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1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1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的主題是“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腦筋”這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人物的心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畫好作品)——着急(弄髒作品)——更滿意(畫更漂亮)爲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再通過三幅畫,理清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更滿意”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了“心情變化爲主線”,“以畫爲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爲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表演,並在表演中去體會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着說話時該怎麼說,從而讀出玲玲着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拓展,聯繫生活,重視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節課中,在理解端詳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學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否像玲玲一樣動腦筋思考,將壞事變成好事呢?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自由交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

四、教學反思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個教學過程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和不足。如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於嚴重,牽引的痕跡比較明顯,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課堂評價語言也比較蒼白,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將成爲我今後教學工作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

小學語文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爲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爲什麼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爲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裏。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

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天窗》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以作者兒時的生活爲題材,生動地再現了孩子們透過天窗瞭解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祕的嚮往與追求,表現了極其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力。內容通俗易懂,文筆生動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慰、藉”等3個生字,會寫“慰、藉”等11個字。能正確讀寫“慰藉、掃蕩”等詞語。

2、能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圍繞“天窗”講了哪些內容。

3、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關句子,體會孩子們對天窗的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

4、能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感悟作者寫作上的獨具匠心,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文所表現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學生理解起來不難,重點和難點在於從課文的描寫中感受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將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關句子,體會孩子們對天窗的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作爲本文的教學重點,能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感悟作者寫作上的獨具匠心,體會作者的感情作爲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採用了品讀感悟法、質疑探究法、想象描述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的局面。

本節課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爲:課前預習法、自主學習新知法、合作探究法、讀—思—議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喚起自己與課文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孩子們的活潑好動和善於想象引入課題。

(二)學習生字詞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我再隨堂檢查,明確讀音。

讓學生觀察生字,自主發現、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指導重點交流的字。

(三)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啓發思考:課文圍繞“天窗”講了哪些內容?從而整體把握文章。

2、學習1—3自然段,探究來歷。

引導總結:大人們安天窗是爲了(採光)。

啓發思考:文中哪一句話說明了天窗對孩子們的意義?

引導學生對“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這句話的探究。

(四)精讀體悟

1、學生舉手彙報感悟。

(1)理解下雨時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引導抓住“偏就不許”“地洞似的”體會孩子的心情。

(2)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思考:聰明的孩子發現天窗,透過天窗,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

拓展想象:孩子們還會看見什麼?想到什麼?(月亮、星星、螢火蟲……)

(3)體會晚上時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想象畫面,理解“被逼着”,感受不情願的心情。動作演示“偷偷伸出、仰起臉”,體會嚮往的心情

(4)學生自由讀第7自然段,交流:孩子們透過天窗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體會想象的合理。

啓發思考:這掠過的黑影,孩子們爲什麼不能想到它也許是可愛的小雞,也許是漂亮的蝴蝶,也許是勤勞的蜜蜂?(小雞、蝴蝶、蜜蜂這時候已經休息了,蝙蝠、夜鶯、貓頭鷹是在夜間出來活動的。表現了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情朗讀,加深體會。

4、理解第8自然段,體會感情。

引導理解:孩子們透過天窗,看到雨、風、雷、電,這些自然現象通過他們的想象,有了真實感到的十倍百倍的威力;透過天窗看到星、雲、黑影,通過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個更廣闊、精彩、豐富的世界。

(五)拓展交流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無奈時的慰藉是什麼,從而引起共鳴,加深體會孩子們對天窗的感情。

(六)課文小結

課文通過對天窗下孩童世界的描寫,表現了天窗給鄉下孩子帶來的無窮遐想和無窮快樂,表達了作者對童真、對那給了孩子光明與快樂的天窗的讚美。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力求在提挈課文內容之外,解決學生理解的難點,即對孩子們從“無”到“有”,從“虛”到“實”的理解。板書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直觀地展現了這一方式和過程,從而讓學生理解孩子們由天窗看到的景物,經過豐富的想象,從而有了更真切、確實、闊達的感受。

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太陽》一課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本組專題“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選編的。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幾大特點,瞭解課文的說明方法。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3、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知道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說明事物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聯想,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 說學法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初步認識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講教學程序

(一)啓發談話,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我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對太陽的認識,並利用課件傳說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利用教具,理清層次。

1、摘錄。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小卡片摘錄有關太陽的知識點。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質疑。當有關太陽的知識點無序地展現於學生面前時,提出疑問:我們看得明白嗎?使學生領悟到要說明一種事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

