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竈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二)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

們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閒、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爲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爲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五、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爲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爲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羣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着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琅琅上口。詩歌內容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點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時我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二、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三、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爲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爲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四、說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詩歌表達的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引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仿照詩歌的形式,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自己覺得合理添加的詩節。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指着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着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爲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帶着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註。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穫。(發言自由不限)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着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纔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着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纔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啓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

讓學生接着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中象徵手法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着“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纔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三)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匆匆》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六板塊“珍惜時間”第二課《匆匆》。下面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學情分析、三維目標、重難點四個方面進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板塊由漢樂府的《長歌行》、朱自清的《匆匆》和一個“表達”構成。向我們展示了古今惜時的名篇佳作。

《匆匆》寫於1922年3月,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從人們日常習以爲見而又易於忽略的物象,寄情述懷,感嘆人生短促,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有所作爲。

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單純,“燕子”“楊柳”“輕煙”“微風”“薄霧”“初陽”等事物飄忽靈動,給人營造出一種清雋淡遠的意境。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排比、對比、擬人、比喻、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寫得生動形象,展示出作者的內心世界。結尾一句照應了開頭,突出了作者關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有關時間的名言,但他們並能感受到時間每天都在我們身邊流逝,作者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形象生動地用語言來表現出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揣摩課文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種修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匆匆”的含義,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語言。

感受時間的“匆匆”,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的,感悟作者對時光的無奈和惋惜,懂得時間的匆匆流逝,從而珍惜時間。

4、教法學法

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爲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本節課採取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本節課將滲透三種學習方法:一、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二、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即仿寫),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三、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告訴他們,閱讀的時候,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參與區語文教研活動,通過這節課的備課、教學,讓我也嘗試了新教材略讀課文的教法。下面我就來說說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教學理念與目標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根據以上這些,從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能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⑵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⑶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並從中獲得感悟。

3、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內容及過程

這篇略讀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一、首先,提出質疑,初步感悟

讓學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時,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能捕捉並提煉課文的重要信息,對《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補充課堂中學生的反饋情況)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能產生問題,“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培養了學生細心讀書、邊讀邊想的好習慣。(補充學生提出的問題)今天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實際只要解決了“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那麼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導讀,解決問題,昇華感悟

我利用略讀課文中的導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解決問題。導讀的三個問題是層層深入的,同時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前兩個問題“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通過讀,學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學生的情感也同時得到昇華。對最後一個問題“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我安排了寫,主要意圖是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三、最後,以讀代講,體驗感悟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抓住把讀書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時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讀通,讀懂,讀熟課文。備課時,抓住備”讀“。要多讀,善讀,每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麼方式讀要有明確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課文,根據要求來自由讀課文;交流”老人創造的奇蹟和什麼情況下創造奇蹟“時,以讀代講,講得少,用讀去體會。最後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通過寫感想後讀一讀。

以上這些是我的教學意圖,但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很多問題(簡單談談課的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一起探討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後,我以葉聖陶先生曾說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講話,”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和各位老師一起共勉。謝謝!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注音的生字,藉助工具書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自主蒐集有關的發明故事,通過閱讀與交流了解發明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

4、通過自讀課文、自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各部分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條理性及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與交流文本瞭解發明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板書課題。

1、(教師播放奧運錄像片段)師:同學們,這個場面你看到過嗎?誰能說說開幕式上的這些畫面給世界展示的是什麼主題?(四大發明)

2、師:奧運會開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的四大發明。今天,我們這節課就從兒童一些小發明說起。(出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邊聽錄音,邊看課文,注意讀音。

(2)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①看拼音讀準字音;

②想辦法記住字形;

③聯繫句子想想意思;

(3)檢查指導

(4)讀通課文。

①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②放聲自由朗讀。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課件出示中心話題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介紹了幾種與兒童發明有關的發明?

1、自讀自悟。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自主讀文,交流感受。這是篇略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先引導學生自讀通讀課文,交流疑問,並進行自主解決,教師適當點拔。)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給你烈的感受是什麼?

