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通用10篇)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通用10篇)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1

對於語文教學來說,它是科學,也是藝術。以前沒有更深的感悟,也沒有把語文作爲一種藝術而教學,也沒有把“教學藝術”這四個字讀厚。自讀了於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後方恍然大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今天我對“教學藝術”的理解是:把語文作爲一種藝術,用更高明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不僅有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智慧的啓迪、而且有情操的陶冶,總之,讓所有的學生在你的課堂,從不同的角度都有所得。

於老師說得好,語文教學藝術來自於方方面面,很難說哪一個方面重要。但我認同於老師的觀點,那就是首先來自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我的理解是因爲它是教學藝術之本。再高明的教學方式、方法,不鑽研教材就沒有法兒。就像演員一樣,再好的演技都來自於劇本和生活,有時又要超越劇本,還要有個人風格,這與我們的教學是一樣的。所以,我深知把語文作爲一種藝術教學,離不開對教材的鑽研。

至於對教材的鑽研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方法,於老師的方法就是多讀,讀若干遍,讀出味來了,就豁然開朗了,方法也就有了。而有的`人的方法就是,讀第一遍後合上書,回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在這個地方鑽研教材,用高明的方法,把它變成教學藝術。方法有多種,但都離不開教材,一定要下功夫鑽研教材,否則就不會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談不上藝術。像於老師說的,教材把握不好,甚至於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會南轅北轍。錯了,偏了,還有什麼藝術可言呢?

準確地把握教材,鑽研教材,是處理教材的藝術。然而,要使語文教學藝術真正成爲藝術,還得研究學生。因爲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學生的精彩而精彩。我們要學會把掌聲送給學生。

現在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信息量大,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見解的人,不是裝知識的機器人,今天的孩子只有愛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理解和尊重、肯定和激勵。我在六(3)班的語文教學中,還是比較快樂的。因爲,我理解那些學困生,上課總是給他們提供發言,發表見解的機會,說不對沒關係,說的有獨到見解就大大表揚,給予肯定和激勵。發現學困生並不困難,只是以前沒有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們,忘了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的人。於老師的教學藝術理解和尊重孩子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架子,讓課堂充分民主,充滿情趣。

所以說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更是善待學生的藝術。

教學藝術更離不開語文老師的藝術修養。語文老師課堂上不但會講,善讀,而且要擅長表演藝術。如說話藝術、朗讀藝術、書法藝術、繪畫藝術。一個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人,一張口,一出手,一投足就會自然地流露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情操、品格、氣質、修養。

至於語文老師的藝術修養,我的理解是要更高一些,要想做一個有藝術修養的語文老師,需要終生學習與追求。

以上是我讀於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感悟,感悟於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藝術,感悟理解,尊重學生的藝術,感悟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與名師同行,讓我有教好語文的底氣,與書籍同行,讓我更快的成長。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2

一直以爲教育是一種教與學的互動,一直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不滿意。拿起《課堂教學藝術談》初只想能手把手地教我一些教學技能,而且,對學生真正有意。哪知,一看就一口氣到了231頁。

這本書根據美學、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等原理,針對中小學課堂教學實際,結合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系統地對教學準備、教學結構、教學語言、教學組織、教學提問、教師機智、教師形象、教學風格和教學評價等教學藝術問題進行了論證,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看了以後,雜感頗多,也澄清了以往一些對教育的模糊的認識。課堂教學的根本是什麼?理想的課堂教學,最後是讓學生在知識、智慧、情操等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教師一方面要盡情表現,充分展示藝術才能,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學生的活動,應當按照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使他們變聽不懂到聽得懂,並且願意聽;從看不懂到看得懂,並且願意看。爲此,教師應先要通曉所教內容,加以消化吸收,並針對學生實際,用自己的語言,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教給學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牽住學生的注意力。回想多年的教學實踐,我也認識到,教學活動中充滿着情感的因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情感具有的調節、動力、強化、感染、遷移等功能。這,既是疏通情感的.藝術,又是促進教學的藝術。

說來看到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理論,然而,卻從來沒有過時,歷久彌新。課堂是實在的,花俏的教學流程往往喧賓奪主,易失課堂的根本。然而。課堂教學的藝術確實是無止境的,需要有心人不斷的追求。我雖然不聰敏,但我願意去做!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3

