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精選30篇)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精選3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姜戎先生的《狼圖騰》是一部記實體長篇小說,也是唯一一部研究草原狼的其作,下面是本站網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姜戎先生的《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精選30篇),歡迎閱讀。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精選30篇)

  《狼圖騰》讀後感 篇1

幾千年過去了,草原狼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靠的就是那股血性。當狼逃生時,它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可以選擇最殘忍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服,讓人不禁感慨狼的桀驁不馴的精神。只有在不斷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體會與社會共成長的快樂。

《狼圖騰》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每次戰役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是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棄還有戰鬥力的獵物而擊期於獵物的指揮,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能夠的捕獵物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淋漓盡致地把草原狼的指揮、韌性、組織性和紀律性表現出來。狼羣屢戰屢勝的原因是狼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和人爲的條件,居然成了狼制勝的法寶。

草原狼的進攻,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我們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如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拳的時候,強調的是重意不重形,無招勝有招。學習狼但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身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草原狼是在幾千年的與人、與天、與草原的鬥爭中成長的,我們也必須在實際中磨練自己。光有滿腔熱情和買好的想法是不夠的,紙上談兵更是行不通的。實踐才能出真知。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有絲毫的放鬆就會被社會淘汰,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有殘忍。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利的形式更能激發人的潛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現代社會既是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事情做好的。我們也應具有狼一樣的團隊精神,充分信任自己的夥伴,各執其職又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生存。

社會是平等的,機會只給予強者。只有拿出狼滿懷信心而又不自傲,熱情主動而又不自卑的血性,纔可以頑強地打拼,倔強地生存。

《狼圖騰》的結局有些感傷,美麗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精靈狼羣也遠去了,草原的人們落寞了。若我們的社會是草原的話,且我們都能尊重社會規律,不讓類似的悲劇重演,這樣我們就能像狼一樣在草原上自由地馳騁。

  《狼圖騰》讀後感 篇2

讀完姜戎的《狼圖騰》時我的內心無比的震撼,它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會輕意感動的靈魂,讓我們在讀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無盡地思索。其中最令我感到吃驚的是草原狼堅忍不拔的意志,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犧牲精神,以及靈活萬變的智慧。在漢人的心目中狼是兇猛、殘暴的動物。因而在成語裏“狼”往往是帶有貶義的作用。其實,這種判斷是錯誤的。狼是勇敢,頑強,有着高智慧又團結的動物。《狼圖騰》,它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

廣闊無邊的草原也曾有虎豹,但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都被無情地淘汰了。唯獨只有草原狼經起了時間的考驗並且最終成爲了草原的獸中之王。促使狼千百年來在蒙古草原經久不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團結!在狼羣里老弱病殘的狼總是受到照顧。吃食時狼也會把食物留給它們一份。在生死關頭時狼又把最好的退路讓給它們而自己卻去面臨危險,面臨死亡。試問,這種團結的精神又有多少人具備呢?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是個訓練師,訓練出了一流的戰馬——烏珠穆沁馬。在狼追捕馬時,老馬、弱馬、病馬、幼馬、孕馬、殘馬落在後面,被狼吃掉,有些馬活活跑死,被狼吃掉。只有那些吃得起苦、勇猛的兒馬子,纔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因此,牧民也受到啓發,訓練出了世界上最強悍的騎兵族——蒙古騎兵,橫掃天下。令人聞風喪膽。

從狼身上,我們學到了智慧、勇敢、團結,正是這樣才讓狼成爲草原的王者,才讓蒙古騎兵橫掃天下,才讓烏珠穆沁馬聞名於世,狼纔是動物中的王者。

  《狼圖騰》讀後感 篇3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着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麼狼狽爲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陳陣與幾名知青,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與狼的搏鬥,看到了狼的興衰起伏,由開始的害怕狼,到最後與遊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這幾十個緊張離奇的與狼相關的故事,將我吸引到了一個狼的世界,似乎真的與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他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羣狩獵、見識狼羣偷襲羊羣、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當他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羣,彈無虛發的狩獲大量的獵物時,當他被狼羣的超羣智慧所吸引,當他看見狼羣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不退縮,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他又爲狼羣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讚歎。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