2、出示課前蒐集的有關發明與兒童的小故事,在小組講一講,並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3、師小結:課文爲我們列舉了五個事例說明許多發明的奇蹟都源自兒童的需要、奇想與發現,只要大家善於觀察、發現、你也能成爲小發明家。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鳥是樹的花朵》是冀教版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迴歸自然。

《鳥是樹的花朵》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的冬天美景圖,還描繪了這些“花朵”們的動感。課文向我們揭示:鳥是樹的花朵,樹是鳥的天堂。只要有美的心情,處處就是美景。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情感的能力,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鳥是樹的花朵》一文,雖文字優美、想像獨特,但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因此可讓學生通過品詞、品句、想象畫面來深入理解課文,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時,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三、說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文采飛揚的美文,的語言生動傳神,適合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語言積累。因此,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調動學生的想象世界,經驗世界,情感世界,與文本深入對話,更深刻理解樹與鳥之間渾然一體的關係。根據本文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設計理念來安排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是精讀,我用兩個課時完成。我這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的設計。

我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來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也就是說,要求學生把掌握基礎放在課下,課上只是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這樣逐步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因此,我不知的預習任務主要有:

1、自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標記閱讀時的疑問

3、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談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四、說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六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的脈絡。

4、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基礎字詞,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課前預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樹褪去了一身的綠葉,光禿禿的,北風吹來,瑟瑟發抖,這幅情景實在難以讓人愛起來。可是,有一位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作家,在他的眼裏,冬天的樹不再寂寞蕭瑟,而是充滿生機、熱熱鬧鬧。因爲樹上開了一些特殊的花朵。它們是什麼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情感豐富的作家的,我們來學習第3課《鳥是樹的花朵》。

二、理解課題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並談一談對課題的理解。

教師總結:課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讓我們想到鳥像花朵一樣點綴了樹木,讓光禿禿的樹木也變得美麗。從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遍的體裁是——散文。

三、檢查預習

出示檢查預習的題目:

1、小組成員一人一段讀課文,互相糾錯。小組長評價小組成員讀書情況,並記錄下來。

2、小組長聽寫小組成員生字,要求把字寫規範漂亮,並進行組內討論,指出容易出錯的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3、組內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4、組內交流你在預習課文時產生的疑問。

四、小組彙報,教師適時點撥。

1、小組長評價組員讀書情況。

2、學生指出容易出錯的字,並寫到黑板上。

3、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稀疏、空曠、枝繁葉茂、妙不可言、千姿百態、白腴、凝滯等詞語。

五、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本文緊緊圍繞什麼來寫的。

本文僅僅圍繞課題“鳥是樹的花朵”來寫的。

2、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本文作者首先感嘆了冬日的 ,其次展現了

優美畫面,最後讚美了 。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歸納。

感嘆冬日的樹木的稀疏而空曠。

展現了鳥落在樹枝上的優美畫面。

讚美了鳥給冬天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六、總結

這篇富有詩意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冬日美景圖。鳥就像樹上的花朵一樣美麗,讓我們感受到了冬天的溫暖。

七、佈置作業

1、思考上課提出的問題,課下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語文教學研究表明:語文教學以閱讀爲本,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細心的教師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會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着多麼重要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爲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朗讀放飛學生的閱讀思維呢?現結合《藏戲》一文的教學實踐,談談做法:

《藏戲》一文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備課前我仔細閱讀了教材和教參,對本課的情知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在教學時,我一改傳統教學中經常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努力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課文中蘊含的內容、表達的思想。

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說話時間。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了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爲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讀時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不同課型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爲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在《藏戲》一課教學時我主要運用了默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朗讀形式。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宜略讀課文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藏戲》一課時,我根據本篇課文的課型特點及學生學情情況,引入本課課題後,讓學生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然後帶着課前導語中的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學生在默讀中最易集中思考問題,很快學生就交流出了問題的答案,自學了文中的字詞,學生在默讀中放飛了閱讀理解的思維,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男女生讀,在《藏戲》一課教學中,我就是將師生合作讀穿插了教師與男生合作讀1自然段和8——16自然段,教師與女生合作讀2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教師與男生一齊合作讀3自然段和20自然段,師生共同合作讀21自然段。師生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這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還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藏戲》一課,課文開頭前三個自然段用反問和排比句式概括強調了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表達方法新穎獨特。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學生交流理解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後,播放一段藏戲視頻讓學生欣賞到了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之後,我又讓學生齊讀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結尾21自然段,用這樣的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二、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爲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與文本中的主人公融爲一體,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爲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準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爲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小學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導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敘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閱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信息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信息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說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說:“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小學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說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說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六年級下冊《兒童與發明》,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兒童與發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發明都與兒童有關。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爲我們娓娓講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琴、聽診器等等的誕生都與兒童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還告訴我們:“只要你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於發現的眼睛,你也可以成爲一個小發明家。”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制定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屏幕3)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中介紹的幾項與兒童有關的發明。

