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

每次寒假結束都會在學校裏觀看《感動中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的感動的品質,讓我感動。也讓我們熱淚盈眶!

十位品質鮮明的人物,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爲祖國,爲人民,扶助貧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點,遇到危險也讓我們爲他們捏了一把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繼才,他來到了荒涼的孤島,沒有電沒有水,他還孤島上插了一片國旗,國歌再次響起,他和的妻子嚴肅的神情剛勁有力的身軀,他們看着祖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他說:“這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要有人來守護!”在這個荒島,就像貧困上區,甚至比貧困山區更要貧困,只有他們可以慢慢的改造讓這裏變得好起來。那時候連一棵樹都種植不了,經過他們的堅持不懈,3年後終於種植了一個棵樹,一個個綻放了鮮豔的花朵,整個島都是一片綠色。而因爲天氣情況王繼才和妻子滿身都是疹子,妻子讓他回城看病,而換來了一句:“沒事”,20xx年7月27日,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歲。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來完成丈夫的心願!一共守護了32年,從這段視頻中他最遺憾的就是錯過了大女兒的婚禮和母親的大壽,還有父親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時候,我的眼睛頓時溼潤了,是啊!也是有這樣無畏的人在這裏堅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會錯過大女兒的婚禮,母親的大壽和父親的逝世!爲什麼呢!因爲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家園!

看完以後我就想起了,我們六年級上冊學的《彩色的翅膀》也寫了戰士們保護海島,熱愛海島等精神,我想就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強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實驗成功!

是啊!就是這樣的堅持不懈,才能收穫最後的成功。田老師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懶惰的人能成功,能擁有現在的美好!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準時坐在了電視機前,看《感動中國》,當一個個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們眼前播放,淚水和感動在整整2個小時的靜默中伴隨着我們。當我們一次次被真情感動,纔會體會到,世界原來這般美好,人情原來這般純潔。該是多麼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這麼感人的故事呀!

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兒子說:“他們都幹了許多好事。”這句話讓我受益很多。是呀,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那麼地高尚、偉大!是我們人生的好榜樣!他們也很平凡,是芸芸衆生中平凡的一員,可他們卻在平凡的位置上幹出不平凡的事,也使他們的人生也變得從此不再平凡。所以,他們感動着我們。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我們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用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來創造。

通過觀看這個電視節目,我們一家人也趁機進行了溝通,尤其是對兒子。電視節目使他認識人需要多做好事,做的好事多了終究會讓人感動!其實我們都明白如果我們都能用心努力爲別人做些什麼,爲集體做些什麼,爲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我覺得我們這些爸爸媽媽們,不應該錯過這些好節目,去感受這些單純的愛,讓自己的靈魂經歷一次洗禮,讓這愛喚醒自己內心深處蟄伏許久的人性的光輝……還有我們正在成長的孩子,希望藉此讓他們去感悟什麼是追求、理想,什麼是人性和愛,還有如何面對榮譽、苦難、付出……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感動着我們,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讓我們的內心能爲之震撼的感動事蹟。讓我們用最純淨的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3

觸摸中國是一個不同的項目。它可以讓我們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哭泣,觸動我們的心。其中,陳斌強最打動我。

偉大的老師陳斌強決定把他的母親綁在身後,在她母親迷路並從阿爾茨海默氏病中康復後,每週用一輛電池汽車在30公里的山路上照顧她5年。他的故事廣爲流傳後,學校決定將陳斌強的工作地點從鄉鎮轉移到縣。

看到他的故事,眼淚已經在我眼裏打轉了。我欽佩他對母親的孝心。儘管有許多不便,他仍然致力於帶着母親上下班。他說了一句給我印象最深的話:"孩子們可以等,但是我媽媽沒有時間等。"讓我立刻放聲大哭,我也在心裏暗暗下定決心: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善待我的父母,他們爲我們付出了太多。讀完之後,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關於他的新聞。他在QQ空中寫道:“兒子對母親很孝順。世界上最常見的事情怎麼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想想看,也許是因爲許多孩子在心裏假裝是父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不能孝順父母,所以他們感到內疚,”

