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數一數》優秀說課稿範文

《數一數》優秀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數一數》優秀說課稿範文

《數一數》優秀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一數》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一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係,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係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係,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於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並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爲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數器的操作與課件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塗一塗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本課緊緊圍繞着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

因爲“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啓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啓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課件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於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啓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爲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99——100,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藉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爲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裏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麼樣想的,然後進行彙報,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課件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並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藉助課件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並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爲今後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係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麼,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最後,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簡短地介紹一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我設置了五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創設—數學活動—應用拓展—鞏固深化—總結迴歸。

1、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的兒童樂園,一方面是爲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第一節數學課,通過有音樂的ppt,以兒童樂園遊玩作引子,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學習狀態。

2、數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數數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裏,讓學生通過看圖,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滿足其好奇心,讓他們能定下心來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交流。二就是數數交流。就是讓他們從樂園裏找出與老師手上卡片物體數量一致的物體。由於這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剛接觸學生,所以並不馬上能說很瞭解他們的學習水平。於是在我的'教案裏,我設計了AB計劃。A計劃就是,如果答案有錯的話,說明有些同學還不沒掌握數數的方法。因此要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數得又對又快?讓學生思考,並請他們提議。最後總結一定要按順序數。B計劃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對的話,也不能太掉以輕心。因爲這隻能說明大家數數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對又快,因此設置一個“摘蘋果”遊戲,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數數能力,並訓練其數數速度。

3、應用拓展:應用拓展這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運用點子圖來數數,並初步體會其對應關係。因此我把這環節分成兩個個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難題。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難題裏,先在ppt裏展示一隻大象,然後又一隻,最後不斷疊加到10只。讓他們數數。這是爲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視覺刺激效果,從而引導他們把具象的東西轉化爲抽象的東西來清點就更快更準。接下來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準備5張畫了圈的卡片,然後讓他們看看黑板上的10幅圖裏,哪張圖片對應哪張卡片。在家教時發現學生作業上因爲畫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師扣分。所以我接下來就弄個小變式。請學生上黑板前對應其餘五張沒有圈圈卡的,補上圈圈。畫圈最後從他們畫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比如說圈圈都是多胞胎,個個都要一樣大小纔好看等等。

4、鞏固深化: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約15到25分鐘。加上孩子纔剛入學,則可能更難維持了。這時課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所以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去維持。因此這裏設計了一個火車鑽山洞的遊戲,分組進行。運用遊戲法,寓教於樂,既集中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鍛鍊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5、總結迴歸:第一節數學課,讓學生喜歡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新課改對於數學其中的教學理念是數學生活化,因此上完本節課,就引導學生試着探索生活上的數學,讓學生從第一節課就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數一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數一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活動要求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量及掌握數與物的對應。3—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愛玩,並樂於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的概念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選擇並設計了數一數這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初步系統地對數量的認識。並能爲以後學習感知10以內的數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通過看看、玩玩、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的數量及數與物的對應。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4以內的數量,掌握數與物的對應。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各種類型的車,裝上相應的輪子,掌握數與物的對應。

如何突破重點?我爲幼兒創設了良好的遊戲情境,提供了好玩的玩具車和圖片資源、可操作性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夠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觀察與學習,在實際操作中,去豐富有關數的知識,並進行集體交流,積極有效地進行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何突破難點?我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爲幼兒提供了豐富可操作性的材料,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法,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探索、發現,並樂於解決問題,讓他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遵循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同時也爲了活動開展得更精彩,所以我作了以下的活動準備:

1、創設玩具城(有汽車、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人手各一輛)。

2、圓點卡、數字卡1-4,各種類型車的圖片(汽車、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獨輪車、小推車)。

3、貼有各種類型車圖片的小紙盒(若干個)。

貼有雙面膠的小圓點(若干個)。

四、說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玩、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愛好、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情境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1、情境學習法:爲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我設置了去小貓咪開的“玩具城”做客,佈置了各種玩具車,讓幼兒彷彿身臨其境,興趣盎然。

2、觀察法:讓孩子們先自由觀察、再由教師帶領逐一觀察,讓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

3、操作法:爲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幼兒印象與認識,在第三環節,我讓幼兒給各種類型的車裝上相應的輪子。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體驗和創造學習的快樂。

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讓幼兒看看、玩玩、說說、粘粘等形式來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幼兒自己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幼兒大膽思考和積極創造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爲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說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

爲了體現《綱要》精神,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過程,整個活動過程一共分爲五個環節來進行。

1、玩玩具車,激發幼兒興趣,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爲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佈置了各種玩具車的“玩具城”,並設置了去小貓咪開的“玩具城”做客情境,讓幼兒彷彿身臨其境,興趣盎然,樂於玩中去學習。這樣即符合了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又把幼兒的情結調動了起來,並能初步去感知4以內的數量。

2、通過說說、看看、送送,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此環節在說說、看看中發現問題,教師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後,幼兒通過記憶、說說發現問題,即原來車子的輪子還有不一樣的呢,再由教師引導逐一觀察。汽車有4個輪子,三輪車有3個輪子,自行車有2個輪子,小推車有1個輪子,並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爲了不使此環節的單一性,我還設計了一個小遊戲“送玩具車回家”請幼兒根據圓點和數字說出是誰的家,然後按輪子的數量把相應的車送回家去,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操作活動:裝輪子,進一步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此環節中,爲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自主的氛圍,準備了豐富、多樣的可操作性材料(貼有各種類型車圖片的小紙盒和貼有雙面膠的小圓片)給各種類型的車子粘貼上相應的輪子。讓幼兒在操作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對數量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幼兒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

4、小結

表揚小朋友們的聰明、能幹,幫了小貓咪一個大忙,把裝好輪子的車子給小貓咪送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整個活動設計,結構科學合理,循序漸進,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也使幼兒的自身需求在提煉、昇華。其實,在我們的教學中,只要傳遞者肯下功夫,不僅能實現自己的教育目的,而且還能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