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

2015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篇一

2015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

**工業園區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接受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實現產業轉移的主平臺。近年來,園區發展迅速,在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功能還相對滯後,已對園區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製約。

  一、**工業園建設成就與發展前景

1、編制了一個前瞻性發展規劃。爲策應省市沿江開放開發戰略,發揮沿江岸線優勢,從2015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着手謀劃**工業園建設,縣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對接主城區、融入大**、決戰新工業、做美沙河城”的全縣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沿江開放開發的重大決策之後,**工業園成爲我省沿江開發戰略中的重點開發四大板塊之一,我縣重新編制了**工業園控制性詳規,規劃範圍爲北至長江,南至九碼快線,西臨**,東與城西港區相連,規劃總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內,集中建設核心區約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2平方公里。將圍繞裝備製造、輕化製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六大產業進行佈局規劃。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來,**工業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近10億元,完成了“萬畝土地平整”、**聯圩除險加固兩大擴園項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污水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1萬伏變電站、環境監測站、消防二中隊等配套設施,新闢了長坪公路和港湖大道兩條入園主幹道,新建園區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綠化3.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130盞、鋪設管網5411米。

3、園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園區共引進項目44個,其中投產項目19個,在建項目15個,簽約項目10個。投產規模較大的項目有東正木業、匯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鋼構、中盛鋼構、新茂化工、乾元紡織等;在建項目主要有投資浙商皮革、賽湖機車、寶利源糧油、富美家裝飾材料、奧普新實業;簽約較大的項目登喜鳥紡織服裝、億安**水上游樂、金峯興鉛銀加工、高新科技產業園。2015年,**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25億元。逐漸成爲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4、園區發展前景預測。根據規劃22.5平方公里核心區測算,按照現有的發展速度,3年後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400億元,用電量將達到6.8億度,用水量4萬噸/日,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產業工人約需3萬人,園區總人口將達到6萬人。

  二、**工業園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產業人口的集聚,園區基礎及配套服務功能滯後的矛盾逐漸凸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園區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幾年的建設,**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但按照新的規劃要求,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鐵路專用線、長江碼頭倉儲物流基本處在規劃、謀劃之中,企業貨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供電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園區天然氣管網尚未建成;自來水供應成爲園區發展的制約瓶頸;污水處理廠未能正常運轉,且規模小不能滿足園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污水管網建設也嚴重滯後。

2、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有待加快推進。由於前期入園項目投產不多,員工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現,但按照園區項目推進速度,未來生活服務需求將明顯加大,目前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賓館、酒店,企業老總只得白天在園區上班,晚上到**居住,對企業洽談業務、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沒有商業服務網點、企業職工要買上一點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難;沒有文化娛樂場所,職工文化生活單調,難以留住生產工人;企業職工公寓做得不多,企業職工住宿難。

3、園區社會公用事業配套不夠健全。消防設施雖已建成,卻沒有正式啓用;公安、醫療、教育、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機構未進園區;園區內及外接交通不便,從沙河和**沒有到園區的公交車,企業職工出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園區環境保潔措施未落到實處,造成道路保潔和園林綠化管護困難。

4、園區行政管理功能不夠健全。**工業園區已成爲我縣經濟#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發展的重要平臺,但**工業園管理局人員配置過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容易造成重建設,輕管理,服務質量跟不上;事關園區企業發展的工商、稅務、安監、環保、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都未入園,沒有一樣手續能在園區辦結。

  三、**工業園區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期園區規劃面積小,規劃層次低,沒有充分預計到項目建設和園區快速發展造成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1、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園區控制新詳劃和配套服務區詳規已經制定,一是要爲園區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一次性規劃,分步建設,細分園區功能區塊。要統籌產業佈局和園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商業服務設施佈局。二是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准,要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建設,不能隨意改變規劃,降低建設標準,堅決避免目光短淺,不顧建設時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爲。

2、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園區發展基礎先行的意識,抓緊建設一批當前企業生產所急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此同時,要借鑑沿江其他工業園在發展初期的經濟以及所走彎路的教訓,凡關係到企業生產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電系統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業園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確保圩堤防洪達到50年一遇標準,排澇達到20年一遇標準,**化工企業多,確保消防設施配套,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提高**工業園及園區企業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統籌考慮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設園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碼頭和鐵路專用線一定要利用這次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修編機遇,列入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啓動碼頭建設。由政府主導解決園區供水瓶頸;建議供電部門超前規劃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提高園區供電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在加快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一是綜合配套服務區,要高標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務中心、商業中心、賓館酒店等標緻性建築,又要整合園區各企業需求,建設直接爲企業職工服務的公租房、職工公寓以及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等。二是設立園區內公交,將園區公交與沙河、**公交線路對接。三是做好保潔工作,設立園區環衛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實行道路、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潔,爲園區營造一個乾淨、優美的發展環境。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建設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工程項目多、種類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和完善。

