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低段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低段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雖然從事低段的教學多年,但對於怎樣上好低段的閱讀課一直在探索中前進,也一直在摸索怎樣才能讓低段的孩子真正走進文本,去品味語言,去領悟情感。以下是我在教學時自己的一點做法。

低段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一、生字迴歸課文,邊讀邊悟。

一年級識字量比較大,一課大概就有14個要會認的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二類字。再加上要求會寫的字,我們通常說的一類字,一課下來至少有十三四個,多則十八個。集中識字部分孩子並不能完全消化,讓他認識幾個字都很難,就更別說讓他就理解這些字,記憶能力強的孩子雖然記住了這些字,可真正能理解這些字的意思的又有幾個呢?字不理解,詞就更難理解,詞不理解,句就很難理解,那就談不上文的理解。這看上去是字的問題,其實就是這些字直接影響了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就造成了幾年的小學讀下來,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升很慢。

我在閱讀教學中嘗試把生字迴歸課文的方法,邊讀課文邊學生字,將字放到文本中間去,讓字成詞,讓詞成句,字就有了依託,字在孩子的眼裏、心中,它就不是單單的一個字,它就有了生命,就活了起來,就有了色彩,就有情感……這樣孩子不僅認了字,還在認字的同時走進語境理解了字詞的意思,使原本枯燥的識字也能生動起來。識字的效果也比集中起來學習有了明顯的好轉。如:《月亮的心願》一課,“顧”字筆畫多,學生難識記,而且字義學生也不是很好理解,但是把字放到課文中讓字成詞,“照顧”很多孩子就能明白了,再讓孩子讀一讀句子“只見一個小女孩正在照顧生病的媽媽。”有了句子的依託,孩子對這個字的識記與理解就不再是一種枯燥的學習了,而是在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中感悟、品味。這時再追問:小女孩會怎樣照顧自己生病的媽媽呢?有的說:她會喂她媽媽吃藥。有的說:她會給媽媽倒水洗臉。有的說:她會給媽媽蓋被子……其實照顧的意思孩子已經深深印在腦海裏了。

  二、入情入境,品讀悟情。

一年級的孩子,生活經驗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對能力稍強的孩子讀讀課文後,對字面上的意思還能理解。但是想讓他向高年級的孩子一樣能品出文字背後更深的含義,恐怕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而現在我們用的教材恰是一個單元一個主題,通過一件事情或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如果光從故事情節上來說,因爲多是童話的形式,學生好像還是能知道一、二,但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昇華孩子可能就有了一定的難度。也許有人會說,那麼小的孩子能理解這些很不錯了,不要太強求。其實不然,如果在低段不進行此類訓練,如何能讓孩子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

就如我曾上的《月亮的心願》一課,孩子在初讀課文時,學生都以爲月亮有兩個心願,一個是有好天氣,一個是還是下雨吧。不要光說學生,就是我們老師如果不仔細、認真地去備課,也很容易走進這個誤區。這看是一條很明顯的主線。然後問孩子們,月亮的心願爲什麼會發生變化了?接着就去理解珍珍和媽媽的那一段對話,看似一個十分清晰的教學設計。但這樣教學對後面真正理解的月亮的心願:“讓孩子們一個都不少去郊遊”這一真正心願的理解就是一個誤導,那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根本沒有辦法突破。

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處理的:出示插圖,讓孩子走進情景,如果你是月亮,你看到了什麼?你心裏會想些什麼?這樣孩子即練習了說話,對文本的理解也就不難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說:可以看出孩子很高興,她明天要去郊遊了。我是月亮的話,我想明天還是有一個好天氣吧。這部分的教學打這裏看似完了,學生答得也很好。但爲了突破後面的難點,老師應該追問:爲什麼要有好的天氣?其實這麼問題不難回答,這樣提就是爲了讓孩子能抓住重點:讓孩子去郊遊。出示句子:我還是去跟雷公公說說,明天還是下雨吧!問爲什麼月亮又想明天還是下雨呢。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明白月亮是想珍珍也和大家一起出郊遊。從而最後得出文中的主旨就是孩子們一個都不少,都能去郊遊。從而體會月亮的那種大愛——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愛。

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注重孩子的閱讀體驗,但在孩子還剛剛起步的時候,作爲孩子的指導者我們更多的應該指引孩子讀書的方法,應該牽着他們的手,慢慢把他們領入書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