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標語口號 >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標語吧,標語是一種最經濟、最有效的宣傳、鼓動口號。標語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標語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範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運用使學生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現代語文課堂交際教學不能僅限於語文教師的領讀、解釋詞義和講解課文,應該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鼓勵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科態度。

目前的中學語文課堂受到高考升學指揮棒的導向,高考試題以及各級各類模擬題鮮見有關語文交際測試的內容,在專業的語文教研期刊上也難見相關的研究文章,似乎在語文教學這一領域完全忽視了語文交際課堂教學。這一偏離《課程標準》的傾向不僅嚴重危害中學語文教學的嚴肅性,背離了新課標要求,也刺激着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爲了使語文課能夠充分發揮“工具性”的特點,從而使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樂學、和諧、主動地發展,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發掘學生語文學習潛能,真正達到語文交際“簡明連貫得體“。以交際能力培養爲目標,以交際任務爲核心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想上的、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爲宗旨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一、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意義

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語文教師依據正確的語文教學思想和語文教學原理,按照新課標,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設計交際話題,對語文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總體結構、具體環節,預先做出策劃,這是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思維方式、教學業務和教學藝術的體現。

語文交際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相處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和學本身就是一種交際。因此,語文教學對提高人的交際素質和交際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很難設想,一個情緒低落、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沉默寡言、不主動參與各項語文交際活動的人,會產生高昂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他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肯定會受到抑制。

良好的語文交際素質要求學生增強自信,消除自卑,在語文課堂交際活動中學會尊重人,樂於交往,相互合作,主動參與交際過程,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良好的交際素質的學生能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意志力強,不屈不撓,並樂於接受新事物,富有創新精神。語言學家曾指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生爲了使語言學習更加成功、更加主動、更加愉快,而採取的行爲或行動。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交際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二、語文交際課堂的教學路徑和原則

交際課堂最爲重要的前提是在師生雙邊語文教學活動中建立信息差。

人們在語文交際時,只有問答者雙方對某一方面有好奇心或認爲必要時,方纔發問。引起發問的這種好奇心或必要性便是信息差。當語文課堂教學的練習中建立起了信息差,語文交際便有了實際意義。如果我們能在語文交際課堂上長期堅持具備一定信息差的情景交際,便易於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及交際的能力,因爲此時信息差成爲促使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獲得信息的能力。

信息差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課堂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師所提問題的信息差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對此問題有作答的可能,學生的積極性便可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教授課文及寫作時,教師不妨用信息轉換方式實現交際。

指定任務也是課堂實現語言交際的有效路徑。教師向學生交待具體任務,要求學生必須用所學語言來完成;教師對學生使用語言及實際交際的情況進行監控、調整、反饋、校正,這樣既檢驗又鍛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

信息轉換及指定任務均基於知識實用原則,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之中,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來處理、解決問題。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爲了運用語言,如果只傳授語言理論,而不將語言運用於實際交流,便喪失了語言教學的意義。

三、語文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這種氣氛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民主、和諧、活而不亂的課堂氣氛,是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它是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動過程。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得以培養和發揮。因此,要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積極投入到交際活動中去。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使他們在交際活動中學會交際。

交際課堂實踐應注意:

1.在交際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語文交際課堂活動的主體,人的因素應當成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

2.課堂交際活動的選擇和設計,應注意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進入有真正交際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當然同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現有語言水平,使課堂交際活動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語言水平相適應,以充分發揮語文交際課堂應有的效果。

3.交際課堂內容的選擇,是根據場合、對象而定,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針對性,通過學生入情入境的交際活動,真正實現交際的連貫得體、簡明生動。

4.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語文交際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並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系列。要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活動”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僅是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這樣,隨着交際“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5.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語言作爲媒介以實現交際目的,完成交際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表達的句子是否完全正確。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感覺來自於交際目的是否順利實現,交際任務是否完成,而不只是在於所說話語的結構是否正確。有着真實的交際意圖的任務型的課堂交際活動能培養、鍛鍊、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新課標環境下,爲了更好地讓學生獲得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們語文老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挖教材,切合學生實際。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果。語文交際課堂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更新教育觀念。因此,作爲一名21世紀的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還原語文教學的本真。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背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新課標第四冊第六單元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第24課《玩具櫃檯前的孩子》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側重母女、母子兩代人之間的關愛之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教材特點,在訓練語文基本素養的同時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關注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將學生平時生活感受,融於閱讀實踐之中。本教材原是略讀課文,由於考慮到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對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認識並不到位,因此分爲兩個課時,重點感悟。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有關句子,明白文中小男孩喜歡汽車但不買汽車的原因,使學生對小男孩的“懂事、關愛”品德有深刻印象和感染。

2、通過訓練,使學生學會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感受個性化的表達不同感受的方法,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難點

在自讀自悟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爲本是現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通過自讀自悟、情境對話等方式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一、談文本感受——創設全課情感基調

二、深入感知——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拓展思維、強化感受

第一個環節談文本感受,創設全課情感基調

讓學生暢談“你爲什麼感動?”意在每個人讀課文都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學生談談各自的個性感受,是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評價中努力促使全課創造一個情感互動型的課堂。

第二個環節深入感知——走進孩子的內心

在本環節中,又分爲

(一)深究“喜歡”句;

(二)指導讀“回絕句”

(三)探悟“中心句”。

在深究喜歡句中,以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喜歡小汽車爲主問題,讓學生在自讀後,結合教師的適當點撥,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小男孩喜歡汽車的程度之深,爲下文的回絕句做好情感鋪墊。

