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精選16篇)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精選16篇)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

我喜歡《三國演義》中七擒孟獲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諸葛亮和孟獲。南中蠻王孟獲起兵反叛,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獲是因爲驕傲被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還是因爲驕傲被生擒。後來諸葛亮使用計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獲。第七次諸葛亮捉住孟獲後說:“再放孟獲一次。”孟獲痛哭着說:“丞相七擒七縱,從古至今,也沒有這樣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無情無義的人了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足智多謀,還有他做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從這個故事裏我學到了做事情要用頭腦,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會前功盡棄。就像孟獲的藤甲軍那樣被全部燒死。

我還學到了做事情要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講的'道理那樣。

我還學到了做事情不能驕傲,要不然一定會失敗的。所以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虛心,多學多問,增長知識。

我非常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2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在那麼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劉備駕崩後,它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這是位無能的'新皇,當時勢力雄厚的魏國曹丕就聯絡了孫權以及遼東鮮卑、南蠻等少數民族的首領,大舉伐蜀。卻敗給了諸葛亮。

就在這次戰爭平定後不久,南蠻王孟獲又舉兵十萬準備謀反,諸葛亮率領人馬迎敵,運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孟獲。爲了讓孟獲真心臣服,還七擒七縱,最後孟獲輸的是心服口服,並且十分敬佩諸葛亮,決定再也不背叛蜀國了。

讀了這段故事後,我認爲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心胸也很寬闊,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孟獲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也被這種寬宏大量所感動了,以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想想在我的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事情。鋼筆被同學摔壞了,如果我們板着臉,惡聲惡氣的讓他賠償,他不但不會理睬,還會發生爭吵。最後,兩人心裏都不開心。如果我們換個態度,笑眯眯的對他說沒有關係的話,犯了錯的同學自己也會不好意思主動過來認錯的。

雨果曾說過:“世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勢服人,心不然。禮服人,方無言。”希望我自己能擁有這樣美好的心靈。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3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是呀!要想別人服你,就要讓他得心先服你。因爲蠻力不能解決一切,而智慧卻是萬能的。不是嗎?這一點小小的收穫都來自於《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大起蠻兵十萬,犯境侵掠。孔明爲平定四方,決定親自征伐蠻王。孔明共擒孟獲七次,爲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趙雲等人殺了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也被張嶷、張翼所擒。孟獲不服,孔明放虎歸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後,用火攻戰勝孟獲,7戰7敗,使孟獲輸得心服口服,決定永不再戰。

這個故事雖短,卻令人記憶深刻。區區一蠻王,爲何驚動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讓後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對付魏、吳兩國。孔明之所以能戰勝頑強抵抗的`孟獲,不就是因爲智慧遠遠比蠻力更重要嗎?孟獲雖會用計,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諸葛亮用計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獲怎能不敗?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智慧永遠比蠻力更爲重要.輸贏並不重要,若想讓別人服你,你就得讓他的心先服你.這樣的勝利纔是真正的勝利,不是嗎?《七擒孟獲》中孔明並非有意殺孟獲,他明白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不再戰爭。

這些收穫讓我受益匪淺,從中讓我聯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貓和老鼠》中那機靈的小老鼠,爲何它能屢次從貓口逃生?也就是因爲智慧的力量大於蠻力。還有一次,我與外公下棋。我與他大戰8盤,但我屢戰屢敗,8盤竟輸掉了7盤。前7盤,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盤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來我真的是輸了呀。現在回想起來,外公的戰爭基調不就是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嗎?外公真可謂是“孔明二代”啊!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4

《弟子規》有云:“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是也。

諸葛亮輔佐劉禪時期,南王孟獲起兵十萬造反,諸葛亮親自率兵前去征討。軍隊前進時,馬謖來慰勞軍隊,對諸葛亮說:“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但願丞相這次南征真正的戰略目標,在於使他們內心歸順。”

諸葛亮派魏延、趙子龍,第一次生擒孟獲。諸葛亮設宴款待他,接着審問孟獲:“如今你服不服?”

“不服!丞相靠山路狹窄,一舉把我擒獲,我回去一定要和你一決雌雄!”孟獲斬釘截鐵、理直氣壯地回答。於是諸葛亮放孟獲于山中。

第二、三次,諸葛亮生擒孟獲,孟獲皆不服。

第四次,諸葛亮當作大發雷霆的樣子,命手下人道:“給我拖出去斬了!”

孟獲臉上毫無懼色:“若丞相今日放我回去,我定報四縱之雪恨也!”諸葛亮見他還是不服,又放了孟獲。

第五次,被自家洞主楊鋒擒獲,但他依舊不心服口服,高高昂起頭:“這是被自家洞主擒獲的,非丞相之功也!”