狼使人類學到了大量的計謀;它堅強現實,不白日做夢,只爲目標而奮鬥,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可許多人類不肯正確的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絕不可能絕對,如果只死拽着狼的缺點,瘋狂的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狼也是爲了生存,並非只有人類以食爲天,世上千千萬萬的生物都是以食爲天,這個世界絕不可能爲了讓一種生物活下去,而讓另一個生物失去生存的權利,包括人類。大自然是由每一種生物環環相扣組成的,如果你剝奪了其中一個生物的身存權利,而你也將受到滅頂之災。人類是自私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一種生物來掠奪他的財產,而目光短淺的他不知道,在他殘忍地殘害了一個生靈的同時,大自然都將給他記上一筆永遠不能抹去的賬,而這筆賬,在未來,將放大無數的威力,慢慢的償還給他。陳陣懵懵懂懂的領悟了。

是呀。狼也許只是掠走了一隻羊,但如果我們獵殺了一匹狼,就是掠走了一小部分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每一個生物都該受到保護,它們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不可缺少的東西。像劍齒虎、渡渡鳥,這些曾被我們趕盡殺絕的動物,都不可能再開出絢麗的生命之花了。難道這些用死亡換來的警鐘,難道還不能讓人類醒悟嗎?我們該丟掉殘害生靈的斧子了。

可人類好像還沒有醒悟,仍在向他們心中罪深惡極的生物,一次次舉起屠刀。

  《狼圖騰》讀後感 篇4

“圖騰”這個詞語由來已久,它的意思是:把某種動物或植物當成一個民族或個人崇拜的對象來看待,比如我們漢族就把龍當成圖騰,因爲龍代表吉祥;維吾爾族的圖騰是夜鶯,因爲夜鶯純樸、勤勞、善良……但是,有哪個民族會把殘忍兇惡的狼作爲圖騰呢?狼有什麼值得人去崇拜呢?所以一看到《狼圖騰》這本書,我就被書名給深深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如飢似渴地閱讀着,想在書中尋找答案。

在很久以前的蒙古草原上,住着許多牧民,他們快樂地生活着,可就在他們生活的草原不遠處的小山上,隱居着一羣狼。終於有一天,狼羣開始攻擊人類,牧民們很害怕狼羣,可是狼一次又一次地破壞讓牧民們終於決定帶着一羣獵狗去驅趕可惡的狼。但是一次次的行動,一次次的對抗,人們總是戰勝不了狼羣,人們對狼羣從開始的害怕變成了勢不兩立。牧民與狼的對抗持續了很久,牧民們漸漸發現了戰勝不了狼的原因,那就是狼是一種非常團結、機智的動物。於是,蒙古族的牧民們就把狼作爲圖騰,以此來激勵自己要像狼一樣團結機智,就能戰勝各種困難。

場景(一)

太陽從騰格里草原緩緩升起,陳陣和畢利格老人再一次來到了狼羣的山頭,突然,前方出現了一個洞,他們倆走近一看,啊,兩隻狼崽,正要用手去摸時,一隻狼跳了出來,看來這是它們的家人,畢利格人從手中拔出一筒“沖天炮”(其實是鞭炮)扔了進去,以爲他們無路可逃了。就在這時,許多狼跑過來,叼起還未爆炸的炮仗,丟進了旁邊一個窩中,接着爆炸,但狼卻從另外一個出口跑出來,逃跑了(那個洞穴是後來才發現的)。 ——摘自《狼圖騰》

場景(二)

按照慣例,學校在12月準備舉行一次長繩比賽,雖然我們班也組了一支長繩對,可卻一直沒有時間好好練習。眼看着比賽的日期越來越近,大家決定利用午飯後的休息時間進行練習。隊員是按時在操場集中了,可開始練習了才發現有嚴重的問題:同學經常絆倒,前後連接不順暢……不少同學都有些垂頭喪氣了,我們不得不停下來商量解決的方法。首先隊員們一致認爲互相埋怨很不好,更是給大家增添壓力,打擊自信心積極性,所以相互鼓勵安慰非常重要。在接下去的反覆練習中,我們又發現,只要將繩子兩頭縮短,並且甩高一點就可以減少同學絆倒的次數。而隊員間的連接順暢則需要穩定的節奏。解決了心理和技術困難,練習變得高效而熱烈了。終於在比賽那天,我們獲得了第一名。

多麼相似的兩個場景,都是面對困難團結一致,機智地解決困難。動物固然沒有我們人類的智慧,但是它們身上具有的一些特殊品質或者說是天性,確實值得我們人類學習:蜜蜂的勤勞,猴子的機智,螞蟻的團結,狗的忠實—— 只要值得我們學習,任何一種動物都能成爲我們心中的“圖騰”。

