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荷有感1500字(通用7篇)

觀荷有感1500字(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觀荷有感1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荷有感1500字(通用7篇)

觀荷有感 篇1

荷,是含蓄的,只有心靜的人才懂得欣賞它瀲灩而溫婉的美。很少見一朵荷開得齜牙咧嘴肆無忌憚,要麼低眉垂首含羞綻放,要麼直面藍天婷婷玉立。不管何種姿勢,其嬌豔的花瓣總是微微收攏,如一位純美矜持的少女輕掩心扉欲語還休。

荷,又是從容的,開也從容,謝也從容。數天裏,花瓣一片接一片從容飄落,姿態優美如一葉葉輕盈的小舟,又像一個個酣睡的夢靜靜地盪漾在水面。以優雅的方式結束自己花的使命,成爲一道別樣的風景。而有些花,綻放時傲氣十足目中無人,一朝春盡,所有的美和熱情便在瞬間枯萎死亡。

荷,是一種有內涵的大氣的植物。翻開中國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寫荷的不計其數,不僅贊其姿容秀麗、國色天香,更贊其品性高雅、溫婉內斂。許多關於荷的精妙詩句成爲經典,不斷被人們引用。如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和漢樂府詩歌《江南》裏的名句:“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等。可以說從古代大詩人李白、白居易等到今天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對荷的真情吟詠。我想,古人之所以如此喜愛荷花,不僅僅因爲它美觀實用全身是寶,還因它含蓄內斂如謙謙君子。

荷,是一種聖潔祥和有佛性的植物。荷在佛教和諸多神話傳說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據說荷(或蓮)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裏佛的寶座都爲蓮花。包括寺院建築,蓮花也成爲主要的裝飾圖案。在佛教寓意裏,蓮出淤泥而不染,象徵着神佛出於塵世卻不染凡塵、不爲塵世煩惱牽絆的清淨與聖潔。荷是一種令人心生敬意的植物,當真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荷一般都生長在遠離塵世的清幽之地。爲一睹荷花之芳容,一品荷葉宴之美味,保山人賞荷總不惜長途跋涉去往施甸縣城一個叫“野鴨湖”的地方。

說是“野鴨湖”,其實沒有多少野鴨,山川秀麗、景色怡人倒是不假。我們去的日子是晴天,花開得比往年的好,陽光下紅的嬌豔動人,白的純淨優雅,雍容大氣、姿態萬千,更襯以蒲扇般的蓮葉層層疊疊如碧波盪漾,一眼望去令人心曠神怡。不遠處青山環繞,白鷺一羣羣不斷飛過綠野樹梢,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如一副自在悠閒色彩清新的水墨畫。

“年年歲歲花相似……”感慨之時,荷塘中央卻傳來許多喧鬧之聲,原來爲了吸引遊客,店家請來一些民間表演團在草亭裏吹拉彈唱、對山歌,朋友們面面相覷一臉懵然,雖不能說這些聲音“嘔啞嘲哳難爲聽”,但山歌張揚的格調與荷花羞澀安靜的品性卻實不相配,若荷能口吐人言,必定攢眉嬌嗔抱怨紛紛吧!

爲何不配以優雅的絲竹之音呢?現下,尋找“土味”與所謂的“原生態”真已成了潮流?爲尋找內心的寧靜,人們從一個喧鬧的地方趕往了另一個喧鬧的地方,到底是有些遺憾的。好在荷葉宴依然風味獨存令人欣慰。遊玩之後,荷花酥、荷葉肉圓、荷葉涼菜……吸引着飢腸轆轆的人們,用荷葉、荷花、蓮藕做的美味佳餚不僅看起來小巧玲瓏清秀可人,吃起來也滿口清香別有風味。大快朵頤之際,人往往更能感到活着的意義與美好,直至此時方覺不虛此行。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在王維的《山居秋瞑》裏,讓我們結束一天的旅途,大飽口福眼福之後,踏上回家的康莊大道,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明年此時,我還會來,“荷”你一起。

