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

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第1篇】

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

今年在上級機關部門的關心下,我鄉列爲“十三五”期間泰州市裏下河地區重點薄弱鄉鎮。爲落實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對照五年任務四年完成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找窮因,摸家底、挖潛力,一方面抓機遇、攀高親、謀發展,爲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現將我鄉基本情況和相關工作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鄉位於興化城區北側,下轄17個行政村,30個責任區,1個居委會,其中12個行政村已納入城市規劃區。總戶數9835戶、3.1萬人。全鄉總面積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萬畝、水面灘塗1.2萬畝。2015年社會生產總值4.43億元。工業開票銷售1.4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42萬元,工商稅收收入2432萬元,招商引資實績1.1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8548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56萬元,工商稅收收入1281萬元,招商引資實績9000萬元,主要指標均實現了“雙過半”目標。2011年我們抓住S231省道北延機遇,規劃建設了工業集中區,投入800多萬元配套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持續強化對工業項目招引,先後有15家企業落戶園區。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有針對性培育招引建築業和物流、旅遊等服務業,現有建築企業4家。其中一級企業一家,2015年建築三產稅收佔工商稅收總額的45%。積極引導適度規模化種植,全鄉共有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45個,瓜果、蔬菜、藥材等特色農業發展已初具規模。我鄉集鎮建設起步較晚,原鄉政府在最北端的西鮑村,行政居住較爲分散,2009年南遷至全鄉的中心區(現在的辦公地),先後規劃建設行政、教育、衛生、商貿、居住等區域,方便了羣衆辦事,也集聚了中心區的人氣。

二、經濟薄弱的主要原因

在鄉級層面上:就區域優勢而言,我鄉雖地處城郊且有12個行政村在城市規劃區內,但由於興化城區東拓南延,導致接受城市輻射緩慢,分享城市帶動效益不明顯。就經濟發展而言,我鄉仍屬於農業鄉鎮,工業經濟基礎薄弱,曾爲工商稅收主要來源的境內華東地區最大的廢舊橡塑市場2008年因環境污染和消防隱患問題被取締,導致稅源大幅減少;我鄉屬於綜合經濟實力第三層次鄉鎮,財政屬於吃飯財政。近年來本着積極作爲,量力而行的原則,不斷加大民生公益事業投入和工業園區載體建設,但由於財力制約,框架拉開不大,往往只能配套隨着項目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在村級層面上:由於1998年土地二輪承包時,我鄉大多數村將所有土地全部發包給農戶,集體未留機動田,導致如今陷入集體資源匱乏、增收乏力的窘境。爲完成康居村創建任務,各村紛紛舉債配套建設基礎設施,整治村莊環境,形成一定的村級債務。在低收入人口層面上:因我鄉臨近城區,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是進城務工勞務性收入和土地流轉的財產性收入。2015年末,全鄉進城務工的農民數11717人,勞務收入約1.75億元。全鄉納入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貧困家庭1106戶,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病、因殘,缺勞力、缺技能,其中:因病致貧521戶,因殘致貧327戶,因學致貧7戶,因災致貧8戶,缺資金、技能、勞力、土地等致貧243戶。