張麗麗是一位關心學生、無私奉獻的好老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5月8日,20日,當一輛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張麗麗把兩個學生推到了一邊。然而,他被車輪碾死,導致全身多處骨折,兩條腿被截肢。他逐漸康復了。

最後,我非常感動。這時,我想起一句名言,“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沒有錯。張麗麗先生的班上有一個同學。他不太喜歡中文。張麗麗特別要求他在課堂上朗讀課文,並在全班同學面前微笑着稱讚他“聲音有磁性,非常好聽”。一段時間後,學生的漢語學習成績顯著提高。我覺得她很偉大,此時我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她“不怕危險,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4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看完感動中國,何h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h是一名12歲的小學生,20xx年4月,何h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一性一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毅然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因爲這是是何h最後的心願,一家人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20xx年11月17日凌晨,何h因患腦瘤晚期被確定爲腦死亡。她父親根據她生前的意願,將她的腎臟和肝臟進行捐獻。她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被分別移植到了兩名尿毒一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體內,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看到這裏,我震驚了,何h的心靈是如此的美好,在自己病危之時,還在爲那些急需器官移植手術的病人着想,“想不到這麼一個小女孩,會有這種勇氣和奉獻一精一神,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這種決心,常人都是無法接受的,而她,一個僅僅12歲的女生,卻在她去世之後,爲世界留下了她的一抹美好的色彩。

小何h生命的終結,正是另一場生命傳遞的開始,這場人與人之間的傳遞,並沒有失去生命的價值。她以這樣的選擇告訴我們:生命的質量,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即使是死亡來臨,逝去的生命也依然可以延續,依然可以精彩。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5

前幾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這是對20xx年全國評選出的優秀人物的頒獎儀式。

《感動中國》獲獎人物有二十多位,有個人,有團隊,他們所做之事有大有小,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事蹟確確實實感動着人們。

就拿劉盛蘭老人來說吧,他90多歲了,幾十年來自己省吃儉用,捐助了100多個學生10多萬元錢。這10多萬元錢對於一個靠收廢品的老人來說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啊!可是劉盛蘭老人沒有留下它們,卻是分批一點一點地捐給了全國各地的困難學生們。“72塊5毛錢”,劉盛蘭又把它捐了出去,而他只留下了5元錢。在那多少個令老人難忘的日日夜夜,睜開眼睛,他看到的是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閉上眼睛,他看到的是孩子們拿到錢的笑臉。他90大壽那年,許多被他資助的學生來看他,大家一齊湊錢爲他籌辦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生日酒席。看到這兒,我深深爲自己平時而慚愧,同時也爲他身居貧困卻依然熱心資助困難學生而表示由衷的敬佩。

還有一個與他一樣長年幫助和愛護學生的人。

她的名字叫格桑德吉,是西藏山區一名女教師,也是當地第一個畢業的大學生。每週,她都要在高山懸崖峽谷間送孩子們。一次次安全到達,一次次與死神檫肩而過,她卻依然如往常一樣送學生上下學。她每天照顧山區的孩子,但八年的時間裏,她僅見過自己的孩子四次。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我想:要是西藏山區開通了公路該多好!我長大了,一定要幫助山區孩子們,讓他們象城市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看到格桑德吉老師,再聯想到我們的老師,老師們真是照亮我們人生的“蠟燭”啊!我深深感謝老師們爲學生付出的一切。

《感動中國》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激勵着我。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做大事可以造福人民;一些人由於條件限制,但從身邊的“小事” 做起,日積月累就成就了“大事”,他們同樣可以走上領獎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6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終於開播了,我們和王老師分三個時間段看完了這部感動人心的片子,當我看完後使我感慨萬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動的小男孩,我看的這十個人裏,幾乎我每次都會熱淚盈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從小就落下殘疾,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她的生活,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使她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爲了給村裏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着柺杖到病人家裏,她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並遇到了艾起,從此他們二人相依爲命,每次當她要看病時艾起都會心甘情願的揹她,無怨無悔。就是這一對普通的夫妻頃刻間感動了全場一千多人,我也淚流滿面。《感動中國》給予他們的評價是:清香傳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華,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捐了,並且還鬧着父母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但是她卻被診斷出有心臟病,只能再活三個月。她對父母說死後要無償捐獻器官,最終他的肝臟救助了四名兒童。《感動中國》給予她的評價是:何處春江無月明。