在指導讀回絕句中,通過個性化讀句子來學這句,做到語文教學要體現個性化的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適合二年級的認知水平,是初步滲透語文個性化的方法,更是體驗了小男孩的懂事。

在深悟中心句中,以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理解“常年、富裕、什麼”等重點詞句來感受小男孩的懂事,及媽媽的`無奈、驕傲之情。其中以“什麼也不讓媽媽買。”再以口頭改句的方式,把媽媽的話改成小男孩的話,意在使學生對角色有更深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對文章最感人的中心句,採用循環遞進的朗讀,輔之教師的引語,小男孩的形象留給學生的印象回越來越深,越來越感人,學生的情感遞升,而語言更豐富。

第三個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感受:

在這個環節中以小練筆“我的心裏話”這一形式,讓學生讀文後內心的震盪從筆尖流瀉出來,把學生的內心感受以書面語言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3、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二、設計思路

三、教具準備:

投影儀

二、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說說課題的意思

3、回憶文中描寫了哪兩個人物?

板書:小男孩保羅

過渡:故事就發生在這兩個人的身上,那是在聖誕節前的一個夜晚。

(二)學習課文內容

1、齊讀第1自然段

①說說從文中知道了什麼?

②指導朗讀:

先生,這是你的車嗎?(羨慕)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①說說這句話怎麼讀?(高興)

②小男孩聽了保羅的話感到很吃驚,誰來做一下小男孩吃驚的表情?(瞪大眼睛)

出示:“小男孩吃驚得……我希望……”

③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想象小男孩希望什麼?

出示:“但是這小男孩接下去說的話卻讓保羅十分驚訝。”

④師:小男孩說的話爲什麼讓保羅吃驚?保羅原來的想法怎樣?

生回答:抓住“這是保羅沒有想到的.”

⑤師:“希望有這樣的哥哥”這話是什麼意思?

生:爲的是自己得到。而小男孩說的話是爲別人。

板書:錯了

⑥分角色朗讀

過渡:是啊,這個小男孩非常願意坐着保羅的新車去兜風,這是爲什麼呢?

3、學習8~11小節

①自由讀課文,想想知道了什麼?

②交流:說說小男孩的另一個願望是什麼?

出示:“車開了一段路……我家門口嗎?”(抓住眼裏閃着光)

出示:“你等着,有一天……那些好東西了!”

指導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第9小節

板書:又錯了

① “保羅沒想到自己又錯了,於是他下了車……難忘的夜晚。”說說爲什麼這個夜晚對他們來說都是難忘的?

②交流:

出示:學習本課以後,我知道了保羅的哥哥因爲()而感到快樂,我曾經因爲()而感到快樂。

③齊讀課文

5、學習第13小節

齊讀,說說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

(三)佈置作業

板書:24.給予是快樂的

↑ ↖

小男孩明白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寫出自己的心裏話,要真實,要有自己的想法。

2、寫出的文章有條理,內容清楚,有主題。

【教學重難點】文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層次清楚,內容具體。

【教學過程】

一、學習“習作”

1、同學們,這段時間你有什麼話憋在心裏很想說出來,可又沒有合適的機會說出來嗎?現在說出來聽一聽。讓學生相互說說。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次習作的要求,讓學生讀一讀,再說一說習作要求什麼,給我們提示了哪些寫作的內容。

3、讓學生在說一說自己想些什麼?怎麼寫?

4、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學生口述作文的優點與不足。再次提醒學生文章的真實性。

5、出示範文,進行分析:

範文:奶奶,我想對您說

親愛的奶奶,有些話壓在我心裏已經一年多了,我曾幾此想當面對您說,可是又怕您生氣,話剛到嘴邊,又都嚥了下去。奶奶,今天我借寫作文的機會,把憋在心裏的話告訴您。

奶奶,我是一個活潑、有自尊心的男孩兒,雖然有時也很頑皮,常常惹您生氣,但不希望您對我的同學不客氣。您知道嗎,同學們在背後老講您的壞話,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記得一個星期天下午,一個同學來找我。當時我正在房裏做作業。是您開的門,您見到我的同學,不問青紅皁白就說:“去去去,偉翔不在家。”轉身把門關上了。星期一,我一到學校,那位同學就對我說:“你奶奶好凶呀,我想問你一道數學題,話還沒說,你奶奶就把我趕走了。以後,我可再也不敢去你家了。”奶奶,您知道,聽了同學的'話,我的心裏有多難受嗎?

奶奶,我知道您上了年紀,喜歡安靜,您也怕同學來我家裏吵鬧影響我的學習,是爲我好,可您對他們也不必那麼兇呀。我們同學聚在一起探討學習上的難題,交流學習方法,有時難免會吵一點兒,但這不是壞事呀!我們有時也偷着玩,打打鬧鬧,我們畢竟是孩子,還請您諒解。我也經常到同學家,可別人的奶奶總是輕聲細語、和藹可親,您爲什麼就那麼兇呢?奶奶,我真心希望您以後對我的同學和藹點兒,成爲一位和藹可親的好奶奶。

親愛的奶奶,您能答應嗎?

