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如今創業是大衆的選擇,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裏。創業總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成功會在不遠處等着你。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創業成功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

1、馬雲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爲“創業教父”。以前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方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x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員工的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很節儉。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向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的地步。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爲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蹟。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正因他們有着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個性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必須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一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像馬雲那樣,只要你發奮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2、李河君

“首富輪流做,今日到我家”,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爲恰當的了,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爲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成爲了新一屆中國首富。

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創建漢能控股集團。漢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於“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漢能已發展成爲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李河君1988年大學畢業後,靠着從大學老師那借來的5萬元起步資金,通過賣電子產品、玩具等,和17個夥伴一起,通過6年的積累,到1994年底積累了七八千萬的資本。本來打算收購上市公司坐莊,但是經過對水電站市場的考察之後,李河君改變了初衷,轉而進入了能源行業,以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爲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之後,再次通過併購將旗下電站的裝機量擴大到了幾十萬前往,產業覆蓋浙江、廣東、寧夏、雲南、廣西等地。

2002年,雲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當地發改委的阻撓,因爲發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幹成。於是,李河君憤然將發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終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庫八級”中資源最好的金安橋水電站,該電站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業

2009年,李河君開始進行產業升級,涉足到了光伏行業。當時,正式光伏行業的“拐點”。此前,得益於歐洲市場的巨大需求,光伏產業飛速發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了1倍以上。但是隨着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的光伏行業進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業都因爲產能過剩而破產,包括無錫尚德。

李河君進入光伏行業時,選擇了薄膜太陽能領域並於2011年寒冬來臨之際開始投產。2012年,李河君即宣佈投產的8大光伏基地總產能已經達到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成爲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儘管薄膜的市場遠不如晶硅,市場佔有比例還不足1層。但是,李河君卻在公司內部力排衆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並且還在多個場合推崇薄膜發電技術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

漢能薄膜被詬病

進入光伏領域之後,李河君頻繁出現在公衆面前,或參加會議,或接受媒體採訪,向外界宣傳薄膜發電技術的廣闊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書《中國領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決中國的能源瓶頸、助推經濟轉型。李河君認爲,太陽能是最符合21世紀發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業的發展路線存在爭議外,其漢能薄膜發電還被詬病“過度依賴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計劃中,其光伏產業佈局是“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即從原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電池片生產到太陽能電站建設,形成完整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

2013年2月,漢能集團及其一直行動人持有的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從20.28%漲到了50.56%,成爲了控股股東。此後,漢能薄膜發電向控股股東漢能集團發起了多項收購,連續收購了其多項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究公司。

2013年年報顯示,漢能集團是其唯一客戶。這種情況在2014年上半年並未有多大好轉,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來自漢能集團方面的營收達到31.6億港元,佔其總營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應收賬款爲62.4億港元,其中,最大頭的是應收合同工程款項,爲41.57億港元。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半年報中稱,公司的流動資金十分依賴漢能集團聯屬公司是否能及時結清進度款項。不過,對於來自於漢能集團的應收賬款,漢能薄膜發電方面“無抵押款或其他加強信貸措施”,僅憑藉漢能集團的信譽,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認爲,漢能集團“能夠按時結清所有進度款項”。

成“新首富”出名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一年內漲幅達255%,進入了2015年,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0.36%,報收3.73港元。在這前一天,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3%,得益於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上漲,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漢能薄膜發電大股東李河君的身價“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取代馬雲或者王健林成爲中國的新首富。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盤,馬雲身價爲263億美元(約合1644億元人民幣),王健林身價爲267億美元(約合1669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於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對於外界而言仍是一個謎團,一說超過50%,一說超過90%。不論李河君是否真的成爲了內地財富“一哥”,他都因此成爲了輿論焦點。

無論李河君的這個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他的創業經歷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創業時的獨到眼光和執行魄力都是令人驚歎的。

3、喬布斯

蘋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心狠無情的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爸爸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雖然是不是親生的孩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衆。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鄰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 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爲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頭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後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剛念大學一年級的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爲雅達利電視遊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沒過多久,年輕而不安分的他又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連 工作也不要了,飄洋過海去印度追隨大法師修行練功。這次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學成佛,路上還吃盡苦頭。他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裏琢磨電腦。他們夢想着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 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製造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還不出 售給未註冊公司的人。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 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着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事業。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 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 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爲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 自己的大衆牌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愚人節的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好友龍·韋恩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 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爲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爲“蘋果 I號”電腦了。