  《狼圖騰》讀後感 篇5

漢人恨透了狼,把最惡毒的人叫成狼心狗肺;比喻兩個人合夥幹壞事叫做狼狽爲奸;還把欺負女人的人叫做大色狼……其實他們不知道,狼是最可敬的生物。

首先,狼是最聰明的動物。狼會打近戰、夜戰、游擊戰、運動戰,還會打地道戰和青紗帳戰。所以草原上的人們說:“打狼就是打仗,鬥體力,鬥精力,鬥智鬥勇,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使不上,什麼計都得使。”

狼的聰明,還體現在它的叫聲中。狼嗥叫時,用鼻子指着天,吸足了氣,再長長地叫一聲。那聲音極具穿透力,在很遠的地方都聽得十分清晰。從科學的角度講,狼對天長嗥,是爲了使自己的聲音信息傳得更廣、更遠、更均勻,把自己哭墓式的嗥叫傳得令每一隻人畜都聽得毛骨悚然,令他們不戰而敗。

狼的可敬,不僅體現在它的智慧,更體現在它頑強不屈的性格。

“拒絕服從,拒絕被牽,是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作爲狼的絕對準則。”書中的小狼寧肯被項圈勒破喉嚨、磨破脖子上的皮毛,被路面磨破腳掌,也不肯被牽着跟着牛車搬家。小狼咽喉裏的傷口給小狼的後半生埋下了無窮的後患。但對一條蒙古草原狼來說,掙脫束縛,迎接自由,是它們的尊嚴所在,也是它們最大的幸福。

小狼日漸強壯,它不滿於整日被鐵鏈所困,每天圍着木樁瘋跑,直到累得暈頭轉向爲止。轉暈了,喝點水又繼續跑起來。小狼這樣做是爲了鍛鍊身體,增強體力,好早日掙脫鐵鏈,衝向自由。此時的小狼讓人看着心酸,又心生敬佩。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某一天的後半夜,小狼聽到了它的父王和同族的召喚。狼嚎聲激起了它無比強烈的衝向自由的渴望。可是小狼的咽喉已嚴重受傷,不能發出一絲嗥聲的小狼只能瘋狂地衝拽木樁和鐵鏈,發瘋般地撕咬一切它夠得着的東西,去拼爭自由,直到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才癱軟下來,停止衝擊。然而由於失血過多,人們已經再也無法挽救它了……

小狼的一生,是被困的一生。然而,它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渴望與努力,仍然表現得如此智慧、勇敢、桀驁不馴、剛強獨立,甚至至死都保持着作爲草原狼的尊嚴,實在可敬可佩!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剛毅之魂。”草原上的人們敬重狼,膜拜狼,狼就是草原上的神!他們從狼的身上學到了真本事、真精神,最終成爲值得尊敬的睿智強悍一族。

其實,不僅是草原民族,我們漢人同樣需要這樣的狼之精神。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與挑戰,如果我們心中都有狼圖騰,如果我們都擁有狼一樣的智慧與堅韌,還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呢?

  《狼圖騰》讀後感 篇6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着兇惡狡詐的角色,什麼狼狽爲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地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作者姜戎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聰明且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老實說,我本不喜歡閱讀此類小說,這也許跟我對自然文學不感興趣有一定關係。但奇怪的是,當我的眼中掃入這本書的封面時,像是有一雙無形的手促使着我將它拿起。封面上那一雙如瑪瑙般黃綠色的眼睛將我深深地吸引,我不禁好奇:是怎麼樣一種生物才能讓造物主在創造時賦予了這般自由無畏的靈氣?

抱着一種好奇的心態我翻開了它,卻沒想到會爲此沉迷。我看到了大青馬勇敢鎮靜地帶着陳陣闖過狼羣,見識了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狼徒手搏鬥;瞭解了蒙古獵人坐山觀狼羣設伏黃羊,觀摩了一場狼與羊之間的相愛相殺;探索了石圈裏的飛狼之謎,領略了狼羣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鬥……跟隨陳陣的腳步,我對狼的看法一點一點改變,甚至心生敬畏。

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實並非故事情節,而是從老人口中所說的一些話。如“天下的機會只給有耐心的人和獸”“我也打狼,但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

