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2016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2016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脫貧致富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爲本,注重改善民生,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6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2016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1】

爲全面落實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轉變扶貧開發方式,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步伐,確保全鎮2018年全面脫貧,根據鎮黨委、鎮政府決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 基本情況及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永登縣位於甘肅中部,蘭州市西北部郊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河西走廊的東部門戶,亞歐大陸之要衝。地處東經102°36’至103°45’,北緯36°12’至37°07’。東臥盆地秦王川與皋蘭、景泰兩縣相接,西依祁連山與青海省樂都縣毗鄰,南臨黃河與紅古、西固兩區爲界,北枕烏鞘嶺與天祝藏族自治縣犬牙交錯。境內南北長107公里,東西寬101公里,總面積6090平方公里,隸屬蘭州市管轄,是甘肅省18個乾旱縣之一。

2、氣候資源。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2000米,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5.9℃,年日照時數爲2659小時,大於等於10℃的有效積溫1766.7-2637.2℃,年降雨量290毫米,蒸發量1879.8毫米,無霜期110—140天。

3、地形地貌。地貌呈“三川兩河”: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寶川、莊浪河、大通河。兩河年級流量28億立方米。祁連山的兩條餘脈縱貫全境,將全縣分爲河谷、盆地、中山及樑峁丘陵等多種地貌。大致分爲“三川一片”,即以莊浪河灌溉爲主的莊浪川,以引大工程灌溉爲主的秦王川,以大通河灌溉爲主的八寶川和西北片貧困山區。

4、經濟狀況。全縣共轄18個鄉鎮(240個行政村,1534個村民小組)。2015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5.8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0.42億元,第二產業45.35億元,第三產業40.05億元;全縣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6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5.7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0元。

5、農業狀況。全縣總耕地面積138萬畝,其中水澆地50.3萬畝,旱土地77.9萬畝,砂地9.8萬畝,人均耕地2.9畝。有草地438萬畝、林地278萬畝、天然牧場55萬畝。2015年全縣種植馬鈴薯20.2萬畝,種植中藥材2.06萬畝,種植蔬菜9.6萬畝;建設蔬菜日光溫室9067座,建設塑料大棚4000座,發展紅提葡萄0.69萬畝,發展經濟林3.4萬畝。2012年全縣牛存欄達到1.42萬頭,肉羊存欄達到40.5萬隻,生豬存欄達到20.3萬頭,雞存欄達到100萬隻。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市級以上扶貧龍頭企業14家;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98億公斤,蔬菜總產量達到3.04億公斤,油料總產量達到1130萬公斤,鮮魚產量達到8000噸,奶產量達到9500噸,蛋產量達到7800噸,肉類總產量達到1.18萬噸。

(二)貧困現狀

1、全縣貧困概況。本實施規劃範圍包括城關鎮、柳樹鄉、大同鎮、龍泉寺鎮、紅城鎮、苦水鎮、樹屏鎮、中川鎮、秦川鎮、上川鎮、中堡鎮、武勝驛鎮、坪城鄉、民樂鄉、七山鄉、通遠鄉、連城鎮、河橋鎮等18個鄉鎮,240個行政村,1538個村民小組。2012年總人口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4萬人,佔總人口的15.5%,農業人口45.6萬人,佔總人口的84.5%;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佔總人口的5.2%。根據2011年國家新的扶貧標準測算,全縣尚有貧困人口120200人、貧困面爲26.4%。

2、整村脫貧村現狀。根據新的扶貧標準,我縣重點確定貧困村107個,佔總村數的45%。其中:重點貧困村62個,農業戶數21576戶、人口85129人,扶貧戶數10868戶、扶貧人口42456人。插花貧困村43個,農業戶數20015戶、人口78840人,扶貧戶數6000戶、扶貧人口23764人。移民貧困村2個,農業戶數524戶、人口1988人,扶貧戶數149戶、扶貧人口609人。