黯然離開

一個的機會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 爲“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臺整機,但一個月裏必須交貨,喬布斯高興壞了,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50臺整機在特雷爾手裏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 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象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爲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 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會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 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爲推銷奇才。由於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 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繫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裏手的指導,有了 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着“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並登有喬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 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 萬富翁。喬布斯作爲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因爲巨大的成功,喬布斯在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然而,成功來得太快,過多的榮譽背後是強烈的危機,由於喬布斯經營 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使得喬布斯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 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 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

接着,他開始推出了新的電腦。1998年,iMac揹負着蘋果公司的希望,凝結着員工的汗水,寄託着喬布斯振興蘋果的夢想,呈現在世人面前。它 是一個全新的電腦,代表着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裝,一掃電腦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單調,似太空時代的產物,加上發光的鼠標,以及1299美元的價格標 籤,令人賞心悅目……不愧是蘋果設計,標新立異,非同凡響。爲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變成了iMac的廣告文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廣告業的經典案例。

新產品重新點燃了蘋果機擁戴者們的希望。三年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東西出現了,iMac成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1998年12月,iMac榮獲《時代》雜誌“1998最佳電腦”稱號,併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業設計”第三名。

接着,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紅、黃、藍、綠、紫五種水果顏色的款式供選擇,一面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1999年7 月推出的外形藍黃相間,像漂亮玩具一樣的筆記本電腦iBook在市場上迅即受到用戶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獨特的時尚風格、最新無線網絡功能與蘋 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是專爲家庭和學校用戶設計的“可移動iMac”。1999年10月iBook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 在《時代》雜誌舉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評選中,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

終成奇蹟

1997年,喬布斯被評爲“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認同了此觀點。甚至連當初將喬布斯擠出蘋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讚歎:“蘋果的逆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幹得絕對出色。蘋果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

喬布斯成爲一個奇蹟,但這個奇蹟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他總是給人以不斷地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後來,他天才的電腦天賦;平易近人的處世風格;絕妙 的創意腦筋;偉大的目標;處變不驚的領導風範築就了蘋果企業 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公司的僱員對他的崇敬簡直就是一種宗教般的狂熱。僱員甚至對外面的人說: 我爲喬布斯工作!

4、劉永好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劉永好在一個論壇上碰到魯冠球,兩人相對,發出如此慨嘆。

在80後劉暢接劉永好接力棒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的文章裏,我們講了四川首富劉永好退休,80後女兒劉暢接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出生於1980年的劉暢,26歲時已成爲中國最年輕女富豪,2006年胡潤女富豪榜第九位。

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劉永好的創業史,劉永好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幹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於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餘,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臺上養起鵪鶉,並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後將會成爲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後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後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裏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只。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隻,而整個縣最高峯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隻。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後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後,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隻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後,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後,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後,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家後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爲四,每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裏,劉永好作爲傑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絡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爲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爲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准,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爲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爲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併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羣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並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註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爲後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佈,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盪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臺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爲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航空x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爲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一共就需要10萬隻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鉅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準備孵出小雞後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隻小雞後,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後,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着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臺上,手執教鞭。現在他挑着竹筐,費盡口舌只爲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隻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一晃而過,劉永好作爲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並專門爲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後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設立了民生銀行,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2006年在董事會選舉中,劉永好意外落馬,無緣董事會。而泛海控股集團的盧志強一舉取代劉永好的位置,成爲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後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後股本超過10%。兩年後,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爲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於完成產業鏈整合,向着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現在,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剛好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現在的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一樣。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爲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就很難翻回來了。”

5、邁克爾·戴爾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製造廠商正在經歷着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着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裏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註冊資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02年《財富》雜誌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爲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爲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託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穫,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嚐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邁克爾戴爾在稍大後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上初中時,邁克爾·戴爾擁有了一臺蘋果電腦,並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後的商機。不久,他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BM個人電腦。他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後賣掉,獲取利益,接着再改裝另一臺。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臺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並不能爲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並把電腦升級後賣給認識的人。於是,邁克爾戴爾涌現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爲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請求提供具備不同功能的電腦。

在他開着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後座載着三部電腦,成爲得克薩斯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後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藉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爲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藉此成爲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爲“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源於他從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是一年的夏天,他負責爲《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着,經過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帶給他購買更多的計算機的能力,也給他以後“比顧客更瞭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提供依據。

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名人創業成功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