同時,我也瞭解到,“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獵人,獵人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扮演的第一個角色,也是扮演時間最長的一個角色。可是時過境遷,農耕民族早已在幾十代上百代的時間裏被糧食蔬菜農作物餵養得像綿羊一樣怯懦了,早已失去炎黃遊牧先祖的血性,不僅獵性無存,反而成爲列強獵取的對象。”

當讀到此段,我不免想到了近期歷史課上所講的中國近代史——那段苦不堪言的慘痛血淚史。從1840年起中國接連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且每次戰敗後都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國因此變成了一個失去國土和民主主權的國家。自南京條約後我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後我國更是完全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些種種無不在警示着人們:中國人,應當變強!應當重拾回原先的“狼”性!

那麼真正的狼性到底是什麼呢?

是像狼一樣堅毅,一樣不輕易放棄。抓不到黃羊,餓一頓又何妨?只要堅定不移,及時找準失敗的原因,並勇於改過,那成功的希望豈不是大大增強。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又何妨?深知在我們身後必將有一羣更威武、勇猛的後代在蓬勃成長。現在處境極其危險又何妨?在我們身旁的是一起共患難的兄弟,我們無所畏懼。

《狼圖騰》這本書讓我完全脫離了教科書上大灰狼、狼外婆的愚昧認知,讓我明白了什麼纔是真正的狼,什麼纔是真正的狼性。

  《狼圖騰》讀後感 篇7

在崇山峻嶺間穿行的火車上,我再次拿起姜戎的《狼圖騰》。記憶裏,這是我第三次讀這本書。

第一次讀它,是我剛上大一時。起初,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有一天,睡我下鋪的室友遞給我一本《狼圖騰》:“這是對我很有影響力的書,我高中時就已看完了,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拿到書,就被封面上的那雙泛着幽幽綠光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雙冷酷的眼睛,像黑暗處射出的一道綠光,讓你不由得打一個寒戰。封面的黑色更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小時候聽關於狼的《小紅帽》《狼外婆》等故事,狼在故事中多是邪惡的象徵,時常代表貪婪、愚笨、兇惡、狡詐。狼狽爲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地詮釋“壞”的含義。可當我翻開書本,就被書中的描寫深深地吸引住了。陳陣這位年輕的漢族知青,在內蒙古的草原上,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還有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漸漸地也崇拜上了狼圖騰。在這裏,他眼裏的狼羣有智慧、有毅力,是勇敢、團結、強悍、雄心、機敏等衆多優秀品質的化身。我很快沉浸到故事中,好像跟隨陳陣一起過上了草原牧民的生活,一起窺探狼羣狩獵,見識狼羣偷襲羊羣和軍馬,一起挖狼洞、養狼崽,一起面臨了狼災和參加獵狼行動……當我囫圇吞棗般地看完了這本著作,從中看到了一羣不一樣的草原狼和像狼一樣的堅毅、智慧、勇敢、團結的蒙古人民。那時隱隱感到,面對困難應該像蒙古狼和蒙古人一樣,積極、努力地去面對並征服它,只有錘鍊出不屈的意志,才能戰勝自己。

就這樣,我深深地迷戀上《狼圖騰》,並時刻用書中的人與狼的精神來鼓勵自己。大二上學期,開學後傳來噩耗,室友在暑假中遭遇車禍導致左小腿截肢,這讓我感到無比的痛苦和惋惜。在我失落時,是室友用《狼圖騰》讓我重新感到希望,可是他卻再也回不到可愛的校園。隨後,我爲他整理了鋪蓋和書籍,又一次找到他借我的《狼圖騰》。

這一次,我不再狼吞虎嚥般地只爲感受故事的精彩而快速閱讀,而是逐字逐句地慢慢品讀,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行爲和對歷史的見解。文中,在打狼行動中,一隻狼爲了逃命而把傷腿咬斷,這再次震撼了我的內心,這與歷史上斷臂取義的壯舉何其相似。我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我那好友現在所處的困境嗎?我在那一頁做了特別的書籤,希望他能在《狼圖騰》中找到這種精神,找到自我,重新站立起來,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再後來,我參加工作,在網上買了一本《狼圖騰》。一次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精華,每每再讀一次,就更加喜歡這個狼和人鬥智鬥勇的故事,就會再次感受到一種積極的精神。

