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1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一語道出了景物在古詩詞中舉重若輕的地位。古詩詞中寫景的妙詞佳句如點點繁星,始終閃爍在讀者心頭,讓人回味無窮。理解賞析這些寫景的妙句,有助於學生把握作品內容,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景物描寫的考查角度不盡相同,也各有側重,中考古詩詞景物描寫常見題型:

一、景物描寫類

描繪畫面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詩化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真題回顧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晚春

韓愈

蘋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①楊花,詩中指柳絮。

(1)請說出“百般紅紫鬥芳菲”中的“鬥”的修辭手法,並簡析其妙處。

(2)請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

【陝西省】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過山農家

【唐】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加以描述。

(2)後兩句詩中的“莫嗔”“卻喜”,反映出山農怎樣的心情?

方法攻略

一、明確答題思路

1.找出古詩詞中的景物;2.藉助想象和聯想,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畫面。

二、注意要點

1.要正確理解詩詞,抓準詩詞中的主要景物,用流暢優美的語言再現詩中的圖景畫面;

2.在忠實於原詩詞的基礎,要藉助聯想和想象,豐富畫面的意境。

3.用生動的詞語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生機勃勃等);用準確的詞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歡快愉悅、憂愁傷感、恬淡閒適、堅守節操、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等)。

二、意境鑑賞類

這是一種常見的題型。在古詩詞中含有作者情感的景物也稱爲意象,所謂意境,是指寄託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個方面。對意境的鑑賞,主要有以下三個命題層面:

1.“是什麼”即有哪種或哪些意象,意境?

2.“怎麼樣”意象,意境的具體特點是什麼?

3.“爲什麼”意象,意境的意義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真題回顧

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1)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詞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題目。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創設了怎樣的意境?

方法攻略

一、明確答題思路

a、描寫詩詞中的景物;b、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景物的特點如:清冷寂靜、雄渾壯闊、蕭條冷落等c、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二、注意要點

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徵,能使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簡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詩意空間。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就構成了一種意境、朦朧的煙霧籠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蓋着水邊的沙岸,詩句中有四個意象煙、水、月、沙它們由兩個“籠”字巧妙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意象羣。畫面悽美而迷濛,襯托出詩人淒涼哀傷之情,杜牧這句詩的意境,就是藉助這些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意象以及它們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煉字類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原則,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真題回顧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下列各題。

舟行

【明】吳承恩

白鷺羣翻隔浦風,斜陽遙映樹重重。

前村一片雲將雨,閒倚船窗看掛龍。

【註釋】①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寺方。?搖②掛龍:夏季由積雲強烈發展而成的積雨雲,頂部向上突起作峯狀可塔狀,雲底烏黑色,民間稱爲“掛龍”。

(1)首句中的“翻”字極富表現力,凸顯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從“閒倚船窗看掛龍”中你看到怎樣的詩人形象?

方法攻略

一、明確答題思路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注意要點

煉字類題型,我們首先要了解哪些類型的字詞是平常試題中經常出現的字詞,它們各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作用。

1.抓動詞,因爲一個動詞尤其是非動詞活用爲動詞的詞往往能夠使全詩的語言生動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詩歌中的詩眼,古人在創作、欣賞詩歌,十分注意咀嚼字詞。

2.抓形容詞,形容詞不僅可以從形、聲、色、光等方面點出形象的特點,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和“圓”字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3.抓名詞。名詞在古代詩歌中主要表現爲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詞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及多個意象疊加的現象,因爲意象的獨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一句共寫了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本聯純用名詞組成詩句,將九種景物作意象的疊加,如一個個特寫鏡頭,營造出特定的意境。

4.抓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作用是基本相同的: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

四、表達技巧類

此類題型直接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設題,考查考生對詩歌表達技巧的掌握。由於“表達技巧”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所以回答此類題目,可以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方面考查所給詩句。一般來說,不必面面俱到,應選取詩句最突出的一方面作答。如果題幹中要求必須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方面來賞析,則應結合詩句來作相應的分析。

真題回顧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這首詩在寫景上的主要特點有哪些?表達了詩中“山客”怎樣的心境?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鏡: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

(1)上述兩詩描寫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異,請自選角度簡要分析。

(2)同樣是遠眺洞庭,二位詩人有怎樣不同的心境?

