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東莞市委工作報告範文參考大綱

關於東莞市委工作報告範文參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各位代表:

關於東莞市委工作報告範文參考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2014年政府工作,對2015年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年來,全市上下在上級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爲指導,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聚力改革攻堅、項目攻堅、效能攻堅,紮實做好各項工作,較好地推進了市第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一年裏,我們以多管齊下的積極舉措,保障了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面對外部需求不振、國家政策收緊、結構調整陣痛等因素的疊加,出臺有力措施扶持實體經濟、穩定外貿增長、促進商貿和房地產等產業健康發展,努力推動在平穩發展基礎上加快轉型升級。預計全市生產總值5881億元,同比增長7.8%,快於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5.2億元,增長11.2%。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9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首次超過外銷。海博會、加博會、國際科技合作周等重要活動成功舉辦。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電機能效提升、節能減排等工作得到上級高度肯定。在社科院發佈的藍皮書中,東莞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全國第12位。福布斯2014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上,東莞居第11位。

在改革發展任務艱鉅的一年裏,我們以先行先試的爭先意識,實現了關鍵領域改革的良好開局。200多項改革陸續鋪開,在全國率先形成系統化的商事制度後續監管模式,率先發出跨境電商貨物通關第一票,率先推行外商投資“多證聯辦”,率先啓動項目投資建設直接落地改革,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縮短三分之二。東莞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順利通過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驗收,爭取了一批先行先試改革項目,爭取了更多的政策紅利。

重大項目超過七成動工,一批項目建設速度創下新紀錄,爲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在北京師範大學發佈的2014中國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上,我市在全國5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深層矛盾接連爆發的一年裏,我們以及時果敢的應對處置,倒逼了社會治理水平提升。面對長期積累社會問題的集中凸顯,我們痛定思痛,沉着應對,以“掃黃”殲滅戰爲抓手鏟除不健康產業生態,以處置“裕元事件”爲契機完善社保、公積金繳存機制,以應對“丐幫”失實報道爲切入點加強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救助,全方位改進城市管理、權益保護、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不足,努力把問題暴露帶來的壓力,轉化成倒逼整改、長效治理的動力,促進了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在深入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年裏,我們以對“四風”問題的堅決整治,促進了作風改進和民生改善。八項規定、三嚴三實等要求全面落實,一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得到集中整改,切實解決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問題,密切聯繫羣衆日益成爲機關新風尚。十件實事圓滿完成,扶貧、公交等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城市社區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金連續提升,普通高考總錄取率等四項高考指標實現全省“三連冠”,醫保滿意度居珠三角首位,村組資產負債率降至歷史新低,羣衆在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着力扶持以先進製造業爲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出臺50條措施扶持實體經濟。開展千幹扶千企活動,積極緩解企業融資難、用工難等問題。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9%,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7%,比2013年提高2.4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提高到52%。百億元企業達10家,五百億元企業實現零突破。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智能手機年出貨量2.3億部,佔全球的17.7%。從事雲計算應用的企業超2000家。物聯網及相關產業年產值680億元。東莞成爲第二個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驗區。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7家,總數達29家。新增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企業15家、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近200家,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實體經濟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以超常規力度解決“三率”問題,促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堅持每月會診督促重大項目建設,落實市領導包乾、“五個一”、明白卡、銷號制等制度,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市新開工重大項目45個、總投資576億元。截至2013年底的156個重大項目開工率從年初的`42.9%提高至71.8%。一批項目建設投產速度創下新紀錄,大朗三星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8個月,松山湖記憶科技總部提前7個月開工。累計24個項目建成投產,一批項目逐漸釋放產能。組團赴東南亞、南美、日本、以色列、土耳其等地開拓市場、加強招商。新引進一批總投資558億元的重大項目,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加快重大平臺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管委會獲省批准成立,掛影洲中心涌等8個示範片區和基礎項目開工,水鄉大道改造等工程竣工。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上升爲省級戰略,首個產業項目動工,總投資100億元的環普工業園項目簽約。東莞港區集裝箱達288萬標箱,增幅連續三年保持全國超百萬標箱港口第一位。東莞保稅物流中心(B區)進入全國B型保稅區四強。松山湖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25%以上,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生態產業園引資106億元。長安新區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松山湖高新區與生態產業園、長安鎮與長安新區實行統籌發展。省市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7億元,增長10%。地鐵2號線車站全部封頂,隧道全線貫通。虎門二橋正式動工,東部快速改造完工。東莞籃球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市民藝術中心、工人文化宮完工。建成11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15項。4G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

——以新型研發機構、“機器換人”等爲抓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學創新城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全市新型研發機構增至23家,居全省第三。啓動“機器換人”行動計劃,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億元對企業進行資助。設立機器人產業基地和創投基金。成立新能源汽車聯盟。新引進省創新科研團隊7個,總數22個,在全省均排第三位。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企業研發機構657家,總數分別達755家和1593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省第三。350多家企業開展電機能效提升,年節電量超2.6億千瓦時。散裂中子源首臺設備安裝成功。預計研發經費支出增長12%,佔GDP比重2.1%,連續六年提升。