  《狼圖騰》讀後感 篇8

這是一本由衷地讚揚蒙古草原狼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強悍品質的書;這是一本深刻的揭露遊牧民族百戰百勝、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的書;這是一本無情的批判農耕民族軟弱性、妥協性的書《狼圖騰》。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這本近五十萬言的曠世奇書,已經被我啃了五六遍了。每讀一遍,我都會聞到人狼大戰那動人心絃的腥風血雨;每讀一遍,都會感到蒙古人對狼那複雜微妙的深厚情感。

這本鉅著的作者姜戎,在三十幾年前,作爲一名北京知青,到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在長達11年的歲月中,一次次的人狼大戰不僅沒有讓他恨狼,討厭狼,反而讓他迷上了狼。他鑽過狼窩,掏過狼崽,甚至養過一條小狼,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着草原上無形的狼圖騰,草原上的狼如一葉小舟,載着他到達了狼圖騰深處的精神世界。狡黠、智慧、頑強、不屈、尊嚴。《狼圖騰》給我的啓示實在太多了,多的三節車廂都裝不完。在此,我只挑選兩個方面的感觸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增強危機意識。

在危機四伏的草原上,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有洞的動物還好說,天黑可以鑽進洞裏安穩的睡覺,可沒有洞的動物呢?稍有不慎就可能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草原上的黃羊,睡覺的時候耳朵都支楞着,一有風吹草動,撒腿就跑;草原狼也一樣,睡覺的時候耳朵也爲它們站崗;蒙古老人們都能做到一躺下就睡,一聽狗叫就醒。而與這些草原精靈相比,我們內地的漢人就大不一樣了,對人毫無防備。誠然,永遠不相信別人是不可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去相信,所有的話都去相信,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一味的相信別人就可能吃大虧。

  二、發揚團隊精神。

據蒙古老人說,蒙古草原上曾經也有老虎、獅子,可爲什麼看似比老虎獅子柔弱的狼能贏得這場勝利?實際上雖然狼單挑打不過老虎,但狼是羣居動物,其戰鬥力當然在老虎、獅子之上了,有時候狼王一聲長嚎能調集幾百條狼打圍殲戰,別說是獅子、老虎,就是這片草原的主宰者人也擋不住,辛虧人不在狼的食譜上,否則人類也該在草原上消失了。而現代人幾乎一點也不懂得團結,大企業把小企業吞掉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其實那些小企業只要聯合其他小企業,被吞掉的就不是自己了,可惜很多人都不懂得這個理兒,看着自己的企業被吞掉只能乾着急。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我們的國家只有增強危機意識、發揚團隊精神才能贏得一席之地,否則必然會被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淘汰,作爲這個強國的接班人,我們更需要以狼的精神,衝破阻撓、戰勝困難,使我們的國家雄赳赳的屹立於世界之林!

  《狼圖騰》讀後感 篇9

讀罷《狼圖騰》,感覺思緒紛涌,感慨萬千。作爲草原主角的蒙古草原狼雖然展現出其兇狠的一面,但在人類侵擾和對環境的破壞下,它們又無處可逃,生存空間被一點點壓縮,原先的“獵人”變成了“獵物”,作者藉此表達了一種生態被破壞的憂慮,以及我們骨子裏的狼性一點點退化的擔心。

在這本書中,姜戎先生爲我們描繪了三幅圖,分別爲:繪狼圖、打狼圖以及護狼圖。

夜深人靜的時候,往往就是狼的天下,他們化身爲獵人,而目標正是剛剛上了秋膘的馬。今夜,它們出動了。看,它們排列緊密,隊形緊湊,像極了一堵不透風的牆,這正是草原狼團結的表現。他們奔跑的速度極快,以至於你能看到狼羣后面微微泛藍的光。在經過試探、打圍之後,終於對馬羣下手了。它們動作極快,迅疾如閃電,每一匹狼都似乎擔負着具體的職責,它們一會兒似乎跑成一個大圈,一會兒又把這個圈收緊,然後由一匹最強壯的頭狼突然出擊,瞄準目標便是狠狠地撕咬。此時,周邊羣狼一擁而上,好似五馬分屍,將一匹強健的高頭大馬撲倒在地,轉眼間便是血流噴涌、滿地狼藉。草原狼不愧是草原上最優秀的獵手。他們的團隊作戰能力和對目標的執着追求,令我們深爲讚歎。

