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伯牙絕弦》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伯牙絕弦》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伯牙絕弦》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1

《伯牙絕弦》是一個“文言文”,講述了伯牙從找到知音又是去知音的傳說故事。

伯牙在提起的時候,心裏想着高山,鍾子期聽了,就說:“啊,好像有一座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們眼前!——”無論伯牙像彈什麼,鍾子期都能知道。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想鍾子期這樣瞭解他的知音了,接摔斷了琴,再也不彈琴了。其實伯牙也是太沖動了,也太重情誼了,要不然他也不會那樣着急把琴摔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世界那麼大,總會有第二個“鍾子期”的,即使很辛苦,爲了自己以後的快樂生活,也一定要努力尋找,總會找到的。也許,博雅也喲與他的想法,我認爲伯牙的心靈太脆弱了,的確,知音難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知音,有突然失去了,誰能接受呢?也沒許他不想再去忍受那種沒人理解它的痛苦日子裏的寂寞,才斷絕琴絃了把。我認爲不因該這樣,萬一又在以後一些日子了有遇到了一個知音呢?一定要在生活這座“迷宮”裏去努力尋找第二個“奶酪”。我想,失去始終是失去了,如果是永遠失去,那就無法挽回,要化悲痛爲力量,纔會更上一層樓。所以,不要停留在痛苦的時刻,拋出痛苦的雜念,認認真真過好麼一天,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去朝着新年的方向不斷努力,那麼信念就會變成現實!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2

“萬金易得,知音難尋”自古以來,能夠找到知音,彷彿成了每一個人的奢求。

《伯牙絕弦》講了大音樂家俞伯牙,他在彈琴的時候只是聽到一些膚淺的稱讚,缺從未有人道出他的心聲。可是有一天,他遇到了鍾子期,鍾子期能準確無誤的道出俞伯牙的心理,俞伯牙便和鍾子期結爲至交,成爲知音。但鍾子期英年早逝,俞伯牙得知後,認爲自己又要回到從前,就摔碎了心愛的琴,發誓在也不彈琴了。

這個簡短的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深情厚誼,還無聲地向我們齊傾訴着“知音難覓,一失不可尋”。的確,友誼是多麼可貴,又是那麼不易,一不小心,就會失去、破裂。

七歲的時候,我剛剛步入小學的門檻,對於班級這個新奇的詞語,我總是充滿好奇和不解。爲了瞭解這個集體,我開始廣交好友:王明陽、吳止境、謝劍飛……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一下課,我們就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彷彿都是我的親兄弟,把所有的煩惱、愉快都互相傾訴,簡直無話不談;打打鬧鬧,有時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時事而鬧得不可開交,可過一會兒,又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說說笑笑。週末我們還經常聚在一起,到廣場滑旱冰,到學校打籃球,在一起的日子裏,我們都很充實、快樂。可是一轉眼,已盡到了六年級,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每想到這些,我的心裏總是酸酸的,眼角不禁泛出一絲淚花。但我堅信,友誼萬古長存!

知音也許真的一世難求,我們何不珍惜眼前的友誼,讓它延續的更加長久,讓友誼萬古長存!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3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主要內容: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辨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爲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絃,終生不再彈琴。

心得感受: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爲失去了知音,就放棄了他的藝術生涯,失去信心,從此精神一蹶不振,決不彈琴。我覺得他應該繼續彈親繼續尋找知音,雖然這樣,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是一個對朋友誠心誠意的人。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4

當我拿起古文書,翻開一頁,就看見《伯牙絕弦》這篇古文。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古文。我曾經看過這篇古文的現代文。友誼,是不需要地位,金錢,名譽是這篇古文最好的意義。

伯牙乃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春秋時大名鼎鼎的琴師,十分擅長彈古琴,琴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們尊稱爲琴仙。然而。鍾子期卻是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肩背衝擔,手拿板斧的樵夫。儘管他們身份差距如此之大,好似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可他們之間摯心的友誼卻值得伯牙爲鍾子期摔琴。只爲了友誼?摔掉伯牙的瑤琴?那的看是什麼朋友了?

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這句話是我在另一個版本的《伯牙絕弦》中看到的。

伯牙有他的鐘子期。而我呢?菲菲告訴我,我就是她最好的知己。菲菲是我在補習班認識的一位朋友。我們一起笑過,哭過,惡作劇過。我曾經以爲我會有一份天長地久的友誼,到天荒地老都不會變。可真相呢?那不是知己,甚至連朋友都不是。在這之前,我還和那個人一起笑過,哭過,鬧過。那一天,我發現她偷拿我的作業本,在抄我的作業。我頓時呆住了,一氣之下,當着所有同學的面把作業本拿回去。她見了,說:你真不夠朋友,現在開始我們不再是朋友了。說完轉頭就走。教室裏只剩我一個人,我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心想:雖然我和她只認識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可我與她一見如故。我曾經還傻傻的以爲這份友誼可以天長地久的。

