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十篇大綱

關於說課稿十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十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

一、分析本課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分爲必修和選修。《語言文字應用》是選修教材,在這之前學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學習。《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位於本冊選修教材第四課《詞語萬花筒》下的第四節。《詞語萬花筒》較好地將本冊選修教材前後的內容銜接了起來,而《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則對本課內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晰熟語的概念,瞭解熟語的類型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分析誤用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爲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考慮到高二學生語文學習特點,確立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使學生成爲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學習者和實踐者。

難點:分析精選的最新影視劇、報刊等熟語方面的誤用實例。

四、教法

熟語,不論是舊課標下的高考還是新課標下的高考都屬於必考的內容。但學生僅僅是高二,如果過早的將學生裹進高考,勢必會使學生錯誤的認爲現在所學的熟語就等於高考題中的熟語,這樣就大大狹義化了熟語的範疇,也可能給學生高三的熟語學習埋下審美疲勞的禍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這樣的理念:在教學實施中,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積累整合、應用拓展的課程目標。得法於課內,收穫在課外。語文學習與生活是不應該脫離的。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我才下功夫從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影視劇、報刊中精選誤用實例並整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學習語文,減少學習了語文教材某一課某一節後仍然不知道學習了些什麼,彷彿只有做題,只有像做數理化題一樣的做語文題才感到心裏踏實的困惑。教法上強調教師的引導、示範。

五、學法

強調學生動手,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鼓勵學生敢於給名報、名劇等挑毛病,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精神。

六、教具準備

幻燈片、學案。

七、教學過程:

1、由“山西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二定數平定”導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並巧妙地扣課題中的“智慧”,從而引入熟語的學習。

2、整合教材,給出教材中沒有給出的熟語的概念,讓學生通過概念歸納出熟語的三個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3、通過分析名劇、名報中的誤用實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才真正是語文學習的源頭,強調學生增強積累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精神。

4、通過教師的實例,鼓勵學生真正做一個能夠讓智慧自由飛翔的學習語文者和實踐者。

5、板書。熟語讓智慧飛翔。

6、佈置作業。完成學案上繼續給名劇、名報等挑錯的任務。

我的說課結束,敬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現在就對我所執教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2課《手拉手過“六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手拉手過“六一”》是未來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個主題,本節課主要是在回憶“六一“國際兒童節及如何來度過上小學以來的第一個兒童節活動的快樂中,感受集體生活的溫暖和社會對兒童的關愛,並通過了解貧困兒童、殘疾兒童的學習、生活現況,進一步體會自己生活在溫暖的社會環境中的幸福和快樂。能儘自己的能力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做有愛心的孩子。

  二、說設計理念

學生在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上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六一”兒童節的歡樂心情,再讓學生設想怎樣過“六一”,然後通過收集有關資料,瞭解到希望小學、孤兒院、殘疾兒童的學習、生活現狀,體會到自己生活在溫暖的社會環境中的幸福,最後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些兒童的關愛之情。

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設計一個“六一”小計劃。

情感目標:願意參加各種形式的兒童節活動,並能與同伴分享節日的快樂。

能力目標: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愉快地過“六一”。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設計一個“六一”小計劃。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愉快地過“六一”。

  二、說學情:

現在,不少學生都自我爲中心,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他們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很少有孩子想想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裏。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強烈,對自己的喜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對社會的瞭解是少之又少,特別是社會對兒童的關愛及社會上的同齡孩子的現狀也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學生去感受有困難的孩子的生活,使學生能體會到生活在溫暖的社會環境中的幸福和快樂。

  三、說教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三個基本特徵。本課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以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小組交流等多種互動形式,讓師生雙方在活動中相互交流、溝通、啓發、補充。

  四b、說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觀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合作探究、觀察思考、交流反饋”等方法,讓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主意識和創造才能,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內容,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三個環節,即:回憶“六一”, 制定“六一”小計劃,“手拉手”過六一

第一環節:回憶“六一”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我提問的方式引出“六一”兒童節。然後講解“六一”國際兒童節的來歷。隨後我讓學生回憶去年的“六一”是怎樣過的,接着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六一”節活動的場景:小朋友們有的盡情唱歌,有的歡快舞蹈,有的在做遊戲,還有的在進行拔河比賽,他們是多麼快樂呀!此環節通過學生交流、媒體播放,勾起學生的回憶,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制定“六一”小計劃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以教材中一年級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計劃爲樣本,讓學生小組之間討論、交流,說說自己打算怎樣過今年的“六一”節,並制定出“六一”小計劃。讓學生各抒己見,爲自己的“六一”活動出謀劃策,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也是對學生能力的鍛鍊,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第三環節:“手拉手”過“六一”