看完後,我熱淚盈眶,爲什麼上天要把這麼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爲什麼不能讓她們長久的生活着,讓她們再多做一些好事,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美好的人間呢?但是她們雖然走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燦爛輝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做好人好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最新或20xx(歷屆)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裏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爲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於與暴恐分子作鬥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爲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爲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着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臺階要用手幫着擡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於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於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爲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爲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20xx年5月18日上午6點30分,爸爸陪着我一起觀看《感動中國》頒獎電視節目,節目內容講的是最孝順的老師陳斌強和最美學生何玥的兩人感動的事蹟。

看過之後,我的內心充滿着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份震懾和感動。如陳斌強讓我感動的是,他有一種孝心,追求着讓母親活着,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他不分日日夜夜照顧得了有老年癡症的母親,爲了母親不再走丟堅持在自己每天去學校上課時,用小時候媽媽背過自己的綁帶,將母親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一起去學校,放學一起回家。他每天細心照顧好母親的同時,還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師,他的課程從來沒有因爲要照顧母親而落下。正如陳斌強說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不能等。這句話我聽了後,不禁流下了眼淚。陳斌強的孝心讓我感動,他的職業讓我崇拜!

還有讓我振憾的是年僅12歲的何玥,在自己不幸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還是無法換回她那花一樣的年華!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獻給所需要的人。要知道年僅12歲小女孩就有如此的決心,捐出自己的身體器官,那是一件多麼讓人震憾的事情啊!當家人知道何玥要捐獻器官的決定時,家人個個都不同意的,但在何玥一再的堅持下,家人終於答應了,也明白何玥的心願。何玥用平凡生命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後一次的閃光,命運雖然殘酷奪走了他年僅12歲的生命,但她的精神永遠得到了延續!

看了這些事蹟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孝順和行善是最高尚的,同時讓我領悟到從他人感人的事蹟中領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用更多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正如同那根繃帶,綁得是關心與愛護,綁得是孝道與責任,綁得是能量與美德。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看了幾遍吳錦泉的事蹟,每看一遍過後就會有一層更深刻的感受,太多幕令人感動的畫面停留在我的腦中,怎麼也揮之不去,每次想起他艱難地揮動手臂,就有一陣心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主持人對話的場景,當主持人問他開心嗎,他說自己非常開心,主持人問他累不累,他說他一點兒都不累。

他掙一千元錢需要揮動三十萬次手臂,最遠要跑30多里路,從早八點磨到晚四點,他犧牲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自己卻很開心,一點都不覺累。照片上的他,捐款時總是帶着微笑,那種笑是發自內心的笑,是最真誠的笑。

我們照比他有更多的生活享受,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有更少的快樂。在大街上行走,很少能看到有人能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微笑,人們都厭倦了平淡的生活,甚至同學之中都有人勾心鬥角,我在視頻中看到了他成立了“磨刀老人微基金”“錦泉一元愛心社”,他捐的總錢數將近4萬元,就像頒獎詞中所寫“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每天想着自己,最多會想一點家人和朋友。忘記了還有好多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我們不知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所以只知學習不明確目的,一天到晚要比磨刀老人輕鬆的太多卻又一點也生不出快樂,內心憂鬱惆悵,討厭家長與老師的管教與約束。

我們不曾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得到吳錦泉老人這樣的快樂,我們不曾有他高尚的胸懷,所以我們四處奔忙還是一籌莫展。當我們真的能夠用心感受用心體會,然後身體力行,我想我們也會感受到像他一樣的快樂,那種感受應該是久違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幼兒時期的,最最簡單的真實的快樂!