又是深秋,到了打狼的好日子,爲了避免吃馬事件的再次發生,人們在這一天齊聚狼窩,目標也十分明確,那就是打狼。獵狗在牧民的帶領下,威風凜凜,躍躍欲試,決意要與羣狼展開一場生死較量。奔走如風的獵狗不一會兒就包圍了狼窩,在獵人的指揮下,它們發起了對狼窩的突襲。之後,便是一場狼狗大戰,場面一度十分血腥,昨天夜裏剛下的雪,在今天的夜戰中被完全浸潤成了鮮紅的血色,一座座紅色的小山,聳立在莽莽蒼蒼的草原上,聽西北風嗚咽而過。河流也不再清澈,肆意流淌着血水,向人們展示昨夜的激戰究竟有多猛烈。眼前所能看到的全是血的世界。獵人的名譽在今天也化爲烏有,他們,沒能戰勝草原霸主——草原狼,換來的是彼此的傷痕累累,萬箭穿心。

在第二幅打狼圖中,我們已經看不到水草豐茂的額侖草原,地下處處是野兔地鼠所挖出的坑,因爲他們沒有了天敵——草原狼。失去“獵手”的草原,平衡被打破了,那些沒有天敵的野兔地鼠開始氾濫,對草原的破壞幾乎毀滅性的。再加之人們的過度放牧,原本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更是不堪一擊,裸露的土地開始塵土飛揚,你唯一能看到的是漫天黃沙。

這是姜戎先生送給我們的第三幅圖,同樣也是最後一幅黃沙圖。看到這幅圖,我的內心無比痛苦,草原上的獵人——蒙古草原狼已經不再存在,它唯一留下的黃沙漫天的草原。在此,作者向世人發起呼籲,渴望大家能真正警醒,真正意識到草原狼的重要性,大家一起努力,保護好草原上昔日的“獵手”,重塑草原生態平衡。

  《狼圖騰》讀後感 篇10

《狼圖騰》——一次盛大的獨屬蒙古草原狼的宴席。這本書是可敬的作者:姜戎先生用他三十多年前的寶貴記憶,寫下了這狼的傳奇,畫下了這精神上的圖騰,讓人們正確地認識蒙古狼。這是這個給時代的人們寫的一場精神的盛宴。

姜戎以前是一名北京小知青。他自願去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十一年之多。在他插隊期間,多次與草原狼相處:鑽狼洞,養小狼,與狼作鬥爭……蒙古狼是他的敵人也是朋友,它給他解釋了蒙古狼寧死不屈,頑強,狡黠這些性格背後的故事。

小說塑造了一個叫陳陣的人物形象,全文以他爲中心,寫出了一個個與狼打交道的精彩故事。一步步給我們揭開了蒙古草原中信奉的“狼圖騰”的祕密。

記得陳陣剛開始與高大雄壯的蒙古狼接觸的時候,他正在回去寨子的路上。他騎着一匹青馬,來到山谷口,遭遇到了飢腸轆轆的蒙古狼羣。蒙古狼羣先把陳陣包圍起來,然後用氣勢試探敵情,恐嚇陳陣。看見計劃失敗,蒙古狼王毫不沮喪,接着派偵察兵跟蹤試探。可是最後在這樣一個千鈞一髮之際,陳陣和青馬冷靜地用他們各自的智慧嚇退了蒙古狼羣,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就因爲這件事,陳陣被蒙古狼的一舉一動吸引住了。他覺得,蒙古狼觸及了他的靈魂……他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模糊的“狼圖騰”。

陳陣在往後的日子裏,不斷跟狼羣作鬥爭,最後還不顧危險,養了一隻小狼。而正因爲這隻小狼,陳陣對蒙古狼的情感徹底昇華,敬佩又敬畏。

可是在整本書的最後,因爲人們的肆意破壞,蒙古大草原最後一塊“處女之地”被破壞了,整個草原千蒼百孔,以前雄壯的蒙古草原狼死的死,逃的逃;馬兒羊兒也少了,懶了……草原上漸漸被農耕民族侵蝕了,草原上年輕一輩的人都忘記以前的傳統了……

故事的最後,我看到無限的悲涼,因爲人們對保護環境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這般局面。其實,這也是給現在的我們敲響了警鐘。

人們常識中的狼是狡詐,冷血自私的;而經歷了與狼生死患難的姜戎來說,是值得尊敬,保護的:許多年前戰無不勝的蒙古族正是因爲狼,才受益無窮;而現在的人聰明,忠誠,趨利避害也是狼所特有的。也許在很多年前,人們也是觀摩了狼的生活習性,纔有了《三十六計》和一系列兵法,纔有了歷史上一系列的成就……