★體會課文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讀課文、自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各部分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條理性及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意識。

教法:

《兒童與發明》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文章與精讀文章的處理上有所不同,略讀文章要求學習瀏覽,抓大放小。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

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與交流文本瞭解發明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質疑激趣直入課題。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發明是與兒童有關的,你們一定想知道對不對?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兒童與發明》聚精會神看老師《兒童與發明》,寫課題,板書)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疑問?這一環節的設計,簡單(板書)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明瞭,通過課題質疑的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而引發學生們的讀書慾望。此環節大約1分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師:請學生們帶着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預設:這篇課文在學生彙報交流時。

(預設:可能會說到文章介紹了幾種與兒童有關的發明。)

教師這時就要來個順勢引導:關注這篇課文的題目“兒童與發明”,讓學生體會到,課文2的題目其實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時題目的精妙之處。此環節大約2分鐘。

三、精讀課文,自學感悟精讀課文。

同學們,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下面讓我們自學指導下深入鑽研自學指導下深入鑽研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學到什麼?

自學提示: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學到什麼?

自學提示:請同學們用?

(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並在書中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空白處,寫下閃爍着你智慧的文字,還不要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空白處,寫下閃爍着你智慧的文字,讀書時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在自學指號。

特別提醒:“讀書時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

導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自學大約需要8分鐘。分鐘。

此環節遵循的設計理念是:此環節遵循的設計理念是:課標中提到,略讀教學要開放,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要做到主線貫穿,讓學生在略讀中生成略讀能力,

四、合作交流、引導點撥合作交流。

同學們,你們學的可真認真,老師從你們渴望探求新知的眼神中觀察出你們都是有好奇心,有很強自學能力的孩子。一番鼓勵後,開始彙報交流,首先是在小組長有效地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此時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俯下身巡視,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自行解決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疑惑,學生會的老師不講,學生不理解的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

此環節預設:學生在概括幾種和“兒童”有關的“發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體現“發明”和“兒童”的關係,把每件事情表達清楚。對於學困生,我引導學生製作一張簡單的表格加以概括。

(附件:學困生學習用紙發明家布什曼雷內克蘭德3獲得靈感的渠道兒童發明口琴聽診器一次性成像問題畢寇比斯特兩輪轉動”的腳踏車隱形眼鏡最終讓學生自己概括提煉發明創造與兒童的關係:兒童的(奇想需兒童的(兒童的發現)是發明創造的(無價的珍寶、創造的源泉)要創造發現)是發明創造的(無價的珍寶、創造的源泉)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到本課的寫作方法:我會向學生做適當的點撥指導。屏幕15)

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地指出。

“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離不開靈感”,並進一步指出孩子的想法對發明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與之相類似的結尾段和開頭彼此呼應,再次說明很多發明都源於兒童的創造、奇想與發現,並號召學生善於(板書:首尾呼應)觀察,勇於發現,敢於創造。板書:首尾呼應)爲了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則是具體地介紹了一些和兒童有關的發明。課文對各項發明的介紹是並列的關係,但是,它們所佔的篇幅卻是不相同的。從整個佈局謀篇,不難看出文章結構是(板書)總分總。

此環節大約10分鐘。板書:總分總。

五、適度拓展,小結提升適度拓展。

師:同學們,課文學完了,這篇課文給你烈的感受是什麼?我們全班來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與兒童有關的發明資料以及發明格言?

