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鳥的天堂》說課稿模板(通用6篇)

《鳥的天堂》說課稿模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鳥的天堂》說課稿模板(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鳥的天堂》說課稿模板(通用6篇)
  《鳥的天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遊覽的順序記敘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然後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着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後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大榕樹的特點、作者的情感和表達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受到大榕樹美的薰陶,感受南國風光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3)進一步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三、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文中描寫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1)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2)理解“鳥的天堂”爲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兩個“鳥的天堂”的不同含義。

  四、說教學方法

1、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想:

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爲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三處情境:

(1):學習課文前讓學生欣賞鳥的天堂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3):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五、說教學過

(一):引入課題

欣賞《鳥的天堂》的風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全文。

1、請自由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生字詞和難讀的句子。

1、瞭解課文大意。

師:我們回到課文中來,請默讀課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說話嗎?

作者______次來到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_____ ,第二次看到了什麼_____ ,(自由練說,指名說,全班說)

(三)、品讀感悟。

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藉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幹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

(2)這些詞句都說明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說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並及時指導朗讀。

(二)品讀鳥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才見到鳥,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自由讀課文,12、13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從哪兒體會到的?

3、課件出示:白鳥翻飛的景象

此時,你想說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鳥兒在這裏生活的幸福快樂。

4、理解: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第二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四)、小結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這裏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裏纔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企盼——這樣的鳥的天堂、人間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學預設

我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理念不新穎,就是一節普通的常規課,預計學生基本都能參加的學習活動中來,着中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

  《鳥的天堂》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方面作具體的闡述,首先我來進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首篇精讀課文。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選編本文的目的在於:

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學習爲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奠定了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因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本節課我將教材的課後2題試當一名導遊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在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寫鳥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爲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策略:

  二、說教法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並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勇於探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到提高和發展”。課標強調了要以學生學習爲主,爲了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我設計以下教學方法:

1、閱讀感悟法:在閱讀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爲,設計多樣化閱讀,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新的談感受,在讀中自悟,悟中品讀。

2、情境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讀文思畫。教學中創設激發興趣的情境:生動語言描繪、畫面再現、聲音播放等

3、啓發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本班學生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低。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爲緩慢,因此課堂教學多啓發,促進學生思考、想象。

  三、說學法

本文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因此採用以下學法: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也滲透了做一個善於合作的人的教育。

2、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寓情於景,適合用誦讀法領悟其情感。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理清思路,劃分部分。這裏說第二課時教學,

本課時設有複習回顧、設境激趣、品讀自悟、鍛鍊語言,情感昇華和練習測評幾個環節,具體教學流程如下。四、說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

1、聽寫詞語,這一環節有效訓練了學生的聽、記、寫能力,既檢測了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也有意通過詞語回憶起文中相應的語句,段落,場景等。

2、解說圖片,播放大榕樹和衆鳥紛飛圖片,同時我和學生一起解說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許多鳥。這一環節可等同於複述課文,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重點部分的印象。

  二)設境激趣、明確目標

1、創設乘船去遊覽鳥的天堂的情境,兩條船一條在黃昏第一次去欣賞到大榕樹的奇異,另一條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賞到衆鳥的熱鬧場景。讓學生自由選擇坐哪條船,並說說作者去後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這樣的情境導入激起學生探索課文的興趣,孩子的天性活潑,愛笑,愛玩,喜歡新奇的,這樣的設計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也爲下一環節分部分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2、男女生分讀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方向。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裏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長期堅持朗讀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兩個環節共需要用時5分

  (三)、品讀自悟多元解讀

在這一環節主要突破重難點,因此用時較長需要20分。

1、獨學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學生根據導學案上的“學習導航”和提示自學所選學習模塊,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書中或導學案上做好標記。我會到學生中巡視並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獨學感悟,能提高自學和分析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是保證學生課堂學習中主體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礎和最基本的學習形式。

然後小組內合作交流,探討獨學中的不解和疑問,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思想與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讀教材,使自己的體會更加豐富深刻。我也會走進小組與學生一起探討、感悟、質疑。

2、展示交流,個性解讀

這部分是在上一步獨學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先由一個小組來彙報遊覽“鳥的天堂”後的收穫,根據導學案第一個學習模塊展示問題:

(1)這棵大榕樹到底有多大?是按什麼順序觀察這棵大榕樹的?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讀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重點體會“那翠綠……顫動”在學生彙報這句話時,我會提出質疑作者爲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激起討論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許是風吹的或是……學生再次朗讀句段,全班進行評讀,我也會範讀個別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榕樹的讚美並整理出榕樹的特點:大和茂盛。我適時板書,並用課件展示榕樹圖片,感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引導學習導學案中知識鏈接部分的靜態描寫。在小組展示結束,我會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後的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這樣能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爲結尾句的理解鋪好路。

接下來由下一小組展示第二模塊的問題:

(2)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與第一次所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學生朗讀出描寫鳥的句子,爲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播放羣鳥齊飛的情景,通過視覺感受更容易理解“應接不暇”。根據“學習導航”組員交流感受,其他組補充,議讀等,帶上作者的心情讀12—13段,總結出鳥的特點:熱鬧、多。我依據學生所說進行板書。之後我提出問題:相對榕樹的靜態描寫方法,鳥這部分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這一問題的設計是在靜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啓發,讓學生舉一反三學習動態描寫。

學生兩部分內容學完,我再次發出作者的讚歎:“昨天……鳥的天堂”理解兩個天堂的意思。這與課前相呼應,讓學生在設疑中走進課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課文。

展示這一環節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來表現自我,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樂趣,有主動性。通過展示可以檢驗學生的自主預習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檢驗這兩個環節中學生對教材的知識掌握程度,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展示方式及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並根據學生彙報進行板書,突出本課重點。

  (四)、活用文本鍛鍊語言

我設置了爲“小小導遊”活動,介紹“鳥的天堂”。先在小組內說,在依照課件圖片進行解說。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說話訓練是開啓學生思想之門、引導學生髮表之慾的“總樞紐”。重視說話訓練更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五)、完善板書情感昇華

這一環節通過板書總結課文昇華情感,需用時5分。

學生根據板書交流:這裏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我根據學生所答,用繪畫完善板書,體現人、河、樹、鳥的和諧,此時我和學生們一起伸出手爲保護環境和動物加油,並播放鳥的鳴叫聲。這樣的課堂總結讓學生熱情高漲,讓學生充滿力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正能量去保護生態環境。板書存在於每節課中,板書對語文教學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把這種無聲的語言轉變爲有聲的語言,這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又一種方式。

結束時情境再現,讓學生下船,並回頭看看課件播放的“鳥的天堂”的美麗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不捨和留戀,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六)、練習測評

練習測評我設計三道習題,由於需要寫、說、交流,因此這一環節大約需要用時10分。題型設計如下:

1、火眼金睛我會辨。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熟記生字詞。此題由一小組在圍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寫在導學案上,然後我和組長檢查。

2、按要求寫句子。針對中下等學生,改寫陳述句。說話,口頭造句,既鍛鍊學生靈活的反應能力,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道題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彙報,交流,互評。

3、課堂小練筆。寫一個熱鬧場面或景物描寫,此題針對優生,挖掘他們的潛能,符合本課教學目標學習景物描寫、靜態、動態描寫,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此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將練習題設計成階梯性,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後進生“吃得了”,尊重了各個層次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教學的不斷進步。

  《鳥的天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鳥的天堂》。這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它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根據語文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茫、槳、律”等生字,會寫“燦、爛、竿”等生字,掌握“燦爛、陸續、白茫茫、應接不暇”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描寫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讓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所聞。

難點: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爲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本課的教學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展開,希望能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是新課標理念中強調的一點。每個班級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四年級學生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期的特點,我將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將創設一定的情景,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鳥的天堂,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將播放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圖片,以此達到讓學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學重點。

2.合作討論法: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班級授課教學中,千萬別讓學生閒着。”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難點,我將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課堂主人公的權利,自主進行合作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注重他們的獨特體驗。

引導和啓發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感悟發現,並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學生的答案,我並不用一個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鼓勵那些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分五個步驟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部分,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巴金爺爺嗎?他有哪些作品呢?”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取開門見山的談話導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和認識,增長文學知識,同時引出本文課題《鳥的天堂》。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整體感知理線索。我將引領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爲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爲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着過渡到第三部分。我會這樣過渡:“課文中的字詞過關了,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已經有印象了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便於學生再次走進課文。