3、調整。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歸歸類。這個過程操作性強,訓練面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

4、再質疑,再調整。當材料比較有序時,提出一個層次問題,啓發學生說明一種事物除了要按順序,還要有層次。經過調整,全文材料已按幾方面清楚地呈現於每位同學的桌面。

(三)細讀課文,體會寫作方法。

讓學生劃出具體描寫太陽特點的句子,知道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說明事物的方法。通過讀、議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交流,拓展:

1、“說”太陽的博愛、無私奉獻,感恩太陽的說話訓練。

2、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與人交流,學習傾聽,學習簡要介紹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時,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地想象、暢談自己美好的設想:怎樣讓太陽把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可愛。整個過程以學生的操作、探索爲主,使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掌握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探索,激發學生課外研究探索的興趣熱情。

五、說板書設計

遠 和氣候的關係

大 太陽和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和動植物的關係

熱 和疾病的關係

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爲本課擬訂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2、隨文識字11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11個字,會寫4個字

(二)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四、教師教法

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啓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學生學法

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八、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爲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

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爲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九、板書及習題設計

1、板書: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2、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尊嚴》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遜”“喉”“捶”“愜”四個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默讀、朗讀、比賽讀、小組讀等方式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會到尊嚴的可貴之處,從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自己及他人的尊嚴。

教學重點:

通過文中對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分析傑克遜大叔對女兒的談話,認識到這種自尊的可貴。

二、說教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

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着重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我主要運用到的教法有:

1、問題導入法

2、課文分析法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如下的學習方法:

1、自讀品悟法

2、小組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都是好奇好學的,在導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

2、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師提出要求。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要初步學會默讀。這個環節正好爲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提供了機會。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要明確要求,這有利於學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課文。

(2)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簡單地複述課文大意)。在教學中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這符

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合作學習,探索交流

這個環節是先讓學生合作學習,再讓同學們彙報學習情況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培養其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達到口語訓練的目的。我主要是從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

(1)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輕人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自尊、有原則的人)

(2)對於這個年輕人的表現,你有什麼感受?(佩服他,自尊對於我們很重要)

(3)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這些對話?

4、分析課文,適時點撥。

在這個環節中,我重點分析兩個問題。

(1)年輕人從一開始不吃傑克遜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後他接受的原因。

(2)分析傑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爲什麼說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證明了他是個富翁)。適當的分析課文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5、比賽讀書,深化理解。

根據小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愛表現的特點,我設計了以小組爲單位,比賽讀年輕人和傑克遜大叔的對話的環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更進一步地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6、整體回顧,分享感受。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採用分小組朗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談談學習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識,深化理解。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所以,在最後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贈給同學們幾句有關“尊嚴”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地理解尊嚴的重要與可貴。

8、作業

語文教學是植根現實的,它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爲此我佈置的作業是:

蒐集其它有關“尊嚴”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故事。 這樣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學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刻舟求劍》是小語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準備等船*岸後,從刻着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成語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

本課與講讀課文《稱象》、閱讀課文《黃鸝和山雀》構成一個單元,都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闡明瞭只有用科學的觀察思考方法,才能解決問題的道理。本課短小精煉,文字生動淺顯,以對話爲主,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水平,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並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啓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的特點及教學大綱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①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

②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結合,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2.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朗讀訓練。這也是整個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訓練項目。

3.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裏。這實際上是一個想象推理思維的過程,從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比較抽象。

二、說教法

1.根據本課擬定的“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說話訓練。

3.針對本課教學難點,以直觀教學法輔助教學,利用貼圖動程演示,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興趣,化抽象爲具體,化難爲易,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教學本課,通過完成教學目標,着重教給學生①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換詞理解法、朗讀體會法、省詞比較法、看圖感知法、聯繫上下文理解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提高閱讀能力。②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朗讀技巧,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③學習預習和質疑,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說第一課時教學程序: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開課伊始,進行成語接龍比賽,這種競賽式的前提測評手段在最快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情緒,複習了舊知,找到了與新知的結合點,同時也是積累詞語的過程。