分析:給別人說話,要有禮貌,有分寸,爲了讓內容更具體,要有具體的事例,要入情入理的講清楚道理,同時對別人也應該給與理解,對別人提要求要合理。

6、學生習作。老師個別指導。

7、以學生的文章作案例,進行講評。

8、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交換修改習作。

9、謄寫習作。

二、學習“日積月累”

1、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學生逐句自讀,要求讀正音,讀順句。

3、讀讀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師生釋疑。

5、熟讀、背誦。

三、學習“趣味語文”

1、聯繫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生自讀。

3、師生共舉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的含義。

4、選取其中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四、學習“我的發現”

1、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小東說了哪些經驗。

2、歸納過渡:習作除了留心觀察,把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還可以把自己心裏想的事,或者想對別人說的話寫下來。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朗讀來理解文意,並積累文言字詞。

2、學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提倡個性化解讀文章。

教學重點

培養學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個性化閱讀能力。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本課兩篇文言文都屬寓言故事。《梟逢鳩》又名《梟將東徙》,是一則動物寓言。“梟”即貓頭鷹,是傳說中的一種不吉祥的鳥。因其鳴聲多在夜半時分,而且叫聲淒厲,故而不受人們喜歡。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決定搬家。可是斑鳩告訴它:除非它改變自己的叫聲,也就是改變它們的生活習性,否則不管搬到哪裏,都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本則寓言的寓意可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種是站在斑鳩的立場上看問題:在一個環境中若得不到認可,就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另一種是我們站在梟的立場上看問題,梟不是逃避,而是去尋找一個能容納自己的環境,梟鳴是本性使然,也是梟區別於其他鳥類的本質屬性,如果梟不在半夜淒厲地叫,那麼它還是梟嗎?既然梟鳴不是它的過錯,環境又容納不了它,它想改變一下環境又有什麼錯呢?僅僅因爲“羣體都不喜歡”就一定要其中的個體改變他們的本性一謂遷就嗎?如今的時代是張顯個性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在羣體生活中保留自己的個性呢?羣體如何對待個體的個性?如何做到既尊重個性、又尊重共性?這些都是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時常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習此文可引導他們作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穿井得人》這則寓言選自《呂氏春秋察傳》。“察”即細查明辨,“傳”即傳聞。《穿井得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人打井節省了一個勞動力誤傳爲從井挖出了一個人。告訴我們對於傳聞不要輕信,也不要瞎傳,一定要詳察的道理。寓言的本義是爲了說明求賢不應該僅憑傳聞,對於傳聞必須驗之以理。引申到做學問既要注意“經典”的原義,又要躬身實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都應採取調查研究的審慎的態度、去僞存真的求實精神。不要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總之,這則輕喜劇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僅僅是笑聲,還應該有我們笑過之後的理性思考。

學習中要注意:一是理解文意,領悟文意內涵,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二是掌握正確的學習古代文言的方法,培養學習古代文言的良好習慣,注重誦讀和積累,爲以後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研讀與賞析

1、探討本則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提示:(1)可從如何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角度來談;如:一個人有了缺點錯誤,該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別人,只改換環境是無濟於事的。(2)可從尊重共性與尊重個性的角度來談。

提示:梟的叫聲是其本性決定的,也是它區別其他鳥類的本質屬性,它沒有錯,也不須更鳴。鄉人應該寬容地對待它的個性。

2、朗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包括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及文化常識等。

3、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讀準停頓,讀出情節內容的意味,注意把握語氣。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提示:用輕鬆喜悅的語調來告訴別人打井的好處。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提示:此處是告訴別人一件奇聞,應用神祕的語調讀出,挖井竟然挖出一個人可不是怪事?

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提示:此處是糾正不實傳聞,告訴他人事實真相。強調“不是挖出一個人而是節省了一個勞動力。”

學法指導

1、重在理解文意,領悟文章內涵的基礎上,應注重誦讀和積累。

2、要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個性化閱讀。

3、運用比較閱讀培養閱讀能力。如閱讀“三人成虎”的'故事,在比較閱讀中,明確文中的寓意,培養文本解讀和認識世界的能力。

體驗反思

說說自己從故事中得到的啓示。

明確:不要輕信流言蜚語,不要傳播未經自己考察的話;做學問既要注意“經典”的原義,又要躬身實踐。

拓展延伸

閱讀現代版《三人成虎》,回答問題。

王明是一個大公司的職員,才華橫溢。他在那個公司幹到了中層主管的職位,有一天,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該更新了,於是,他徵得領導的同意,按照公司的規定報考了某個專業的研究生。經過努力,他被錄取了。

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忽一日,他的一位直接領導在深夜打來了電話語重心長地說:“你在學校裏好好學習,學好了公司自然會重用。可是你爲什麼起了離開公司的念頭呢?”

領導的話使他一楞。他忙問:

“誰說我要離開公司了?”

“你和我還保什麼密,公司裏都傳遍了。我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咱的老總可是對你有了看法啦。”

他感到很冤枉:“我只是在學習,還沒想那些事情呢。這是誰造的謠?”

他還想解釋什麼,又覺得有口難辯。

問題:

1、如果你是那個職員,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

2、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發?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的:

1、瞭解本文在矛盾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掌握一些文言詞的詞義。

2、正確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2、難點:學習評述荊軻這一歷史人物。

三、教學時數: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

我們學過《戰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

齊王納諫》。

《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

魏、韓、宋、衛、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

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

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吒雄

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後代文人的影響不小。

背景簡介: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於公元前230年滅韓,又於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爲了結好於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於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爲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爲報“見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後聯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秦大舉攻燕,於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7

知識目標:理清全文思路,通過複述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標: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複述情節,整體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探究、感悟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通過複述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在山的那邊》,我們懂得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學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撓的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我們懂得該怎樣面對和實現理想,那麼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險阻又該如何去面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學習一篇新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讀全文

要求:(1)讀全文包括課題、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鐘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鐘讀完。

(3)思考: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座城市,什麼時間爬懸崖的,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處有多高?