讀黃愛華老師的專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有感。黃愛華老師是深圳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近年來,他辛勤耕耘,勇於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讀了黃愛華老師著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感受頗多,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讀了這本專著的心得:

1,開講,體現了一個“趣”字。

例如,他用音樂課的“節奏練習”來導入“循環小數”,用“猴王分餅”的故事來導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用發佈亞運會新聞的課前談話來導入“百分數的認識”,用“奶奶和孫子生日”的故事來導入“年、月、日”等,都較好地創設了問題情境,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顯示出紮實的教學功底。

2,新授,體現了一個“實”字。

例如,在“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例中,在基本講完新課後,他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活動:讓學生書寫10個百分數,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並且儘可能地快。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老師突然叫停筆,讓學生默默地數一數,自己寫了幾個。接着,教師提問:“你能告訴老師寫了幾個嗎?”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沒有讓學生回答,而是接着問:“你能用百分數來告訴老師完成的情況嗎?”學生頓覺有趣,積極思維後,有的學生回答:“我已經寫好的個數佔要寫個數的30%。”有的學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務的40%。”有的學生回答:“我還剩任務的60%沒有完成。”有的學生回答:“我再寫任務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師又問:“你們是如何想出這些百分數的呢?”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如一學生回答說:“我寫了4個,佔任務10個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師充分肯定學生愛動腦筋,學生獲得了學習成功的滿足。這個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練習了寫百分號,更重要的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用到了實踐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爲後續知識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3,練習,體現了一個“精”字。

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例的練習就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色。黃老師在練習設計中,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注意應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聯繫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在練習的編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繫,在評價中受到激勵。

4,結束,體現了一個“活”字。

例如,“質數與合數”這一課的結束就設計得頗有韻味,他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後啓發學號數是1號的同學先走,因爲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再讓學號數是質數的同學走,最後讓學號數是合數的同學走。先走的學生要大聲報出自己的學號數,讓沒有走的學生判斷。學生在饒有趣味的遊戲活動中,既鞏固了知識,又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藝術不僅取決於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完善的智能結構,如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生動的表演技巧和較強的組織能力等,而且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法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僅從教學過程這個方面分析一下黃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的特色。

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給我的啓迪:黃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爲學生髮展而教;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在教學藝術上,求“實”,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響着我。教學生先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的基礎。我堅信我在教學中要向黃老師學習,熱愛自己的學生。在教學方法上,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

黃老師對教學的鑽研,對孩子的愛深深地影響着我。我從他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學到了對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教育教學觀點,也不斷促使着我激勵着我錘鍊精湛的課堂教學,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設精彩的教學舞臺。黃老師提出了一個教育的永恆目標:暢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師在複雜多變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育智慧的追求”。其中最令我深思的幾句話是:1,讓人把話說完吧!(傾聽是一種教育行爲和教育方式,傾聽的方式表現出教育的質,尊重,信任,虛心。傾聽中迸出教師的智慧<傾聽的核心是思考>)2,求異蘊藏着創新,蘊藏着靈性,而這靈性就是思維創新的火花。3,課堂上的精彩,源於上課之前的精心。4,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語言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此外,黃老師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滿天星辰,沒有誰註定滿腹經綸,妙趣橫生……”,激勵我們不斷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斷創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引人入勝地創設問題情境、激情四射地開展探索研究、意猶未盡地實踐延伸。比如:在循環小數一課裏,黃老師用盡人皆知的: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謠,作爲本課的“開場白”,形成了輕鬆、愉悅、民主的學習氣氛,使學生一下子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黃老師的課堂猶如師生間對話式的真誠交流。孩子們想說,敢說,而黃老師也給足了孩子們充分表達的機會。哪怕說錯,他也耐心地傾聽,甚至爽朗地對答錯同學笑,在笑聲中傳遞給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讓孩子聽得心服口服。黃老師的評價語沒有充滿激情卻充滿了真誠,讓人得到真實的激勵和有用的指導。正是黃老師的“平淡中見神奇”讓我們領略了數學課堂的無窮魅力。這種創新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的!