(三)貧困原因分析

1、全縣貧困面貧困原因。一是自然條件差,災害發生頻繁。貧困村大部分處於山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地瘠薄,生產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乾旱、洪澇、風雹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致使糧食單產不高,總產不穩,農民收入低。二是農業結構不合理,貧困村農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單一,沒有主導產業,種植業仍以小麥、馬鈴薯、豌豆爲主,經濟作物比重小,養殖業發展速度緩慢,各產業沒有形成規模,限制了農民增收。三是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通訊不暢、信息不靈,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老化、不配套,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低。四是農民文化素質低,思想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接受和應用技術能力差,發展後勁嚴重不足。

2、整村脫貧村貧困原因。一是種植業結構單一,養殖業發展規模不大,仍停留在小農耕種方式上,多種經營和其他經濟收入較少。二是生產水平低,返貧壓力大。三是大部分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水電、交通、醫療、教育等基礎條件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產業推進。四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特別是與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林、水、畜牧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匱乏。五是受歷史和自然因素的影響,聾、啞、呆、傻、殘人口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教育水平趕不上,脫貧難度增大。六是扶貧對象複雜,擺脫貧困的壓力大,居住在邊遠地區的貧困人口多,經濟發展環境不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經濟發展。

(四)整村脫貧工作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全縣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緊緊圍繞《永登縣“十三五”農村扶貧開發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搶抓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創新思路,調整結構,着力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解決羣衆溫飽三大目標上下功夫,重點從資金落實、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特色產業培育、科技扶貧、移民安置、社會幫扶、勞務輸轉、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強化扶貧攻堅,努力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促進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爲全縣扶貧扶貧攻堅整村脫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整村脫貧工作面臨的形勢

1、發展機遇

(1)國家實施扶貧新標準,上調了扶貧標準,擴大了扶貧政策覆蓋面和範圍,省上出臺了連片開發、整鄉推進的政策,爲扶貧攻堅整村脫貧加大投入帶來重大機遇。

(2)國家採取的“三補一取”政策舉措,大大調動了農民羣衆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尤其國家對“三農”和民生的投入有明確的要求,這必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基礎設施等基本條件的進一步改善。

(3)國家採取扶貧與農村“低保”有效銜接,全面貫徹落實“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的政策,這對於進一步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資源的公平分配,讓貧困羣衆同等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對扶貧攻堅整村脫貧無疑也是重大機遇。

(4)國家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擺上戰略位置,加大西部大開發的力度,國務院關於扶持甘肅的47條優惠政策,爲加快西部農業和扶貧攻堅整村脫貧提供了政策支持。

(5)優勢、高效、增收產業的大力發展,不僅將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將拓展貧困地區農民就業空間,儘快爲農民再就業帶來新的吸引力。

2、有利條件

(1)水源優勢。引大工程、大通河、莊浪河等水利資源年流量達280億立方米,已形成三位一體灌溉體系,爲我縣農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扶貧攻堅整村脫貧提供了有利條件。

(2)區位優勢。永登是蘭州東進西出的門戶,地處城鄉結合帶,交通便利,通訊快捷,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設施四通八達,是資源富裕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的結合部,極易接受城市梯級輻射帶動作用,爲扶貧攻堅整村脫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3)資源優勢。全縣有耕地面積138萬畝,引大灌區總灌溉面積中永登佔絕大部分,還可發展提灌灌溉10萬畝,全縣水地面積遠期可達100萬畝以上,灌區內土地經過改造得到了提升,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爲種植業發展提供了土地資源保障。同時,縣內有草地438萬畝、林地278萬畝、天然牧場55萬畝,草原面積廣闊,載畜量可達60萬頭(只),發展畜牧業具有較大的潛在優勢。

(4)勞務優勢。據測算,全縣農村有富餘勞動力有13.4萬人,在發展農業生產和開展勞務輸出上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同時,縣上已形成穩定的勞務輸轉培訓基地,爲貧困地區農民工勞務技能培訓和“兩後生”培訓創造了有利條件,發展勞務產業具有明顯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3、面臨挑戰



更多熱門方案資料共享:

1.2016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2.2016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3.2016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4.2016扶貧攻堅實施方案

5.2016鄉鎮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6.2015扶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

7.2016扶貧攻堅實施方案

8.2016年縣扶貧攻堅實施方案

9.2016鄉鎮扶貧攻堅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