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感動中國》讀後感11篇大綱

《感動中國》讀後感11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讀後感11篇

《感動中國》讀後感1

近,我了《感動》這本書。書中主要向介紹“ 100 位爲新成立的英雄模範人物和 100 位新成立感動人物”的先進事蹟。心感觸,特留筆餘下,以供大家一起欣賞。

章:講述了張海迪和史光柱是生命的設計師,的夢想,提升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在的生命中演繹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生;在的生命軌跡運轉中,出不同的效能,不同的價值。人活着,就夢想,就追求,就。而要使生命意義和價值,將夢想化爲理想,再把理想轉化爲,最後一步一步地去踏踏實實地行動。,清醒地意識到:做生命的,爲夢想而生,爲使命而活,爲事業而拼,爲而搏。

章:讓我明白了,正如在小池裏航行的船隻永遠體會到在海浪中搏擊的情景,一味被的狹隘所束縛也永遠感受奔向遠方是的那種心潮澎湃。在人的當中,其實充滿着無數機會和,只堅守的東西,整天戰戰兢兢,唯恐失去僅一方田地,永遠也不爲人生開拓出更爲廣闊的新境界。相比之下,心境高遠,能夠在內心描繪出遠方風景,只要時機成熟,夠果斷地開闢人生的新天地。心理學家們,想在事業上,必要的前提給樹夠高的。

章:使我了,人生是長途跋涉,旅途無數的曲折和險阻,只想走直路,是轉換角度、,是難以登上人生的制高點的。,適時地轉換人生的角度,實爲人生之必要,亦爲人生之智慧。轉換角度說容易,只不過是簡單的轉體動作,若是說要轉換人生的角度,那就很容易的事了,它僅是身體方位的,不空間、的替換,人的思想觀念的轉換和思維的轉換。換個角度看人生是明智的,換個角度看人生是勇氣的象徵。在人生的道路上,適時換個角度試試,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去努力拼搏,會描繪出美麗多彩生畫卷。

章:讓我懂,“冰凍三尺非之寒”古今中外成大智者,“望盡天涯路”的迷茫、“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有“暮然回首”的頓悟和喜悅!在面前望而卻步,只會和失之交臂,擁抱的失敗和惋惜;在時,常常會新的和自我超越……

同學們,讓記住優良的品質、遠大的理想、可貴的精神、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這留給社會、留給後代的極爲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繼承併發揚光大。

《感動中國》讀後感2

在2月2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它講述了9個人,兩個團隊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於祖國,利於人民,感動中國的光榮事蹟。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醫療隊”、“隴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黃。”

先來說說“炎黃”吧!我覺得張紀清爺爺(‘炎黃’)是一位非常善良,樸素,無私奉獻的人,還有,雖然張紀清爺爺一個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卻以堅強的毅力堅持捐款,更可貴的是這個“炎黃”,張紀清爺爺捐款時從不留名,總是匿名爲“炎黃”,曾經全城動員尋找“炎黃”,但始終沒有找到。張紀清爺爺的品質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再來說說“援非醫療隊”吧,提到這個,不得不提的就是2014年新“登場”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聞之色變,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發,許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國家可能爲了自己國民的生命安全,把駐紮在那裏的醫生都調回了。有人退縮,自然有人衝鋒,中國派遣的“援非醫療隊”便是衝鋒陣營之一,即使設備不算精良,但他們全力以赴,把許許多多的人從死神那裏搶了回來,他們在別的領域上展開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傷。我認爲他們能夠與其他人不一樣,這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一點,別人正在往回撤,遠離死亡線,而他們則不同,就像與死神抗爭的勇士,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死亡線里拉了回來,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脅也全然不顧,這種捨己救人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最後,“隴海大院”這個500多人的集體成爲了焦點,是啊,一人高位截癱(高新海),全院照顧他,這真像一個溫暖的小社會,處處充滿真善美,處處都有歡笑,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還是感到幸福,因爲在他的背後,有着隴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堅守與支持……“隴海大院”應該是我看過《感動中國》最感動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隴海大院去,感受那裏的幸福,因爲它告訴我們世界總有真善美,世界總有這樣的人……