而如今,許多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紛紛瀕臨死亡,野生的動物越來越少……我不想以後只能在動物園裏看到沒有了原始本性的動物,也不想我們的後代看不見這個世界的原始的美麗。

看完這部小說,蒙古狼羣彷彿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高昂着脖子,高傲地嚎着,不願屈居任何人之下——也許,這是我心中的“狼圖騰”吧。

  《狼圖騰》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描述的是大草原騰格爾地區人民的生活。

一望無際的草原和依稀可見的蒙古包,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在這本書中,狼,卻是令我感到敬佩和震撼的一種動物。

隨着他的描述,彷彿我也身在大草原。體會到了草原的廣闊,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人與狼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活着,愛狼敬狼也殺狼;死了,爲了能升上心目中的騰格爾,他們卻願被狼所食!在牧民的生活中離不開狼,是因爲在與狼的戰鬥中學會了生存;在狼的生活中離不開牧民,是因爲在與牧民的爭鬥中練就了強壯的體格和非凡的智慧。在草原上,狼與牧民早已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去見識狼,瞭解狼。在這個神奇的地方,陳陣漸漸的崇拜上了狼圖騰,也開始“敬狼,愛狼,殺狼”。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飼養了一條可愛的小狼,與它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日子裏也逐漸瞭解認識了狼。他慢慢扳轉了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他彷彿看到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謹慎,勤勞的一個不羈的靈魂,那是屬於狼的靈魂,狼的精神。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狼雖然沒有偏見,但卻一點也不喜歡狼。因爲在我們的記憶裏狼是最兇殘的肉食動物。從不能跟陌生人講話的“狼外婆”,到不能欺騙的“狼來了”的一個個故事中,“狼”總是扮演反面角色,正因爲幼年時候聽到的這些故事使我們討厭,憎恨狼。但當我閱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狼其實是團結,智慧的象徵。在書中出現的每一隻狼都是不怕死不畏苦的,是真正的英雄。

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小狼抱回來的那一刻起,就不停地尋找機會回到狼羣中去:狼羣問它是不是狼中的一份子,它卻因爲不會說“狼語”而被困住;每次放風的時候,都努力去尋找狼羣的痕跡……直到最後他終於爲自由奮鬥到終點,哪怕被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種一切都說明了狼寧願爲了自由去死,也不向人類低頭。

不僅僅被陳陣“收養”的小狼擁有狼精神,在狼羣中的每一個狼都不例外。狼羣之中的領導者——狼王,不僅僅擁有敏捷的身手,超越羣體的洞察力和對狼羣的絕對控制權,還有不凡的戰術和永不服輸的精神。狼王就是整個狼羣的精神所在,是支撐狼羣的希望,所以狼王是一隻永遠優秀的草原狼!

狼不怕苦,不怕累。而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能力都很差。雖然我們什麼都不缺,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和像狼一樣偉大的精神。

看完《狼圖騰》讓我重新認識了狼精神。也讓我明白了團結、堅強、努力的真正含義。

  《狼圖騰》讀後感 篇12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着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麼狼狽爲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書中幾十個狼的故事有機連貫,一氣呵成。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馬勇敢鎮定地獨闖狼陣,狼口脫險;有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狼徒手搏鬥,生擒惡狼;有蒙古獵人坐山觀狼羣設伏黃羊,漁翁得利;有石圈裏的飛狼之謎,驚人推斷;有狼羣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鬥,同歸於盡;有白毛風和蚊蟲的天災人禍,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與狼的殊死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萬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運和悲壯的一生。最後作者道出了對小狼的懺悔,對蒙古老人的懺悔,對草原的懺悔。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會輕意感動的靈魂,讓我們在讀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無盡地思索。 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的中的友愛親情無不震撼着我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爲兇殘,但狼只有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會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淫慾,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要高尚多

少倍了。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狼的狡黠與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使它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但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狼的各種策略就是在這種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人不是狼,但我們卻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學習草原狼不是簡單的學習狼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要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要有應對困難的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狼圖騰》是對我一次思想上的洗禮,我喜歡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大的成長和進步的空間。

  《狼圖騰》讀後感 篇13

狼,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存在,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是一個自古就以奸詐狡猾形象存在的存在,但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卻是蒙古人的信仰。