老師們說:“聽黃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聽黃老師的課,確實感到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

學生們說:“我們最愛上黃老師的課。”

恩師邱學華鼓勵黃老師:課堂趣、活、實,路子是對的。

還有專家評價黃老師的課說:課堂讓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課堂過程不是預設生成,而是互動生成,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

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孫曉天教授聽了黃老師的課後評價說:“師生精彩”、“新課程倡導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體現到位”、“特級教師實至名歸”。

教學藝術是教學規律性和創造性的辯證統一,是教師思想、業務、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綜合體現。也是我作爲教師一生所追求的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4

本書集許書明先生多年研究成果之大成,它包括中學語文卷和小學語文卷兩部。中學語文卷遴選了當代十大名師,小學語文卷遴選了當代八大名師。選擇的標準兼顧兩條:一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三次教育大變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創立或倡導了“特色語文”並自成理論體系,影響較大。

當代中學語文界的十大名師是指:第一代名師於漪的“情美語文”,錢夢龍的“導讀語文”,寧鴻彬的“輕簡語文”,洪鎮濤的“本體語文”,蔡澄清的“導學語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師餘映潮的“創美語文”,程少堂的“文化語文”,黃厚江的“本色語文”,趙謙翔的“綠色語文”;第三代(新生代)名師董一菲的“詩意語文”。

當代小學語文界的八大名師是指:第一代名師李吉林的“情境語文”,賈志敏的“本真語文”,於永正的“悟讀語文”,靳家彥的“導讀語文”;第二代(中生代)名師竇桂梅的“情思語文”,孫雙金的“情智語文”,第三代(新生代)王鬆洲的“詩意語文”,薛髮根的“簡略語文”。

這18位名師創立或倡導的“特色語文”是對“語文課程”的獨到解讀,蘊含豐富的“智慧課堂”教學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課堂”教學藝術。他們的智慧課堂教學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論體系,成爲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內驅力。他們的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因人而異,各具特色)是“教學智慧”的結晶,是“智慧語文”的珍奇。探索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評析名師的教學課品,是深化課改的需要,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是名師成長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書在結構上採用專人專題的研究形式,自成章節。每個章節由三小節構成:第一節“名師智慧課堂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特色);第二節“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5—6種智慧藝術表現形態);第三節“名師經典課品片段賞析”(最能體現名師特色語文的教學實錄片段)。三節之間的內在聯繫是:第一節凸顯名師“智慧課堂”的教學藝術理論特質;第二節從教學實踐層面探索智慧藝術的表現形態;第三節是對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現場展示。

本書的理論價值表現在:它既不是籠統的研究教學藝術,也不是單一的研究教學智慧,而是將影響和制約智慧藝術的.諸多因素綜合起來進行考察,着眼於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適合教學論原則的教學方法應當說都是好的和正確的,但要把教學昇華爲藝術,僅有1

好的和正確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還需將其達到審美化、藝術化的程度,才能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想。本書創造性地提出“智慧藝術”的概念,意在從教學智慧的角度研究教學藝術,屬於教學藝術的應用性研究,屬於微觀教學技術研究,針對性和應用性強。

教學具有藝術的內涵,它既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精湛的教書育人的技藝、技能,又是沒有成式可套、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方式,還要注意運用語言、動作、音響、圖像等形象化手段表達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思想感情。本書從一個側面揭示出名師成功的有效途徑和奧祕,這對一般教師的迅速成長和最終成功,具有特殊意義和價值。

本書的實用意義表現在:它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普遍缺乏趣味,學習情緒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現狀,提出向名師求教,做智慧型教師,學習借鑑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技藝、技能和藝術修養。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5

打開書櫃,抽出一本幾年前買下的書《課堂教學藝術》,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勢比那書所寫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變化,打算扔掉,我卻及時被《序》裏前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所說的話給吸引住了。

具有知識的人不一定就勝任教學,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還要求有極大的技藝來合理地利用這些材料,以便把知識傳授給別人。

於是我再次看了這本書,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輩所寫,他獨特的方法、精練的`語言,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一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再次閱讀也有新的收穫與體會。

就如我們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沉悶的氣氛,或者學生愛講話,搗亂課堂紀律都會把教師折騰得心浮氣躁、筋疲力盡,於是接下來的就是開口大罵,結果學生受責心情欠佳,當然換不起興趣,同時,教師自身也更加苦惱,噪子又受傷了。因此,此書介紹在這個時候應當作出適當的藝術調節,促使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種方法的使用被稱之爲調節的藝術。當講授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可以用故事調節;爲了加強雙邊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適當運用練習來調節;有時新概念、新內容較多,學生容易應接不暇,力有從心,可以先複習舊知,以調節緊張的思維,使講授能進行下去;每當講到一定時候,有些學生難免會注意力分散,教師及時提出問題,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另外,幽默在教學中能創造活躍的氣氛,啓迪學生的智慧,也可適當運用