三、精準扶貧進展情況

2015年全鄉共有10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低於35萬元,其中:25-35萬元2個,20-25萬元2個,15-20萬元3個,15萬元以下3個。已納入建檔立卡的1106戶低收入戶中:低保戶340戶、五保戶223戶、一般貧困戶543戶。按照泰州扶貧工作《意見》要求,泰州市9家單位部門掛鉤幫扶我鄉平旺、肖垛、胡楊、新民、竇泊、陸鴨等6個行政村和120戶一般貧困戶。前期,由泰州市級單位部門的主管領導和分管負責人帶隊,主動來我鄉進村入戶摸村情,座談交流拿措施,對我鄉的幫扶工作予以充分的支持。除泰州幫扶外,張舍村由我市餘建年副市長掛鉤幫扶,其餘3個村由我鄉重點幫扶。剩下的423戶一般貧困戶,興化市公安局200戶、興化市廣播電視臺100戶,還有123戶由我鄉負責幫扶。爲切實加強對幫扶工作組織協調,我鄉成立掛鉤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意見,同時要求10個薄弱村落實精準扶貧主體責任,結合村情實際,認真制定2016年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圍繞一般貧困戶2016年25%的脫貧目標,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排出首批脫貧對象及幫扶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鄉大多數經濟薄弱村面臨着資源匱乏、債務沉重的發展難題,因此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有統籌抓好全鄉經濟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薄弱村集體增收和貧困戶脫貧難題。當前,我們將抓住泰州市領導以及市級單位部門掛鉤幫扶的機遇,用好幫扶政策,拓展發展思路,務實發展舉措,儘快甩掉經濟薄弱鄉鎮(村)的帽子。下一步工作重點主要有:

一是全面融入城區板塊。針對西鮑與城區、景區零距離相依的區域特點,南北以上官河爲軸線,東西以S351省道(城市北外環)爲軸線,將全鄉53平方公里劃分爲“四大板塊、一箇中心”,整合資源要素,強化建設管理,促進全鄉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其中:①東南部二三產業發展板塊(12.4平方公里)。依託現有城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和已形成的西鮑工業集中區兩個載體,主動策應城區經濟板塊發展,加大產業規劃和產業招商力度,大力招引優質稅源項目。②西南部城市發展預留板塊(14.2平方公里)。主動策應城市發展和長安路北延,合理規劃和控制農民建房,服務城市建設項目,爲城市建設拓展預留足夠的空間。③東北部糧食生產功能區板塊(7平方公里)。結合全市糧食功能區劃定方案和實施,以牛陸莊村家庭農場爲龍頭,扶持發展適度規模農業,推進綠色高效農副產品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增效。④西北部生態旅遊觀光板塊(17.4平方公里)。對區域內的萬畝土地和8000畝水面按照全域旅遊的要求進行控制性規劃,按照特色小鎮的標準逐步規劃建設好與景區毗連的周韓兩村。⑤中部社區居住中心(2.2平方公里)。在服從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對位於兩條軸線的交叉點且人口和部門相對集中的平旺、朱莊中心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編制,逐步將此建成功能齊全,居住集中的綜合社區,並繼續實施中心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對外形象。

二是充分挖掘資源潛能。實踐證明,實現穩定的村級年收入35萬元的幫扶目標,挖掘資源潛能,項目幫扶是關鍵之舉。我鄉在233省道北側約1公里處蜈蚣湖南蕩內有6000畝荒田資源,涉及平旺、胡楊、肖垛等多個薄弱村,因位置偏避,魚池標準不高,村發包收益相對較低。鑑於上級對該區域確定的退湖還漁項目到2025年實施,我們擬對該區域低標準漁地實施改造,增加養殖效益,增加村級營業收入。

三是全力上爭幫扶政策。按照泰州扶貧工作《意見》要求,泰州各相關部門在安排涉農項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農村實事工程等項目時,優先安排黃橋老區和裏下河經濟薄弱地區的薄弱鄉鎮,興化市也同步出臺涉及引導資金、項目建設、基礎設施、貸款貼息等多項扶貧工作的獎補政策。我們一方面要認真學習研究政策,一方面要加強與泰州、興化各職能部門對接,全力做好各項政策上爭承接工作。同時,我們也懇請泰州市掛鉤幫扶單位在幫政策、幫項目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是着力增強薄弱村發展能力。對市認定的年集體經營性收入低於35萬元的10個經濟薄弱村,我們將因村制宜,逐村制定發展規劃,逐村謀劃幫扶措施,着力增強薄弱村發展能力。對沒有資源、沒有區位優勢的村,採取項目幫扶辦法,通過在園區建設標準廠房,在351、231省道兩側建設“高炮”廣告牌,收取租金增加集體收入。對負債較多的村,實行最嚴格的村級債務管理,嚴控各項開支,力爭村級債務每年下降5%以上。對有一定資源的村,充分挖掘資源潛力,通過推進土地流轉,強化服務,增加集體收入。積極調動各村招商引資的積極性,謀劃制定稅收返還到村政策,使其能從二三產業中獲得紅利。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領辦經濟合作社,規範“三資”管理和經營,引導各村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紮實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田間工程”項目,力爭年底實現全鄉高標準農田基本全覆蓋。