直到了第七次,諸葛亮在盤蛇谷內用大火燒死了兀突骨與三萬藤甲軍,孟獲以爲諸葛亮必死無疑。道盤蛇谷,火光四起,臭氣熏天,方知中計,被諸葛亮滿門擒獲。諸葛亮派使臣於孟獲帳中:“我們丞相還想放你回去,特派我來告知你。”

孟獲滾下熱淚:“七擒七縱,古今未之有也,我今日必服也!”

孟獲和一家老小匍匐於諸葛亮腳下:“丞相,我今日必服也!”

諸葛亮問:“你真的.服了嗎?”

“丞相之大恩大德,世代皆不忘也。”孟獲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於是,諸葛亮封孟獲永爲南人洞主,直到諸葛亮道滬水時孟獲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用武力壓服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誠意打動別人,讓別人心服口服纔是明智之舉。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5

今天,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中華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獲》,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散居着許多的少數民族,蜀漢對他們的統治並不鞏固。劉備死後,這些少數民族首領紛紛反叛,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南征。孟獲在當地少數民族很有威望,所以諸葛亮決定生擒孟獲。第一次,孟獲被埋伏的蜀軍生擒了,諸葛亮把他放了回去。第二次又被自己人抓了起來,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最後孟獲被諸葛亮的寬宏大量、足智多謀打動了,心甘情願地投降了。

我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讓孟獲欽佩的'五體投地,我一定要向他一樣足智多謀! 我還從書本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凡事都要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不能向孟獲那樣蠻橫不講理,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6

說起諸葛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讓別人輸,就要讓他輸得心服口服!

當時,正是劉備死後不久的日子,曹丕派出四路人馬前去攻打漢中。諸葛亮爲了有一個安定的後方,決定率領大軍去討伐孟獲。孟獲得知後,便率領兵馬迎戰。孟獲遠遠看見蜀軍隊伍交錯,旗幟混亂,也就放心了。誰知,這正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孟獲拍馬出陣,沒戰幾回合,蜀軍回身就跑,孟獲一路追趕。忽然三名蜀將帶兵從山谷裏衝出,切斷了他的退路,把他活捉了。孟獲被押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把他給放了。孟獲回山寨後,讓弟弟率領一百多人帶一大堆珠寶給諸葛亮,這些計謀怎能瞞過諸葛亮?最後,又把孟獲抓住了。但諸葛亮又把他放了。之後四次,他仍然敗給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孟獲只能向烏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衣是刀槍不入的',諸葛亮就用火攻,把藤甲衣燒個精光。孟獲第七次當了俘虜。這一次,孟獲輸得心服口服,決定謝恩投降,永不造反。

讀了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正在玩耍,看見兩個小朋友在比賽跑步。第一次,較小的小朋友輸了很不服氣,要重新比過。他接二連三輸了多次後,終於對另外一個小朋友心服口服。

現在,我想,要是每一個人都像諸葛亮一樣以智取勝,而且還讓別人輸得心服口服的話。那我相信,世界一定會變的和平!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7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有:《桃園三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溫酒斬華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算《七擒孟獲》。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很多。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滬水,想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諸葛亮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很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家常之事,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把孟獲放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時,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諸葛亮,那兵雖強,可是使用植物做的.藤甲有弱點存在。諸葛亮用火戰勝孟獲,孟獲輸的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本領高強,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深深地感動了孟獲。

讀了這個故事,我認爲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他不但沒有這樣,還給他鬆綁,請他吃酒,以禮相待,還把土地還給了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人,但也被他所感動,由此可見,最大的力量不是“打”!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做,就少了一個敵人。此乃得心者,得天下也。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8

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根與魂,是我們華夏兒女遺傳基因和精神支柱,我們要像神聖的生命火炬一樣將國學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這麼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比較喜歡、感受比較深刻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駕崩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但他是位無能的皇帝。不久後,南蠻王孟獲舉兵十萬準備謀反,諸葛亮率領人馬迎敵,運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猛獲。七擒七縱使猛獲比較終心服口服,徹底歸順。讀了這段故事後,我認爲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而且面對敵人的.時候心胸也很寬闊。

回想起我在學習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事情。我的筆被同學弄壞了,如果我們都板着臉,惡聲惡氣得大吵大鬧、大打出手,比較後兩個人心裏都很不開心,還要被老師放學留下來叫家長來學校,回家還要被父母批評教育。這時在我腦海裏突然略過了這些像狂風暴雨般可怕的“場景”。冷靜三秒後,我們並沒有動手打架,而是和同學好好溝通,我主動說一句“沒關係”,他也一句“對不起”,我倆都笑了。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是不行的,我們需要運用智慧和胸懷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從這個故事裏悟出的道理。以此可見,比較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是自身的實力和寬廣的胸懷。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9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裏面的精彩故事實在太多了,如《: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草船借箭》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因爲這個故事讓我感慨良多。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要解決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就要運用智慧!這是我從《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中受到的啓發。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滬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的威望很高,就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一共擒了孟獲七次,也放了孟獲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他不服,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後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木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七戰七敗,孟獲輸得可是心服口服。諸葛亮不僅戰術高明,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地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之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於是,“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爲了千古美談。