2.板書課題,書寫生字,使生字的教學“化整爲零”,符合九義教材在語言環境中分散識字的特點。

3.初讀課文,貼圖現境,讓學生看圖入境,弄懂成語字面上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質疑,並通過互相討論得以理解,部分仍有不理解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理解。這樣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以學定教,能使教學目標的認定具體、準確,具有針對性,又能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於學生憤徘時點撥引導”的作用,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學習的扶助者”。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這一層次是教學的導學達標環節,主要運用圖畫再現、生活展現、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品味——想象說話——朗讀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一詞,讓學生想象描述那人是怎樣把寶劍掉進江裏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教學中,運用省讀比較法體會“一點兒”在句子中所起的強調作用,“船舷”所指位置的準確,並通過“催”一詞的品味,體會詞語的妙用。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讓學生學到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並進行朗讀的訓練。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直觀動程演示,學生便能清楚地看到了文中兩個“這兒”所指的實際位置分別是“江中”和“岸邊”。理解了句子,就明白了那人的想法錯在哪裏,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並通過學生的正確操作及解說進行達標測試。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想象情境,續說故事的結尾,並且結合小學生好幫助人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教育開導”的說話環節。這樣,不僅理解了課文,還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避免了生硬說教,使學生自然生動地達到課文的情感目標。

總結課文時,啓發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刻舟求劍”的錯誤想法和做法,既促使學生知識和認識能力的遷移,又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

第二課時內容: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條理,利用副板書(掉——刻——催——說)進行背誦訓練。最後鞏固生詞、生字,記憶生字字形,並完成課堂練習。

本課採用動態圖文式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展現了教學難點突破的過程,併力求文字精煉簡潔,畫面精美、富有吸引力,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特點。

評析

莫雪蓮老師的《刻舟求劍》一課教案設計,較好地體現了目標教學的主體意識和訓練反饋矯正意識,體現了正確的語文教學思想,不乏一節成功的教學設計。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開課伊始,把競賽引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初讀課文之後,展示大幅貼圖,把學生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讓孩子們自讀質疑,在興趣盎然之中開始了學習。在實施教學中,教師隨機進行動程演示,並配以簡潔的圖文式板書,使學生饒有興趣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難點。課末,學生的注意趨於分散,此時再設計看圖續編故事結尾和表演說話的環節,又一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質疑問難,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讀講之前,莫老師讓學生自讀質疑、小組討論、互助解答,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並在小組討論中發表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學生們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師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解決。這樣以學定教,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最有力的證明、課末的續說故事、表演勸說既拓展了語言訓練的面,加大了思維訓練的力度,又使辯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自然滲透。

三、多讀少講,精心組織學生導讀達標

在教學中,莫老師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樣使得“滿堂灌”化爲學生大面積的、紮紮實實的讀書活動。”

在充分讀好書的基礎上,莫老師還精心設計詞句訓練,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賞析——積累運用”的語言訓練達標規程。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先換詞理解詞意,然後想象說話擴展思維,訓練語言表達,深化理解。教學第二自然段通過聽、劃、讀、想、說,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品味“一點兒”和“船舷”等詞的生動和準確。教學第三自然段則通過句式說話,進行理解句子的反饋檢測,然後以讀代講,體會反問句所表達的強烈感情,培養語感。第四自然段教學,則在貼圖上進行動程演示,化靜爲動,讓學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維過程化爲形象的直觀判斷思維過程,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最後的續編故事結尾和勸導說話設計,則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

莫老師作爲市學科帶頭人,具備了較爲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曾多次在省內外教學比賽中獲獎。她肯鑽研,勤探索,求創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一、說課本: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懷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覺、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繪聲繪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天然那份濃濃的喜好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後的次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寂靜而至,刻畫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人的雨聲,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綠色,末了寫山雨寂靜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餘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明白;摹聲狀物過細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點;寄情於景、景象融會,字字句句婉轉動人,極富薰染力。

說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爲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爲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爲: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頻,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第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着“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爲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着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爲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纔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並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第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柔美,講授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誦下來或謄錄下來,積聚柔美的句、段。

2、交換學生、老師網絡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覺到:要是我們熱愛大天然,埋頭去看每一處風景都市似人間瑤池,埋頭去凝聽每一個聲音都市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題目不但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個新的題目。這個關鍵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覺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時,也到達了課程尺度提出的讀寫接洽、學用聯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東西性與人文性同一的一個表現。

小學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ae》是蘇教版小學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主要講了ae的認讀、它的四聲以及書寫,課文以圖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了3個單韻母,課文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教材。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 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會ae三個單韻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拼音,有主動學拼音的願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 創設情景,藉助媒體,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e的四聲。

