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三篇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導語:與自己快樂相處,每一步人生都可以收穫滿滿的幸福。分享幾篇勵志心靈雞湯文章,歡迎閱讀。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三篇


 篇一:凡事不要勉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的第一責任都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才能使別人幸福。幸福的人,但願在自己的周圍只看到幸福的人。正如費爾巴哈說的那樣,世人都渴望幸福,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但是卻很少有人瞭解,幸福的前提是愛自己,只有在接納自我的基礎上,我們纔會獲得幸福的青睞。

現今,很多人都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前進才能得到幸福,他們孤單,憂傷,甚至自卑。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困擾,當我們試着去接納自己的時候,獲得幸福也就變得很簡單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人完全接納別人很難,但是接納自己卻更難。我們時常爲了自己的缺點而懊惱,並千方百計地想掩飾。當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有些人常常就會陷入懼怕當中,不能自拔。但是人又不同於物件,不喜歡了可以扔掉。不能接納自己,就意味着隨時糾纏着自己的缺點,鬱鬱寡歡,甚至輕生,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的完美,所以,一味苛求完美,不能容忍任何缺點的人,只會讓自己陷入身心疲憊,痛苦失望的境地。在生活中只有正視並接受自己缺點的人,纔是最有勇氣,最有智慧的人。而那些自信心不強,將缺點視爲失敗的人,註定會成爲一事無成的失敗者。

有一個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其中一個是完整無缺的新水桶,另一個是出現裂縫的舊水桶。在每次挑水的時候,挑水夫的新水桶都可以將滿滿的一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的家中,但舊水桶卻只能送一半的水到主人家。

就這樣挑水夫用新舊兩個水桶每天送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完好的新桶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非常自豪,有裂縫的舊桶則對於自己只能挑起半桶水感到非常難過和慚愧。

經過兩年失敗的苦楚之後,有裂縫的舊桶終於忍不住對挑水夫說:“我感到十分慚愧,因此,我要向你道歉。”

“你爲什麼要道歉呢?”挑水夫疑惑地問道。

“因爲我的缺陷,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主人家,讓你的辛勤勞動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有裂縫的舊桶說。挑水夫回答道:“你不用難過,今天我們回家的路上,請你留意一下路旁盛開的花朵。”

回家的路上,有裂縫的桶第一次驚喜地發現,路的一旁開滿了鮮豔的花朵。

挑水夫親切地對舊桶說:“你剛剛在路旁看花朵時,應該看到只有你那一邊有花,而新桶那邊就沒有。知道嗎,那都是你的功勞。知道你漏水,我便在路邊撒了花種,讓你漏出來的水澆灌這些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不僅裝飾了主人的餐桌,也成爲這路邊最美麗的風景。”

聰明的挑水夫知道“善用物者無棄物,善用人者無廢人”的道理,於是他將舊桶的劣勢化爲優勢,讓缺陷也有價值和賣點。其實,在這個世界上萬物皆有用,缺點有時也會成爲優點。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地讓缺點向好的方面轉化,而不是在缺點面前束手無策,一蹶不振。

一個人有缺點、有不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並接受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其實,只要人們可以正視缺點,堅決改正缺點,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和自己的聲音,那麼,缺點就成了我們前進的動力,缺點就爲人們提供了廣闊的進步空間,缺點也就會成爲亮點。

西方哲人曾說過這樣一條真理“上帝給每個人賦予了一樣獨一無二的技能,只不過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錯過了。而能找到這個技能的人只有你自己”。這一生我們要做的就是儘早地找到自己的這個技能,將之發揮出來。這也是接納自己的真諦,在接受我們身上缺點的同時,努力地發現自身的優點,學會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相信自己,愛自己。

接納自我,比較聰明的一種方法是:“人貴有自知之明。”缺點只有自己知道,然後通過不斷努力,神不知鬼不覺地改正,這纔是上上之策。其實這也是一種最高明的方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消滅缺點,不斷完善自己。

我們學會了接納自己,當我們接納自己的優點時,纔不會驕傲自滿;接納自己的缺點時,才能夠不斷改正過錯,從而成爲一個儘可能完美的人。

  篇二:接納自己,就是收穫幸福的前奏

與自己快樂相處,每一步人生都可以收穫滿滿的幸福。每一天,時光都在悄無聲息地流逝着,日子一天天過去。每一天,我們幾乎都在重複着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永遠沒有完結,也沒有終點。只有偶爾在午夜夢迴之間,纔會恢復自我狀態,想一想自己到底是誰?到底爲什麼會這麼忙碌?是什麼樣的壓力壓得自己彷彿透不過氣來?