課標指出:課程以兒童生活爲基礎,但並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這裏我安排了這樣的活動:“手拉手”過六一。播放身邊有困難的小朋友的視頻,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樂的、幸福的,同時也瞭解到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快樂和幸福。在這裏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產生了同情之心。此時我呼籲學生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與有困難的小朋友“手拉手”過“六一”。而後讓學生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祝願。在學生畫和寫的過程中,我播放音樂——《讓世界充滿愛》來渲染波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寫、畫。接着隨着音樂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橋,讓學生上臺粘貼作品並彙報交流,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我們人人伸出一隻手來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麗,更團結,更和平。最後我以邊歌邊舞的形式結束這堂課讓孩子們爲自己的節日增添更多的快樂。

以上環節,通過讓孩子看一看、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的活動,燃起學生對有困難的兒童的同情和關愛,並能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他們,讓愛的種子撒向他們心田,昇華了感情,突破了難點。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再現,是課堂精華的體現。本節課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手拉手過“六一”

保護兒童

共享快樂

這樣設計,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目瞭然。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2課,是一節“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由於孩子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着特殊的認識和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爲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與創作空間。在教學中爲了給學生交流、學習、思考的空間,因而在備課上我充分考慮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快樂學習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及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學生能表現各種形態的小鳥的家。

2、通過教學活動,加強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對小鳥的家的認識及表現。

2、通過互動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二、說教法

本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景、交流及談話的方法,主要強調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教師只作爲活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以學生爲主體,主要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探索、嘗試的慾望,並通過聯繫實際生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

  三、說學法

爲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採用聽、說、做、玩、畫等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首先提有關家的問題,然後用媒體展示小鳥的圖片給學生觀賞,目的是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一步學習做鋪墊,接着展示兩種對比圖片:第一種是自由自在、活潑可愛的小鳥,也就是有家可歸的小鳥。第二種是傷心可憐、無家可歸的小鳥。然後引導學生欣賞,說說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鳥失去家的原因是什麼?(自然災害,人爲砍伐等,茂密的山林變成了禿山,小鳥無處藏身,家自然沒了)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爲了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植樹造林、愛護環境)出示課題:小鳥的家

(二)、師生交流互動

1、家是什麼?

請同學們想一想,說說自己家的樣子,家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溫暖、舒適、安全的) 這時引導學生聯想小鳥會在哪裏做家呢?(樹林裏、樹洞裏、屋檐下、草叢中、、電杆上等),原來這麼多地方都有小鳥的家,讓我們跟隨小鳥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家吧。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小鳥的家,從形狀、材料說一說小鳥的家。(洞口是圓形的,有大有小,洞裏面有半圓形的,也有球形的,不同的鳥類所築的家都不一樣),小鳥爲什麼要把家建成這樣呢?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

2、展示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作品,探究方法,爲下面的製作心理有個底。同時欣賞教師範例,激發學生創作興趣,讓學生明白製作方法步驟,方便學生下一步的製作。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根據課前準備的材料,談談你想爲小鳥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家呢?小組討論、交流,哪個小組同學起來說一說,你們打算選用什麼材料?想怎樣來做?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學生創作,老師指導

1、學生自主選擇方法、材料進行創作,表現小鳥的家及小鳥。

2、啓發學生大膽創作,表揚色彩、動態、造型突出的作品,提倡同學之間相互幫助。

(四)、展示學生作品及評價

1、讓學生客觀的去評價,主要採用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評價,加強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

我今天說課的教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9課《母親的恩情》一課的生字練習,分別是“恩、補、針、根、撫、摸、報、遲、寸、永、潤”,左右結構的字偏多,其中又以“提手旁”的字居多。本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重點指導的生字“無”和“把”,第一個字均放大出示,並附有書寫要點說明,旨在訓練獨體字和提手旁的字的書寫。第二部分是本課生字描紅、臨摹和臨寫的練習,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第三部分是臨寫《遊子吟》這首詩的書法作品,目的是初步認識並欣賞書法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書法藝術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二年級識字寫字的標準和本課實際,我將教學目標設爲以下幾部分:

1.掌握獨體字以及帶有“提手旁”的字的書寫要領。

2.寫好“恩、補、針、根、撫、摸、報、遲、寸、永、潤”等字,寫得正確、美觀、比例恰當。

3.通過討論、評價及實踐等教學方式,瞭解獨體字和帶有“提手旁”的字的一般書寫規律,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4.通過古代書法家故事的薰陶,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認識到學好書法必須要持之以恆。

其中本課時着重訓練第1、2、3項目標。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體現的教學重點是書寫11個生字,難點是掌握書寫規律,爲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關鍵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及筆畫形態特點。

我覺得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一種快樂的行爲,小學寫字教學,作爲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教育形式,顯得尤爲重要。本節課我將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掌握書寫規律。

二、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複習寫字姿勢歌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因此,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出示《寫字姿勢歌》,複習正確的書寫姿勢,提醒學生:身體坐正,腳平放,注意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 環節二:指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要想寫好一個漢字,不僅要掌握字體結構,還得把握在書寫過程中,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分配好每一部分的間架比例。

所以我出示本課生字,指導學生觀察漢字的字體結構,同時指導學生觀察每一部分的間架比例,以及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比如:“無、寸、永”是獨體字,筆畫應寫得舒展;“恩”是上下結構,應寫得上緊下鬆,上窄下寬;“遲”是半包圍結構,“尺”位置稍偏右上,“走字底”的捺向右下斜;“補、針、根、撫、摸、報、潤”是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左緊右鬆。

環節三:指導寫獨體字。

本課的獨體字有:無、寸、永,重點指導“無”。

第一步指導學生讀《習字冊》中的書寫提示,結合觀察說說提示的意思,再讓學生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後展示學生的書寫並點評。

第二步讓學生依據以上方法自己觀察“寸、永”,並指名說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學生根據提示練習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後點評。

環節四:指導寫帶有“提手旁”的字。

本課帶有“提手旁”的字有:把、撫、摸、報,重點指導“把”。 還是分兩步進行教學。第一步指導學生讀《習字冊》中的書寫提示,結合觀察說說提示的意思,再讓學生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後展示學生的書寫並點評。

第二步讓學生依據以上方法自己觀察帶有“提手旁”的字:撫、摸、

報,並指名說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聲旁的書寫要點。學生根據提示練習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後點評。

環節五:學生練習書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老師巡視時可以抽取書寫優秀的作業,在全班同學前進行點評,給予鼓勵,是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有成就感,他們就願意去寫字,寫好字。在課堂最後再小結書寫要領,並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設計安排,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阻的串聯和並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九年級第十二章《歐姆定律》第三節的內容,第十二章的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化等基本理念。本節教材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結合前章所學的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可應用歐姆定律直接導出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公式,我則比較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拓展,採用典型練習歸納新規律,通過例題鞏固所的規律的教學思路,效果很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目標、課程基本理念,我確立以下爲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

2會用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進行簡單計算。

3認識總電阻與原串聯或並聯的電阻之間的“等效代替”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瞭解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2.通過推導串、並聯電路電阻關係的過程學習用理論推導得出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應用歐姆定律和串、並聯電路特點推導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體驗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2.通過推導過程使學生樹立用已知規律發現新規律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理論推導法,掌握串聯和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同時藉助於等效代替的'觀點分析串聯、並聯電路是難點。另一個難點是並聯電路等效電阻的計算。

(四)課程資源開發

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但部分學生會在電學部分感到難學,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也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

(二)學法指導

知識是認識主體——學生主動建構的,而不是客觀存在於人腦之外的,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進記憶中,而是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根據本節的學習內容,從理論上學會分析並推導出串聯、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實際上就是一箇舊的知識的整合過程。另外課堂練習的進行,鍛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同時新規律的得到過程的體驗,是學生的思想有一定深度的發展,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三、 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特色,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採用以理論推導的教學方法,同時穿插練習進行鞏固,以達到掌握規律、會應用規律、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四、 說教學程序

(一):問題引入:

(二).新課教學

1..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1)推導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2)學生語言表述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3)老師引導分析總電阻的物理意義(4)課堂練習應用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練習題(幻燈片):(略)

學生口算,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5). 引導學生從六道習題中尋找有關串聯電路電阻的新規律。

2..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1). 推導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2). 學生語言表述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3). 推導R1 、 R2並聯時總電阻R的計算法:

(4). 創設問題:三個電阻並聯時總電阻能用類似的方法 嗎?

