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白說讀後感

白說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說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說讀後感

白說讀後感1

說完後白巖鬆深深的搖了搖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月都沒看一本書了,之前說的一週一本書的量好像有說話沒算話了。突然想起也有買白巖鬆的一本書,趁着這個時間,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還記得看柴靜的《看見》時,眼淚一次次狂飆。總覺得新聞媒體人都有一種讓人崇拜且嚮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細節讓人落淚,回過頭又覺得社會還有很多層面,但是還是需要保存樂觀,繼續生活。

這次翻開《白說》也一樣,雖然和看《看見》的文體非常不一樣,也確實男士的表達也許沒有女士那麼細膩。但是同樣,給予了我很多感觸。

書分爲了“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五個章節來呈現。因爲有些涉及新聞的內容,雖然看得懂但是其實不是很感興趣,只能看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想法。

作者多次在書中說到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不管什麼事情,上來就先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也導致我們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實生活好像很難分清楚那幾分鐘好,那幾分鐘壞,有的好像只是平淡與不斷的重複。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學會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尋找能夠讓自己無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內容很多,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歡“歲月”這節的最後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現在合上書卻想不起來到底講了些什麼,這也許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的內容,但是有些畫上線的內容能夠被說一說

白說讀後感2

只在電視及新聞報道中見過白巖鬆。之前一直不太喜歡他,總覺得這個人惺惺作態、誇誇其談、喜歡說教。因此我是抱着批判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的。看完後,我才知道自己太武斷了。

要了解一個人,就得走進他的內心,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研讀他的作品,那裏面的一段段文字就像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演繹着人內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旋律。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老白涉獵廣泛,小到個人榮辱,大到家國情懷。這或許是因爲他是一名資深媒體人的原因吧,新聞嘛,‘’社會種種,人生百態‘’。但讓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涉獵廣,所涉每個領域還很有深度。這可能就不能簡單的劃爲職業因素了,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很難把問題看得如此通透、深邃。

這本書裏有一個詞不得不提,“人性”。其實不管是個人榮辱,還是家國興衰,都離不開這兩個字。大如我們這個國家,不也是由十幾億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人組成的嗎。

人性是複雜矛盾的!人可以在有重大災難發生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會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因爲搶一個座位,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拳腳相加。不能簡單的把人分爲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彼之蜜糖,此之砒霜”,這不是一個對立的二元世界,而是一個辯證的多元世界。就像老白書裏說的“活着不是非贏即輸;得失不是非有即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進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