚醒, 肢體感官便能按定勢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在一個人需要恢復過去的某些行 爲時,其達到熟練的時間比初學者快得多。總之,良好習慣的養成會使孩子終 生受益。

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良好 習慣呢?

一是從小培養。在生長、發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導。研究 表明,3至12歲是年輕一代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這人階段的孩子認識和活 動範圍逐漸擴大,求知長技能的慾望強烈,容易接受成人對其行爲的訓練。12 歲後,特別是18歲以後,孩子已形成許多習慣,有舊習慣抗擾,新習慣要紮下 根來就困難多了。

二是從小事抓起。良好的習慣多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小事上。如孩 子做事認真的習慣,體現在他不丟三落四,做事有條理,觀察細緻等等。有些 家長面對這些小事,常常聽之任之,認爲“樹大自然直”,這是錯誤的看法。

三是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家庭文化體現在家庭成員的價值趨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體現在家庭環境建設和衣、食、住、行 中。家庭文化環境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 比,親合力、感染力更強。家庭文化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最早、最持久。因此, 習慣更容易在家庭中“遺傳”傳遞。在家庭文化環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 所爲。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談舉 止,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一位家長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簡單到“從自身 做起”這樣一句話。

四是制定規範,運用強化機制。在幼兒園,孩子們爲什麼能夠形成不挑 食、指導東西放回原處、準時睡覺等好的行爲習慣,原因就在於幼兒園有校嚴 格的規範,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可惜孩子在校的艱險習慣到了家裏似乎就 “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外,主要還在於家裏家 長沒有制定嚴格的規範。即使有些規定,但由於父母對子女溺愛、嬌寵心理學 的作用,規定往往難以執行,而某項規定一旦破例,便會前功盡棄,良好的習 慣再也難以形成了。要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制止和消除不良行爲,父母 還必須適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獎勵與處罰等強化手段。例如孩 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讚揚而繼續做好事。“做好事”這種行爲的增強是由 於“他人讚揚”起了強化作用。強化是孩子行爲塑造的重要心理機制。

五是不能有例外。爲了培養好習慣,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直到新習 慣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形成良好的習慣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過程中,常常 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雜念奪去了孩子好品德 的追求,重新做起來就會變得困難了。

六是要注意實踐和行爲指導。習慣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要躬行實 踐。只有不斷地將社會要求、標準轉化爲個人的需要、準則,並用來支配自己 的行動,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如果只注重說理教育而忽視實踐,良好的 習慣是不會真正形成的。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 決定命運。說是就是,要形成好習慣,貴在行動!

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重對孩子進行行爲方式的指導。行爲方式 的指導對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是 不夠的,還必須告訴他們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