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堂·吉訶德》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堂·吉訶德》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堂·吉訶德》讀後感

鄉紳阿隆索。吉哈諾因閱讀騎士小說入迷而萌發成爲遊俠騎士,行俠仗義、助弱扶貧、揚名萬世的念頭,從而改名堂吉訶德,開始了他那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冒險。

初看這本書,頭腦裏升騰起來的第一個詞就是荒唐,那個自封爲堂·吉訶德的遊俠騎士好似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人。他把未曾謀面的村姑當做令他魂牽夢繞的公主,把路邊的旅店當華麗的城堡,把山羊當軍隊,把風車當巨人,把一切不幸之事歸結於魔法師的搗亂。在作者的極力渲染下,堂·吉訶德已經成了標籤式的詞語。但在爲他的瘋癲而發笑的同時,我卻又爲他偶爾清醒時字字珠璣的高談闊論而感慨,爲他不顧一切飛蛾撲火般的想建立一個烏托邦而悲哀。

如果說堂吉訶德存在於阿隆索。吉哈諾所在的時代於其自身是一出悲劇,那麼他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 。”堂吉訶德的這番肺腑之言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與其說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飽含了他所經歷的一切辛酸與淒涼,無助與無奈。當堂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說,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說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像堂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的臥榻之上。但事實上,他卻是處於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大漩渦中的最大受難者,一個最初熱衷於夢想但最終屈服於現實的冤魂。

每一個讀者都會因爲堂吉訶德的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訶德的故事不僅僅旨在令人發笑,其更有令人敬佩之處:唐吉訶德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勇敢無畏的衝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心中那唯一的理想:做一名行俠仗義,懲惡揚善遊俠騎士。他沒有爲自己做一件事,他捱餓、受凍、捱打都是爲了他人,沒有什麼能擊倒他心中的信念。正如屠格涅夫所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道德的人。”但是,堂吉訶德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塞萬提斯那個時代已經消失殆盡了。

《堂·吉訶德》意在諷刺騎士小說,但從作品的蛛絲馬跡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騎士精神有幾分推崇的意味。騎士精神,現在看來神聖得不真實,但這也確實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嚮往,一個純潔的願望。

在塞萬提斯所處的時代,文藝復興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與其他極力標榜人文主義的作家不同,塞萬提斯對這場歷史的洪流有着自己的思考。他一方面倡導騎士精神,卻又以堂·吉訶德的形象表達出這種精神的空想、荒謬、違背真實人性;他另一方面反對人文主義帶來的利己、庸俗,卻又以桑丘的不離不棄和神父等人的無私幫助體現了平常人性中的善良與溫暖。到最後,堂·吉訶德清醒與病亡,映射了作者最終的想法:騎士精神終究難敵人文主義的浪潮,並在其中土崩瓦解。但是也許在作者的心中,更向往那個騎士的時代。

是的,騎士早已被熱兵器淘汰,騎士精神也被埋沒在歷史的塵硝之中,我們處於一個理性,進步的時代。但我仍希望,我們的心中可以爲那個瘦弱、荒唐的堂·吉訶德留出一個角落,用於盛放他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哪怕不加以貫徹,也可用於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