——深入推進商事制度、項目投資、外商服務管理等改革。積極探索電商集羣註冊、住所信息申報、加強協同監管等商改新舉措,市場主體達63萬戶。大力推動項目投資審批體制改革,探索直接落地改革試點,社會投資項目落地時間從18個月壓減至7個月。推行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多證聯辦”改革,企業僅用3、4個工作日即可領齊相關證照。深化審批制

度改革,行政審批和日常管理事項累計壓減幅度分別達68.1%、67.5%。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調整理順物價、商貿、衛生、計生等職能,政府工作部門壓縮調整爲32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醫療、公交、戶籍等民生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

——成功舉辦海博會等大型展會,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圓滿舉辦省委省政府交辦的首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開闢了廣東及東莞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加博會、漫博會、臺博會、國際科技合作周等影響力不斷擴大。構建開放型經濟四大體系,實施加工貿易增效計劃,出臺穩定外貿增長37條措施。全市進出口總額1625.3億美元,增長6.2%,增速在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中排第一位。承辦中國(廣東)——馬來西亞經貿合作交流會。推動成立中英低碳產業園。與羅馬尼亞布里扎市、捷克奧帕瓦市和德國烏波塔爾市結爲友好城市。

——扶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發展。成功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全市電商主體達

5.4萬戶,電商交易額增長26%,阿里巴巴網絡收貨量和發貨量分別居全國第七和第二。與阿里巴巴牽頭成立的菜鳥網絡簽約,建設中國智能骨幹網節點項目和華南區域O2O體驗式購物中心項目。四成多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在海關總署支持下,率先啓用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跨境電商公共監管倉,規劃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園區,東莞速賣通跨境電商交易額升至全國第七。成立城市共同配送標準聯盟,獲准設立清溪保稅物流中心(B型)。東城萬達、長安萬科等城市綜合體相繼開業,商業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5億元,增長8.7%。

——加大節能減排與生態建設力度。推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建設,全面啓動三年總投資350億元的示範項目建設計劃。啓動水鄉“兩高一低”企業整治與退出。推進土地生態利用,整合盤活土地近5萬畝。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超額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環保限行範圍進一步擴大。投放4547輛清潔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PM2.5年均值比上年削減6.3%,優良空氣天數佔全年70.2%。推進8個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建設,在石馬河、茅洲河等實施河長制。完成18條內河涌整治。東江水庫聯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大力創建國家生態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新建改建各類公園33個。

——鐵腕整治涉黃涉毒等違法犯罪行爲,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開展“掃黃”殲滅戰,全面清剿涉黃違法行爲,堅決剷除保護傘,加強娛樂場所長效管理,有效淨化了社會風氣。嚴打

涉毒涉衆型犯罪,開展“六大專項”及“兩搶一盜”打擊整治行動,刑事案件破案數上升11.8%。加強勞資糾紛處置,涉及30人以上的勞資突發事件、欠薪逃匿和勞資信訪案件分別下降58.7%、73.2%和50%。完善醫療糾紛第三方化解機制,醫鬧事件下降38%。狠抓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強化土地監管、財政績效管理和政府性債務控制。進一步加強依法用地管理,積極配合開展土地審計,着力整改突出問題,規範耕地保護和土地出讓管理。完善財政管理制度,加強財政績效評價,首次公開市本級“三公”支出決算,全面公開300多個行政事業單位“三公”支出預算,試點公開64個市直部門“三公”支出決算。加強政府性債務管控,全面統計覈查鎮街政府性債務。全市村組資產負債率下降1.8個百分點。

——切實抓好社會民生建設和十件實事。投入252.3億元發展民生事業,向社會承諾的十件實事圓滿完成。開辦東莞外國語學校。調增中職學校工科學位4000個。積分制入學公辦學位增加11.6%。向民辦學校學生髮放補助6.7億元。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成功入選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莞產音樂劇影響力不斷擴大。入圍噹噹網評比的“非直轄城市圖書消費十大城市”,超過13個省成爲全國購書記錄最多的地級市。亞運會、亞殘運會東莞健兒再創奪金新紀錄。連續第十年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啓動社保跨鎮街雙定點就醫機制。臺心醫院正式開業。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發放就業補貼3.2億元。創業貸款增長13倍。加強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綜合救助保護。向困難羣體發放各類補助金10.5億元。市區內澇整治應急三期工程順利完成。妥善應對“3·30”大暴雨、登革熱等疫情災害。

——加強對口幫扶與區域協作工作。推進市內“雙到”幫扶,欠發達村年純收入平均增長26%。攜手共建深莞惠“3+2”經濟圈。深入推進穗莞合作。東莞韶關幫扶合作進入新階段,“一中心七組團”平臺初步形成,引進125個總投資達317億元項目。東莞揭陽“雙到”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援疆援藏、對口幫扶廣西河池、重慶巫山等工作紮實開展。國防動員、統計審計、人口計生、外事僑務、工青婦幼、民族宗教、檔案方誌、科普法普、法制、氣象、打私等工作有效推進。

——紮實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爲民務實清廉”主題,針對排查出的31個方面問題和收集的1萬多條意見建議,全面落實整改,構建長效機制,着力解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