方法攻略

一、明確答題思路

1.指出此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

2.結合詩句中具體詞語作分析。

3.這種表達技巧表現了什麼內容和抒發了什麼感情或揭示了什麼道理。

二、注意要點

鑑賞古典詩詞中表達技巧的重點不是辨識和判斷,而是分析體會其妙處,也就是分析其表達效果,體會其對塑造形象、抒發情感、體現主旨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對各種重要的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熟練掌握,做到成竹在胸。

1.常用修辭:比喻、擬人、誇張、對偶等。比喻:化平淡爲生動,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形象生動等。誇張:突出本質特徵,放大觀點感情,強化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2.常用表現手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多種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

3.其它方面:對比映襯、渲染烘托、樂景寫哀、聯想想象、虛實結合、象徵等。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2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大家都知道,我國古典詩歌或借景抒情,或觸景生情,或寓情於景,要想讀懂一首古詩,關鍵是讀懂其寫景特色,寫景特點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語言、賞技巧。我們平時做古典詩歌鑑賞題時,經常也見到這樣一類問題:

(1)你認爲這首詞寫景優勝之處主要表現在哪裏?請就其中一個方面作簡析。

(2)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

(3)請簡析本詩的寫景特點。

(4)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5)這首詩是如何描寫春色的?

(6)試從“靜”“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以上問題問法不同,但無論開放還是限制都是要求對古典詩歌寫景特色做賞析。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這句話也強調了寫景在古典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詩人是通過寫景來表現自己的感情。既然寫景在創作時重要,那麼在鑑賞時也很重要,究竟該如何去鑑賞詩

歌的寫景特色呢?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結出以下五個鑑賞的角度:

一、從描寫景物的角度去賞析。

不同詩歌寫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於空間順序,有的偏重於色彩描繪,有的則從人物感覺器官角度去描寫景物。我們在閱讀時,讀出這些角度的話,就能讀懂詩歌寫景的特色。

(1)空間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蘇軾《鷓鴣天》,上片寫景,由遠到近、由高到低,層次分明。“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先寫遠處林盡頭,高山清晰可見,再寫近處翠竹遮隱牆頭,小池塘旁長滿枯草,蟬聲四起,接下來“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見空間順序是寫景詩句鑑賞的一個角度。

(2)色彩角度

詩歌中所寫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就收到詩中有畫的效果,鑑賞時可以從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寫景特色。王維《田園樂》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詩,紅綠相映,色彩分明,讓人聯想到一夜春雨過後鮮豔的桃花盛開,碧綠的柳絲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之中的迷人景象。“紅”“綠”兩種色彩在鑑賞時起到

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賞析詩歌抓表示顏色的詞語,分析繪形繪色的畫面美,寫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覺器官角度賞析

詩歌中作者寫景,往往從自身的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去寫,這就要求我們在賞析時,把詩人所見所聞所感的內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這首詩: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描寫對象是雪,詩中句句寫雪,可作者依次從自己的感覺、視覺和聽覺寫來,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覺是又一個鑑賞角度。

二、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

詩人寫景時,除安排順序外,總要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最常見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寫方式,前者如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後者如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虛實結合(或以虛寫實),這些手法是我們在鑑賞詩歌時需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的。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前兩句寫實景,是送別時的環境描寫,後兩句虛景,想象別後的情景,虛實結合,擴大意境,深化主題。表現手法的運用,使詩歌更加精彩,賞析時當然不能錯過了。

三、從詩歌的結構特點角度賞析

古詩講究起承轉合,詞一般上片寫景敘事,下片抒情議論,如果一首詩詞沒有按一般規律寫作,那在結構上就會有自己的特色,鑑賞時需要對這方面的特點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寫景,或景語作結,或前後照應好,結構嚴謹。這些都是詩歌結構方面的特色,是賞析時容易忽略的,我們一定要有結構觀念,從結構角度鑑賞詩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維的《田園樂》,依次寫了紅桃、綠柳、落花、啼鶯,一句一景,並且“落花”照應“桃紅”“鶯啼”照應“柳綠”,使詩歌結構嚴謹,這一點同樣可以成爲這首詩寫景的一大亮點,而不應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從錘鍊字詞的角度賞析

古人寫詩非常注重字詞的錘鍊,留下了如“一字師”的佳話,“推敲”的故事,鑑賞時抓住這些運用傳神的字詞,可以瞭解所寫景物的特點,營造的意境,表達的感情,甚至可以瞭解一首詩的結構特點。“昨夜一枝開”“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遙看瀑布掛前川”??詩句中都有運用傳神的字眼,這些字眼的運用,把整個景物都寫活了,能給人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一個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現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鑑賞詩歌怎能把這些遺忘呢?