總而言之,感動中國每次都能給我新的感動,給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這個節目,而是這些感動中國的人怎麼想,怎麼做。

《感動中國》讀後感3

感動中國》這本書以"雙百"人物的英雄事蹟、感人細節爲教育元素,以學生學習成長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爲教育主題,兩者有機結合,《感動中國》的讀後感600字。讀了這本書我感受至深。

葉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翻開歷史,2003年那一頁,一場令國人誠惶誠恐的非典至今記憶猶新。葉欣,一位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護士長,她對那職業的孜孜追求和感人的事蹟,同樣被載入史冊。2003年2月24日,葉欣在搶救患者時,被"非典"病毒闖進了已經在一線連續奮戰了好多天的身體,3月4日經確診,葉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被隔離。在隔離期間,她甚至詢問自己科室的覃醫生,看看還有沒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工作讓她在病牀上完成。但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有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凌晨1時30分,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她真是一名忠於職守的好護士呀!

她,生活在無聲世界裏,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以快樂和感恩的心面對身體的不圓滿,以頑強的意志追求自己所熱愛的舞蹈藝術,爲世人奉獻着自己的美與愛,讀後感《《感動中國》的讀後感600字》。她,就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意外失去聽力,但她愛上了舞蹈。雖然老師不看重她,但經過不懈努力,她從開始的轉幾個圈到後來的幾百個,這種質的飛躍讓老師和師妹們敬佩不已!邰麗華領舞的《千手觀音》,在殘奧會上震撼世界,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感動國人。她將美的震撼奉獻給世界,她是人間的天使。

"雙百"人物是民族的脊樑、時代的楷模,是我們心目中的.道德榜樣。《感動中國》就是幫助我們學習先進道德榜樣的好書。

《感動中國》讀後感4

又到了一年一度看觀看動感動中國的日子了,我們坐在教室裏邊打寫邊看。

我要介紹的是王峯,他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救民英雄,王峯最近幾年好不容易的找了妻子,生了兩個孩子,孩子才兩歲多,王峯冒火救了他們樓上的所有鄰居,就出來了以後,自己全燒焦了,在醫院裏救了五十五天,才就好了一點,又坐飛機來到中國的首部就了好幾個時辰,他醒來搖了搖手,一個器官突然壞了,就離開了人世。我佩服王峯的勇敢、不怕死、救別人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着很弱小,但是,王峯把別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強大,若果是我,我肯定不會衝進去挨家挨戶的敲門去提醒他們這棟樓着火了,大家跑出這棟樓,而且,只要是老人,還都走不動或者是不能走路的,都一個送出了這棟樓了,再能只有20是人傷亡,想我就不會進去,我因該向他學習,這種品質。

這個故事最後在王峯住的地區醫療了好幾天,又送到了中國的首部開始醫療,很多人捐了錢還捐了皮膚,王峯的皮膚才慢慢的長出來,最後王峯去世了。

作者:李恆恆

今天我下午第二節課,我們有可以觀看感動中國,這裏面有能讓我們感動的人。開始了就有一個唱了一首歌曲就叫做感動中國這一首歌曲。

首先這兩個主持人上來了舞臺,世界第一個衛星是孫家棟發明的,這一個人是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上到了太空,當時那一個時候很艱難,還是發明了人造衛星,然後我們才發明出很多衛星。那一個時候,科技很是不很發達,因爲在還沒有發達的時候還能打造出一個人造衛星。在以後科技發達的時候就更可一造更多的人造衛星了,在以後就可以造各式各樣的人造衛星了,孫家棟說完了這一句話,他就來到了臺上了。