學生默讀後,能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標出生字詞,,交流生字詞

悶熱 彈子 訓誡 聳立 峭壁 顫抖 瘦骨嶙峋 迂迴 凝視 啜泣 納罕

恐懼 安慰 頭暈目眩 經歷 屢次 抵達 暮色蒼茫 小心翼翼 灰心喪氣

三、再次默讀,整體把握課文

1、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準備複述。

2、 複述方法指導:

A、抓住故事裏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數字等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語。

C、複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對文章主體的一個提煉加工過程。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新的感悟和思考,獲得生活的啓示。

3、學生複述(3—4人),自評複述得失。

4、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指明學生默讀的速度和複述過程中的不足之出,明確複述方法,然後再讓學生有的放矢地糾正自己第一次複述的不當之處進行二次複述。

5、學生根據複述的得失,將經驗和複述方法記下來。

四、佈置作業:20個詞語,每個5遍。

第2課時:重點是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探究、感悟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思考:

1、學生朗讀,提要求。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無漏字漏字,注意語速、語調。

3、思考:

作者遇到了困難,從哪些地方可看出?

歸納:從小多病,不能活潑勇敢 顫抖 “如果你想待在那裏,就待着好了。”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這算困難嗎,從哪兒可看出?

歸納:懸崖不高 夥伴們輕鬆爬上去了 “我”後來很容易地下來了

怎麼很容易地下來的呢,心理有什麼變化?

歸納: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只有幾米高,爲什麼有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二、從中你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學生討論,明確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三、合作探究

1、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體會出這樣的生活哲理的?

(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體會文章的`蘊涵)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對於理解有難度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追問爲什麼?

A、 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標題的含義是什麼?

B、 18小節的“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而要“一步一步”?

C、23小節的“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2、你覺得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兒?或你是如何看待故事裏的各個人物的?(多角度閱讀評價)

教會學生多角度閱讀的方法,以提高閱讀質量。

確立角度的方法:着眼於課文中的某個人物,或者着眼於課文中的某一情節

舉例:評價傑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

夥伴們的做法有不當的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引導歸納

四、質疑與交流:

1、課文還有什麼問題,你覺得可以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探討的?

2、你受到什麼啓發?該如何面對困難?

同學暢所欲言。

五、教師小結

六、延伸與拓展:讀汪國真詩句

七、佈置作業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細心留意身邊的事,感悟生活,寫一篇短文。(學生在課內時間充分的情況下自由漫談,課後寫在作業本上)

八、板書設計: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九、教學反思:多角度閱讀方法較好,課上加強滲透和指導。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故事引入

師:從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裏坐着一隻青蛙。一天,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咦!後來怎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板書)。

二、初讀熟知

1 、師:同學們先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寫的誰和誰的故事?他們爲什麼事而爭論?

2 、師:他們是怎樣爭論的?請小朋友拿起筆,再次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默讀,用“ ”畫出他們的對話。

師:誰願意把你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師:你畫得真準!小朋友,你們畫對了嗎?

三、精讀課文

1 、師:請小朋友自由朗讀第一次對話,一邊讀一邊想,你知道了什麼?

師:青蛙說的話後邊是什麼標點符號?

師:小鳥從哪裏來,飛了多久,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讀的時候應加重語氣,誰來試?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讀一讀這段對話。

2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對話),接下來小鳥和青蛙的`對話更精彩了,請看屏幕。

生讀句子。

理解大話、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把反問句改寫成肯定句。

師:我們現在來做個實驗。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紙,像老師這樣捲成圓筒狀,然後透過圓筒看天花板,說說捲起圓筒看到的天花板與剛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也善於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裏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師:因爲青蛙天天坐在井裏,它的視線被井壁擋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師:小鳥爲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呢?請小朋友看看,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看到過什麼?

師:小朋友們的語言真豐富,小鳥飛過許多地方,看到的東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鳥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勸說青蛙相信自己的話,該怎樣讀呢?自己試一試。(男女分角色讀)

4 、師:學到這裏,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錯了,可自以爲是的青蛙還和小鳥爭論不休,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青蛙和小鳥爲什麼笑?

師:怎樣才能讓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呢?

師:對,眼見爲實,讓他親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動畫)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麼?會說些什麼?(出示句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師:小朋友們的想象真豐富,語言真優美,相信你們能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我們有滋有味地齊讀第三次對話。(生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再現情境。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 、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小鳥還是青蛙。

3、總結全文

小鳥爲了鍛鍊自己,飛過許多地方,獲得很多見識。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學點知識,多看一些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學、多看、多聽、多想、多問,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9

語文園地三教學目標:

1.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感受,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2.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3.積累農業氣象諺語;

4.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難點: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感受,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教學準備:

蒐集人類從大自然受到的啓示的資料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師出示課件,講述一個人類從大自然受到的啓示的事例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自主選擇、自主交流

1.請學生閱讀口語交際的要求,說說口語交際的內容

2.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自主練說

3.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互相交流

4.小組內交流,推選一個代表到臺上交流。

5.學生對上臺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要求:語言準確、清楚、連貫,態度大方

6.評出最佳發明家、最佳資料員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說

1.生針對自己的'說再次修正,並給同桌說,糾正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習作

教學過程:

一、明確寫作要求

1.生自讀寫作提示,說說這次作文寫什麼?