五、從修辭手角度賞析

文學作品描寫景物離不開修辭的運用,修辭能把景物寫活,古典詩歌也不例外,寫景詩句中同樣也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雙關、互文、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不僅能形象生動地再現事物的特徵,而且能恰到好處地表現作者感情,也能使詩歌語句整齊,體現音樂美。鑑賞時同樣不能忽視修辭的欣賞。“露似真珠月似弓”這句寫景的詩句只能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其妙處,探討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寫景的詩句如果能從以上五個角度賞析,那麼,一首詩就能讀懂,讀懂詩句不管從哪個角度發問,都可以自如地回答問題。

當然,欣賞詩歌寫景的角度還有其它,無論從哪種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詩中描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麼;一是作者運用哪些表達技巧寫景的,這些技巧的效果怎樣;一是作者借這些景物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方面都必須具體闡述,才能恰到好處的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才能多角度的賞析寫景特色,才能寫出全面準確的賞析文字。

詩歌景物描寫賞析技巧3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所以鑑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必須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及其作用。

鑑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鑑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也可以是反襯。

(1)各種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爲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學生要善於發現修辭手法,並說明作用。如比喻爲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爲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誇張是爲了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爲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各種描寫手法

①側面描寫———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爲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爲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併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於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淒涼的心情。

②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爲靜與化靜爲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爲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也是化靜爲動。

③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

例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爲衣兮風爲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柳永《雨霖鈴》想象別後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爲實服務的。

④正面描寫———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豔,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爲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雲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

波”爭勝,多麼絢麗的畫面,多麼富於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⑤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與遠近高低的順序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⑥正面描寫———白描工筆

描寫景物採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麼,白描法繪景有什麼特點呢?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徵,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鷗浪遠,薄暮水雲低。千里一帆過,憑舷風滿衣。

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採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於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還有象徵,如《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既指眼前景又象徵大唐的衰落。可以樂景寫哀情,它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悽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遊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淒涼。

首先,從歷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尋找到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考查: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問: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詞中“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再如: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問: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這首詩寫了作考“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

另外,

南柯子王炎

山宴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爲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山,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忙、秋收。

問:上闕中“數枝幽豔溼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爲惜春傷懷嗎?爲什麼?在這首詞中,作者所描繪的是一幅幾枝鮮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答案要求答出幾枝鮮花的,給1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給1分。)但不是爲惜春傷懷。可以從兩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數枝”句說:“莫爲惜花煙悵對東風”;二、在烏雲密佈、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總之,在歷年的高考試題中,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考查類型主要有: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

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鑑賞時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爲依據,挖掘其深刻的社會屬性(即作者藉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試題類型主要是(1)根據景象(意象)特點(2)描摹詩歌圖景等從而來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爲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更應該引起對這一方面的關注。經過高中第三冊語文“詩歌單元”的教學,回顧高考,不難發現,高考就在教材之中。

第一,借戰爭場面的描寫表仰慕之意。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由此,借塑造周瑜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無盡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寥寥數筆勾畫出赤壁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令人不禁想起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爲下片追懷英雄渲染了環境氣憤。

第二,寄山水田園,抒恬退隱忍之志。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採用“田家語”,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把樸素的田園風光,平淡的農村生活與再回田園的閒適愉悅交織在一起,表現詩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以及厭惡官場、迴歸大自然的美好心願。王維的《山居秋冥》表現的更突出。

第三,懷古傷今,借物抒懷。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在沉寂的羣山、帶着涼意的潮聲、朦朧的月夜之中,採用了意寓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詩人對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慨。

第四,寫羈旅之苦、報國之志。陸游的一曲“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用“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具體的意象概括當年的戰爭生活體現了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堅強意志。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所選取的“舞榭歌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烽火揚州路、一片神鴉社鼓”等景物的簡單勾勒,借古諷今,表現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願望不能實現的苦悶以及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憤慨。

第五,抒閨情之思、離愁別續。李清照的一曲悽婉的《聲聲慢》借黃昏時勁冽的秋風、庭院裏堆積的黃花落在梧桐之上的綿綿細雨、黃昏雖已降臨卻仍淅淅瀝瀝的悽清之景,抒發孤苦無依的生活境況和極度哀傷的內心痛苦。柳永在他的《雨霖鈴》中,通過“悽切的寒蟬、初歇的驟雨、嗚咽的淚眼、千里的煙波、沉沉的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悽清蒼涼的秋景來烘托傷離苦別,將‘景“與”情“的有機結合達到極致。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壯志難酬的傷感。杜甫在《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通過登高所看到的淒冷的秋色,和長江的奔騰氣勢,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