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教師的說課稿範文

教師的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說課稿範文
  教師的說課稿1

各位評委、領導、老師們好!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四說"的說課模式。今天我準備:

一說教材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理論根據將貫穿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河北省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八冊第十五課內容,屬於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類創作課型。本課主要是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繪畫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和掌握變化彩印版畫的特點及製作方法,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極其重要的。另外,版畫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還要做到難易適度,由淺入深。

2、課時安排: 2——3課時

3、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認知目標:初步瞭解版畫知識,感受版畫藝術的獨特藝術效果,合理的組織畫面,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自主的探索及實驗,掌握彩印版畫基本的造型表現能力。

③情感目標:養成在創作中生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體驗版畫創作的快樂。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彩色版畫的一般製作方法,並能動手製作一幅作品。

難點: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說教法

由於學生對美的感受,對新的事物的興趣往往基於直接的視覺感受。因此,教學開始時,我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採取了直觀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範圖等直觀教具,豐富了課堂的內涵和形式,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感受美、創造美。此外,我還採用師生共評法對作業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充分認識自我,客觀的評價自我,學會互動發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說學法

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把學生完全當作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做到學與連緊密結合。本課運用多媒體展示圖例和進行版畫製作過程的岩石,採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可以直觀地掌握瞭解彩印版畫的結構特點,學會製作和運用,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環節:

(1)開拓學生視野,感受版畫的不同表現形式。

(2)深入認識彩印版畫,充分感受版畫的情感性、表現形及主觀性等特徵。

(3)在基於以上認識的基礎上探討:怎樣用彩印版畫表現自己的所想所感。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導入: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1、媒體導入:"同學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學過了怎樣製作黑白紙變化。那麼,你們還想知道版畫的一些其它變現方式嗎?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下屏幕。"(多媒體出示放大的黑白紙版畫和彩印版畫的範圖,讓學生觀察。)

2、教師提問:

①比較一下這兩幅作品有什麼不同?(前者只有兩種顏色,後者有很多種顏色)

②哪種版畫比較美觀?(彩印版畫)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比較,大家可以看出,彩印版畫要比黑白紙更直觀、更形象。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版畫 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彩印版畫

(二)展開: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慾望

1、媒體播放:老師給同學們播放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願不願意聽呀?(播放音樂《一分錢》)

2、演示製作方法:看!老師現在手裏就拿着一枚硬幣,老師給你們變個魔術怎麼樣?我要把硬幣給他便到紙上去,你們信嗎?(我在硬幣有凹凸感的一面上塗上顏色,然後把宣紙輕輕地蓋在上面,再用手輕輕拍打後把宣紙拿起來,就會發現宣紙上留有一個圖案)

3、師生互動:通過老師剛剛的演示,大家是不是也想動手做點什麼呢?鼓勵學生直接用手在橡皮尺子等學習用具上塗上顏色,已在我事先備好的宣紙上,調動學生積極性。

4、出示範畫:通過剛纔你們高昂的情緒,老師知道了你們很喜歡彩印版畫,那麼,老師出示一張範圖《母愛》,大家觀察一下,然後告訴老師你們觀察到了什麼?(總結特點:造型稚樸、色彩豔麗)

5、注意事項:我們在製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劃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製過程中要用夾子固定好,不錯位置,填色時,水粉的水分要控制

6、學生構思: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和畫面呢?出示範圖,讓學生探索討論,自主合作學習。

7、教師小結:總結綵印版畫的製作步驟。

(三)深入: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1、按4人爲一組分組合作製作,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製作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組間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細)

2、學生小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對構思新穎的小組或個人提出表揚,並展示給同學學習,鼓勵不足的學生。

3、學生創作時播放音樂,並用多媒體再次展示彩印版畫製作步驟和一些學生作品供學生參考。

(四)結束:情感昇華

1、作業展評。各小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臺展示作品,講解創作的意圖,並通過比較、推薦、自薦、自評、師生互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各小組選擇題材有意義、文字與畫面組織有特點、畫面主題突出、表現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講評。教師小結,並尋找每一幅作品的閃光點,評價以表揚爲主,同時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

2、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新的方法——彩印版畫來表現美,那麼,版畫還有很多的表現方法,同學們有沒有興趣知道呢?同學們可可以課下查一些資料,下節課老師看誰知道得更多,好不好?