調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教師僅是爲了追求生動,講課時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個勁地往學生那裏塞,爲調節而調節,結果不僅使學生有畫蛇添足、重複囉嗦之感,而且往往喧賓奪主,沖淡主題。因此,運用之秒,存乎一心,調節要以說明原理、變換氣氛、平衡心理爲度,只有把握了這個度,纔可以說是真正掌握了調節的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除了調節的藝術,還有應急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批評的藝術、樂學術、超人術

言之有理,道之於行。這本書裏介紹的各種課堂教學藝術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還得靠我們自己去實踐與運用;能否把我們的教育事業推上新的臺階,還得靠我們不懈的努力與進取了。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6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藝術》。雖然沒有全部閱讀完畢,但是書中所羅列到的一些課堂教學基本藝術卻使我感慨萬分。作爲一名在職教師我內心更是深刻體驗到好的教學藝術對教學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這本《課堂教學藝術完全手冊》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在分析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模式優化基礎上,詳細、深入地介紹了教師的講演藝術、教學組織藝術、教學啓迪藝術、課堂心理輔導藝術、家庭教育藝術等先進實用的教學藝術,從而使每個教師都能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使學生愉快地學,積極主動地思考,在寬鬆的氣氛中掌握各門知識。由此聯想到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還是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之中。只有學科專業知識,而不講課堂教學藝術的教師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精湛的教學藝術的教師,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課堂教學藝術是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它融匯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美學及其他一些人文學科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具備了以上各學簡報相關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出神入化,化平庸爲神奇,成爲課堂教學藝術的大師。

在我所任教的音樂學科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尤其是喜歡音樂課,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樂課堂教學任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了。音樂是一門不同於語文、數學教學的課程。語文、數學課上教師稍微嚴厲一點,課堂氣氛稍微沉悶一點,學生的心情低落一點對課堂效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在音樂課上,如果教師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師的要求過於嚴格,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到學生,使學生的心情過於緊張,就會大大地影響演唱效果。音樂是要以情帶聲,以聲感人。

因此,在上課前,教師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記得一位名師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教師進教室,就如同上別人家做客進屋先脫卸一樣,不管教師進教室前是什麼心情,進教室後必須把對課堂教學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僅教師一人的情緒到位了還沒用,教師還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情緒。例如,這節課要學習一首較活潑的歌曲,那麼可以先讓學生聽一段輕快的音樂或做一個小遊戲等;學習《國歌》、《共產兒童團歌》等較嚴肅的歌曲時,我一般是通過讓學生靜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來營造一種較嚴肅的氛圍,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涵,對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7

讀《音樂堂教學藝術》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刻。

音樂是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享受的一種藝術,它作爲一門走進堂後,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要想讓學生享受音樂堂,老師要在遵循音樂程標準的前提下,放寬眼界,立足學情,重視常態,關注學生在堂上的常態表現,打造一個智慧平臺和魅力舞臺。

一、音樂要回歸本質,強化審美魅力

談到藝術,不管是語言還是音樂都離不開"美"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要想使音樂堂有魅力,必須在聲音上狠下功夫。首先要感受音樂的美,音樂是一種語言,一種通過音響表達的語言,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要想聽得懂,學生要投入,要用心,即使細小的聲音也要能明辨。爲了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多種感情,讓他們聽,讓他們說,讓他們演。

老師不妨把音樂堂看成一個特定的舞臺,讓學生們帶着充分的自信表現自己!

二、音樂要關注學生,"託"出學生。

這裏說到了"託"而不是凸,是因爲我感覺在情感上要真正地愛學生,托起明天的太陽,用心地陪他們成長。堂上應該加強人關懷,重視情感,否則單調的教學模式,機械的教學過程,陳舊的教學手段,蒼白的教學語言,會導致了不少學生對音樂失去了興趣。教學時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爲主,設計多種活動,組織、引導學生聆聽、體驗、表演、創編,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三、堂要呈現多元,注重堂生成。