吳錦泉老人說過:“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大浪,要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好事,我們的社會就繁榮了”。幫助別人,其實不僅能積功累行、造福社會,還可以快樂自己。

窄凳單車走四方,磨刀亮剪叫聲揚。

角分摞起施援手,至美人間大愛翔。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0

有這樣一位人,他已年過八旬,卻依然冒着被新冠肺炎傳染的危險趕往武漢,他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鍾世攀是著名的兒科醫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衝鋒陷陣,帶領醫療團隊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鐘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於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經有84歲高齡,卻依舊擠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奔赴抗疫一線與病魔作鬥爭。有人拍了這樣一張照片:高鐵上,鍾爺爺在餐廳一個窄小的座位上睡着了,滿頭銀髮的他微微蹙眉,桌上還擺放着一疊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這讓人看了既感動又心疼,淚水情不自禁溢滿了眼眶。

到達武漢後,鍾爺爺和他的團隊進行了初步研究,確定了病毒會“人傳人”的結論,讓全國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備。

“想來想去,我只不過是一個醫生。”

“武漢一定能挺過關的,因爲它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裏,沒有特殊情況千萬別去武漢!”

一句句平凡的話語仍然在耳邊久久迴盪。謙虛、敢正視真理、爲民着想……種種精神都在鍾爺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當然,最讓我難忘的要屬鍾爺爺積極樂觀、永不服老的態度。

在一次盛大的頒獎典禮上,鍾爺爺看到別人用“耄耋”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時,爽朗地笑道:“耄耋?我還沒這麼老吧?希望國慶xx週年時我還能站在這兒和大家說話!”是的,鍾爺爺每天都忙於救死扶傷,醫治病人,雖然據他的妻子李少芬說他每天的休息時間極少,但他依舊熱愛運動、樂觀向上,更擁有一顆懂得追求的愛國之心。

或許我將來不會學醫,但我依舊要學他那不驕不傲、永遠追求的精神,或許只是當一個平凡的教師,一名公司職員,一位管理人員,但我一定會勤奮努力,刻苦向上,爲祖國開闢出一片絢麗多彩的新天地!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1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馬蘭花般的林俊德,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善良的何玥,臥底考察的陳家順,心和泥土一樣質樸的高淑珍,冰雪爲容玉作胎的張麗莉,能受天磨爲鐵漢的李文波,悲莫悲兮生別離的高秉涵,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和艾起,爲沈飛而生而死的羅陽。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的人,感動了偉大的中國!

馬蘭花生命力強,默默開放。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了45次核試驗的馬蘭花,在人們人中默默。“做核試驗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林俊德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用他的事蹟真正體現了它的含義。20xx年5月4日,林俊德被查出患病,5月23日爲了工作還轉院,5月26日他的病情惡化,護士與妻子都勸他躺下休息會兒吧,但他說:“做起來纔是正常人,躺在牀上是病人。”直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時十五分他安然入睡,再未醒來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仍然是工作,以至於未來得及給孫子留下一句遺言。他對親人是歉疚,但對工作是無悔,他是中國的驕傲,他是林俊德。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何玥的生命在愛中延續。何玥,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兒,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生命的最後閃光,把生活照亮。在病危的時候,何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捐獻器官,給他人生的希望。當小何玥第一次向家人提出這個決定時,父親把她罵了一頓,但由於她的堅持,終於在11月16日,他的家人正式表達捐獻何玥的器官,但此時,一個花樣年華的女花卻已悄然離開了我們。她的平凡愛舉,開啓了一個有愛的未來!包括老師們對她捐獻的兩千元錢,她把愛留給了他人,轉捐她人這件事都無不令我們佩服,敬愛。“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是他臨終前反覆唱的,何玥爲五星紅旗自豪,我們十三億中國人爲何玥驕傲。

在茫茫人海中,因爲有愛,我們走到一起,因爲有愛,我們彼此相識,因爲有愛,我們爲之動容,因爲有愛,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們的祖國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