3、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能力。

其中,讓學生認讀ae及四聲,並能正確書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讀準四聲。

二、說教學策略

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圍繞學習目標,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的整體構想上,我準備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有所發現,再帶出語境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然後採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並結合遊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爲此,我準備安排兩個課時引導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動畫情景,讓學生整體上感知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藉助表音表形圖,在語境中認識ae3個單韻母,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藉助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複習ae的音形,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四種聲調符號,掌握ae的四聲,能夠直接讀出帶調的韻母。

三、說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藉助情境圖,引出字母

靜止畫面的刺激強度不能足於讓學生進入情景,點燃求知火花,我把情景圖製作爲動畫,隨着悠揚的背景音樂,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展現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水,綠綠的草,阿姨帶着一位小女孩來到了河邊,這時他們看到了水裏的鵝,正在“eee”的向她們打招呼,籬笆上的公雞正在“”的唱歌呢。此時,我設疑:你喜歡圖上的什麼?便用鼠標點擊一下,ae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從而帶出本課的學習內容:ae

這樣,通過動畫情景,主要是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覺得學習拼音是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的,於是期待着每一節語文拼音課的到來。

(二) 看看說說、認讀字母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展示情景圖畫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象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看圖,知道畫圖的意思,從“阿姨”的“阿”、“喔”、“鵝”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有關的口語音節,讓他們反覆地聽——聽老師標準的示範發音;認真地看——看老師發音時的口形變化和模擬發音口形的手勢,教a時可以出示大蘋果,引導想象張開嘴巴咬上一大口的'口形,教時觀察公雞的口形,教e做微笑的口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具體的語音學生模仿練習,體會發音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覆地認讀,做到至少人人單獨讀一次,進行相應地輔導。然後讓學生將學到的字母迴歸到相似的具體語境中,指導學生學讀“語境歌”,學說規範的脹ɑ埃?娣蹲約旱撓鎇浴=?徊澆?⒆幟阜?龐刖嚀逵錁車南嗨屏廢啊4傭?⒒印壩錁掣琛鋇惱嬲?饔謾?/p>

這樣的設計,主要通過情景的創設,點燃學生的求知慾,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能夠讀準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記憶。加強字母的識記。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認讀,規範語言。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表形圖,同桌討論,找出圖中與字母相似的地方,同時還可藉助電腦形象演示,說說這些拼音的筆畫。

3、再一次展示情景圖與音形圖,小組合作編寫順口溜如:“圓臉蛋,彎髮梢,阿姨阿姨aaa:大公雞,喔喔喔鳴,嘴巴圓圓,大白鵝,浮綠水,扁扁身材eee“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運用低年級學生所喜歡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並結合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在編寫順口溜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激烈的討論,形象的演示,學生不僅認識了形,還了解了拼音的筆畫組成。

(三) 玩玩遊戲、再認讀

1、 看看老師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對的小朋友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

2、 摘蘋果遊戲:讀準的小朋友得到一個蘋果,並出示畫外音(鼓勵的話)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個個趣味盎然的遊戲中躍躍欲試,樂學不彼,把學拼音當作一件快樂的事,真正達到了以“趣”導學的效果。

(四) 字母寶寶住樓房

1、 根據互動的原則,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討論討論這些拼音的筆畫是怎樣的,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書寫,然後再描紅,提示描紅的注意點。

這樣教師與學生的換位互動,體現了“雙主體”的和諧交融,同時,教師形象直觀地展現描紅經過,防止孩子在描紅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寫a時強調半圓要圓潤,教寫時要圓潤,教寫e時要一筆寫成,分佈勻稱。

2、 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緩的歌曲,指導學生描紅、書寫。

這是學生開始練習寫字的起步階段,關心握筆和坐姿,注意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克服過於緊張的心理。

四、說板書 a e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潔明瞭又美觀大方,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教的內容。

小學語文說課稿10

一、 緊扣教材說使用:

課文《窮人》是北京課改版十二冊,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文學泰斗列夫·託樂斯泰的一篇小說。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寫人的,塑造的這些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情誼,都閃爍着至善至真的人性光輝。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上各顯其能,有的側重在典型材料的選擇上,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上,《窮人》則側重環境、心裏的描寫。所以,理解、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固然重要,學習、體會寫人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讓人深受感動,本課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在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中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五個孩子的家庭裏,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裏,這就更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後悔矛盾的複雜心理活動,儘管一家生活十分艱難,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給他們極爲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文中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種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感染着讀者。因而,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從桑娜夫婦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窮人的美好心靈。教學難點:理解桑娜矛盾的內心,感悟桑娜夫妻的心靈之美。