  第三部分,精讀課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吃了晚飯,走到河邊,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吧!”同時,我將拋出一個大問題,作者和朋友們幾次到達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樣的嗎?”讓學生帶有目的地去讀文本。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活結,我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走進鳥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學生充分想象這株榕樹的模樣以後,我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株榕樹的特點,再結合文本,出示描寫榕樹的段落,讓學生細細品味語言的優美。讓學生一讀再讀,說說自己的體味與感悟,發散學生的思維,並及時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的積累。“這株榕樹被稱作是鳥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幾隻鳥?”我將用這樣的過渡語把學生引領到下一自然段,他們會發現,靜寂的榕樹上沒有一隻鳥的影子,設下一個懸念:“爲什麼鳥的天堂沒有一隻鳥呢?是真的沒有鳥,還是作者他們沒有發現呢?”羅傑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纔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因此,我儘量讓學生自主體會,自然過渡到鳥的天堂的段落。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但他們發現並不是沒有鳥相反卻有成千上萬的鳥以後,就會大膽展開自己的想象,這時,我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充分閱讀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以後,說說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週一貫先生曾說:“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着作者的創作,實現着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於想象的參與”。課件,學生在假設想象中創設情景,自我感悟與體會的重要性。在學生充分深入文本後,我將出示課件:真正的鳥的天堂都是鳥的場景,達到思維的昇華,突出重點。

精讀“衆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衆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說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衆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爲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五次,爲什麼有時帶有引號有時沒有呢?這個問題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用課件出示文中含有“鳥的天堂”的語句,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討論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再讓各小組彙報討論情況,給予評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最後,總結歸納課文,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爲導遊寫一篇解說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爲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爲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本文的構思美、自然美;爲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本文的篇章寫作手法。

  《鳥的天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小學九年義務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語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學家巴金到這裏遊覽後,就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鳥的天堂” 還寫下了這篇散文。巴金運用了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南國圖畫,抒發了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

[文章特點]: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妙不可言。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暢,琅琅上口。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技巧嫺熟,波瀾起伏

[課文中心]

課文記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讚美了美麗而有生機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縫隙、應接不暇”等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四、教學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五、教學設想:

(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①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②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學模式上,構建“主體、和諧、發展” 的個性化學習課堂。如以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四)、在教學理念上,提高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1、精妙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審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學法指導上,採用讀悟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1.導入: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麼感受?鳥兒又給你什麼感受?

二、深究課文,重點感悟。

(一)學習“大榕樹”部分(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對語文材 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美。

3、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1).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2).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聯繫本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

(3).通過教師參與的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二)、學習“羣鳥紛飛”部分(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夥伴)

2、指名學生在榕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讓他們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課的資源)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裏的鳥兒多?

4.學生彙報、交流。

5.看到這麼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6.教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1)(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呢?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

7.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8、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三)、交代任務,拓展延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播放“小畫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麼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說些什麼?說一說。

(2) 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3) 編寫歌詞,唱一唱。

(4) 看到些什麼?畫一畫。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環境,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3、寫一份解說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爲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鳥的天堂》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閱讀理解能力,確定目標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規律、縫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 啓發式誘導法和講讀法:《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採用了啓發式誘導法和講讀法。思起於疑,再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設計了一些啓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出“教學要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小導遊的角色,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自由評論、深入探究”。

3.情境教學法

情景的創設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如情入境地理解課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於文本與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感受他們的思想。爲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兩處情境:情境(1):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學法:

《小學兒童心理學教育》中曾這樣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教給了他們這樣幾種學習方法:A、圈畫法。 B質疑法 C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葉聖陶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是閱讀教學首要任務。我採用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提示題意: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着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探究課文,重點感悟:

1.學習大榕樹部分。

一株榕樹便是天堂!這是怎樣的一棵樹啊!

a: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畫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說說你彷彿看到一株怎樣的樹?

b:當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怎樣的感嘆?讓學生齊讀,樹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

c :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指導一株學生抓住詞語: “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大。

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生長特點:

d:在第8自然段中,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來體會榕樹地茂盛,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指什麼?看自己有什麼見解。”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樹的勃勃生機,感受到這種勃勃生機是無法抗拒的生命力。聯繫各自的感受融入到這句話中,是風吹是寫動,是陽光的照耀,是新發出的嫩芽,是那綠葉是青春的生機。

e:通過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練習背誦。

f: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通過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設計理念: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並注學生個體差異。

2.學習“羣鳥紛飛”部分

(1)過渡:讓學生說一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通過文字展示這種百鳥出巢的生命之美呢?讓學生走近課文。

(3)按學習大榕樹的方法,進行自學

(4)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體會到這裏的鳥兒多?生彙報、交流、朗讀。

(5)讓學生在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6)假如你是生活在這裏的一隻鳥,你將怎樣誇讚自己的家園?說、寫、唱?

