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七擒孟獲》有感大綱

讀《七擒孟獲》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讀《七擒孟獲》有感1

今天,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中華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

讀《七擒孟獲》有感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獲》,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散居着許多的少數民族,蜀漢對他們的統治並不鞏固。劉備死後,這些少數民族首領紛紛反叛,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南征。孟獲在當地少數民族很有威望,所以諸葛亮決定生擒孟獲。第一次,孟獲被埋伏的蜀軍生擒了,諸葛亮把他放了回去。第二次又被自己人抓了起來,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最後孟獲被諸葛亮的寬宏大量、足智多謀打動了,心甘情願地投降了。

我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讓孟獲欽佩的五體投地,我一定要向他一樣足智多謀! 我還從書本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凡事都要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不能向孟獲那樣蠻橫不講理,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讀《七擒孟獲》有感2

衆所周知,蜀國的諸葛亮遠征南方,七擒六縱南蠻首領孟獲,蠻方纔平。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現在我來大致說一下。

南蠻造反,諸葛亮引兵遠征,第一次活捉孟獲,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六次不服,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瀘水,過四大惡泉,經桃花水,迎南蠻野獸,戰藤甲兵,終於,孟獲及弟孟優,妻子宗黨人等,盡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獲感其恩德,乃爲諸葛亮立生祠,還呼孔明爲慈父,各送珍珠,金寶,藥材,耕牛,戰馬以資軍用。

這個故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於“七擒六縱”。諸葛亮爲什麼要放他這麼多次呢?因爲這樣才能使南蠻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師回國的話,那麼南蠻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後必反。而且孔明有這個實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還說:“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須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圖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蠻,而是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纔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也就描述說明了這一點,“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表面上是跟隨曹操,心裏卻無時無刻念着劉備,這就是曹操沒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讀《七擒孟獲》有感3

我在讀《中外歷史故事》的“諸葛亮七擒孟獲”中深有感觸。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劉備去世後,要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然而在其中,南中地區發生叛亂。叛亂的首領是孟獲,他在當地很有威望,這給蜀國統一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於是,丞相諸葛亮要去南中平定叛亂,本來他是可以很輕鬆的平定這次叛亂的,但爲了收服當地民心,諸葛亮打算用攻心策略。公元225年3月,蜀軍大舉南征,輕鬆地生擒叛亂首領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放了他。但沒過多久,孟獲又被擒住,還是不服,又被諸葛亮放了。就這樣,孟獲被捉了放,放了又捉,前前後後共計七次,最後終於心服諸葛亮,誓不再反。

諸葛亮這一招就是有名的“欲擒故縱”。自古天下最難之事當屬降服人心,而孔明寬宏大量,利用智謀令孟獲心服口服,乃歸功於“智”一字也。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假如你的親人或朋友對你犯了錯誤,我們有時就該忍一忍,寬容一下別人,不停地拉別人的“小辮子”這是不值得的。想一想,如果在這世界上多一些寬容,會使大家更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到那時候,我們心連心,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這是我的看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