教學目標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讀出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思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沙皇統治下俄國漁民的悲慘生活,感受到桑娜與漁夫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1、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

2、感受、交流桑娜的內心世界。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

3、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

二、針對學生現狀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學生出現了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由於本課與學生實際太遠,我們的學生都被幸福和富裕包裹着,沒有“窮”的感受和認識。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

三、結合學情說教與學的優化

(一)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採用啓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二)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啓迪,並受到美的薰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採用“自讀自悟、品讀關鍵詞句、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以“既立足於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教學的理念爲指導。 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來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一)讀題激疑

上課伊始,我在學生目光的注視下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窮人” 兩個字,然後,我問學生:“看到‘窮人’兩個字,你的腦海裏能浮現出什麼樣的形象?”學生描述自己印象中的“窮人”形象。學生可能會說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能會說到“三毛”……然後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被稱爲‘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託勽斯泰的作品《窮人》,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着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爲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爲簡,化難爲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二)深層研讀。

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幾個問題。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擬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分析理解 ,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第一個大問題是:大師就是大師,全文除了題目外,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麼程度,我們卻能真切的感受,讀讀課文,你發現了嗎?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對重點段的朗讀要注意指導,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同樣要貫穿這一指導思想。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這一環節正是基於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着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在這一環節中

(1)抓住桑娜內心的矛盾心理,引導學生揣摸人物的內心,讓學生通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2)抓住“熬”字,昇華情感。抓住“嗯”這個字不同的讀法,揣摸漁夫矛盾的心理。對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三)深化主題。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這樣結束課文,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簡介作者

導入時的作者簡介是教師“灌”給學生的,學生印象不深。而此時的瞭解是在對作者產生無限敬佩之情之後的“甘泉”,是學生的需要。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是學生學習、使用的一個工具,如何發揮教材的最大功效,使學生最大限度獲益,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單元第XX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這爲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X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XXX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XX是一門培養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X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演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慾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 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華。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 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4. 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5. 佈置作業。

針對XX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佈置的課堂作業是:XXX

七、說小結

1. 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 教學策略的選用

(1) 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XXX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 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果完畢,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12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裏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儘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裏,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纔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麼補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後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

小學語文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

教法、學法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爲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小學語文說課稿14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瞭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複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採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爲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於: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爲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採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爲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並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然後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採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並體會情感。爲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採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後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着“小燕子是什麼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後投出一隻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並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羣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後,帶着“小燕子爲春天帶來了什麼”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爲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啓發下,採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盪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杆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杆的構圖像什麼,引導學生沿着“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後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後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彷彿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後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小學語文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荷花》。

本單元所安排的課文學習都是與生活相緊密聯繫,既寫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讓學生在接觸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時,能夠更加地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荷花》這篇課文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經典的一篇記敘式寫景課文,本文寫了作者葉聖陶爺爺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個字,把滿池荷花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觀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1)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會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和一些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

教法:我是這樣來教這篇課文的。本堂課以情感爲紐帶,在這裏,我就會注重以讀爲本,順學而導,品詞析句,讀中體驗,讀中想象,讀中悟寫,讀寫遷移。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學法:關於在學生如何學的方面,我會以學生爲主,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閱讀,圈圈點點,批批註注。在讀、說、想、寫、背的語文實踐中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所以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我會出示一些荷花的圖片,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

 四、教學程序設計:

那麼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一)第一環節,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對於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大都會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因此,我會以謎語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我的教學也因爲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然後,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

(二)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於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會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飽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的、音樂的、表演的藝術直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我依據這個材料製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並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

“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在第二自然段中,因爲優美的句子比較多,所以我就會讓學生來進行比較閱讀,讀一讀,你認爲哪個句子寫得最好。

(三)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爲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並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課文語言不僅承載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1、藉助比較區別;2、藉助想象展開;3、藉助語言媒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爲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

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此時,學生的情感愈加熱烈,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在課文的最後,我會讓學生富有感情地來朗讀整篇課文,以達到對本文的情感昇華。“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課文學習的最後,我會讓同學們來賞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學們從中一起體會並感悟這篇散文,來感受荷花另一種靜謐的美。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爲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