孫家棟上來了舞臺,就先給主持人捂一捂手才坐下來,給主持人說了幾句話,才讓另一個支持人說發獎的詞,才讓一個小男兒和小女兒給孫家棟發獎。

我和孫家棟來說太小了,因爲我都沒有仔細的好好的思考,而孫家棟卻能做好了仔細思考才做出偉大發現,孫家棟的這一個品質我要好好向孫家棟學習,我一定要學習孫家棟學子他的好品質。

《感動中國》讀後感5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纔會永恆------”這歌詞多麼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着——中國。

實現社會主義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有這樣一個事例:

樑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鬥機誕生了,樑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鬥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了!飛機帽出了黑煙這時的樑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是保住了可飛機卻會墜毀。樑萬俊心裏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爲一堆廢鐵。爲了保全飛機,爲了保全國家財產,樑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樑萬俊心裏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總部以爲迫降做好了準備,樑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着飛機着陸了,飛機在停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鐘!這緊緊握着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啊!你又孕育了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是國家的財產,這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創造出來的。樑萬俊把戰鬥機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了總部,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了——中國。

像樑萬俊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國;像熱愛生命的貴希恩;像精忠報國的任長霞;像不畏艱苦的徐本禹------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竟爭的社會,祖國是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對!也需要充滿愛心。人人獻出一絲愛心,世界將變得更美好,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芳香的鮮花開滿人間。

春天是美麗的,人是受感動的。我的耳邊又迴響起了那首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纔會永恆。”

《感動中國》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裏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本書裏有許許多多的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三輪車上的大愛》裏的白芳禮。

他是個蹬三輪車的老人,自己的生活幾近乞丐;他沒有文化,卻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有一次他回老家探親,他看到了因爲家裏窮,上不起學,在田裏幹農活的孩子。隨後白芳禮找到兒女和他們商量,把自己的5000元養老金捐給了家鄉的小學。爲了繼續資助貧困學生,後來他又開始蹬三輪車的舊業了,他把自己每個月600元退休金加上每天辛苦掙來的幾十元錢湊成整數,一次一次捐給貧困學生。82歲時,他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把自己家裏的兩間老房子賣了一萬多元,捐給了孩子。到了最後,老人把飯盒裏的500元交給老師,無奈的說:“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

20xx年9月23日,93歲的他,靜靜地走了。我們永遠記住他那顫抖的聲音:“錢哪!我沒有數。掙多少錢,我沒數,捐多少錢,我也沒數……”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裏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本書裏有許許多多的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三輪車上的大愛》裏的白芳禮。

他是個蹬三輪車的老人,自己的生活幾近乞丐;他沒有文化,卻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有一次他回老家探親,他看到了因爲家裏窮,上不起學,在田裏幹農活的孩子。隨後白芳禮找到兒女和他們商量,把自己的5000元養老金捐給了家鄉的小學。爲了繼續資助貧困學生,後來他又開始蹬三輪車的舊業了,他把自己每個月600元退休金加上每天辛苦掙來的幾十元錢湊成整數,一次一次捐給貧困學生。82歲時,他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把自己家裏的兩間老房子賣了一萬多元,捐給了孩子。到了最後,老人把飯盒裏的500元交給老師,無奈的說:“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

20xx年9月23日,93歲的他,靜靜地走了。我們永遠記住他那顫抖的聲音:“錢哪!我沒有數。掙多少錢,我沒數,捐多少錢,我也沒數……”

《感動中國》讀後感7

作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留戀在校園裏的每一寸光陰!450字作文文章講的是一個6歲的加拿大男孩。接下來,我們一家人去了袁家寨子做客,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那裏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風俗。今天,我們幾個小夥伴去買棒冰吃?我要學習張嘎,機智勇敢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考驗。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感動中國學習雙百人物規劃精彩人生》的書。這本書既是老師佈置給我的暑假任務,也是我心中早已渴望已久的一本關於中國英雄的書。

這本書中將了很多個人民英雄的故事,其中令我最爲感動的就是《三輪車上的大愛》與《183個孩子的父親》。

第一個故事《三輪車上的大愛》講的是河北老人白芳禮靠打工、撿破爛、幫別人看自行車......這一類的雜活來賺錢資助學校,到他93歲在20005年9月23日早晨臨終時,他一共捐資助學35萬元。他自己沒有文化,卻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而他的私有賬戶上的存款是零。