(寫綜合性學習的發現、或活動過程、或心得體會)

2.師引導:

注意: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資料。

二、自己書寫

三、同桌互改

第三課時

習作評改

一、學生自改、互評

1.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看看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連貫,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正確,並用勾出好詞好句。

2.請生在展示臺上展示自己寫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詞句。

3.請寫得好的同學上臺誦讀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學指出寫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寫評價語

三、師總評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一、讀一讀

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三、小結:這三組句子,每組裏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裏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重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四、請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日積月累

一、讀一讀,說說諺語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條諺語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體背

四、交流自己蒐集的氣象諺語

展示臺

根據展示臺的要求自己準備,利用課餘時間交流、展示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是一首兒童詩,詩歌學習重點是要熟讀成誦,在朗讀和背誦中去觸摸雷鋒昨天的足跡,去尋找今天的活雷鋒,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修飾部分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

【教學策略】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於助人。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背誦。將奉獻旨意內化心靈,外化行動。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輕音樂伴奏帶、圖片、古箏曲。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小鹿、泉水以爲別人帶來了快樂,從而自己也感到快樂。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幫助別人爲快樂中度過的。(出示:雷鋒畫像)看,他是誰?板書:雷鋒叔叔,他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我們到哪裏去尋找他呢?板書:你在哪裏齊讀課題。

2.對“雷鋒叔叔”的瞭解隨機識記書寫:“鋒、叔”二字。

簡介雷鋒的生平。瞭解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題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識記:標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想想:結合“我知道”中的兩條消息,想:雷鋒叔叔,在哪裏?(討論)

討論小組長檢查自學情況,教師巡視。

師生流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1.配樂誦讀。

2.學生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小老師領讀生字。

(2)小組開火車讀。

(3)認讀生字詞語:

雷鋒、叔叔、曾經、泥濘、腳窩、年邁、荊棘、花瓣、晶瑩、尋覓、需要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水彩顏色把詞語在文中塗出。

(5)擴詞。

(6)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把生字記住的。

(7)同桌互相檢查,讀全對的給他畫上一滴小露珠。

(8)指名分節讀詩歌,正音。

三、寫字指導

1.觀察我會寫的字,說發現。

2.範寫以下幾個字:

滴:右半部,不要寫成“商”。

灑:不要寫成“酒”。

泥:字右下的'“匕”先寫撇。

濘: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3.學生練比,教師巡視指導。(播放古箏曲)

4.展示交流:

範寫“冒、跡、滴”。

“冒”字要注意結構。上面部分要寫得扁以些,現面的是個“目”,要瘦一些。 “跡”字要注意“亦”中的豎撇和豎鉤不要些成兩個豎。 “滴”字的右邊注意不要寫成“商”。

四、認讀新詞

(投影出示)冒着泥濘腳窩足跡年邁灑下汗滴尋覓終於獻出愛心荊棘

五、重點識字

(讀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記一記)

六、同桌互讀,打五角星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1.聽寫生字。

2:給“冒、跡、迷”擴詞。

二、朗讀感悟

1.讀範讀入境。(播放輕音樂、出示圖片)

(1)聽:脫離課本,看圖、傾聽。

(2)想:就聽到的內容展開想象。

(3)思:沿着“彎彎的小路、長長的小溪”我們聽到了什麼。

2.悟

(1)練讀(四人爲一組)

(2)彙報(小組比賽彙報朗讀)重點指導品讀下列句子:第一個“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應“急”。第二個“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應“緩”(體現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瞧”後面的詩句提高音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深情地)

(3)配樂朗誦。(全班,再一次感悟)

(4)感悟明理:“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在哪裏。”表層含義:雷鋒叔叔時時處處想着別人,哪裏需要他,哪裏就有他的身影。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1

20xx年教育部新制定並頒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閱讀教學的目標:(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語文課堂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爲重要,問題設計得好,總能爲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也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相互關係,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

語文課堂的問題設置,最忌諱的應該是那些大而不當的問題,在學生的思維還未進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時機尚未成熟之際,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較深奧的,帶有研究性質的問題,這自然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陷入一種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時,語文課堂提問也應杜絕那些“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提問法,爲提問而提問,提出一些遊離於課堂主題之外的小而瑣碎的難題,讓學生在一個個無聊的問號前疲於奔命而又難以實現思考的價值,這些問題,也會使課堂陷入一種龐雜而無序的混亂狀態。上述 “頭輕腳重”和“頭重腳輕”兩種形式便是課堂提問容易陷入的誤區。理想的課堂提問模式應該是深與淺,遠和近的最佳結合,即問題應該有趣味性、挑戰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認爲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可嘗試以下的六種提問方式:

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鑑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它的多義性,換言之,都如斷臂維納斯,有一種殘缺的美感,所以學生的閱讀鑑賞,即同文本對話的過程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對一部作品的解讀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每一個人的解讀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僅表現在對作品意義的認識,對人物的評價上,還表現在對語言材料所構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種理念,一種指導思想,是一種存在的客觀現實,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可以說,正是語言的這種“模糊性”和讀者的“創造性”,才使得枯燥簡單的語言變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學作品因爲這種個性的解讀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師絕對不能過早地拋出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應該及時地設疑質疑,於無疑處生疑,使學生在不拘泥於那些權威答案的基礎上能再推開一扇窗子,讓學生看到更美的風景。

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師生先共同對“柳樹” 這個傳統意象進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諧音是“留”,是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別離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別以表依戀與牽掛的習俗。如果賞析就此打住,也未嘗不可,因爲其中確實已蘊含着一定的古典內涵。但是我還不滿足於此,非要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於是就進一步提出能誘發學生髮散思維的問題:這裏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還有沒有其它的意蘊?學生在充分誦讀和討論的基礎了,做出了個性化的理解有的認爲那在風中舒展的纖細的枝條,讓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邊,宛若紅袖添香伴讀書的往昔。長長的柳枝所牽動的,不只是一種心緒,還是一串故事。更有學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陽給湖畔的柳枝鍍上了一層燦爛的金黃色,輕風徐來,柳條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長的雙臂,那娉娉嫋嫋的樣子,真如一位豔美絕倫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盪漾在詩人的心湖裏。多情的柳樹宛若一位嬌羞的新娘,在無奈地與自己的丈夫作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這裏,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僅僅停留在“蜜甜的憂愁”上了,試想,新婚而別,嬌羞之後是多少的依戀與心酸?

