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導語:孔子是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小故事400字,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1

孔丘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裏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丘以爲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又或者是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丘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裏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麼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爲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纔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丘回到他的門徒那裏。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丘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爲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爲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爲“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爲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着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孔子的小故事2

孔丘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丘覺得奇怪,就問站着的小孩爲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裏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丘讓路。孔丘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裏面,爲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了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丘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的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歎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裏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着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孔子的小故事3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丘,在40多年的辦學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個。子路向孔丘表示,我像一根筆直的竹杆,生來可做一支好箭。

還讀書幹什麼。孔丘開導他說,讀了書就有了學問,就好比在竹箭尾部裝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鋒利的金屬頭,這樣箭就更有用了。子路聽孔丘說得很有理,便拜孔丘爲師。有一次,子路在孔丘家裏彈瑟。他人很剛勇,彈出的聲音也像打仗一樣充滿着殺氣。孔丘是主張“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覺得這聲音不平和,不滿意他說:“他爲什麼要在我家裏彈瑟呢?”孔丘的弟子聽了老師這話,琢磨出這是老師對子路彈瑟作的不好的評論,對子路的看法頓時有了改變,言語中有些不尊敬。孔丘知道後,就對大家解釋說:“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他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沒有達到高深的境地。

  孔子的小故事4

子夏是孔丘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的去拜望老師,向孔丘請教說:"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孔丘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丘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後,又再三囑咐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丘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爲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孔子的小故事5

有一天,孔丘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呀?”

他很自豪的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於是便回答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丘的弟子心想:“我贏定了。”

他正準備帶客人去見孔丘,恰好孔丘從屋子裏走了出來,學生向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

孔丘看了客人一眼,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驚呆了。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麼說有三季呢?”

孔丘說:“你沒看到剛纔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就沒有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講不通。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這個故事其實對於我們教育學生或者面對生活,都極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