五是加快低收入人口精準脫貧。對全鄉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進行精準識別,根據致貧原因,制定個性方案,多頭多路、綜合施策,不斷加快脫貧步伐。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做到“四優先”:優先承包鄉和村保潔保綠、環境管護事務,優先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優先推薦進入家庭農場務工,優先引薦進入園區企業就業或承攬業務在家加工,確保每戶低收入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非農產業穩定就業。對不具備轉移就業條件的,積極開展產業幫扶、項目幫扶,通過推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確保每戶低收入農戶至少有1個穩定的增收項目。同時,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在貧困戶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進行精準幫扶。繼續發揮好政策性保障兜底作用,依法依規幫助無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低收入戶辦理低保、五保待遇,做到應保盡保,從而確保全鄉低收入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也不掉隊。

  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第2篇】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敦煌市貫徹落實酒泉市委“四個六”精準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及問題建議彙報如下,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化“六個精準”

省市深化雙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召開後,我市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面落實。在脫貧對象精準上,按照“五步一公示”的工作程序,組織駐村工作隊對全市814戶、2808名貧困人口進行入戶摸底、全面識別,對32戶貧困戶不符合貧困標準的人員進行了調整,做到了扶貧對象精客觀公正、精準到位。在脫貧目標精準上,按照“一戶一本臺帳、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的工作思路,因村施策、因戶舉措,精準扶貧,重點突破,力爭年底全市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20%,達到3360元以上,實現整體脫貧目標。市級領導包掛村建成“示範村”,科級幹部聯繫戶建成“示範戶”。在脫貧內容精準上,按照《深化雙聯行動推進精準扶貧實施意見》,要求每個單位每年至少爲聯繫村幫辦3件實事,引進、爭取並實施項目1個,每個村於2015年底前建立穩定的經營性收入渠道,實現“戶均增加1畝高效田、戶均輸轉1個勞動力、戶均增養10只羊”的“1110”目標。在脫貧方式精準上,根據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在雙聯行動的基礎上,按照“黨委部門聯繫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政法部門聯繫矛盾糾紛多發村、經濟部門聯繫發展滯後村、農口部門聯繫特色產業村”的原則,重新調配了鄉鎮、部門、單位和各級幹部的幫扶對象,細化分解了工作任務。在考覈評價精準上,出臺了考覈辦法和責任書,將限時脫貧目標、精準扶貧內容和精準幫扶責任落實情況等內容作爲考覈重點,將精準扶貧成效納入鄉鎮、幫聯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綜合考覈評價體系,完不成脫貧任務的班子不能評爲“好”班子,完不成脫貧任務的幹部不能評爲“優秀”等次,並注重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考察識別和培養選拔幹部。在措施保障精準上,市委主要領導負責全市區域的精準扶貧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包抓脫貧任務最重的工作組,市委其他常委各包掛一個農村鄉鎮並且包鄉抓組駐村聯戶,其他縣級領導幹部抓組駐村聯戶,科級幹部各聯繫1-2戶貧困戶。全市劃分3個片區45個工作組,169個單位729名幹部與814戶貧困戶結成“一對一、面對面”的幫扶對子。

(二)緊盯“六個落實”


1.2017關於鄉村精準扶貧工作彙報

2.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彙報

3.2017鄉鎮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彙報

4.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5.2016年駐村幹部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6.2016年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

7.2015年精準扶貧情況自查報告

8.2015區精準扶貧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