4、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用足用活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建設。一是政府重點主要是積極爭取項目,實行國家、省、市扶持與縣級財政投入相結合,搞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防洪體系建設、園區外接道路建設、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園區內的賓館酒店、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設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勵園區內企業入股自建自營。三是通過土地運作和園區企業聯建等形式建設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部門提前進入園區。

5、健全園區服務管理配套體系。進一步明確**工業園管理局對園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的職能,把**工業園打造成一級準政府。要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業務銜接,協調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規劃、工商、稅務、環保、質檢、人事勞動、安監、消防、郵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園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各有關職能和服務部門應儘快延伸到園區。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審批程序,使園區企業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6、加強**工業園閒置用地管理。**工業園在前期招商項目中,有些企業未能按合同正常投產或投產後又停產的現象,導致工業用地閒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另一方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必須依據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收回閒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頸。

  篇二

根據委領導的統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帶隊、七個相關處室負責人蔘加的《全省重點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考察組,於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浙江省經信委的相關情況介紹,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特別是企業聚集和產業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考察了杭州蕭山工業園(臨江新城)、寧波化學工業區等國家和省重點園區;參觀了聯源重工水力、核能發電裝備、東風裕隆新能源、東方電氣、吉利集團研發總部、鎮海煉化、臺塑石化、寧波萬華MDI等骨幹企業和重點項目。

整個考察過程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涉及裝備(汽車)、石化、機械、冶金、輕紡、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個產業門類,團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獵取了浙江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感到不虛此行,受益匪淺。現將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浙江省的塊狀經濟量大面廣,是形成產業集羣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去年全省共有年銷售收入10億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實現銷售收入2.81萬億,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工業總量的54%、62%和56%。在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26個塊狀經濟中,生產單位超過1萬個的有義烏小商品、長興紡織、諸暨襪業和永康五金;從業人員在10萬人以上的有蕭山紡織等6個,其中義烏小商品40萬人左右。

計劃到2015年,全省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300~1000億元、60個100~300億元的產業集羣。集羣內形成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公共平臺和支撐體系,創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區域產業集羣品牌。

  產業聚集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從經濟規模看,塊狀經濟佔全省工業半壁江山

塊狀經濟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業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反映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產業集羣形成的重要載體和先天優勢。在312個塊狀經濟中,年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下的有176個,佔總數的56.4%;銷售收入在50~100億元的64個,佔總數的20.5%;銷售收入超百億的有72個,佔總數的23.1%,其中銷售收入100~200億元的有46個,200~500億元的有19個,超過500億元的有7個。

  (二)從區域佈局看,主要分佈在環杭州灣和溫臺沿海地區

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塊狀經濟個數排名前5位的爲台州市(45個)、溫州市41個、寧波市39個、杭州市36個、嘉興市32個。

  (三)從空間結構看,工業園區已成爲塊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省1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528.8億元,增長16.3%,佔全省工業的34.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43.7%;實現進出口總額850.1億美元,增長20.5%,佔全省的40.3%;工業企業上交稅收544.8億元,增長9.8%,佔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總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經驗

  (一)工作思路

1、加強戰略籌劃。以政府爲主導 ,龍頭骨幹企業爲主體,聯合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力量,以國際化視野,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金鍊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互動的角度,把握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科學規劃。

2、優化空間佈局。按照高水平開發、高強度投入、高密度產出的要求規劃建設好各類園區,使之成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區,着力形成多層次、梯度式工業發展格局。對新開發和拓展的產業園區,尤其是一些新設立的沿海產業園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深化園區集羣培育和規劃佈局。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培育塊狀經濟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範和銷售網絡中的引領作用。

4、加強專業化配套協作。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企業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型巨人”企業,構建完善產業集羣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後勤保障等生產性服務業。

5、強化項目帶動。在行業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規劃指導下,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對區域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實施一批區塊內重大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支撐產業集羣升級和結構優化。

6、完善創新體系。加快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塊狀經濟內企業由委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構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效應,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

7、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根據不同塊狀經濟特徵,共同推進各領域、各層面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持研發、檢測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鼓勵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扶持管理諮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爲塊狀經濟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

8、提升集羣品牌。引導和支持塊狀經濟內企業創立品牌,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轉變;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流動,形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產業集聚區域品牌建設的路徑和方式,着力將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升級爲城市品牌。

9、推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後等手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推動塊狀經濟向資源節約集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集羣轉變。全面建立項目決策諮詢服務協調機制,切實把好新上項目入口關、佈局關。

浙江省的工業較多的源於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發育比較健全,政府幹預經濟相對較少。但在引領產業集羣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促其轉型升級、實現規劃戰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們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省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浙江組建了由省直18個部門參加的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簡稱轉升辦),作爲省政府的工作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各大園區發展規劃、研究部署、指導協調解決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針政策,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轉型重要抓手,有利於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稅收結構,有利於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提升,有利於製造業做精做強,對工業和服務業具有雙贏的意義。省級層面組建由經貿、發改、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審定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目標、工作原則、重點方向等問題,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加強配合,實現良性互動,全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