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電視、電腦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完善。這些渠道所傳輸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豐富多樣,價值觀念千差萬別,在每個學生那裏呈現不同形態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積澱和感情經驗去體驗作品,將課內與課外,將課本知識與自己的閱讀積累有機串聯,力求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而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因此在課堂提問時,也應抓住有利的時機,濃墨重彩,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人生經歷等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將課內和課外和諧地融爲一體。

比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時,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詩前兩句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意爲織女星和牽牛星相隔遙遠,而爲何後面又說“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如何理解這裏遠和近的矛盾?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理解。有學生認爲:兩顆星相距的確很遠,但是雖然因此而無法相見,但是兩顆誠摯忠貞的愛心卻始終相依相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們看來,這河漢也就“清且淺”了。而另外的同學卻認爲: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織女,卻不能騎着牛兒來往。咫尺之間,卻無法傾訴衷腸,只能無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團圓。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若是無法相見是因爲隔了萬水千山,那麼這種悲傷總還有個理由來消釋,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間卻如遠在天邊,這種無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銘心。

兩種解讀,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2

本組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題材、體裁與第二組相同,但表達的主題不同。本組以“執著的追求”爲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實驗過程,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弄明白。

《全神貫注》,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語句,從而體會羅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創作狀態。再讓學生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句話,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有關羅丹的“資料袋”可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讀讀,以豐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

《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裏”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課文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可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場景來理解。

《父親的菜園》要了解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可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樣,要抓住對人物描寫的語句重點學習和體會。

口語交際、習作:這是本學期第二次寫人的作文(第二組實際上也是寫人的)。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選擇材料,即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把一個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寫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人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

教學目標: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常用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 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5.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6. 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5.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一、談話: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伽利略,一個是亞里士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瞭解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教師補充)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檢查在預習中解讀生字詞的情況。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句,再討論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給課文劃分結構段並概括段落大意

五、總結: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着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繫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常用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 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6. 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爲什麼?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a.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的聯繫主要圍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兩個鐵球着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一)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a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爲什麼?

b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c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二)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1提問: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

(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2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 結果如何?

②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

他爲什麼這樣做?(因爲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爲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3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出示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塔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

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爲什麼?

(因爲,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發?(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a.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b.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c.得出結論: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 亞里士多德

試驗一慢一快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速度與重量有關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教後記: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講的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許許多多科學家工作起來,都常常廢寢忘食,達到忘我的境界,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樣全神貫注地投入創作的? 板書:全神貫注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2)談談讀後的.收穫

2.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收集各組提出的問題,並進行歸類,組織學生交流。

3.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1)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動作、語言、神態是怎樣的?說明了什麼?

(2)最後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話怎樣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組長提出本組未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其中部分問題。

四、學生自學,小組、全班交流

自讀提示:課文中那些內容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

先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詞句,然後小組討論,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讀議結合,理解語句。

1.讀議有關描寫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句子。

(1)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觜裏嘰裏咕嚕的,好象跟誰說悄悄話。(這說明羅丹在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閃着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說明羅丹想出了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閃着光,似乎在跟誰爭吵”那一句好,爲什麼?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說明羅丹工作緊張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好象已經消失了。(說明羅丹完全進入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

2.讀讀議議羅丹修改完女像發生了什麼事?

(1)讓兩個學生分別讀第3、4自然段中表現羅丹和茨威格行動、語言的句子。

(2)聯繫上、下文討論下面句子的意思:

羅丹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開門,很抱歉地對茨威格說:“哎呦!你看我,簡直把你忘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

(“猛然想起”是講羅丹剛剛從如醉如癡的創作情境中解脫出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說明他對摯友的一片真情。從把朋友無意關在工作室這件事,進一步說明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3.齊讀最後一段。思考:你怎樣理解茨威格的話。(結合實際)

六、總結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練習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書設計

26* 全神貫注 羅 丹

嘰裏咕嚕 把你忘了(語言)

一會兒……一會兒……

踩(動作)

不停地揮動

眼睛閃光世界消失 (神態)

教後記: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講的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的品質。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受到啓發;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27課。(板書:魚畫到了紙上)

學生: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老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怎麼會游到紙上呢?

學生之間的爭議引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

上一節課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這篇課文,現在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是什麼?

(“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殘疾青年,他每個星期天都來這裏畫金魚。“魚游到了紙上”意思是說這位青年畫的金魚十分形象生動,像活的那樣在紙上游動。學生可以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只要大致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就行了。)

2.你是怎麼知道這位青年是聾啞人?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從來不說一句話”“沒有任何反應”,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廠”的廠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聾啞青年。如果是會說話的人,不可能從來不說一句話;如果是聽得見的人,那麼在衆人的讚歎、議論聲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福利工廠”一般是專爲殘疾人開辦的工廠。)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有關“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句子。

2.輕聲朗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講了什麼。

3.指名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段意。學生討論。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常去玉泉觀魚。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講“我”通過看這位青年畫金魚,對他有了更多瞭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講“我”對這位青年產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詞卡片,用指名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致”是翹舌音,“聾”是後鼻音。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和停頓不恰當的地方。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的品質。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第一、二段

二、提問

1.“賞心悅目”是什麼意思?作者在玉泉觀魚時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賞心悅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賞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因爲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樣美好的情景看在眼裏自然覺得心情舒暢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話引出下文?(“十幾缸金魚”。)