觀荷有感 篇2

早知道白洋澱是賞荷的最佳去處,在保定生活了十幾年,白洋澱是去了許多次,但是真正的爲賞荷而去還是第一次。 週末的早晨,陽光燦爛,心情亦燦爛。與朋友驅車一小時,來到了白洋澱。一進澱,秀麗的景色立即展現在眼前,寬闊清澈的水域,浮雲朵朵的藍天,隨風搖曳的蒲葦,自由自在的小舟,飛掠的澱鷗,嬉戲的孩童,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8月初,正是白洋澱賞荷的好季節,看荷,自然要去荷花大觀園。乘遊船半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荷花大觀園。此園佔地面積約2000畝,園內薈萃中外名荷360餘種,是我國荷花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生態旅遊景區。十里環園路,百頃荷花塘,千丈賞荷橋,萬米船行道構成了荷花大觀園獨特的景色。

剛進大觀園沒走幾步,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震驚了,滿眼的滿眼的都是荷花,一大頃“蓮葉何田田”的景象。晴朗的夏日,陽光篩着樹影,籠在荷花池上,斑駁的樹影和點點陽光閃射搖動在明媚的荷花上,明明滅滅閃閃爍爍,顯出一種異樣的美感。原來在公園、在郊外路邊的小池也見過荷花,那只是幾枝,幾十枝的,而大觀園裏,荷花是以塘來計的,眼前,身後,都是荷花塘,一眼望不到邊。我搜腸刮肚得想找些華麗的辭藻來讚美眼前這壯美的荷花塘,卻又覺得用什麼詞語都不能表達,現在恨自己才疏學淺了,只能由衷的讚歎到“太美了!太美了!”。在中學的課本里,曾學過很多描述荷花的詞句,有朱自清月下的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來到荷花塘一看,塘裏真的是一羣提裙的舞女粉妝上場。再看荷的花,有將謝的,有盛開的,有打朵的,無論怎樣,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靜”字,靜靜的開,靜靜的謝。我見過盛開的牡丹,那是一種驚豔的美,誇張的花朵努力地綻放着,大方地向面前的你顯示着它的美麗。我也見過怒放的菊,那是一種清冷的感覺,每一個花瓣都寫着孤傲,讓人品出了“蕊寒香冷”的味道。而荷花,既沒有牡丹的驚豔,也看不到菊花的清冷,它只是安靜的開着,開的那樣別緻,那樣與世無爭,看那一朵朵粉紅的,粉白的,半開的,全開的,是嬌豔欲滴的羞澀,是百媚千嬌風情。“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就是周敦頤心中的蓮吧。

沿着幽靜的環園路漫步走過,不時會有調皮的柳葉搔癢,小喜鵲也湊熱鬧的在頭上喳喳叫,我肆意的感受着遠離鬧市遠離喧囂的田園快樂。

沒走多遠,高低錯落的賞荷橋吸引着我跑了過去。荷花塘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賞荷橋有很多,走在橋上,盪盪悠悠,像鞦韆的感覺似的,站在橋上,滿塘的荷花蓮藕盡收眼底。依橋而立,與花合影,感覺自己也融入了這花海中,也沾上了荷花的靈氣。

走過賞荷橋,來到了精品荷園。精品荷園名副其實,這裏有貴珍稀有的荷花百餘種,有美國的黃蓮、日本的大賀蓮、中美合育的友誼牡丹蓮,南美王蓮尤有特色,能負重數斤,堪稱蓮中之魁。各精品花分池培育,整個大荷園由幾十個小池組成,荷花就開在眼前,伸手可及。除了粉色的花,還有紫色的、白色的花。我最喜歡的是白色的荷花,那白既不是雪白也不是銀白,是凝脂一樣的白,有着一種攝人心魂的聖潔,好象多看幾眼對它都是一種褻瀆,駐足在白色荷花前,感受着它獨特的魅力,不見有蜜蜂蝴蝶來,我想,是不是蜂蝶也不願來打擾這仙女般美麗的精靈呢?置身在這花的海洋,我真的陶醉了。 不知不覺,走下了十里環園路,盡賞了大觀園荷的美,居然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夕陽西下,帶着荷韻,踏着荷曲,伴着藕香,戀戀不捨盪船歸岸。藕斷絲尚連,忽然明白了這是藕對荷的不捨和愛戀,賞荷的心思再次埋在了心底,明年再來!