  教師的說課稿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位置與運動》單元中第4課時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初步瞭解運動的形式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動的狀態。在學生學會如何用參照物確定被研究物體的位置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幫助學生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對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學會利用相對運動的道理解釋生活中的運動或靜止現象。

學情分析

通過前3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理解參照物,學會用參照物確定被研究物體的位置,所以本節課內容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

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願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判斷實際生活環境中物體的運動情況,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動與靜。

教法學法:我將教學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會有具體的體現。

設計理念:

科學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勤於鑽研、持之以恆、合作學習的情感態度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探究、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創造性地感受、鑑賞科學知識。所以,本節課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激起認知矛盾,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通過"盪鞦韆"活動,讓學生明確如何判斷運動與靜止,最後通過具體的例子,引導他們充分分析,討論有關"相對運動"的問題,從而對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提升,明白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相對而言的,並能對這一知識解釋生活中的運動或靜止現象。

依據這一思路,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課開始時,我就提出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坐過汽車吧?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坐在行駛的汽車裏觀賞車外的景物,會出現什麼現象?"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後,注意力馬上被調動起來,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起坐車時的體驗——"坐在車裏看見地面上原來不動的房屋和樹木都往後走","實際上是車在地面上行駛"等。這時我又提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運動着的世界之《動與靜》,從而引出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用課件出示"盪鞦韆"活動 ,此時我會藉助課件提出問題:"小明和小立同時坐在一個鞦韆上盪鞦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動腦筋想一想,鞦韆上的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如果你是小立,會感覺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如果你是旁觀者小方,會感覺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由於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答案就會不同,我會抓住這一點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並一定要說明理由,即以什麼爲參照物來判斷的,被判斷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關係。

當然,必要時我也會做適當的補充,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演示,讓學生分別從鞦韆上的同學、地面上的同學的角度去觀察小明的運動情況。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作出判斷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變化,就是運動的;沒變化就是靜止的,動與靜是相對的。

(設計意圖:在本節課中,我不只是讓學生知道最後的結論,而是想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總結提升,最終獲得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真正體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價值。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適時對他們做一下引導,實現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呢?所以接下來我安排的是: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這時我播放多媒體自動扶梯上、公共汽車上、旋轉餐廳裏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以及在湖中划船的運動情況,讓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參照物不同結果也不同。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纔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通過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問題,使學生的理論認識得到提升,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進一步明確如何去正確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動與靜,進一步提升對物體運動的認識,更好地去解決實際問題。)

五、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認真觀察電扇各部件的運動情況,並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這是從課內向課外的一個延伸,讓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體會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最後本節課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音樂聲中結束。

(設計意圖:藉助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既滲透靜與動的相對性,又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一節課,使學生能回味無窮。課雖至,意猶在。)

  教師的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課的題目是《角》,下面對這節課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4章第3節第一課時《角》。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點、射線的定義及對角的概念已有粗淺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角。本節課的學習將爲後面學習角的比較與運算建立基礎,同時又對今後的幾何學習有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進一步認識角的意義,瞭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單位及簡單轉換。在教學安排上通過生活中角的圖形例子引入,進而由直觀到抽象出角的數學圖形,然後引導學生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歸納出角的定義。對比角的幾種表示方法,學會表示各種不同的角。在角的單位的教學中,通過學生熟知的時鐘的時、分、秒的轉換幫助學生認識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間的轉換。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採用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注重提供直觀素材,各環節循序漸進展現。通過對比啓發使學生獲取知識經驗。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分析

1、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的有關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理解平角、周角意義。 使學生正確掌握“角、分、秒”的互化,會進行角度的和、差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度、分、秒的換算過程中,類比體會時間的互換方法培養學生準確運算的能力、

3、情感目標:經歷在現實情境中認識角的數學活動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增強審美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角的定義、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單位。

難點:角的表示方法的選擇與角的單位轉換。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觀察實物圖片,使學生髮現這些實物給我們共同的形象是什麼?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欣賞圖片,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

(創設這一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堂。)

(二)

1、角的定義

(靜態)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角。這個公共端點叫角的頂點,兩條射線叫角的兩條邊。

(這一活動從生活中引入角,讓學生易於理解,開拓學生思維,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通過幻燈片動畫演示引出動態角的定義及平角和周角的意義。

(動態)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而形成的圖形。

2、認識平角和周角

通過多媒體角的動態演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幾個概念。 (這一活動的設計,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角的兩種概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

3、設計了兩個練習題鞏固角的概念

(三)角的表示方法

1、從直觀圖形引出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個大寫字母表示,頂點字母在中間;如∠ABC、∠CBA

(2)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當頂點只有一個角時)如∠B

(3)用數字表示:如∠1、∠2

(4)用一個希臘字母表示:如∠α、∠β。

2、合作探究

設計了5道練習題來鞏固角的表示方法。

(四)角的度量

1、既然角的大小不同,我們怎樣才能精確的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單位又是什麼呢?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角的度量單位:度、分、秒

度的定義: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

1°的60分之一爲1分,記作“1′”,即1°=60′

1′的60分之一爲1秒,記作“1″”,即1′=60″

1°=60 ′=3600 ″

練習

(1)把18.18°化成度、分、秒爲________ 。

(2)把59°31′30 ″化成度的形式爲__________ 。

練習: 用度、分、秒錶示:

(1)0.75°= ′= ″

(2)(-)°= ′= ″

(3)16.24°= ° ′ ″

(4)34.37°= ° ′ ″

(五)小結:談一談,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教師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概括:

1、角的兩種定義;

2、角的四種表示方法;

3、平角、周角;

4、角的度量單位及單位間的簡單轉換。

(六)佈置作業

課本134頁練習1.2題

五、教後反思

我覺得自己在內容安排上有些問題,前面角的表示方法用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度分秒之間的轉化時間不夠。難點沒給學生講清楚。最後的練習題也沒做完。度分秒的引入也沒說好,可以直接讓學生對比時間的小時分秒來學習度分秒,會更好一點。"度分秒"的第一個練習題有點難,學生不會做。應該有個過度的過程。自己說的比較多,學生參與的少些。

  教師的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高一必修4第一章第二節《角的概念的推廣》。我現就教材研究,教學方法,學情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材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明,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研究

1、教材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廣,主要是運用運動觀點來定義角,即用角的始邊和終邊及旋轉方向來定義任意角。從而來完善初中角的定義。

2、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高中數學三角函數這一大章的第一節,是在學了集合和函數之後的又一重要章節,是對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一個延伸和推廣,主要是推廣到任意角三角函數,也是對集合與函數的知識的又一滲透。所以本節課《角的概念的推廣》就起到了一個鋪墊和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今後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掌握用“旋轉”定義角的概念,理解並掌握“正角”“負角”“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含義。

(2)掌握所有與α角終邊相同角的集合(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體會運動變化觀點,深刻理解推廣後的角的概念。

能力培養點:

(1)藉助實物演示、繪製圖形等手段,讓學生充分體會數與形結合對探究數學問題的作用。

(2)在老師引導、及時評價下,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下,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德育滲透點:

(1)通過本節的學習,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學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3)通過課堂上的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學習精神,敢於堅持正確觀點,勇於修正錯誤的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正角負角零角的定義,掌握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終邊相同的角的概念、其符號表示、集合表示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教學方法採用教師引導下的討論法,通過實例教具展示,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髮現就概念、方法的不足之處,進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數形結合思想與方法在概念形成與形式化、數量化過程中的作用,是一節體現數學的邏輯性、思想性較強的新課。

三、說學情學法

(1)分類法:瞭解數學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類及分類的方法。

(2)觀察分析:讓學生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新。

(3)練習鞏固: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激發興趣:

通過帶有文學色彩的填空題激發興趣,由回憶初中學過的角的概念與生活現實中角的現象對比引入新課。採用問答、複習等方法。

2、積極參與,探求新知:

(1)在引入的延導下,提出“旋轉”形成角的基本理念。藉助實物“雨傘骨架”的形象演示加深學生對旋轉的體會,解決角的概念形成是的三個基本量:“頂點”,“始邊”,“終邊”的介紹。完成對角分類中正、負、零角的旋轉展示。

(2)由學生動手畫的過程體驗,形成對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並體會在畫圖過程中角的終邊不能快速確定的難點,進而引出下一新的知識點:象限角。並藉助實物教具的演示和學生一起歸納出象限角的要求與含義,教學時應突出“頂點”,“始邊”,“終邊”的位置特點。同時舉出終邊落在軸線時的特殊情況,介紹軸線角。

(3)學生在練習本上,老師在黑板中央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同時畫出30,90,330的角。完成後指明它們都是第一象限角。通過觀察,探索提問,歸納總結得出終邊相同角的共同特點,寫出所有與?終邊相同的角連同?在內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3、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結合課本例題要求,對例2和例3的位置做了調整,目的是在例題1例2中完成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集中演練,將例3可看做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再研究。在例題的講解中突出和本節課知識的聯繫,做好對學生思維的調動和引導。

4、鞏固提高,歸納總結:

在隨堂聯繫的處理上,原則性:參考課本例題和課本練習題的特點。形式:抽獎模型。過程展現:放手讓學生自行解決,然後教師加以點撥評價。目的: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情感體會,形成簡單的對試題的形成和解決的思考。

5、課後統一及個性作業:

課後統一作業以課堂所學基本知識爲主,重點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規範書寫能力,考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個性作業其宗旨是對課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時應注意題目對培養學生數學情感所起的積極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原則:簡明清楚,重點突出。在有數學圖形的課程中應將圖形畫在黑板中央位置,以突出數形結合的重要思想。

六、說教學設計:本節課力求體現的教學特色有三個:

1、 以畫圖爲主要線索,以實物教具爲重要載體,將角的概念的推廣,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逐個引出,使學生的認知從形象化的體會逐步發展到理論化的研究。

2、 以學生爲課堂主體,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思考,動手實踐。

3、 課堂上所有教具的來源均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而形象化和創造性的使用以達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