暮然回首過去,我的朋友很多,錦上添花的很多。雪中送炭的卻少得可憐。我開始懷疑友誼的真摯。這就應了一句話。友誼是一種生長極其緩慢的植物,砍伐它只需要一瞬間,培養它則需要一生一世。但它也有像泡桐一樣速生的友誼,但它和泡桐一樣,不是上等的木材。還有人說,思念就像開口向下的拋物線一樣,起初愈演愈烈,直到某天達到一個頂峯,但始終還是逃不過時間的洗刷,開始往下掉,僅留下一點抹不去的記憶。

鍾子期只爲了伯牙才存在。而伯牙只爲了鍾子期才奏琴。而我只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遇到一個屬於我的——鍾子期。還有一份天長地久,直至天荒地老都不會破碎的友誼。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5

我們幾天前學習了感動《伯牙絕弦》這篇文章,開始我對這篇文言文並沒有任何感覺,可是當我在明白這篇文章的意思,並反覆讀過後,我對這篇文章有了濃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這一句開始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作用,可是當我仔細思考後,我覺得這一句不可不有。這句話不僅寫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們的特長。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這二人是怎麼“善”鼓琴和“善”聽的,所以繼續往下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讀過老師提供的資料後,我知道了鍾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過喜好聽別人奏樂而已,可是卻能聽懂邊,連音樂家都難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這說明了鍾子期一定也是音樂奇才,也說明音樂這種奇妙的東西是人與人心靈的橋樑。

我的目光繼續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爲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爲鍾子期創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後,用自己的第二生命來悼念這位難得的知音。或許這麼做是由於極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來發泄,用不彈琴來忘卻。

《伯牙絕弦》讓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無價,知音難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對未來的期待……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6

古人云:千金難遇知音。知音,一個我們不敢奢望詞,知音,一生難求。可是古時候的俞伯牙卻遇到了一生的知己——-鍾子期。

這段文言文寫的是俞伯牙在高山上彈琴,巧遇的樵夫鍾子期。俞伯牙談什麼鍾子期就能體會出他的感受。鍾子期死了之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了知音,因此把琴給摔了。伯牙到了泰山,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回想起了從前與鍾子期的情誼。

其實現代生活中也有友誼,雖然不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我爲王翊驕傲,有施冰清這麼一個死黨。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晴天。我們去評選星級學生,我被率先踢到了四星級,體育不及格。五個已經評上了五星級,還有兩個。候選人是王翊,施冰清,章王超。小章以高人氣奪得第六寶座。看着剩下兩個患難之交,我們開始投票,意想不到的是,兩人的票數一樣!第二次,兩人的票數還是一樣。那對患難之交手拉着手,異口同聲地說:“我不需要這個榮譽,讓給她吧!”兩人嗖的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們全班的眼眶都溼潤了,謝老師也流淚了。令我們欣喜若狂的是兩人都晉級了,我們感動了。

友誼之美,永遠會閃爍耀眼的光芒。在那對患難之交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友誼真諦!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7

琴斷心斷,心琴本爲一體,伯牙子期也本爲一體,若分開其中一方,必定無法再彈。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一個能真正理解自己、體貼自己的知音,那麼在這世上會很難過。正所謂“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我如果有像子期一樣的'朋友相伴,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他這個知音。當然,如果換做我的知音失去了,我當然也會心碎,從此隱居山林,再也不想觸碰與知音有關的東西。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八單元主要是讓我們感受藝術的魅力。讀了這組課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薰陶和啓迪也讓我們倍感親切,深受啓發,也應正了海頓說的那名話:“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麼、彈到什麼,子期都能答出來,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彈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誇讚或鼓勵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聽懂他琴裏的故事和情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心心相通。伯牙與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範。通過讀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知音難求。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一句話“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學習了《伯牙絕弦》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爲失去了知音,就放棄了他的藝術生涯,失去信心,從此精神一蹶不振,決不彈琴。我覺得他應該繼續彈親繼續尋找知音,雖然這樣,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是一個對朋友誠心誠意的人。

課文主要講述了伯牙很擅長彈琴,琴藝很高超,而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彈琴,心裏想着高山,鍾子期說:“好啊,你彈的琴聲好象泰山一樣巍峨。”伯牙心裏想到河流,鍾子期說:“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惜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鍾子期一定會知道,子期死後,伯牙很悲痛,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了,於是把心愛的琴摔碎了,終生不彈琴!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8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伯牙絕弦》。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聽琴,鍾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個知音。鍾子期去世了以後,俞伯牙以爲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壞了琴,折斷了弦,終身不再鼓琴了。

我很瞭解他的這種心情,因爲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風琴已經練到八級了,可是還是沒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傷心呀。