面對他人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出許多話語來勸慰他,可當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我們總是很脆弱,甚至不敢看鏡子中自己的眼睛。因爲通過眼睛,我們幾乎可以看到自己靈魂最深處的疲憊。而面對這種疲憊,我們又常常不堪一擊。說起來有些可笑吧?即使一些外表看起來很強大的人,其實也是在軟弱的精神上故意表現出來的強大,堅強的外表下時常也隱藏着一顆敏感脆弱的心。

我們到底爲什麼而生活?不清楚原因的人可以過得很快樂、很滿足,而清楚原因的人則可以活得更通透。有人愛惜自己的名譽,就像愛惜生命一樣。比如堂吉訶德,在大戰之時,總是大聲呼喊:“爲了名譽而戰。”也有人認爲,只有站到社會的最高層,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讓他人敬仰,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纔不枉此生。然而即便如此,也可能有高處不勝寒的煩惱。既然這樣,我們爲什麼不能將一切身外之物看得淡一點,將不停追逐的腳步放慢一點,允許自己平凡一點,愛自己、重視自己多一點呢?

天地萬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價值,你也一樣。即便你做得不夠出色、不夠精彩,也依然是個有價值的人,依然有值得愛的地方。所以,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也無論你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否滿意,你需要時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多愛自己一點,多善待自己的心靈,不要將自己生命中所有的時光、青春都“奉獻”給工作,都用來追逐金錢、名利、地位、榮譽等。別忘了,在你的人生中,你自己纔是最值得珍惜的那一個。

試想一下,倘若你的心就像一塊荒蕪的園地,充滿了自我憎恨的荊棘,以及自卑、憤怒、焦慮的石塊,還有一棵叫作恐懼的老樹要修剪,那麼你又怎能感到快樂和幸福呢?相反,如果你能把這些醜惡的東西全部清除了,土地就會變得乾淨,適宜撒種。你撒下一些種子,種下喜悅與成功的小樹,讓陽光照耀着這塊園地,你澆水施肥,用愛和關懷照料着它,那將會多麼美好!一開始,你也許不會看到太大的變化,但不要着急,繼續照料它,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你的小樹就會茁壯成長。就像你自己和你的心一樣,只要選擇接納,選擇寧靜快樂的思想,並耐心等待,最終你一定會收穫自己想要的幸福。

臺灣地區有一位名叫黃美廉的女士,在出生時由於醫生的疏忽,致使腦部神經受到嚴重損傷,自幼便患上了腦性麻痹症,以致顏面、四肢肌肉都失去了正常的作用。她不能說話,嘴還向一邊扭曲着,口水經常止不住地流下來。但是,黃美廉女士卻快樂地用自己的手當畫筆,畫出了大學藝術博士學位,也畫出了自己生命的燦爛。

有一次,黃美廉應邀到臺灣復旦中學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並接受大家的提問。當同學們看到她時,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這時,有一位同學忽然問她:“黃博士,您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您怎麼看您自己?您都沒有怨恨嗎?”對一位身有殘疾的女士來說,在大庭廣衆之下被問出這樣的問題,顯然是十分尖銳而苛刻的,周圍的人都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寫完這個問題後,她停下筆來,歪着頭,回頭看着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又回過頭,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出了自己對問題的答案: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

“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忽然,臺下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

一株小草,也有一份新綠;一根青蔥,也有它獨特的味道;一片枯葉,也可以化作肥料;一粒細沙,也可以成爲建造高樓的材料……

無論你在別人眼中是如何普通、平凡,你都要相信自己、愛護自己。要知道,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你就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快樂、感到滿意。當有些許美好的事物出現時,你就會覺得特別幸福。而且,學會了愛自己,也就能學會愛和接納別人,對別人不計較、不苛求,善待別人。如此,你的心也會被陽光、快樂和滿足充盈。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並不懂得愛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他們的眼睛總是盯着別人最出色的地方,對自己的生活處處不滿,不懂得享受自己當下的生活。有時即便別人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出色、優秀,他們也會找到一些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優勢,去羨慕別人,從而忽視自己的美麗,忽視自己擁有的一切,結果,只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痛苦,生活也毫無快樂可言。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心靈被痛苦佔滿,那麼就請愛你自己、重視你自己、善待你自己,無論你的容貌美麗還是普通,無論你的工作高尚還是低微,無論你的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也無論你取得的成就是多還是少,都要爲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讓心靈在其中自在地徜徉。當你會掬一捧如水的柔軟於心間,放飛一份沉寂的夢想於遠方時,你也將體會到陽光溫淡、歲月靜好的幸福與滿足。