(5). 課堂練習應用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練習題(幻燈片):(略)學生筆算,老師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6)對比串聯電路電阻的三條新規律,通過此五道題的數值,找出並聯電路的三條新規律:

(7)利用新規律練習(略)

3.例題練習

例題1.

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串聯在電路中,如圖所示,如果電源電壓是6V,則電路中的電流爲多大?

例題2. .

如圖所示,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並聯在電路中,它們的等效電阻是多大?如果電源兩端的電壓是3V,則電路中的總電流爲多大?

題打在幻燈片上,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例2挖掘出第二種做法。

(三).小結串並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的規律

(四).佈置作業:課後習題1. 2. 3.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界首一中的數學教師張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版數學第一冊第四章《直線與角》的第1課時。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說明幾個方面談談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幾何教學的開篇,在此之前,學生習慣於數字運算,從本章開始由數量轉入到空間形式,從具體運算轉入到逐步進行演繹推理的學習。而本節又是幾何教學的入門課,如何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幾何產生興趣,是學習本節的關鍵,爲今後系統學習幾何知識做好心裏準備。

2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瞭解幾何研究的對象,結合實例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3 教學難點

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許多圖形知識,但大都是直觀形象的,主要屬於感性認識階段。在本節教學中關於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的教學也應從直觀教育入手,不易較多上升理性認識。因此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深淺尺度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 學生情況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也正是由代數運算向幾何推理過渡的較好時期。在小學學習的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從本節開始進行幾何教學是切實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界首一中開展“現代化小班教育”的遠程實驗班,通過前階段的教學,學生已經初步具有自學能力和分組討論的經驗,這爲我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保障。

  三 教學目標

初一幾何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結合起來,爲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中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貫徹更爲關鍵。因此,結合本節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幾何研究的對象;瞭解體、面、線、點以及幾何 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間觀念;瞭解學 習幾何的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瞭解幾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進行“認識來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小組交流討論,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集體觀念。

  四 活動設計

爲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更好的得到貫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創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學觀,採用自學、討論、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髮現問題、思維受阻、缺乏勇氣時進行引導。

  五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爲回顧、自學、討論、精講、練習五個階段。 1 回顧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1本學期前三章知識要點: 第一章 有理數的性質與運算 第二章 整式的概念與加減運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

小結:

這些知識屬於數與式的運算,像這樣的知識稱爲代數知識。 2 在小學裏也學習了與圖形有關的知識(如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等),像這類與圖形有關的知識,我們稱爲幾何知識。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共同探討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 ppt展示 展示幾種常見幾何圖形 教師引導,學生口答,教師歸納 教師引導 此階段的教學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也爲學生體會幾何與代數的關係奠定基礎。

2 自學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請大家閱讀課本第95頁至96頁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 描述體面線點的意義;

2 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3 幾何學研究物體的哪些性質? Ppt顯示自學提綱 學生獨立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通過此階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討論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

1 交流自學

心得

2 探討點線面體的關係;

3 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係。 Ppt顯示討論主題 學生分組討論,組長主持,學科代表流動指導,教師巡迴輔導 此階段教學,學生行動、思維都較爲活躍,爲情感目標的落實提供機會。此時教師應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防止主題偏離。

4 精講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結合討論情況,教師精講:

1幾何學的起源: 幾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介紹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

2 幾何學的研究對象: 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三種性質;

3 點線面體的關係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4 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5 學習幾何的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 動畫展示 足球→球體 茶杯→圓柱體… 利用幾何畫板的跟蹤功能顯示點線面體的關係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 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 在此階段,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從而突出重點。

5 作業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1 列舉出三個你生活中反映點線面體關係的實例;

2 查閱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的有關介紹;

3 瞭解中國古代數學中的幾何成就; 課外進行, 通過圖書資料和因特網查閱 學生自主進行 可分散,可協作 通過學生完成練習,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培養,通過了解我國古代數學成就也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六 設計說明

1、板書設計 幾 何 幾何來源於生活…… 幾何研究物體的…… 點動成線 …… 屏幕展示 這樣設計便於突出知識目標。

2、每個學生都具備創新的幼芽,關鍵在於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爲發現者的願望,並藉助於一定方法來實現他們的願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爲每一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3、在教學中,加強幾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也有利於激發學習幾何的興趣。 以上使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捉迷藏的昆蟲》。以下是我對該活動的分析:

設計意圖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中班幼兒對動物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動物有着濃厚的探索慾望。在《有趣的昆蟲》主題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關於“昆蟲”的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願望。

說教材

(一)目標定位:根據《綱要》指導和活動的內容,結合中班幼兒年齡段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情感目標: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3)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二)重點和難點

本着建構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原理以及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瞭解保護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幫助幼兒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教學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難點的依據:保護色是較抽象的概念;幼兒沒有利用保護色、僞裝等方法進行自我保護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幼兒能夠達到本活動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瞭解一些昆蟲的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了。激發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基於本活動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引導幼兒通過捉迷藏的遊戲,找找藏起來的昆蟲,從這種遊戲情景中獲取知識。以幼兒爲主體,使幼兒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觀察發現“不容易找到的昆蟲”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討論,認識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原因。促使幼兒在學習中思考,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幼兒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1、自主探究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產生了興趣。

2、分析歸納法:當幼兒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想法,討論爲什麼部分昆蟲不容易被發現,討論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原因。進一步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可以預防敵人的攻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該活動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導入活動——交流討論——操作體驗——本領遷徙——活動延伸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和昆蟲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觀察並尋找哪些昆蟲藏起來了,從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交流討論:告訴幼兒還有一些昆蟲沒有找到。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些昆蟲不容易發現,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發幼兒的積極思考的願望。產生了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操作體驗:讓幼兒在瞭解保護色的基礎上,根據“保護色”的方法爲一些昆蟲尋找合適隱藏的地方。通過操作體驗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

4、本領遷徙:通過圖片,瞭解人類也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

5、體驗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通過了解一些昆蟲、人類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與教師同伴之間玩捉迷藏的遊戲中體驗自我保護的快樂。

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保護色”來進行。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教學反思:

縱觀本次活動,各個環節都是圍繞着目標層層遞進地展開。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從幼兒的參與情況及其反應來看,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還是比較合理的,幼兒也都能達到預設目標。這個活動所傳授的知識點,由於幼兒平時接觸的比較少,所以他們比較感興趣;另外活動中課件的製作、電腦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兒,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後一個環節,再次利用遊戲將本節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並與開頭的遊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節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完善。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大綱》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爲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由於初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4、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二、教學設想

1、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爲賞析課,以“美”爲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2、爲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啓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創設情境,啓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4、課時安排:2課時

三、學法指導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纔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爲啓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爲紐帶,以桃源‘美’境爲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爲核心。其教學基本流程如下:教師導:誦讀感知 —— 分步品讀 —— 積累遷移 。學生學:感受“美”—— 欣賞“美 —— 創造“美”。

具體操作如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約2分鐘)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約10分鐘)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說,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① 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爲示範嚮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② 學生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甚至可以吟唱。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於去讀。此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語云、郡下、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③ 小組內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讀”後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並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三、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約法20分鐘)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一)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爲核心,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讓學生個別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啓發其他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並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用下列句式進行描繪。句式:這裏的……美,你看(聽)……。教師注意對描述中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勵有創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圖,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內在美—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具體的做法是:先啓發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美?”學生回答之後,在屏幕上投影幻燈片,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裏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學生講述之後,進一步追問:這裏的首領是誰?衙門在哪裏?這地方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裏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着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四、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啓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爲理性的認識。具體的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繫歷史知識思考,並分組討論:這麼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麼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虛構呢?此時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並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啓迪和薰陶,啓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五、歸納總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啓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爲創造。這三件事是:① 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② 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後,如果學生願意,就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③ 製作知識積累卡: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本節課的心得體會、學習的方法寫出來。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六、課後延伸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從認知心理來說,這是學習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將通過佈置課後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瞭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後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桃源行》(王安石)。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桃 自然美 :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人間

源 社會美 : 和平恬靜 怡然自樂 樂園

說課稿 篇9

導讀: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後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後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通過創設不同的難度,使不同程度的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懂得從高處跳落的保護方法。在動作技巧上通過練習並腳輕跳、腳尖落地促使幼兒在落地前適時調節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減少對身體的震動。有效發展幼兒的深度知覺、速度知覺、力度知覺。桌椅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常接觸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桌椅作爲幼兒遊戲的對象,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搭跳、搭高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讓