觀荷有感 篇3

記得很多年前,那時初中還沒畢業。我家因某些原因南遷。在魚米之鄉的京山縣定居,那年我十四歲。寫了一篇作文題目叫《第一次賞荷》。那時沒有網絡,也不知如何保存。只有收藏在印有明星頭像的小小筆記本里面,幾經搬遷最後被遺失在了發黃的歲月裏。

我的故鄉是一個高寒山區。因爲氣候相對較低所以是不生長蓮藕的。記得那時初中課本有篇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出清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有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那幾句,曾百轉千回的撩撥着年少青澀的心。每每放下課本,托腮凝眸窗外時。總有一種渴望在心底萌生。

不經意間心中便深埋下了一世也揮之不去的戀荷情結。小小的心有一些驛動:長大後,一定要去看看荷花。

那年的搬遷終於讓我如願以嘗。經過一天一夜的長途顛簸,客車終於在清晨行駛在一望無垠的江漢平原上。還在睡夢中便聽見有人輕輕感嘆:好多蓮藕。我睡意頓消,一咕溜的翻身起牀。推開車窗頂着勁風望向車外--那一片寬闊的土地。

三月的江南,處處都是賞心悅目的煙綠。那一排排楊柳;那一片片稻田;那一座座春意盎然的村莊,還有村莊前一大塊一大塊連成無邊碧玉的荷塘。如果說其它景物的'綠是眼前慢慢升騰的輕煙,而池中荷葉卻是墜落眼底深處的翠玉。你看,每一片荷葉在波光中像倒撐的油紙傘緊緊依偎,漸次鋪展。最後成就了一片無涯的碧綠。與藍天白雲相映相輝。風,輕輕拂過。稍微低點的荷葉便在春水波紋上搖漾開來,稍微高點的不小心竟被風掀開了裙裾。一脈綠浪便隨風翻騰。而剛纔還靜佇在水中央那些遠遠看去若有若無的荷花卻有好多不見。剩下的一些或白或粉或微紅的零星花朵,有的像舞臺拖着京腔的花旦。一舉手一投足間都飄散着青春的韻律;有的像鄰家初長成的少女,在葉間嬌憨着與風在竊竊私語;有的卻像湘江女神,在春波中昂着頭踩着樂聲翩翩起舞;有的像臨風沉思的江南少女,一抹殷紅染盡纖纖回憶。

車,在一家飯館門口緩緩停下。我隨着乘客匆忙走下車,完全忘了該到吃飯的時間了。只向那片荷塘走去,尋一處芳草萋萋的池堤蹲下。伸出手在水的波紋中輕蕩。最近的那株婷婷玉立的荷花,便置身於水的中央秀着嬌美的倒影,在清晨薄涼的空氣中顫顫微微開來。把幾粒晶瑩剔透的露珠兒在春水中搖落。叮咚作響。像珍珠、像碎玉在水面上匆匆墜落、又輕輕飄揚。

稍遠一點的蓮此時安靜了下來。一朵朵蓮花穿着綠的裙裾,在一片翠煙中安然綻放。微風停歇,卻有陣陣幽香撲鼻。偶有一兩隻蜻蜓從身旁飛過,瞬間又停歇在了不遠處還未來得及盛開的荷尖。此刻那荷、那翼。像高挽着綸巾的素子,在早春三月的薄霧中悄然靜立。時光隱去、偌大的世界也隱去。只剩下一朵與世無爭的清蓮佇立在水的中央。似乎稍有塵世的驚擾她便會凌波飄遠。

轉眼,客車又要起程。那一片片荷塘也漸漸遠去。我趴在車窗前用依依不捨的目光向後望,向後望。此去經年,腳程雖然走過萬水千山,荷蓮亦不少見。可心時常還會回到水鄉江南。夢,也還泊在那片唯美的荷塘,在歲月深處就着不染纖塵的素顏低吟淺唱。

觀荷有感 篇4

荷花素被人稱爲是花中的君子。又到一年盛夏時,滿池的荷花待人欣賞。

一個清涼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牀,去到公園的池塘邊賞荷。在離池塘相距20米的地方,我便遠遠望見了亭立於水中的那些荷花。你瞧,它們紅的像翔雲火炬,白的像冬日白雪,粉紅的就似清晨初升的太陽。

我興奮地跑向池塘,更清楚地看見了許多姿態不一、性格各不相同的荷花:有的含羞膽怯,歪着“腦袋”,緊貼水面像個羞答答的姑娘;有的含苞欲放,性格怪癖,將一片片又薄又嫩的花瓣輕輕合起,遮住自己那美麗嬌嫩的臉龐,讓人感覺如此期待,朦朦朧朧,神神祕祕,也許它喜歡這樣的出場;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大大方方的荷花,它們高高亭亭玉立在濃郁的荷葉上方,挺拔的脊樑,將自己的美麗姿色完全綻放開來,顯得落落大方。還有那純潔雪白的花瓣全都展開了的,露出了金黃色的花蕊和嫩黃色的蓮蓬,它們好像在仰頭微笑,友好地歡迎我的到來。這種感覺真好!就像朱自清爺爺的《荷塘月色》裏寫就的,久立池邊,自己也成了滿池荷花中的一員,迅速融入了一個新的大家庭……