此環節的設計理念是:略讀文章要開放到上下連接,上連本單元主題與方法,下接課外拓展。因此這一環節,設計了讓學生說說這篇讓學生自主交流感受,交流資料,再次感受文章主旨,體會作者的寫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作意圖。

最後以讀促寫,我設計了小練筆的環作意圖。(讓學生帶着滿腔熱情用心觀察生活,並及時運用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記錄下來,做到學以致用。(大約8分鐘)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執教的是一首古詩《石灰吟》。現在我來和大家說說我備課的一些想法。

我選擇這個教學內容,出於這樣幾個原因:1.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教學內容的體裁豐富多彩,我想,作爲一個語文老師,必須適應各種體裁的教學;2.平時,我也觀摩過不少執教古詩的課,很是羨慕大師們的揮灑自如。而自己在公開課的教學中,也從未嘗試過古詩的教學。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嘗試。

《石灰吟》這首詩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對於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說了。我主要和大家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對於這堂課,我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託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聯繫詩人的生平,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反覆誦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憑藉具體的文本材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薰陶。

基於這樣的目標預設,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整體通讀

把詩歌讀正確、讀通順是學習古詩的前提。對於本首詩,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進行朗讀,相機指導學生把生字“焚”讀準、讀懂。“焚”這個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學生很容易讀成後鼻音。在我看來,詞語教學在高年級段依然要紮紮實實。同時,對於“粉骨碎身”這個詞,和我們現在的語言習慣不大一樣,學生感到不明白,這很正常,因爲我讀這首詩時,對爲什麼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過查資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來強調,一是提醒學生讀正確這個詞。二是通過直接告訴的方法,讓學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對這個詞的瞭解。

第二步,理解詩意

學習一首古詩,理解詩歌的含義無疑是教學的重點。對於司空見慣的石灰,不要說學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關的資料,對於採製石灰的過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瞭解石灰的採製過程,當然能有助於詩歌的理解。試教時,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紹了一段文字,讓學生自己讀了一下。課後,我發現如此的做法不僅是蜻蜓點水,而且沖淡了語文課的味道。那如何讓學生用語文的學習方式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瞭解石灰的採製過程呢?於是,我反覆讀教材,讀着讀着,驚喜地發現“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正是石頭鍛造成石灰的三個步驟。我就緊扣這三個詞語,通過指導學生把詞語所蘊含的意思給讀出來。在進行簡單的小結後,指導學生理解並讀好“若等閒”和“全不怕”,這樣,學生不僅瞭解了採製石灰的過程,同時對詩歌的前三句也就能準確地理解了。讓學生交流對石灰是否有新的認識,學生通過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對習以爲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認識,知道作者吟誦石灰,就是要吟誦石灰高潔的品格。

第三步,瞭解詩人

生活在當代的孩子,要真正讀懂時隔甚遠的古代詩歌,當然必須結合詩人的生平來理解。對於于謙,學生有所瞭解,但瞭解得不是很全面,於是,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一生把于謙的相關事蹟進行介紹。對於這份介紹材料,我是自己根據教參提供的相關材料進行了重新組合和加工,使于謙的生平介紹變得充實,同時,介紹的語言直白、生動,使學生易於接受。介紹之後,讓學生交流對於謙的認識,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學們對於謙這個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瞭解。

第四步,指導朗讀

朗讀也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我看來,對於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處理不該是老師直接的告訴,不能僅停留在技巧的層面,而應讓學生反覆品讀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內核,這樣,學生才能與文本產生共鳴,朗讀才能情動而辭發。在學生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我結合先前于謙的生平介紹,按照于謙年少時——步入仕途——走上刑場這樣的經歷讓學生想象于謙的感受,創設情境讓學生朗讀,看得出來,因爲走入了于謙的內心,學生的朗讀深情並茂,我想:在這樣的朗讀訓練中,學生或多或少會受到一點立志和做人的情感薰陶。

第五步,課堂總結

體會、理解託物言志這種寫作方法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課堂中,我兩次讓學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認識,其實就是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與表達學習所得,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澱和情感體驗。此時,出示託物言志這個寫作方法,學生可以自然地接受。這時,再把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時,學生的朗讀完全是一種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爲背誦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課上,讓學生互相背,指名背,齊背,就給了每一個學生均等的機會,從效果看,還是比較好的。