俞伯牙學琴時還有一個小故事呢,這個故事是這樣講得:俞伯牙和他的師傅學琴,可是他鼓得音準了,卻沒有感情。他的師傅就把他帶到一座島上,讓他感受大自然。十幾天後他的師傅來接他,他不但鼓得有感情了還做出了《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後人就用“高山流水”這首曲子來比喻知音難覓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讀懂了幹什麼都要重情重義,還懂了知音難覓——尋找知音真困難呀!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9

北風呼嘯,冰雪窗外暖爐旁,打開那千古流芳的良言佳話,領悟《伯牙絕弦》的琴聲境界。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擅長彈琴,對音樂深有造詣,許多人崇拜他的琴技,但真正能聽懂他的音樂,領略他思想的並無一人。遠離宮廷,他獨自一人攜琴而來,獨坐山水間,尋覓靈感。山高而不險,羣山環抱之中,嫩綠與蒼翠相間的樹木在風中搖曳,令人心曠神怡;近處的小溪蜿蜒而下,清澈透明;遠處的瀑布飛流直下,溪潭珠串。伯牙細細感受,開始演奏。悠揚的琴聲隨着嫋嫋的炊煙,飄向遼遠的地方……偶然路過的樵夫鍾子期停下了腳步,他被這音樂深深地陶醉,不能自拔。他能從這音樂中讀懂伯牙的所思所想。一曲未了,他們一見如故,促膝談心,互訴衷腸。是啊!千覓萬覓不如知音難覓,千尋萬尋不如知己難尋!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但能徹底讀懂自己的卻寥寥無幾。可惜,無妒英才,不遂人願,子期先伯牙而去。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子期更瞭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毅然決然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奏。可以想到,伯牙這一摔琴謝知音,他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啊!這一摔琴,摔碎的是他與音樂的緣分,摔碎的是他的第二條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他的物質與精神的根啊!

我們不禁感嘆:人生苦短,知音難覓,伯牙遇子期的欣喜轉眼化爲泡影;我們不禁感動:伯牙爲知音竟可以把自己的心血毅然摔碎;我們不禁感慨:伯牙與子期知己情意的根深蒂固。轉念一想,難道伯牙只能用摔琴來表達對失去子期的悲痛嗎?不!他完全可以創作更多優美的樂曲,這樣天堂的子期也會十分欣慰;茫茫人海,只有子期一人懂音樂嗎?伯牙也可以繼續,可以用音樂感化那些精神麻木的人們,使他們都能愛音樂,懂音樂,成爲自己的同道。他可以傳授音樂,將自己的音樂和故事流芳千古。這樣豈不是更好嗎?我想,很多方式都比摔琴這一極端的宣泄明智,伯牙不應爲個人情感而斷送他的卓越的音樂才華!

合上書,仍充滿對伯牙絕弦的無限回味,二千年之後的今天,那令人動容的場面已經不在,那聚少離多的知音也已經不在,留下了僅僅是那令後人回味永遠的高山流水的餘音嫋嫋……

《伯牙絕弦》讀後感 篇10

我們非常有幸聆聽了羅才軍老師的《伯牙絕弦》一課。我深受感動,心潮澎湃,聽完課之後更覺餘音繞樑,激動不已:伯牙絕弦兮,妙哉!我想就羅才軍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通過這堂課,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知音難覓”,而且還學會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知音。

在課堂上羅才軍老師巧用文本,努力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多向感受,讓學生把心放進課文裏,設身處地去讀,去想。讓學生的靈魂沉浮於字裏行間,讓心靈浸染書香。羅才軍老師注重以人爲本,多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心靈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切身體會本文所表達的純真友情,讓學生深刻體會子期與伯牙之間難能可貴的友情。如:讓學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在斷絕弦的時候,還斷了什麼?如果你就是伯牙,假如能再見到子期,你最想說什麼?通過想象說話,寫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同文本真切地暢談,與老師真情互動。

二、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文言文更是如此。

《伯牙絕弦》充滿着濃濃的語文味,教學時,羅才軍老師注重靈活多變而又紮紮實實的朗讀指導。整堂課,教師反覆多次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從剛開始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想像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不論是自由讀、指名讀、自願讀、範讀還是通過填空幫助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朗讀都步步落實,毫不含糊。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嚐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

三、羅才軍老師的教學語言、評價語言精當巧妙。

課堂中老師自始至終都能認真聆聽學生的回答,並做出恰當合理的評價,如:聽了學生精彩的朗讀後,及時誇獎:“好一隻百靈鳥,真動聽”;“讀出了泰山的高,同時你的朗讀水平也高了”;“很好,能讀着下文,念着上文”;“能想着畫面,讀出韻味”……生動有趣的語言激勵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主動性,也幽默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營造了濃濃的課堂氛圍,叫人感到無比佩服。

四、課堂的精彩源於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

同時,它也源於老師對於語文的滿腔熱情,源於老師充滿魅力的才氣,源於老師“讀書就是生活”的理念,而這又是羅才軍老師所具有的,正源於此,課堂上掀起了情感波瀾,產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獲益良多,我將不斷努力,把自己的所感所獲運用到平時的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