3.“舉止”的意思是什麼?“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舉止”,動作、神態。“我”是在金魚缸邊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特別”的地方就是“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即愛魚達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二、三、四段,思考問題:這位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討論思考題。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有時……有時”“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太陽快下山了……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爲了畫好金魚……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等)

3.提問:

(1)“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指的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青年畫的魚彷彿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引起了人們圍觀和讚歎。說明他對魚的特點非常瞭解,畫得非常像。)

(2)“融爲一體”的意思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魚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魚,這正是達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現。說明這位青年畫魚非常勤奮、專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裏”是什麼意思?魚“游到了心裏”和“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青年對魚的特點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經形成了金魚的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一個“先”字點明瞭“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裏”兩者之間的關係。要把魚畫得像,畫得活,必須反覆觀察,使頭腦中的金魚形象、生動。魚“游到紙上”是“游到心裏”的結果,魚“游到心裏”是“游到紙上”的前提和原因。這位聾啞青年之所以能使魚“先游到”自己的心裏,是他勤於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結果。)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注意讀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語氣。

2.教師範讀課文。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討論下面問題:

1.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作者與那位青年“只是碰到過幾次”,卻發現了他的“特別”之處,對那位青年愛魚愛到忘我境界的準確描寫以及發現那位青年是聾啞人,都能體會出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正因爲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所以文章寫得具體、生動)

2.聾啞青年又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說明他觀察事物十分專注、刻苦。從“有時……有時”可以看出他觀察時抓住了金魚的特點,因此,畫出的金魚才能做到彷彿在紙上游動。)

3.你從中受到哪些啓發?

(教師可從兩方面加以引導,一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積累,並說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二是談談如何學習那位聾啞青年的勤奮、刻苦的精神。)

三、佈置作業

①抄寫生詞兩遍,提示難點:聚、聾、啞。

②先寫出帶點字的意思,再寫出詞語的意思:一絲不苟、賞心悅目、融爲一體。

附:板書

27.魚游到了紙上

聾啞青年 舉止特別(忘我)游到紙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認識 瞭解 敬佩

教後記: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的品質,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默讀課文,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

二、教學過程

1.教學時,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說說本課的閱讀要求。然後按照要求自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做記號和批註,要把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畫出來,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並把小組裏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2.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課文就這個問題有清楚的說明,父親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園的情況下決定開墾新的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課文就這個問題講了四點:(1)在我家後面的山坡上,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爲菜園的基地;(2)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高高的石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當菜園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的時候,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去肥土。(4)四處拾糞,伺候這塊菜園。

3.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堅韌的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來體會,然後說說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做適當梳理。

(1)決定開荒。“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荒!’”(勤勞)

(2)開墾荒地。“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勤勞、吃苦)

(3)壘上石塊。“父親沒有氣餒……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堅忍不拔)

(4)種上豌豆。當我問能否長出豌豆,父親“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對土地的信賴)

(5)豌豆肥田。“父親說:‘……肥土吧。’”(對土地的保護、熱愛)

(6)拾糞肥田。“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裏去撒。”(節儉、對土地的熱愛)

《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同學相互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蹟。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表達和評議,內容清楚具體。

2. 寫自己敬佩的一個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認真修改。

3. 發現引號的不同用法。

4.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詞語。

5. 閱讀成語故事,大致瞭解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 拜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進行觀察或記錄,爲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

2. 《成語故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在本組教材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着精神光輝的人,有十七世紀執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癡全神貫注工作的羅丹,,勤奮專注讓魚游到了紙上的聾啞青年,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農民。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我們的身上就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這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小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任務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 在小組內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

4. 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人物,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說得最生動具體的同學。

5.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把事例說得清楚具體。

全班交流

1. 各組代表輪流說,勸班同學進行評價:一是評價說得內容是否具體,能否表達出敬佩之情;二是評價表達時是否態度大方,聲音響亮。情感渾厚。

2.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評價,雙向互動,既可以接受同學和老師建議,重說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爭,說得真實自然。

3. 引導學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寫在黑板報上,說一說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是什麼風範。

延伸拓展

小組同學共同辦一張手抄報,把“觀察記錄”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報上。

第二、三課時

激發習作興趣

上節課,通過口語交際我們認識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們憤怒學習的人,這節棵課,讓我們把這些任務寫下來,並編輯一本《我們敬佩的人》班級作文集。

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要求,通過任務的形象和所做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寫完後要認真修改。

精彩回顧

1. 回憶口語交際時,自己在小組裏說的受到組員認可的部分。

2. 回憶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師和同學們稱讚的同學是怎麼說的。

習作

1. 學生試寫,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個別指導。

2. 按照要求寫完後要認真修改。

評議

1. 把自己認爲好的地方做上記號。

2. 與組內同學互相習作,寫幾句評語。

3. 再次修改後在組內朗讀欣賞,推選一篇完整習作和一個優美片段,參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人物描寫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等。

謄抄習作,編輯班級作文集《我們敬佩的人》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1. 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聯繫學過的課文想想這三句話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話中的引號有什麼作用。

3. 翻閱類似的課文找出類似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4. 想想課外的讀物中有沒有這樣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過引號嗎?是發揮它的哪一種作用?

日積月累

1、 自讀成語,要求讀得正確。

2. 你發現這些成語有什麼特點?