歷史從未走遠,反而歷久彌新,在今天也能引人深思。諸葛亮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孟獲雖是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容大量的情懷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就會多個朋友,少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0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對別人,有時並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獲得他們的心……這是我對《七擒孟獲》的感悟。

劉備死後,劉禪接位,諸葛亮爲了平定南蠻,便點兵南征,不費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蠻王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便放了他,還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後來,一次又一次……最後在第七次,孟獲他感動了,便歸順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便平定了南蠻。三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諸葛亮一次又一次放了南蠻王孟獲,如此這般七次,諸葛亮有着麼笨嗎?其實諸葛亮擒到的並不是人,而是心。從表面上看來這招並不強大,但爲什麼卻成了三國演義裏最讓人稱道的一段佳話?

其實,諸葛亮最厲害的並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顆能包容萬物的心,讓大家都臣服於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讀了《七擒孟獲》之後,我非常佩服諸葛亮,我以後要向他多多學習,他的智慧能讓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啓發!!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1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屬“七擒孟獲”。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良多,想要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這是我從“七擒孟獲”中受到的啓發。

“七擒孟獲”中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所以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於是便有了一次次的'擒與放。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卻是用植物做成的戰甲,有弱點存在。孔明用火攻戰勝孟獲,孟獲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能力高強,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深深的感動了孟獲。

“七擒孟獲”的故事傳爲千古美談,看了這個故事後,我認爲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子做,還爲他鬆綁、賜酒、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忍字當頭,做事深謀遠慮,那麼,我們前面的道路也許會更平坦一些。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2

諸葛亮五擒五縱孟獲之後,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銀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見情況危急,在銀坑山前與蜀軍交鋒,蜀軍失利,蜀軍張飛、馬忠兩位大將被擒,趙雲主動請戰,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諸葛亮認爲不可,硬拼不行,必須智取。諸葛亮略施小計,一舉擒獲祝融夫人。諸葛亮爲感化夫人,親自給夫人鬆綁,並設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後,孟獲借木鹿大王的力量與蜀軍對壘,蜀軍未見識過木鹿大王的青獸陣法,只好退兵回營,向諸葛亮報告,諸葛亮安慰衆將,此次失利,只因青獸陣法特殊,諸葛亮心中早有破陣之法。次日,諸葛亮親自上陣指揮,孟獲大敗,無家可歸,祝融夫人勸孟獲投奔烏克國王,孟優建議投奔蜀軍,孟獲堅決反對。帶來洞主獻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機刺殺諸葛亮。陰謀沒有得逞,被諸葛亮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將他們一舉擒獲,孟獲不服,諸葛亮曉之以理。孟獲說:“這次是我自己來送死,所以不算。”諸葛亮說:“我已六次擒你,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獲說:“兩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強奪之,今又犯我南邦,實屬貪得無厭,我世居此地,豈能將大好河山拱手送人。”

諸葛亮憤怒的說:“強詞奪理,一派胡言,向來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當年割據紛爭,黎明塗炭,是先帝一統西蜀,恩澤兩川,爾等卻興兵鬧事,殺戮朝廷命官,滋擾地方百姓,屢犯邊庭。義師南進以來,你又屢次自言其語,窮兵黷武,使狼煙遍燃沃土,陷夷民於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歸順,你將有何面目見南邦父老?!”孟獲雖有感動,但內心仍有不服,說:“孟獲仍有良策,可破蜀軍。如若再敗、不服,當斬孟獲全家。”諸葛亮說:“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煙之地重生煙火,痛惜負傷之兵再舉刀槍。此皆你之罪也!諸葛亮爲使孟獲心悅沉服,歸順蜀國,竟然給孟獲鬆綁,全數釋放。孟獲重整旗鼓,並請烏克國王在桃花寨擺開戰場。諸葛亮指揮各路將士,奮勇破敵,儘管孟獲請來藤甲兵,諸葛亮巧用火攻,孟獲以慘敗告終。第七次被擒,在諸葛亮一再教化下,終於歸順蜀國,從此南中太平。

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嫺熟,用兵如神,有安幫治國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後,揮師北伐,與吳國孫權休好結盟,共討魏國曹丕,匡扶漢室,以投實現先帝劉備的遺願。諸葛亮的才能來自於勤奮、刻苦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我要向諸葛亮學習,多讀書,讀好書,牢記“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立志長大後成爲國家有用之材,報效祖國。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3