第六步,書寫古詩

在平時的公開課教學中,老師很少讓學生在課上書寫詩。因爲對於一首詩,讓學生會讀會背這是我們老師很注重的,對於書寫一般放在課後。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課上,出於這樣幾個原因:1.寫字教學也應該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平時,學生的書法要考級;考試時,試卷上有卷面分。2.從我平時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書寫一定會比課後認真得多,長此以往,學生就能習慣成自然。而且在課上書寫,也便於老師進行指導。3.平時,讓學生抄寫古詩,學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種作業,興致不是很高。現在,我提供了這兩種書法樣式,讓他們完成一幅作品,學生感覺很新鮮,同時配上舒緩的音樂,更讓他們覺得這樣的書寫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4、我提供的'範字就是我們班的學生寫的,因爲我覺得寫得字要比電腦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種書法的味道,雖然學生寫得還比較幼稚。

古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文化的傳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非常神聖而又十分艱鉅的使命。今天,我就嘗試着讓孩子們在讀讀寫寫中受到文化的浸潤,期待能將文化的種子自然地植入學生的心田。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課堂教學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嘗試,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謝謝!

《竹石》說課稿

一、說教材

《竹石》這首詩是六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它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託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二、說教學目標

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是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節課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說教法和學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古詩的方法,藉助工具書或註釋能理解古詩的意思,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是讓學生自學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表面上理解詩意,但要從作者的內心世界獲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取向是一個難點。要解決這個難點,需要從作者的資料、時代背景入手,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文化蘊涵,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1.教法。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首先讓自學、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再讓學生走進古詩,感悟作品的內在蘊涵,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2.學法。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反覆吟誦,來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結合作者的生平,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樣設計了導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讓學生背誦《石灰吟》,再交流學古詩的方法。

(二)學生根據方法自學古詩。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書上僅有兩個註釋,就是任:任憑,爾:你的意思,原以爲學生都知道,沒有做過多的強調,結果在測評時,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然後讓學生抓住一個“咬”字: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爲有力,理解竹子的剛毅性格。任:任憑。讓小組合作練習說話,體會任憑這個詞語。然後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

這首詩通過竹子的品格來寫人,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象竹子生長的環境,總結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知道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薰陶。

(四)達標測評背誦、默寫《竹石》。

(五)說板書設計

竹石

咬定不放鬆

立根破巖中

千磨還堅韌

任爾南北風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藏戲》一文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說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讚歎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難點: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瞭如下環節:

1、課前佈置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檢查預習:課上四人小組進行檢查,互相正音;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課上二人小組邊看大屏幕邊檢查。然後齊讀加深影響,達到積累的目的。單獨拿出“不一而足”,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並在大屏幕上出示,學生齊讀,聯繫上下文,從“豐富多彩,不同”等詞語體會其意思。

4、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靜心默讀,標註感受,然後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補充,總結。

6、總結寫作方面的收穫:開篇三個排比式三個反問句,先聲奪人;語言生動;過渡自然······

7、佈置練習:可以運用課上的步驟閱讀有關戲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寫一篇介紹某一劇種的文章。

五、說教學反思:

課上,幾乎沒有給學生大聲朗讀的機會。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刪去兩朗讀的環節:一是理清順序時,學生會發現開頭的前三段,每一段對應後面一部分內容,本來準備師生合作朗讀感受前後照應的寫法,結果被刪去;二是在交流深入學習後的感受時,每一部分都要在交流後帶着自己的理解朗讀一遍,結果由於時間預設不合理,被刪減了。

還有幾個地方也應該朗讀:感受開篇三個排比式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時過於倉促,也應該去朗讀;感受語言的生動時,比喻、排比的句子也應該通過朗讀去進一步感受表達效果,還可以積累語言。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8課《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後通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寫,具體再現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後抓住“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關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閱讀的內容展開聯想。閱讀的時候,先要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想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課程標準對小學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同幾條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標:能按閱讀提示抓住課文的內容,學習作品中的表達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課文,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教育學生不要虛度光陰,從現在起就要珍惜時間。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了解作品內容,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則”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4.課前準備

1〉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2〉《匆匆》課件。

3〉蒐集和時間有關的名言等。

二、說教法

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爲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採取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三、說學法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通過朗讀課文,觀察投影,展開聯想,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時間的匆匆,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爲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在我們課堂裏,你們怕不怕?有沒有信心學好這節課?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學生,這節課之後老師要好好地獎勵你們!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的幾張照片,大家有興趣看看嗎?