3、推進省級工業園區組合。省級工業園區組合是指在新形勢下加快省級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行政隸屬關係與財政稅收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省級工業園區爲依託,按照現代產業集羣發展需要,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帶動1~4個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爲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爲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資源優勢,擴大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在實施的過程中,由各市、縣經委負責牽頭組織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區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級創新型工業園區可以先走一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將地理相鄰、產業相近、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率先進行組合;條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行“飛地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濃厚的經商傳統,催生了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隨着經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招商引資成爲區域產業集羣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經驗

1、加強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前瞻性研究

具體方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研究塊狀經濟內部機理爲主,轉向外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分析爲主;二是由單純研究製造業爲主,轉向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構築現代產業集羣各種要素研究和創造的角度分析爲主;三是由研究存量優化爲主,轉向開放增量推動分析爲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庫,實現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決策和項目協調等體制機制創新。

2、空間形態形成多層次

一種是縣域型和鎮區型,這是傳統塊狀經濟主導的空間形態。第二種是跨縣域型,即塊狀經濟跨縣域並向相關產業發展。如永康的五金產業,已形成了永康爲核心,向縉雲、武義、東陽發展,在周邊數百公里的範圍形成區域塊狀經濟。第三種是市域型塊狀經濟,即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多核心分佈,如寧波服裝、杭州裝備、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級市產業集羣的主要特徵。

3、產業和資本流動多向化

一類是產業和資本不斷流入,形成經濟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如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集聚了高新技術產業,也有一些傳統產業。第二類是傳統主導產業基本穩定在原有塊狀經濟範圍內,而與主導產業不相關的產業基本往外流出。第三類是產業和資本均向外加速轉移。截止2009年上半年,對外投資的高新技術項目約70億元,佔對外投資總額11%,全市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85家工業企業中有50.6%企業有對外投資。

4、集羣發展模式綜合化

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已不再侷限於工業內部,越來越多地體現爲一個綜合和開放的創新體系。政府、企業、協會、市場和相關產業等都是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主體,既分工協作,又相互滲透;產業集羣發展已從硬要素組合轉向軟要素支撐爲主,社會資本和人才資源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融合化、新興產業集羣化,產業融合成爲一種常態。

  三、對我省工業園區“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我省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是較大的,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政策的牽動下,重點產業基地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園區區位商係數低、關聯度差、創新能力低、缺乏龍頭企業、產業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外,發展規劃雷同、缺乏比較優勢、公共平臺建設嚴重滯後、專業招商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園區,特別是縣域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市場發育尚未健全、經濟處於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據本地的比較優勢選擇合適產業,引進或培育出具有較強衍生能力的關鍵企業,逐步吸引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集聚並形成產業集羣,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浙江的發展經驗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但如何取其精華,用於我省工業園區發展的指導和借鑑,是我們考察組的主要任務之一。下面就結合我省重點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提出在制定產業集羣“十二五”規劃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協調實施重點園區發展規劃。以扶持發展千億產業集羣爲重點,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爲支撐,以產業園區爲載體,依託中心城鎮和重點區域,鼓勵企業聚集、產業集聚,努力實現區域佈局優化和產業升級。

(二)大力招商,積極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的企業合作,並以此逐步引進整個產業鏈;創新招商方式,推廣特色園區的成功招商經驗,加快產業鏈的培育和完善。通過集羣式招商,承接產業的整體轉移。

(三)抓龍頭企業,提高集羣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的生產環節和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去,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開拓市場。通過推介會、產品說明會、博覽會、集羣配套產品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發展專業市場,鼓勵本地企業、用戶優先採購本地產品;圍繞骨幹企業搶佔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制定並實施鼓勵政策。

(五)以特色產業基地爲切入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我省現有16個列爲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其主導產業大都屬於新興產業。以國家推進裝備製造、化工、汽車、有色、鋼鐵、電子信息、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振興爲契機,安排專項資金,不斷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使其真正成爲特色明顯、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品牌產業集羣。

(六)積極鼓勵和支持產業集羣企業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大力推進科研院所和園區的合作,將科研機構和大學科研力量引進園區;每年重點支持100個市場前景廣闊的自主創新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以此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促進園區內產業集羣發展,推進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創新體系建設。

(七)積極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鼓勵企業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以及組建有限責任公司乃至利用參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會資金;要促進各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緊密合作,建立“銀、企、保”合作機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要積極推進產業集羣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推薦等上市工作,支持對產業集羣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發展,增強企業再融資能力。

(八)建立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促進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導向的“官助民辦”的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構建面向產業集羣內部廣大企業的技術研發應用、信息服務、人員培訓、質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產品交易與物流配送等公共平臺建設。

(九)繼續加強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創建工作。通過規範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標準、加強政策支持、建立重點工業產業集羣統計監測體系和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創建工作的引導作用,推動我省千億產業集羣的培育和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