縱觀《三國演義》裏面內容精彩不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巜空城計》等,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諸葛亮的《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南方蠻王,孟獲經常帶兵侵入諸葛亮的南部邊界,於是諸葛亮就帶兵去討伐孟獲。諸葛亮見孟獲有勇無謀,決定生擒感化他,讓他心服口服投降。諸葛亮七擒又七放孟獲,最後孟獲真心投降蜀國。諸葛亮用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成功感化了孟獲。就連我們的.偉人毛澤東對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都非常推崇。

在古代社會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當今社會仍是這樣。這使我想起最近新型肺炎病毒的事情,病毒剛在中國蔓延時,中國政府號召國人不聚會,少出門,每天量體溫,出門要戴口罩的,把病毒悶死在家裏,並且很快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可歐美諸國對中國政府的觀點指指點點說我們限制人們自由,違法人權,並對中國政府橫加指責。當病毒剛開始在歐美蔓延時,他們的民衆不戴口罩,出門也不戴口罩。當病情大面積蔓延時,他們這才慌了,纔想起中國抗疫寶貴的經驗,並要求中國分享抗疫經驗。可我們中國政府不計前嫌大度對他們進行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的援助。當其他國家得到援助時,就對中國充滿了感激之心,並表示與中國建立友好互助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同學們出現矛盾時,往往都以誰力氣大,誰朋友多來解決問,如果我們多學習諸葛亮化敵爲友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那豈不是更加美哉?

通過《七擒孟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要動腦,不能用武力去解決,只有用智取勝,以德服人,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生活中與同學或朋友發生問題衝突時更是要這樣,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學會用這種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4

衆所周知,蜀國的諸葛亮遠征南方,七擒六縱南蠻首領孟獲,蠻方纔平。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現在我來大致說一下。

南蠻造反,諸葛亮引兵遠征,第一次活捉孟獲,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六次不服,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瀘水,過四大惡泉,經桃花水,迎南蠻野獸,戰藤甲兵,終於,孟獲及弟孟優,妻子宗黨人等,盡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獲感其恩德,乃爲諸葛亮立生祠,還呼孔明爲慈父,各送珍珠,金寶,藥材,耕牛,戰馬以資軍用。

這個故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於“七擒六縱”。諸葛亮爲什麼要放他這麼多次呢?因爲這樣才能使南蠻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師回國的話,那麼南蠻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後必反。而且孔明有這個實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還說:“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須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圖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蠻,而是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纔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也就描述說明了這一點,“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表面上是跟隨曹操,心裏卻無時無刻念着劉備,這就是曹操沒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5

今天,我再次翻開《三國演義》,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叫做孟獲的'人和一些士兵造反,諸葛亮就去抓他們回來。第一次,孟獲和王平大戰,諸葛亮指揮王平假裝戰敗跑到一個山谷,孟獲不知是計,他一到山谷就被抓了。第二次,諸葛亮去劫糧草,孟獲派董荼,但董荼是內應,他不戰而敗,當晚,董荼把孟獲抓獲了。第三次,孟獲讓孟優裏應外合,但孟優被諸葛亮灌醉了,孟獲又被抓了。第四次,孟獲不服氣,就攻打蜀兵,諸葛亮在孟獲的軍隊攻勢減弱的時候出奇兵,孟獲逃到樹林前,諸葛亮已經在那……

孟獲被諸葛亮抓了七次,諸葛亮也放了他七次。我佩服諸葛亮的大度和機智,用智謀和寬容感動了孟獲。孟獲經過這麼多次的爭鬥,終於永遠不再背叛,我覺得孟獲的這種敢於拼搏,最後認清形式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七擒孟獲讀後感 16

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機智。其中最能表現出諸葛亮機智的一篇文章是《孔明出師七擒孟獲》。

首先,他的機智表現在埋伏計上。有一次,孟獲見諸葛亮揮軍南下,就親自出來應戰。孔明在陣地後埋伏好人馬,叫王平在戰場上假裝戰敗,引得孟獲前來。孟獲不知是計,逞強好勝,一路追趕,正中諸葛亮的埋伏。只聽一聲炮響,鼓聲大震,魏延從山谷後面殺出來,切斷報孟獲的退路,生擒孟獲。這可真是埋伏用兵如神,機智擒拿孟獲。

在這篇擒拿孟獲的'文章中,諸葛亮多次巧用計。除了埋伏計以外,還有誘敵計、將計就計、明守暗攻計、解除猛獸計、識破詐降計、火燒藤甲計。他一次比一次機智,一次比一次智慧。最後讓孟獲心服口服,乖乖地投降了。

啊!諸葛亮真是一名聰明、智慧、用兵如神的將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