教學目標有兩類:一類是預設的,一類是堂生成的。程標準關於教學目標描述中,重點描述了過程性目標,因爲過程性目標具有多元價值。有了過程,就有了能力生成,有了過程,就有了情感態度。在情感目標方面,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全身心熱愛音樂,引領學生用心觸摸音樂。堂沒有規定模式,我們可以任意探究,大膽實踐,創新教學方法,給學生打造一個魅力舞臺。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8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授課時不在於多問而在於善問,巧問。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心理,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問題和提問方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

把握提問的"問點",明確提問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數量不等於質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問對象,不講提問效果,一味貪多圖快的提問往往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因此要找出"問點",即在知識的疑難處,轉折處,設計問題加以引導。比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先複習商不變的規律,通過例題的學習得到分數的基本性質,再設問"根據商不變的規律的內容你能說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嗎"從而讓學生明白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之間的本質聯繫,恰到好處的讓學生解決了問題。所以課堂提問"問點"要精,結構要簡單合理,才能使學生明確提問的目的,更好地回答問題。

把握提問的`"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教學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時,爲了讓學生能夠理解算理,先通過例3的圖理解題意,再提問"求1/2公頃的1/5就是求1公頃的幾分之幾"教師帶領學生通過觀察圖發現其中的關係,再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寫出計算過程,從而使學生最終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同時也通過思考理解了其中的算理。如果沒有圖來降低問題的坡度,學生在解決上面的問題時就會感到困難。所以問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由淺如深,層層推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提問的"坡度"和提問的"難度"。這樣纔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優化表達形式,提高提問的藝術

課堂提問,教師不能只顧着提問"爲什麼"而應不斷地改變提問的方式和問題表達的形式。使問題更接近學生,從而使學生對教師所提的問題感興趣。首先,教師應有意識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來問學生,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學習環境。其次,問題的設置要注意角度的轉換,使其具有新鮮感。比如"雞兔同籠問題",由於雞與兔的足數不同,學生很難算出來。教師如果改變角度巧妙地提示說"我命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隻腳"。這時學生在教師幽默的語言中發現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因此輕易地解決了問題。教師提問角度的轉換,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解決了問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教師的提問還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問題改爲生活中的事件或故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例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後,這是提問:"學校準備給我們每位學生的課桌做一張桌布,請同學們幫老師想想,每張桌布要用多大的布呢全班共要用多少布全校呢"由於這個問題是學生身邊的事,所以學生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於是積極主動地想要解決。這樣即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時間能力,把生活和數學聯繫起來。

總之,要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只有這樣,課堂提問才能從形式上,內容上實現藝術性。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9

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活動過程,它不是機械的單向的傳授知識,它包含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交流關係。看了這本書,知道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需要深思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樣一種關係下,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怎樣上好一節課呢?我覺得必須掌握好課堂的教學藝術。

上好一節課,首先是課堂導語要有藝術性,在課堂導語的設計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問題:忌重知輕能、忌冗長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牽強附會、忌言獨角戲。課堂導語的設計也要多種多樣,一節好的課堂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課堂講授了。

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要用心察顏觀色、轉變教師的角色、重組課堂信息。

一節好的課堂上完了,在結束課堂的時候,怎麼做一個好的結尾呢。怎樣才能設計出好的結語呢?下面幾個方面說說:

1、下回分解法。在課的結束,能夠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設計出幾道由易到難的題目,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申鋪墊法。結尾的內容不侷限於下節課,而是有意識的爲今後的知識作下伏筆,潛移默化。

3、承上啓下法。在總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過度到下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後主動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呼應開頭法。

5、發散結尾法。

6、畫龍點睛法。等等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講究不講究,追求不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結果大不一樣。追求了,教師青春常在,課堂春意盎然,可以說,得法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所以,要做就做一個刻苦鑽研業務的教師,做一個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

《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10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感展現於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猶如藝術家,把最真實的知識藝術性地教給學生,使課堂教學充滿藝術感。

無論上什麼課,如果讓學生時刻繃緊腦筋、毫無輕鬆之時,絕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在課堂上,如果能讓學生輕鬆愉快、貼近學生實際,以學生的需要爲第一齣發點,結合文本進行教學,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他注重引導人們發現自己認識中的矛盾,意識到自己思想的混亂,迫使自己積極探索,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引導人們走上正確認識的道路,逐步獲得真理和知識。

人們普遍認爲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學生,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教學風格,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的重要因素。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以學生爲本,把邏輯性強、理論性強的問題轉化爲直觀的、形象的、學生易於接受的方法呈現,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整個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