2.教師介紹

這是我兒時的照片,多麼天真!

這是我進師範時的照片,燦爛的笑容如花般綻放着。

這是我工作之後的照片,不過此時我已不是兒時天真的小孩子了,長大了,多了幾分成熟。

3.照片拍到現在就沒有了,大家想想,再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後,老師的樣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是啊!皺紋將會爬上我的額頭,眼角,時間會無情地在我的臉上刻下滄桑。那時我是多麼想抓住時間的腳步,留住青春歲月啊!可這個願望是永遠不會實現的。於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師用談話激情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創設良好課堂基調。

(二)認識作者

1.通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朱自清)(課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們對朱自清瞭解有多少?誰來說說。

2.教師簡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這篇散文,在作者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

2.教師範讀(出示課件)隨機教學本課生字。

3.這篇文章美嗎?因爲它飽含着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靈寫下這篇文章的,那麼我們也要用心靈去閱讀,去體會,去感受,是不是?老師給同學們放上音樂,同學們自已感受着讀讀這篇文章。

4.剛纔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選擇一些喜歡的段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

1.剛纔同學們讀得非常好,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來去匆匆的呢?請大家把心沉進去,找到有關文字,讀一讀,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跡。

2.(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時間本來看不見摸不着,可是讀了這段文字你感覺怎樣?

4.是啊,朱自清並沒有說時間珍貴,我們要好好愛惜,而是通過寫洗手時,吃飯時,睡覺時,時間無時無刻不從我們身邊溜走。將無聲無影的時間擬人化了。這種擬人化的寫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5.這麼美的語言讓我們再來讀讀,再次品味時間的來去匆匆。

6.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說一說。看誰說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風格。

(五)再讀課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閒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鑽過去,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作者甘心嗎?在文中畫出與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並試着讀一讀。

2.說說自己畫了哪些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隨機介紹社會背景)

3.是啊,作者爲時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無奈。同學們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試着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能做些什麼?請同學們試着填寫下面的文字。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裏,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同學們,時光老人在提示我們短暫的40分鐘就要結束了,想一句你自己

的時間格言送給身邊的人好嗎?

2.教師課件出示格言。

3.同學們,時間的列車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充實自己,好好地學習。

(七)板書設計

8.匆匆

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間)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爲: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爲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爲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爲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爲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初次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爲板書總是爲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爲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總之,初次嘗試文言文的教學,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臺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說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說:“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說:“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啓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說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說:“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啓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踊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音像***,啓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說:“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臺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說,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說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爲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爲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一、說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臺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並深化了主題。

教學目的

1、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聯繫。

2、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3、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優美,感悟語言蘊含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課文,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爲了達到以上目的,我採取了三個步驟:

1、設計一個填空:“平時大家怎樣形容土地?”爾後,圍繞課題質疑: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爲什麼用神聖來形容這片土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解決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學生明確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接着告訴人們要善待土地,保護好河水、空氣、動植物。最後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要保護好她。

3、品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爲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向他們介紹寫作背景,然後,讓大家再自由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內容讓你感到神聖?課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神聖的。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幫助大家再顯那耕地縱橫交錯,植物綠如海洋;山脈連綿起伏,羣山環繞,河水清澈見底的畫面。讓大家通過優美的語言想象美麗的畫卷,然後通過誦讀,把自己感受到的溫馨、美麗、富饒、和諧的情懷錶達出來。

這一部分不僅僅文字優美,適合引領學生想象,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我的啓發下,有的同學想象到田地肥沃、植物茂盛;有的想象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最後,有的能夠想象出一幅天空蔚藍,遠處羣山連綿,近處炊煙裊裊的完整畫面。而且,只有充分體會到這片土地的神聖,激發起學生的神聖感,纔有助於後面內容的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到印第安人視土地上的一切爲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義。所以,這一節課,我不惜花大氣力,以誦讀爲主要教學方式,來激發孩子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珍惜之情,爲後面更好地理解:大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做好了鋪墊。

這節課,不足的是:對學生地啓發還做得不夠,講課的語言也缺乏足夠的激情。板書也需要調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