 篇三:淡定的生活態度,就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生活中,我們總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滿足。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假如因爲這個而不開心,那就是自尋煩惱。幾日的發泄過後,也是無濟於事,面對所有的一切都是無精打采的,猶如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總是向生活不斷索取着。越是擁有,越是擔心失去。生活中的很多東西一旦失去,便不容我們找尋。有時幸福就像手心裏的沙,握得越緊,失去得越快。有時幸福就像彼岸的花朵,隱約可見,卻無法觸摸。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淡然一笑了,當自己冷靜下來,最重要的是把心態調整好。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要堅強,而且要快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爲難你了。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心態是平和的,所接受的一切都是充滿活力的。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這樣也是愛護自己的表現。每天讓自己多一點笑容,讓心情多一些開朗,朋友常說的笑一笑十年少,不就是如此嗎?

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後,準備撤離西城縣。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兵馬,氣勢洶洶地向縣城逼近。諸葛亮此時手下只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可是諸葛亮臨危不懼,眼看魏軍正向縣城蜂擁而來,他卻叫人大開城門,在門旁安排了二十來個士兵扮作老百姓掃街,然後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樓上燃香撫琴。司馬懿的部隊趕到城門下,看見這樣的情景,便認定裏面必有重兵埋伏,於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馬撤走了。這就是人們熟悉的空城計,諸葛亮用自己驚人的智慧,巧妙的謀劃,寧靜的心態讓老謀深算、謹慎多疑的司馬懿上了當。

寧靜的心態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其美妙之處在於內心的寧靜。所謂心平如鏡,就是這種人生最好的寫照。但是,平靜難得。平靜源於內心,它的敵人也源於內心,差不多和它是同根所生。人總是容易受到一些事情的影響,即使不是自己的事情,甚至是和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只要是知道了,大腦便會自動對這些事情作一些分析評價,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種被迫參與的無力感,讓你的心靈很難得到寧靜。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著於自己腳下的路。

試想一下每當周圍的人得到某些成績的時候,周圍的人會對此產生不同的反響。有的人羨慕,有的人讚歎,有的人恭維,有的人感慨,也有的人感到不平衡,看到別人平時和自己差不多,他怎麼能幹出如此令人吃驚的成績,我怎麼就幹不出來呢?也有的人產生嫉妒,沒啥了不起,我就是懶得幹,要不比他好多了。即使反應不同,但是卻反映出了一種情緒,那就是一時心寧靜不下來,缺少冷靜的態度。因而,一個人沒有冷靜的態度,靜不下心來,就很難幹成大事。學會讓心平靜下來,學會淡化一些僅是路過的景象,因爲畢竟那片天空不屬於我,我也不想屬於那片天空。

如果你不能理解寧靜的心是什麼,看看下面這個故事:有這樣一個香火旺盛的禪寺,當它重建的時候,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裏負責工程的師父都忙得不可開交,一個小和尚也去幫忙,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此時磨刀,外面又這麼忙,這時候不去幫忙,他心裏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三兩下磨好後,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這是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並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小和尚心裏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沒下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又平又漂亮。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老和尚道:“不論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我們是在修心,並不是爲了忙碌而忙碌。”心無雜念,凝神安適,要有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擁有一顆平靜如水的心,擁有淡定的生活態度,不失爲人生的另一種幸福。心靈寧靜,人生就猶如明鏡一樣平光潔亮,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會被攝入其中,映於其上,清晰可見,細緻入微。同時,它又不至於擾亂人的思緒,給人生帶來苦惱和煩憂。人似乎總是這樣,如果對一件事情知道了一點點,便不自覺地追問其過程及結果。所以很多時候似乎無知一些會更加快樂。好在還有大自然的恩賜,人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片刻或永久的平靜。就像李白《獨坐敬亭山》中所描述的境界: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老子》中就曾說“恬淡爲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只要我們的心寧靜下來,就會在春風中聽到青草鑽出泥土聲,聽到柳樹抽芽聲,聽到鮮花綻放聲。當我們的心寧靜下來,就會在細雨中看到斜飛的燕子是多麼的歡快,看到荷葉上的雨珠晶瑩得猶如水晶,看到枝頭的櫻桃滋潤嬌嫩得如同嬰兒的嘴脣。當我們的心寧靜下來聽風看雨時,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心靈深處還存在着一塊封閉着的聖地,如秋月般純淨,如泉水般清澈,充滿了仁慈和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