第二個故事《183個孩子的父親》講的是遼寧省盤錦市的一位父親,他有183個孩子,他叫叢飛,原名張琮。他原本是一名歌手,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爲了一名義工,他資助了183名貴州、湖南等省的貧困兒童。爲了給孩子及時的交上學費,叢飛玩命一樣的瘋狂演出,他常常收到一筆演出費後,馬上就寄給貧困地區的孩子,而自己卻身無分文。20xx年4月20日年僅37歲的叢飛永遠的離開了他愛着和愛她的人們!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人:魯迅、朱自清......我既看到了他們的人品、人格和精神。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的他們的那種人品、人格與精神。做一個有志氣、有愛心和有志向的人,長大後我要用我的志氣、愛心來報答養育我的父母與祖國!

《感動中國》讀後感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看完之後,不禁百感交集。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讓人爲之而動容,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中華人民是值得歌頌的。

解放軍爲了災區人們克服重重苦難,搶險救災;鄉村教師爲了山區孩子的將來而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奧運團隊爲了祖國的百年夢想,兢兢業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們驕傲!唐山十三位農民工,南方大雪時他們奔赴湖南,汶川地震中他們的身影又出現在四川,而且兩次的救災搶險全部出於自發。他們沒有鮮亮的外表與華麗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行爲證明了中國最廣大羣體的發自內心的最淳樸的善良。

他們在大難時出現,成爲大家的“救星”,表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多麼的團結啊!一對在海拔2800米的山寨執教的教師夫婦,爲了山寨裏的娃娃可以學得知識,不再是文盲,便去那裏當教師。可是要上學校只有唯一的路徑:爬雲梯、登陡坡,穿梭於懸崖峭壁間。這些只能在探險紀錄片中聽到的詞彙擺在面前,想想都要望而卻步了,可是他們做到了,那麼艱難的條件,十八年如一日,他們做到了。因爲他們的無私奉獻,山寨裏的娃娃們能夠走出大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他們這樣做,就是爲了使中國的新一代變得有知識,使中國更強大。……那些叔叔阿姨們的英勇事蹟使我們熱淚盈眶。我們還是少年,並不能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可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加強自身的素質,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自覺維護公共次序,愛護公共衛生,和每一個人友好相處,看到別人有困難,能主動伸手幫助……並持之以恆,那麼日積月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更加和諧、美好。今天,我們以中國爲榮,明天讓中國以我們爲榮!

《感動中國》讀後感9

春天,是一個收穫感動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我們可以收穫許多讓我們爲之感動的人和事。

星期四,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這個節目裏講述了11位感動了你我,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更感動了中國的人物,他們是:樑萬俊、田世國、任長霞、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劉翔、牛玉儒、孫必幹、中國女排……他們有的是飛行員,有的是警察,有的是運動員,有的僅僅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但他們卻用樸實無華的行動感動了你我,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更感動了中國。他們中間,有些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些人與死亡擦肩而過,生活在生死邊緣。

我對田世國的印象最深,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沒有多大成就,但他卻感動了許許多多的父母和兒女。在他母親需要換腎時,他毫不猶豫的站了起來,把自己的子腎捐給了母親,爲了消除母親的擔心,他在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一直都沒有讓母親知道是自己把腎捐給了她。老人家到現在還一直唸叨着要親眼見見那位捐腎者,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身體裏的那個腎是自己大兒子的。看到這兒,我不禁熱淚盈眶,想到自己平常對父母的態度,我很慚愧。別的家庭都是父母給兒女捐腎,而田世國卻給父母捐腎,這怎麼會不另人感動呢?平時我在家裏是“小公主”,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偶爾會幫媽媽承擔點家務,和田世國比起來,我簡直太微不足道了。他那種尊敬父母的精神另我感動,我也一定會好好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

這11位獲獎者中,我對劉翔的印象也很深,他在20xx年8月28日凌晨創造了一個奇蹟,12秒91,他讓全世界都爲之震驚,他像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弱,亞洲人也不會輸!劉翔那一個個跨欄動作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那一歷史時刻也會永遠銘刻在心。我真想對劉翔說一聲:“謝謝你!”

