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孩子獨立生活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大綱

孩子獨立生活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導語: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在孩子獨立生活之前,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培養起哪些能力?

孩子獨立生活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

一、孩子獨立前要培養的三大能力

很多家長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孩子多大出國合適?

其實不管是在國內讀書還是國外讀書,孩子們總是要獨立的,都要脫離父母的呵護,靠自己的能力去求學,去成長,去闖世界。孩子多大適合出國,多大能夠獨立,這不是一個靠年齡多大就能簡單判斷的問題,而是要看孩子自身是否具備了一些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素養。

那麼,孩子需要具備哪些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素養呢?

第一,必須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在獨立處理人際關係時需要最起碼的判斷力,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如果連是非曲直都不能分辨的話,就有可能被一些消極負面的人際因素和環境因素所影響,也有可能被誤導和傷害。

第二,必須具備生活管理的能力。獨立生活意味着各項開銷都要統籌計劃,各類生活瑣事都要自己完成。如果孩子從小就不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不會做基本的家務,現實的困擾將會讓他焦頭爛額,也會影響到他的學習生活。

第三,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孩子持續性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自主學習能力。如果孩子在國內的學習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被動進行的,包括檢查作業、請家教補課、佈置課外練習等等,出國後沒有了家長的安排和監督,他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嗎?他還會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嗎?

  二、如何爲孩子的獨立做好準備

所以,在孩子獨立生活之前,我們做家長的是否應該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呢?家長們總以爲孩子長大了就成熟了,各方面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具備了。其實不然,孩子的獨立學習和生活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速成的,而是在他成長過程中慢慢的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出來的。

我覺得,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注意以下這三個方面。

1、家長不要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事情總是大包大攬的,自以爲是愛孩子的,其實是在不知不覺的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

比如說孩子的學業方面,不管孩子願不願意補課,需不需要補課,總會人云亦云,強制安排孩子去補課。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其實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不是因爲學習時間不夠,也不是因爲老師的水平問題,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沒有調動出來,或者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因此,綁架了孩子的時間用補課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是牛頭不對馬面,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反而讓孩子的學習總是處於被動服從的狀態,從而影響了他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情緒。

再比如說孩子的愛好方面,有些家長以爲孩子的所有時間都用在文化課上,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孩子就是成功快樂的。而孩子的藝術愛好、體育愛好等等這些並不重要,安排在這些方面的時間和機會就會少之又少。但事實上,孩子的幸福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五彩斑斕的,他們需要藝術的滋潤和健康的體魄,他們需要與同伴的活動和去看看世界的精彩。

學習是主要的事情,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少年兒童時代沒有播下健康生活的種子,沒有澆灌種子生根發芽,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感興趣,這難道是幸福快樂的人生嗎?

家長們的包辦代替,不是不願意讓孩子去嘗試和體驗,很大程度上是怕孩子吃虧,怕孩子走彎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怕社會競爭的壓力太大。

但是親身經歷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生體驗,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不斷的失敗中才能積累經驗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吃點小虧、走點彎路,都是非常正常的,都是爲了將來不吃大虧、少走彎路。

所以,我想家長是不是能夠放手的地方都儘量放手,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我們做孩子的'指導者、溝通者、建議者,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如果我們的指導、溝通、建議是合理的、科學的,他們自然會在要做出決定時具有了正確的判斷能力。

如果我們現在不給孩子決定權,他們在人生目標、時間管理、專業選擇等等方面又如何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呢?

我們的孩子被家長剝奪了很多積累人生經驗的寶貴機會,也剝奪了他們體驗生活和嘗試實踐的機會。很多孩子到了高考(精品課)填報志願的時候,居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選擇怎樣的大學專業來規劃人生,真的是很可悲啊!

美好的生活一定是立體的、多維的,不僅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去學習鑽研,爲自己將來的事業打下基礎,更需要各種各樣的愛好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找到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去健身,一起去看世界,一起來交流人生,一起來玩兒音樂等等,幸福的人生應該是這樣的!

 2、孩子需要在家長的激勵中不斷成長

我非常贊同“好孩子是誇讚出來”的這個觀點。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更不是訓斥出來,好孩子一定是激勵出來的,用激勵喚醒孩子的內心需求,用激勵調動孩子前進的內在動力,用激勵讓孩子樹立人生理想的目標。

當然,如何去有效的激勵孩子也一定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也是孩子最在乎的人。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與肯定,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家庭氛圍是否民主和諧。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如果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隨意的發泄與指責,只會將孩子推向你的對立面,就不可能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

比如在逢年過節的家庭聚會中,正是我們激勵孩子的好時機,把孩子一學期表現最優秀的方面展示給親朋好友們,得到長輩們的肯定,得到大家的祝福!

特別是在孩子在乎的人面前要儘量放大他的優點,千萬不要當着大家的面總是表揚別人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你看看錶哥成績多好!”“你看錶妹多優秀……”

其實,孩子很在意長輩對他的評價,當孩子的自尊受到蔑視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拉開與家長的心理距離,更有破罐子破摔的,這與家長的初衷不是適得其反了嗎?如果我們家長不希望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就不應該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

我們總是說:跟高尚的人在一起可以淨化靈魂。父母還應該爲孩子展示才華多創造條件,選擇正能量的人做朋友,與正能量的朋友們多聚會,讓孩子成爲聚會的主角,讓聚會成爲孩子人際交往的平臺,讓聚會成爲孩子展示才華的舞臺。

如果朋友聚會能夠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讓孩子的溝通交往能力能夠得到鍛鍊,這樣的朋友聚會纔是我們家長和孩子都渴望的。

有人認爲這叫“曬娃”,但我覺得如果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的事情,把娃曬曬又何妨?

我們的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們不應該在外人面前貶低他,不應該去揭他的短。

我們知道孩子身上的優點一定比缺點多,那我們爲什麼不放大孩子的優點呢?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笑容,父母的肯定,他就會更願意跟我們講心裏話,更願意跟我們溝通交流。

總是在別人面前充滿自信,善於把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展示出來,對他今後走向社會、適應社會也一定是有好處的。

3、家長是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榜樣

人都是具有兩重性的,也就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從自然屬性的角度看,父母和子女是一種血緣關係。從社會屬性的角度看,家長和孩子是一種社會關係。

也就是說,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家長是父母的社會角色。

所以,培養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的孩子,既是我們的家庭責任,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既要培養孩子成爲家庭的驕傲,更要培養孩子成爲社會的棟樑,讓孩子成爲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應該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生活即教育。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積極的正能量的信息,那就是:你要成爲對家庭有價值的人,更要成爲對集體、對社區、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傳遞,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如果我們不希望培養一個愛撒謊的孩子,我們家長就應該誠實守信;如果我們不希望培養一個低級趣味的孩子,我們家長就應該積極進取;如果我們不希望培養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我們家長就應該樂善好施……

孩子總是會做錯事的,情緒控制也是家長的必修課。我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想到什麼話就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那之前的很多教育成果就會前功盡棄。

孩子做錯了事情是正常的,也一定是有原因的,其實每一次面對犯錯誤的孩子的時候,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更是孩子逐漸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徑。

當然,如何教育孩子,家長也需要認真的“備備課”,合適的時機、貼切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平等的關係等等,這些都是對話的基本條件。我們除了要做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榜樣,也要在爲人處事的態度、情緒的調控、理性的分析問題等等方面成爲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