微風吹來,荷花在清晨的陽光下微微的擺着“裙紗”,舞蹈。這時,晶瑩透明的露水在荷葉上晃動,荷葉上的露珠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往下滴答地流淌着。水面上漸漸起來圈圈皺紋。陣陣清香撲鼻而來,真是: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

“紅花需要綠葉扶”。片片圓葉也很值得欣賞。我慢慢坐在那大石凳上,仔細端詳起了荷葉。那片片荷葉,像撐開的一張張綠傘,有的輕浮於水面,有的亭立在微波之上,似層層綠浪,如片片翠玉。荷葉莖的上面是很嫩的綠葉,綠的那麼新鮮,那荷葉就像一把把張開的傘,有的像一個個大圓盤,還有的像一把把小扇子。透過荷葉的縫隙,只見一根根帶着刺兒的莖在水上昂首挺胸。

“阿家,你要多向荷花學習呀!出淤泥而不爛這是荷花最閃亮的地方。”爸爸的話忽然在我的耳邊響起。許久以來,我們讚美荷花並且追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我想象着,荷花那柔嫩的“細腰”,一直延伸下方,再伸進淤泥裏,當人們都在爲自己生存環境的惡劣而不斷抱怨的時候,荷花卻在默默地、堅定地將自己的根鬚插進淤泥之中,努力地汲取,並且在這汲取的過程當中緩慢卻是努力地成長起來。爲了生命之花的絢爛綻放,爲了生命之種能夠永續不斷,荷花沒有抱怨過什麼,它知道淤泥可以是垃圾,但也一定可以是上好的肥料!它知道它的環境可以是黑暗,但也一定有陽光。它知道怎樣的養分對它的成長有利它期盼自己的頑強和努力最終可以綻放美麗,收穫果實。它更清楚,倘若自己不思進取,不做努力,那深藏於水下的淤泥對它來說就真的成了垃圾,而它自己亦不過是這垃圾中的一分子。對於上天的安排,它沒有選擇也不能抱怨,但是它可以勇敢地面對。難道荷花的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周敦頤老先生對荷花的最高讚美與感嘆。

荷花,真的是花中君子……

觀荷有感 篇5

老師家種着一缸荷,每次去老師,我們都會圍着那缸荷仔細地觀賞着,久久不願離開。

夏日炎炎,剛剛冒出來的小荷在微見吹拂下,輕輕地搖擺着,似乎在歡迎我們這羣不速之客。那滿滿的一缸荷葉,形狀各異,有的葉子還沒有完全舒展開來,它緊緊地包裹着,似魚鉤狀的它似乎想把這所有的暑氣全釣走,只留下一片清涼。有的如一隻小小的船般貼在水面上,嫩綠嫩綠的樣子,很是逗人喜愛。有的像一把撐開的綠色大傘,正努力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爲我們這羣正冒熱汗的客人降暑,我小心地躲到葉子底下,只感到一陣清涼,細細一聞似乎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荷香。這時不知從那兒飛來的一隻漂亮的小晴蜓,停在一杆微微展開的荷葉上,它似乎正和荷葉拉家常呢。看那剛剛展開的嫩嫩的荷葉,我不由開始擔心它是否能經受得住這即將來臨的傾盆大雨的襲擊。