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培養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本節課共設計了兩個目標,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並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2、嘗試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養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對於中班的幼兒對於向下跳並不陌生。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從高處往下跳,但卻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動作,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動作還不夠熟練和鞏固,在複雜的變化的條件下,動作易變形,從而出現有些幼兒落地時臉、身體,膝蓋着地,影響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繼續鞏固和提高已掌握動作,使動作更加熟練和不斷提高。根據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活動中,着力鞏固幼兒向下跳的正確姿勢,以增加落地時的安全性。

活動難點:嘗試用椅子桌子搭高跳。當高度創設到一定程度時,幼兒會產生一定的害怕,這時需要老師鼓勵他們勇於挑戰、提醒他們保持正確姿勢。同時老師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空中平衡能力、落地緩衝能力和落地點的彈性和柔軟程度來幫助幼兒確定向下跳的高度,爲幼兒創設不同高度的目標,由易到難,逐層深入。使活動呈現出挑戰性和活動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

  三、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

物質準備: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墊子。

  四、說教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綱要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從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姿勢。教師把正確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後,激勵幼兒嘗試更高的難度,提議幼兒幾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滿足不同程度的幼兒的學習要求。

3、交流討論法:通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動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分散練習嘗試不同的跳法,能夠選擇合適的地方跳。第二次探索,着重練習一種方法(並腳輕跳)懂得保護自己腳尖着地、輕輕落地。第三次探索,嘗試從高低不同的椅子往下跳,再次強調保護自己的方法,並要求穩穩得落地。第四次探索引導幼兒搭高並腳跳啓發幼兒想出利用墊子和要求老師加強保護。四次探索的活動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在對保護的要求上也逐層深入,體現了一節課中層層遞進的要求。

5、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時對勇敢的幼兒加以鼓勵。

6、對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時候,教師通過邀請幼兒逐個示範,通過對比展示,讓幼兒發現正確落地保護自身的方法。

此外我還採用了重複練習法、問題設置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採用了以下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當然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跳下的時候姿勢的掌握。選擇跳的位置的合適性,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鑑同伴的經驗。嘗試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從高處往下跳。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健康活動“從高處往下跳”一定會對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和勇於挑戰的精神也將會永遠讓他們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學會了正確的保護自己往下跳的方法,也會回憶與同伴老師一起遊戲的情景,從而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六、說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熱身運動——嘗試花樣跳——各種高度跳——搭高跳。

1、開始部分: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讓幼兒在“椅子操”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韻律操。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爲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通過以嘗試不同高度、難度的跳爲主線開展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往下跳,着重練習並腳跳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合作搭高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第一節。

從整個章節看,由於在實際計算中經常遇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它是分數加減法教學的重點,也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這節課是在學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後,並且整合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約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不但是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回顧和鞏固,更爲“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作好準備。因而,本節課的教學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異分母”化爲“同分母”也是數學“化歸思想”一次很好的滲透。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上一個學段已經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知道分數單位相同纔可以直接相加減,又在前一個單元裏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這些都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同時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所以,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過程方法目標:

1、初步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 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爲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探索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法”, 即設置問題情境,發現和提出問題,論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法則——鞏固應用。力圖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開放教學全過程,教師主要着眼於“引”,啓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用數學趣味故事引入,並讓學生根據故事中的數據提出問題。並且由他們提出問題,學生會感到分外的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積極性,並調動了學生去積極思考。然後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列出算式,並觀察所列的算式與以前所學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爲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創設民主氣氛,提供參與機會,滲透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新知。

1、擺一擺: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從直觀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師首先拋出問題:“像這樣分母不同的分數應怎樣相加呢?”並適當提示:“可不可以轉化成我們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學生會馬上想到剛學完的通分,然後讓學生獨立算一算,算後交流算法。此時的算對學生來說已非難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並突破了教學重點。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並結合教師的提示,在頭腦中已有了基本的計算方法,對於算法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3、說一說:

在學生自主算出答案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說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在學生彙報後,我在此加了一個環節:老師的算法跟同學們的不一樣,我是這樣算的:1/2+1/4=2/6=1/3。我這樣算對嗎?針對我的算法,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這一算理。此處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對於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從而突破了難點。

4、總結算法:

學生有了計算1/2+1/4和1/2-1/4兩道題的基礎,所以此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總結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培養了學生自學與合作的能力。

三、總結回顧:

首先讓學生交流、彙報:本節課你有哪些新收穫?你是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進而組織討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小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這不僅使學生主動總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適時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縱觀本節課,我本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探索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併爲後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