這11位獲獎者將永遠留在我心中,將永遠感動着我。

《感動中國》讀後感10

前不久我在我訂閱的《感動中國》這本書上讀到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我是導遊,先救遊客》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文花枝的年輕導遊發生的感人故事文章是這樣寫的:20xx年8月28日,剛剛做了三年導遊的文花枝,帶領旅遊團隊行至陝西省洛川境內。由於下雨路滑,突然,一輛載重40頓的加長大卡車載着一車煤炭猛撞過來。一瞬間,一場6人死亡、14人重傷、8人輕傷的慘劇發生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當即暈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文花枝醒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是一場噩夢:旅遊車變了形,遊客們血肉模糊,哭喊聲、呻吟聲、血腥味包圍着自己。她被這一切驚呆了,自己被撞爛的車頭牢牢卡在座位上,危急關頭文花枝忍住劇痛,艱難的打出了報警電話,又立即向旅行社報告了事故消息。聽到遊客們的呻吟,她用盡全力大喊:“大家一定要堅持,救援人員馬上就來了……”她的聲音穩住了大家的情緒,激起了遊客們求生的慾望。

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看見血流不止文花枝準備先救她,但文花枝卻吃力的說:“我是導遊,我沒事,先救遊客!”但救援人員看文花枝傷重便不顧他的請求先救文花枝。文花枝再次喊道:“拜託你們先救遊客,我年輕,我挺得住!”救援人員這才放下她去救遊客。在救援人員救遊客時她還用盡力氣喊:“加油,加油!”知道在確認車上沒人才叫救援人員把自己擡下車。

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在我們這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裏,就需要像文花枝這樣的人時時處處爲他人着想,在生命危難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可能留給自己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我們小學生從小開始就應該學習文花枝的這種大公無私、捨己爲人的精神,時時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感動中國》讀後感11

看完《感動中國》我有許多感觸。我讚頌黃旭華的隱姓埋名、淡泊名利;對劉盛蘭17年沒吃肉,連饅頭都捨不得買,卻大方的捐款助學感到震撼;對陳俊貴一生守望戰友情而感動;還對段愛平貼工、貼錢、貼命、貼近老百姓而肅然起敬一個個人無一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什麼是感動。

我被黃旭華淡泊名利、隱姓埋名感動。1959年畢業於上海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科研。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父親臨終前他也不知道,母親從63歲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單位,他和同事在沒有計算器的情況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成千上萬的數據。1988年,他不顧生命危險,親自下潛300米,成爲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的第一人。是啊,他雖然拋家舍業,隱姓埋名,但是他卻爲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我想到了水,他就像水一樣。水利萬物而不爭,但是人們卻不能離開水。他雖不爭,但這不爭勝過爭,他的不爭使他變得偉大。我也要向黃旭華學習,學習他的無私、淡泊和他水一般的品質。

我還被劉盛蘭感動。他是一個普通的村民,他在73歲時成了孤寡老人。他爲了讓自己老到無力行動時有人陪他,他開始助學,這是他的初衷。可後來,他每天捐款,慢慢的,他對這些學生十分同情,他便省吃儉用,真正無私地幫助這些學生。正如頒獎辭寫道: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是啊,他以無聲詮釋着大愛。此處無聲勝有聲,他的愛是無聲的,執着是無聲的。正是他這樣默默地堅持,愛也積少成多,最後感動身邊的人。我也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的無私付出,學習他的那份愛心,那份執着。

這些人,雖然平凡,但也用行動詮釋着什麼是感動,他們甘願做一滴水、一朵花,在無聲處默默地付出,但帶給我們的是最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