一段時間後,當我再次到老師家時,發現往日弱不經風的荷葉已經長高了不少,原本柔柔的小刺,現在摸起來有些刺手了。那一個個的小刺真像點綴在荷杆上的一顆顆小小的紅寶石。缸裏又新長出不少荷葉,有的荷葉長得比人還高,亭亭玉立的荷杆撐起了一大片荷葉,那樣子真像一個穿着綠衣裳的大美人,它正擺動着它的裙襬,快樂地與風婆婆交談着。陽臺的一大片地方都被一杆杆荷葉侵佔了。水面上是一片片圓圓的浮葉,有的大如圓盤、有的則小如碟子——。我和幾個小夥伴躲到了荷葉下面,享受這難得的清涼。夥伴們都把鼻子湊過去細細地嗅着那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荷香。就正我們沉醉在荷香之時,天空卻不作美,下起雨來,我們趕緊跑回屋裏躲。滴滴嗒嗒的雨打在屋頂上發出噼嚦叭啦的聲響,鳥兒們也急忙拍打着翅膀找地方躲雨,挺立的荷葉被風吹得搖擺不定,真擔心它會承受不住這狂風,被折斷。雨點在荷葉上聚集起來了,壓得荷葉向着一邊傾斜過去,終於“嘩啦”一聲聚集起來的雨水,一下子全都掉到了地上。然後雨又一次在荷葉上聚集——夏天的雨總是來得匆匆去得也匆匆,雨終於停了,太陽又露出了笑臉,被雨水清洗過的荷葉在陽光下,顯得更綠,更乾淨,也更美了,它的依舊直挺挺地站立着,微風拂過,那留在荷葉上的幾個晶瑩的小精靈快樂地跳起了搖擺舞,在陽光的照耀下那快樂可愛的小精靈發出了耀眼的光芒。

又過了一些時間,翠綠的荷葉中間,開始冒出了一小滴狀的小花苞,小花苞悄悄地偎依在碧綠滾圓的荷葉旁邊,像個嬌羞的少女,臉微微泛紅,似乎正含着笑看我,顯得那樣的清秀、雅潔、可愛。老師告訴我,等到花尖兒開始泛紅紅時,荷花就會開放,全開的荷花,花瓣又大又尖,花蕊則像一根根火柴棒——我聽得入了迷,彷彿看到了那滿缸的荷花,正向我純純地笑着,一陣陣風吹過,我又嗅到了遠遠飄過來的荷花的清香,我知道今晚它將飄進我這愛花人的夢裏,今晚我將枕着荷香入睡——

荷生長在污泥之中,但它卻有着高潔的氣質,一片亭亭的青葉寄託了多少古今來文人的傲骨。我愛荷,愛它出污泥而潔白無暇,愛它亭亭玉立,惹人憐愛;愛它默默爲酷夏送來的一絲清涼。

觀荷有感 篇6

荷花,又名蓮花、水華、芙蓉、玉環。每年的6至9月,正是江南荷花盛開的季節。湖濱浜汊,水榭池塘,到處蓮荷爭豔,那一陣陣撲鼻的清香會讓每一個眷顧者流連忘返。荷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可謂五彩繽紛,也有花瓣或有彩紋、鑲邊。那滿池的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爲人們所喜愛。古今中外[注: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愛蓮者衆,文人墨客不惜紙墨,讚美之詞屢見歷代文博的案頭詩箋。

趕上淅淅瀝瀝的雨天,和朋友們一起來到這一望無際[注: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的荷塘邊,真的讓人感嘆無比!夏日的荷花,美輪美奐[注:輪:高大;奐:衆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姿容絕佳。多少次,我爲它的美麗歎爲觀止。很久沒有在這個季節裏來這兒親近荷花了,或許是因爲爲了生計疲於奔波,無暇顧及這身邊美的精靈們,其實心裏,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惦記着呢。

這次終於來了,真想撲入荷花叢中和仙骨神意的蓮荷合璧。太美了,荷的世界裏幾乎沒有醜陋,有的只是一株株婀娜多姿[注:形容姿態柔和而美好。]的荷花仙子。把笑臉送給每一個賞荷者,把微醉浸染到賞荷者的心底裏。難怪美女才姝李清照,在荷花面前也自嘆弗如:“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叫郎比並看。”我們漫步於荷塘岸邊,心裏爲這滿目的美麗

感動了。一個朋友突然想起了李清照的感嘆,令我們這些同行者擊掌叫絕。

眼前,滿池荷花爭相鬥豔,碧透了的荷葉重重疊疊,簇擁着數不盡的花蕾、花團,美不勝收[注: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啊!細雨如絲,在荷塘的上面織起了一層薄薄的輕紗,那一朵朵躍躍欲試[注:躍躍:急於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的蓮荷好似一個個嬌豔欲滴的美少女,總想探出頭來,偷偷瞧瞧這紗外的景緻。你瞧,那乳白色的,一層層疊摞着花瓣兒,猶如層層奶酪疊起,淡定、聖潔、瓷實;那粉紅色的,好似潔白的絹緞上浸染了淺淺的胭脂,清雅、嫵媚、溫馨;那紅色的,好似熟透了的少女,妖冶、雍容、瀲灩。此刻,即使模特兒大賽的美女們躑躅於堤岸,也會在荷花面前羞於自賞。