(7)男、女生分讀課文,回顧全文,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齊讀最後一段。

總結:樹的龐大,茂盛爲鳥兒提供了棲身之所,人的細心愛護,給鳥兒創造了美好的家園,而鳥的活潑、可愛爲這兒增添了生機,只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纔會擁有這樣的人間勝景。

本環節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滿懷興奮,愉快之情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愉快中學習。

  (三) 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當回小導遊介紹鳥的天堂。

2.學了課文,有什麼體會?

本環節設計理念:聯繫拓展課外知識,體現現代大語文教學理念,生活即語文,另一方面喚起學生環保意識,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五、說作業設計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廣告詞。

(設計理念: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鳥的天堂》說課稿6

  1、說教材:

我今天說的是“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內容的課業,是綜合性很強的課業。因此,本課內容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在設計上都貫穿了很新的教學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課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是:由於小朋友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可以爲同學提供很大的想象與創作空間,而且在設計中“隱藏”了一局部創作方法,爲同學提供了交流、學習、考慮的空間,能夠從同學生理、心理特點動身,達到了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完美統一。

由於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因而在備課上我充沛考慮了教學內容多與同學好動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二期課改提出的“從同學的興趣喜好動身,關注同學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爲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爲同學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同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根據同學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通過教學使同學能掌握、繪製各種形態的小鳥的家。

領域:通過聽、看、想、說、演、畫、玩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同學能夠表示出一個美麗溫馨的小鳥的家。

情感領域:通過小鳥的家的綜合活動教學,加強同學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小鳥的家的認識、掌握、表示。

教學難點:師生間的互動、同學間的互動。

  2、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同學主動建構知識的協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同學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同學堅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績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發明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遊戲法。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競賽法。

  3、說學法

同學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爲: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身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爲同學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啓發教給同學聽、說、做、玩、畫、演的學習方法,同學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4、說教學過程:

二期課改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使同學的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遊戲導入、引出主題。

{1、遊戲:猜猜小鳥的名字。2、欣賞:小鳥在森林裏歡聲歌唱。}(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森林裏)

第二環節:新授課——重視知識“活化”。獲得知識就意味着發現,意味着解決。在同學面前展現出直觀鮮明的形象,結合教師巧妙的啓發,引導同學才幹深刻理解和掌握美術的知識與技能。

1:融入角色,啓迪想象。

運用對比的手段體現小鳥有家的快樂A:讓同學扮演鳥、樹、花等表示小鳥在森林裏的快樂生活。(讓同學感受小鳥有家的歡樂)B:插入灰暗的畫面和小鳥的哭聲。 討論:“小鳥爲什麼會失去了家?

進入關鍵:考慮: “你能給小鳥做點什麼?”結論:師生一起用大塊的紙樣“栽植”一片美麗的森林。(引導同學找到幫小鳥解決痛苦的方法:重建美麗的家園。)

2: 觀察生活,激發創作慾望。

A:多媒體播放:同學家裏的照片。(引出家的涵義:溫暖、舒適、平安)

B:幻燈畫面觀察小鳥的生活。瞭解自然狀態中各種各樣的鳥窩、鳥巢(樹上的、草地上的、水邊上的、人工構造的)(引導同學瞭解鳥窩構造的基本特點,結合家的涵義進而激活思維發散再提出創作要求:“你會給小鳥設計個什麼樣的家呢?”)(注意:鳥窩和“家”的區別)

C:小組討論(請個別同學先談談自身的想法。)通過上述遊戲扮演和教師的啓發提問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第三個環節:當堂練習,重視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小鳥設計美麗的家。(繪畫設計,彩紙粘貼)。

要求:給小鳥設計一個造型獨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樣的家,並把設計好的家貼在前面的樹林裏。在同學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創作,把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起來。除了個別輔導外,重要的是啓發同學的創作感,激勵同學創作出與衆不同的小鳥的家,達到啓發想象力和創新,同時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第四個環節:小結——重視知識的導入和發展

  5、說教學反思:

同學:作業展示(和小朋友的話)

教師:

1、總之,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教學過程成了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技能、認知、情感、各項預定目標,在寓教於樂中圓滿完成,體現了二期課改要求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同學形成了對綜合美術的耐久興趣。

2、由於是對綜合美術的初次嘗試,對一些環節的估計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