3. 自選一個成語說說它的意思。

4. 開展讀的競賽,熟記這些成語。

閱讀

1. 自由閱讀,自學生字新詞,體會“鵬程萬里”的含義。

2. 指名朗讀。

3. 交流讀後的啓示,(人要有遠大的目標)練習造句。

4.推薦課外閱讀《成語故事》。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3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裏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後,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遊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啓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裏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裏做些什麼?(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於觀察,我們要做善於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裏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裏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麼,準備怎麼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啓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爲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複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麼?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麼好處。交流後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也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少講多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提高語文素養。

本次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裏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裏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讓學生課下仔細觀察學校中你認爲最美的地方,作好記錄。然後運用我的發現中的句式進行描寫。接下來全班評改。

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是否運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

最後加上開頭結尾,還是要運用總分總的結構,這樣一篇習作就完成了。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設想】

設計時,着重通過朗讀,再現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給我們帶來的樂趣。通過仔細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髮現蒲公英一天裏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觀察的重要性。最後的拓展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裏,安家落戶紮根基。(蒲公英)

2.介紹蒲公英。

(1)課件出示蒲公英圖片。

(2)師生交流:這是什麼啊?大家一起說。(蒲公英)是的,同學們,你們看到過蒲公英嗎?說一說。

(3)教師評議,並介紹蒲公英。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開,早晨和傍晚不開放。在鄉間,它也叫布穀英。

蒲公英開出了一朵朵金黃色的花,其實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個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隱藏着一個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個果上,長着很密很長的冠毛,這些帶冠毛的小果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毛茸茸的圓球。每當風吹來,蒲公英的種子就被風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會發芽長大。

3.質疑解疑。

(1)今天,我們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進那金色的草地。(板書:金色的草地),一起讀課題。

(2)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誰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題。讀到這裏,愛思考的小朋友腦海裏會有什麼問題呢?

①這金色的草地在哪裏呢?爲什麼這草地是金色的?

②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吧,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組自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麼方法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師生交流,教師小結,指導提出學習方法。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4.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一本正經、引人注目、合攏”,可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並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三、熟讀課文,釐清順序。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們住在鄉下,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着顏色。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四、自由朗讀。

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着一片蒲公英,它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導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色的草地》一課的生字詞,還記得它們嗎?(出示生詞,學生開火車輪讀)

3.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一個小男孩發現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對草地印象如何呢(學生答),誰想讚美這美麗的草地。

4.設疑激趣:我們隨着小男孩一起走進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們能發現什麼,那就讀讀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後再讀一讀。

(2) 指名讀,評讀。

(3) 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麼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後同桌間互相邊說邊演一演。

(5)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6)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一、二自然段。

(7)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二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談話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麼新發現呢?

(2)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麼新發現?

(3)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着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4)這一部分當中有些詞語和句子表達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裏爲什麼要強調“起得很早”呢?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因爲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直誤認爲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並”在這裏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並”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爲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現在才這樣認爲,並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蒲公英的開放是和溫度的變化有關的。他通常是上午8點左右逐漸展開花瓣,到了中午溫度最高時花瓣完全張開,下午4點左右,溫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攏,深夜溫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緊,所以我在很早的時候看到草地是綠色的。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發現後,“我們”有什麼變化?

(3)指名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看板書,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實自然界還有許多花草也有這個特點,有沒有發現的,誰來說說你知道的?

(2)總結:同學們,大自然就是那麼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時時處處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課下請觀察你喜歡的花草,下節課說說你的新發現,好嗎?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  金色的草地   綠

新課標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文章中的關鍵文言詞語並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並梳理文章思路。

2.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3.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於治國安邦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教學難點: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於治國安邦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問學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迴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也成爲後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後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於國也》。(板書:寡人之於國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文章並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獨用法、“兇”“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學生再讀文章,梳理文章的內容層次。

明確:點明主題——“民不加多,爲何?”孟子針對疑問,巧用比喻進行答疑,解決“民不加多”的疑問。再次,解決“民加多”主要包括:農糧生產、水產養殖和林木種植。最後,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應有的態度是“王無罪歲”。(板書:民不加多?)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孟子在說明梁惠王與鄰國政策無本質區別時,爲什麼不直接說明,而是“以戰喻”?

明確:(1)梁惠王好戰,對於戰爭十分熟悉,這樣說,具有啓發性,便於接受;(2)運用比喻論證,且十分恰當和貼切,使話語和論證充滿邏輯,文字的生動和從容,體現孟子的機智和風趣。(板書:比喻論證:戰喻)

2.請同學們思考,以現代眼光審視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內涵?(板書:王道)

明確:

(1)解決溫飽問題,有糧吃,有房住,不飢不寒,養生喪死無憾。

(2)進行思想教化,興辦教育,敬老愛幼,文明之花盛放。

(3)嚴於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觀條件。現代生活的意義:啓示我們要維持生態平衡,增強環保意識,解決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問題。

3.本文論辯藝術的技巧有什麼?(板書:論證技巧)

明確:

(1)恰當地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運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強氣勢。對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齊中具有參差之美,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

(2)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環環相扣。

(3)口語化,生動多趣。辯論說理講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誘,爭取主動,易於接受。(板書:修辭:排、偶)

(四)拓展延伸

補充說明有關於孟子的思想主張和治國策略。

明確:

(1)“民貴君輕”的安邦之策;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論”;

(3)延續了孔子的“仁政”思想;

(4)不同於莊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義,孟子風格是闡論明理的現實主義。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回顧文章的條理和思路,並結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個問題,鞏固知識要點。

作業:請同學想一想,你如果是梁惠王的謀臣,將會用什麼方法使帝王明白治國策略的欠妥之處呢?(要求:字數不限,要有條理,符合實際情況。)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文言文教學要注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在理解基本內容後,剖析深層思想和現實意義。因此教師要以讀爲主線,安排朗讀和誦讀,帶領學生翻譯文本並理解文意。本文凝結了孟子的論辯技術和治國安邦之策,因此,要結合孟子所處時代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