一陣清風掠過,荷塘裏頓時泛起了輕輕騷動,荷花仙子們開始了交頭接耳[注:形容兩個人湊近低聲交談。]、鶯鶯細語。雨點兒忘情地親吻着花蕾、花瓣和荷葉,繼而凝成了無數個晶瑩的小水珠,又慢慢的從花瓣上,從荷葉上滑落到水面,激起了片片漣漪。一個接着一個爭先恐後[注:搶着向前,唯恐落後。]地滑落着,那微波盪漾的漣漪一圈一圈地,互相交錯着,慢慢擴散開去,……此刻的我醉了,醉倒在這蓮荷的醇香裏。可不是嗎,我總感覺就連荷葉和蓮蓬都散發着噴鼻的清幽的醇香。

太美了,這細雨中的荷花仙子!難怪宋人周敦頤驚呼:“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觀荷有感 篇7

荷花性溫,味苦、甘。能祛溼消風,治跌打損傷、嘔血。正值夏季,遊客們都成羣結隊地聚在西湖,想要一覽荷花的清純。上個週末的晚上趁着清閒,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前往“麴院風荷”賞荷。夜晚的西湖依舊人山人海,燈火闌珊。

許許多多的荷花盛開在明鏡一般的湖面上,一層層花瓣兒緊緊簇擁在一起,包圍着中間半個烤紅薯是的、淡黃色的蓮子。那些荷花或許是在昨夜裏一瞬間怒放開來,又或許還是含苞待放。一片片花瓣薄薄的,摸上去有些粗糙,背面有許多條細長的線。花瓣的顏色也是多種多樣,紅裏透着淺粉,粉色又夾雜着淡淡的白色,漸變着玫紅。白色的荷花則是更少見,它們看上去是那樣聖潔、絕不允許被玷污。站在護欄邊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粉,滿目的粉紅又摻雜着至高無上的白,像是在點綴着什麼。興許是不久前下了場大雨,幾朵荷花的花瓣上仍掛着透明的小水滴。雨水從花瓣的最頂端緩緩滑下,像沿着它獨特紋路,又像隨意般地輕輕流淌着。燈光如晝,月光在灰暗的天空中顯得更皎潔明亮,輕柔地把光輝傾灑向荷花。偶爾會有一陣風吹過,輕拂着萬千荷花,使它們隨之搖曳着。

一條條彎曲的線條從中間的淡綠色小點沿向周圍,勾勒成一片又一片翠綠的荷葉。荷葉的中間凹了進去,沿邊的葉子又垂下,由一根細長的莖支撐而立。它們的顏色就像是把幾瓶綠色顏料潑灑在紙上,滲透着。一層淺綠的底色上綴了少許深綠的不規則圖形,就像往淡色的翠色宣紙上塗了些深色,卻意外地搭配。那些深色顏料碰到水又渲染開,完全地融進了原色中。鋪遍整個西湖的荷葉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經常能在兩朵大荷葉的縫隙中找到一小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靜時的荷花和動態的荷花截然不同——沒有風颳過,也沒有雨落下,荷花就像個嬌弱的女孩,穿着合身得體的粉色連衣裙,害羞地低下頭,舉止文雅,聽着別人的交談,偶爾還會捂嘴輕笑兩聲;白色衣裙的荷花則是位冷傲卻聖潔美麗的天使,領導着自己的臣民,分得清利弊好壞,興許會在某個寂靜的夜捧着茶杯,眺望着遠方勾起嘴角露出個罕見的微笑。一陣風颳過,隨着遠處的音樂噴泉緩緩響起,不論是粉色衣裙的女孩還是豔麗奪目的天使,都會不約而同地扭動纖細的腰肢隨風舞動,彷彿進行一場激烈的舞蹈比賽。那樣子,大概不管是誰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想要拍手叫絕吧。

使勁吸了一大口氣,鼻子裏滿是荷花淡淡的清香,就像西湖的龍井茶一樣,不論是誰喝一小口都會陶醉其中。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如果荷花的花香是種茶,那麼我想一定會有許多人爭鋒去買,去採購吧。

荷花不僅漂亮,用處也很多。正如王昌齡所寫的《採蓮曲》那樣,“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所謂賞荷,大概就是這樣吧。哪怕只是看了一眼,也會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