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3篇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3篇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教育》心得體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一名老師如果想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無疑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那麼什麼是勵志教育呢?“勵志教育,就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勵志教育的精髓可以用三個帶有“堅”的詞來表示:第一個是堅信,第二個是堅強,第三個是堅持。第一個層次是堅信,就是對信心的堅定,是解決一個理想和目標的問題。如果我們對目標沒有信心,那不可能是勵志的。不過,勵志還需要在信心的基礎上再前進一步,再往上一個臺階,就是有信念。信念比信心還要高一個層次,有更高層面上的是一種信仰。信仰是擡頭仰望心中遠大的東西,那是一種理想,是自覺追求的一種東西。 第二個層次是堅強,它是指面對困難和挫折所表現出來的勇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馬遷。勵志就是要敢於面對困難,面對失敗,有挑戰困難和失敗的勇氣。第三個層次是堅持,堅持是人的意志力的問題,只有堅持纔有奇蹟。勵志就是要用堅持來創造奇蹟。勵志教育就是讓孩子們明白,只有不斷堅持纔會創造奇蹟。

那麼如何對學生實行勵志教育那?下面我結合自己的體驗總結了幾點:

第一,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

也許有人會說,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是對學生勵志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其實不然,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於如何來應用。對於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如果能讓學生看到目標實現的情形,就會有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學生無法看到實現目標的希望,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都知道目標可以分爲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而長期的目標對於學生來說更有激勵作用。但是一味地來強調長期的目標,學生就會對其失去興趣,這是因爲長期目標實現後是怎麼樣的情形,學生是沒有辦法預見的。而且對於學生進行長期目標教育時學生的目標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的,或許起初的時候學生會感覺比較新鮮,對學生具有吸引力,但是至於目標實現後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情形,學生只是停留於教師描述的基礎上,並沒有什麼感性的認識,時間久了,學生自然對長期目標的說教就失去了興趣,隨之而來的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的失敗。

也就是說,要想在長期目標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目標實現後的.成功與喜悅。怎麼做呢?當然我們在現實中無法爲學生模擬出取得成功後的場景,但是我們可以在學生意識當中爲學生呈現出他們取得成功後的場景,通過學生的內在來激勵學生。

第二,利用自己的名字進行勵志教育。

林肯曾經說過:“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讚。”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愛聽讚美的話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喜歡正面刺激而不喜歡負面刺激。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樂於讚揚他人,善於誇獎他人的長處,那麼,人際間的愉快度將會大大增加。但是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別人會對你一直稱讚,我們可以變一種方式來說讓人們時時處處都來稱讚我們。怎麼做呢?

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來進行自我激勵。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業家李家柱在介紹自己時說:“我是李家的頂樑柱。”別人一聽感覺這個人的介紹一方面很容易記得住,同時給人一種安全感。據他自己說,每次這樣介紹自己時都感覺很自信。其實我們中國的漢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義的話來表示出來,同樣,學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韻而且很有氣勢的話表述出來,讓學生每天都大喊幾次,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發出來,這樣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形象暗示法。

與一些成功人士攀談,常常會有這麼一種感覺:這些成功的人士比較沉醉於自我,有着非凡的自信。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實現的,是一個長期、漫長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過程。許多人都可以在開始做得好,但是堅持下來的卻非常少,這就是爲什麼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奮鬥的過程當中沒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賞,怎麼可能取得成功呢?這種方法我們同樣可以運用於對學生的教育過程當中,那麼怎麼做呢?其實做起來也不難,就是徵得家長的同意,給學生拍一張造型比較好、能顯示出學生自信的照片,並放大,在照片中打印上學生自己的奮鬥目標,並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或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的稱呼,或者是學生感覺到能激勵自己的話,這樣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個人認爲,勵志教育就是由外而內的反思過程。現在的學生都揹負着很大的壓力,內心都是很複雜的,學生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麻木冷漠,對一切事情漠不關心,缺乏感恩之心。學生爲什麼會沒有感恩之心,主要是因爲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還有社會風氣不好,同學之間的攀比,而這又恰好沒有被老師加以改正;再加上孩子的虛榮心在作怪。這樣一來孩子還哪有什麼感恩之心了呢?

現在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在學校看到誰誰買了新衣服、新電話、新的運動鞋,又加上擁有新東西的孩子跟所有人炫耀自己的東西有多好,這種時候孩子的心就受不住誘惑了,就會回家跟父母要這要那,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說,如果不給買孩子就會一直不理他們,回家也不說話,但是如果你買了,那下一次有新產品他還是會繼續跟你要,有了新產品哪有心思學習呢,雖然說不能讓孩子一味的學習也要適當的放鬆,但不代表讓孩子有攀比心理,要讓孩子學會控制住自己對新事物的慾望,或者也可以跟孩子說考試考好就會有獎勵,這也是可以的,這樣他就會對父母有感恩,說白了如果只是一直慣着他,那他只會變本加厲,嚴重的會誤入歧途。

所以說,人人都有感恩之心,教育孩子的確辛苦,但也不能愛孩子反而讓他變成冷血人,有感恩的心就會記得回報,世界會充滿愛。

《勵志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只要是有上進心的人,都是喜歡勵志教育的。各種雞湯、每個成功的經歷,就像春風洗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勵志教育成了空白的支票,說的人聲淚俱下充滿感情,聽的人感同身受無比佩服,立下大志要學習這種精神。然而聽完之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去。如果問他,你不是要努力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嗎?爲何又重新玩上了遊戲,一開始還會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反而滿不在乎,一會說休閒娛樂學習成長兩不誤,一會又說可能自己不是那塊料,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別人,乾脆放棄。

哎,悲乎,原本勵志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奈何效果總是有限,真正能幫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有勵志人士不願放棄,他覺得哪怕只要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文字打動一個人,讓他有所收穫,能幫助他成長就是值得的。畢竟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下,很少有機會去經歷那些貧困,所以感受也不會很多。

這位勵志教育人士坦言,自身的演說水平也確實有待提高,不然說不到心裏去,起不到作用。最好能夠一次就能起到正能量的影響,不用每次反覆重複的說,聽衆都會厭煩,更沒有興趣去接受講的勵志教育觀點。

最好的方式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校裏,同學之間接觸的一言一行,老師言辭之間都在進行勵志教育。說到這,老師也是一個急需教育的對象,只有老師合格才能教出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