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想象孔子的民間故事

想象孔子的民間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近些年國學再興,國人振作,於是中國文化的人物代表——孔子,日益受到國人的愛戴,不僅《論語》一書被人爭相閱讀,孔子之像也如雨後春筍,神州大地,紛然樹立。古代人物缺少形象記錄,孔子像多用吳道子的畫《先師孔子行教像》,而吳道子所作的畫像自然也是根據想象。

想象孔子的民間故事

什麼樣的孔子形象最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孔子,這纔是最重要的。

關於孔子的外表,《史記》的記載是“孔子長九尺六寸,俗謂長人而異之”。看來孔子在當時是真 正的高人。對此,孔子像應該說最容易表現。但是作爲雕像,多高更合理,顯然需要考察多種條件,並非符合這個尺寸就一定是最好的。另外,孔子的學生曾經這樣 描寫孔子的外表“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說,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但不兇猛,恭順而安靜。這個記載,對於孔子像的設計,十分重要。然而, 一座雕像,不是連環畫,不會把孔子的所有表情都表達出來。那麼,一個比較恆定的孔子表情,應該是怎樣的呢?把衆多的元素,人們希望、想象和知識都集中表現 在雕像的神情上,藝術家的水準,此刻無法不接受檢驗。

普查網上能夠收集到的孔子像,可以說,有多少雕刻家就有多少孔子像。孔子像,如今在中華大地 上,很容易就會幸遇,但是比較這些孔子像,如果沒有文字註明“先師孔子”,恐怕沒有什麼人會相信,這些雕像竟然是在表現同一個人。不知道是雕刻家的問題還 是我們敬仰者的問題,很多孔子像,一點都看不到孔子的影子,隨便寫上什麼人的名字,都不會有人反對。

我的心目中,孔子不該如此。

從歷史印象上來說,應該選擇孔子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時期來表現。孔子的一段話,歷來被當作孔子自身的故事,那就是從十五歲而志於學到七十而耳順。我以爲,無論如何應該選擇七十歲的孔子,那時候的孔子已經到達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種充分而理想的自由狀態。這絕不僅僅是孔子個人的狀態,後代中國人也把這看成了中國人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雕像,應該以孔子的七十歲爲自然界標。

七十歲的孔子應該是怎樣的表情?經歷了人生的所有階段,周遊列國,困於陳蔡,有家國而難報 效,弟子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但是孔子畢竟完成了古籍的整理,教育出了一批人才,尤其是在理論上創立了儒家,成爲中國人最重要的道德與政治源泉。在古人 的“三不朽”之說中,真能當得起“立德”者,孔子是爭議最少的。在孔子最後的歲月,他的心態一定是最平靜的,對於現實雖然依然有很多不滿,但是他展望未 來,信心十足。因爲最後的歲月,孔子的工作目標已經不是現實,而是未來。因爲對未來有信心,所以孔子的表情應該是平靜中有喜悅,目光是略帶沉思而遠望。

最後,孔子應該用怎樣的身姿展望未來呢?思前想後,還是以爲現在常見的身姿較好。孔子很恭敬 地拱手而立,對於未來他有信心,但是這不妨礙他一貫的恭敬態度。未來是後生的天下,後生可畏。爲什麼?因爲孔子的理想,儒家觀念的普及,所有一切,都得指 望後生。可畏,也是一種期待,恭敬的態度,並不排斥道義的囑託。當然,還有一個傳統不能拒絕,那就是流傳很久的吳道子所繪《先師孔子行教像》,正是恭敬的 孔子,帶出中國的禮儀之邦。但是,反對那種彎腰過分的姿態,最好就是直立身體,拱手於胸前的樣子。

然而,瞻仰了很多現在的孔子像,說實話,內心真的很恐慌,爲什麼就沒有我心目中的孔子像呢?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陳一帆先生的孔子像,心悅誠服之後,也終於感到了踏實。這纔是我心目中的孔子。溫文爾雅、有德固勇、自信樂觀、通達寬恕、心懷坦 蕩……凡是孔子讚揚的美德,在這尊雕像中似乎都已經具備,凡是孔子強調的精神,這裏都有展現。總之,我們能夠想象的一切有關孔子的印象、故事和要素,一尊 雕像都給予了表達。第一次被藝術品這樣地震撼,我有了通神的感覺。

後來,我才知道陳一帆先生此像,是獲得大獎的,當時的評委會評語就一句話“先師的風範”。這是一句絕對到位的評語,頂得上我的千言萬語。說來說去,那些我也不滿意的雕像,缺的不正是先師的這種風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