一名知青,一次下鄉插隊,造就了一次奇妙的相遇,一場民族間的碰撞。《狼圖騰》是由幾十個關於狼的故事一氣呵成的。天性桀驁不馴的狼,竟然被陳陣與衆不同的“養”了起來,當我看到這裏的時候,內心其實挺糾結的,一邊是堅持己見反對養小狼的蒙古族人們,一邊是堅持留下小狼,相信會有奇蹟發生的陳陣。或許我會支持陳陣多一點,畢竟這個想法從未有過,也從未有人實現過。正因如此,所以會成功也不一定呢。而天性崇拜狼的蒙古族人們,則認爲狼,這個從戰場裏拼殺出來的種族,這個高傲殘暴的如同地獄裏的修羅一樣的種族,這個被他(她)們敬仰,被他們當做高貴的圖騰的種族,是不允許,不允許他們卑躬屈膝的對人類示好,不允許他們被人類俯視,不允許他們放下自己的傲骨!只因爲他們骨子裏就烙印上的渾然天成的高傲的尊嚴!儘管那只是一頭剛出生的、懵懂的小狼!蒙古草原上的狼,寧可戰死,也不能被人當寵物般圈養!這就是自古以來狼族的規則,同時,也是蒙古人的信仰。

剛出生的小狼,與平常的小狗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漸漸地,時間長了,這種差別便如影隨形的一點一滴顯現出來了。

陳陣收養小狼,是冒蒙古人之大不韙而做出的決定。雖然最後也獲得了蒙古人的同意,但同意卻並不代表真正意義上的認可。因此小狼想要存活下來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小狼越長越大,它體內的狼族本性,它高貴的血統也逐漸被激發。日復一日的狼嗥,讓所有人都提心吊膽,卻更加激發了小狼體內的野性和狼性,激發了小狼想回歸狼族的本性。可這注定是奢望,只依靠陳陣餵食的小狼,早已失去了捕食的本性和逃命的本領。這樣的小狼太渺小,也太讓陳陣放不下心。

等到小狼長大,這便更加可望而不可及了。疾病之痛和相思之苦,反反覆覆地侵襲着小狼,終於,陳陣做出了一個讓人心痛,卻對小狼來說是最好的辦法——讓小狼像一位狼族戰士那樣,尊嚴地死去!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無聲地流了下來,此刻竟開始怨恨陳陣,如果當初小狼沒有被陳陣收養,或許小狼的生活要比現在幸福的多,那怕戰死在草原上呢?我閉上眼,淚水緩緩流下,更多的是對小狼的心疼。或許,還有內疚。

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相輔相成,一直持續得很好,可是人類的出現,卻打破了這種平衡。最後,蒙古草原的大結局,是滿目蒼夷。人類本性的醜惡被完全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令人心驚,卻又無可奈何。草原曾經的霸主——狼,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

現在的我們,是否該反思自己究竟幹了多少這種破壞自然,令世間生靈塗炭的事?難道,一己私慾,真的如此重要嗎?

  《狼圖騰》讀後感 篇14

《狼圖騰》描述了大草原上騰格爾地區人民的生活,隨着作者的講述,我彷彿也身在大草原,感覺草原的廣闊,草原人的熱情好客,和狼之間的微妙的關係。那種生在草原,死後軀體還於草原的高尚的情懷;一種對死的無所畏懼,對死後的那種從容處之的情懷,深深的吸引着我。

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才使陳陳與狼接下了不解之緣。

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和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族的馴導和草原生態的保護;遊牧民族千百年對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祕的葬禮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

狼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它們可犧牲自己爲團隊着想,尤其是頭狼,它作爲狼的頭領,在危險時永遠衝在最前沿,狼羣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個體,書中曾寫到“狼羣爲了進幾尺高的石圈內吃羊,頭狼在牆外斜站着,後爪蹬地,前爪撐牆,用自己的身子給同伴當跳板,然後其它狼在幾十步以外的地方衝上去,跳到頭狼的肩膀,使勁就進入羊圈。由於狼羣集體觀念特強,吃飽的狼又甘願當跳板讓狼跳進去吃個夠”。正是由於狼羣的團結和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奉獻精神,狼羣的每一次作戰都能得心應手。

人和狼共存於一個大草原,可以說是有點休慼相關了,人們恨狼,獵狼,卻又崇敬的膜拜狼,草原上人的智慧是代代相傳的,一輩子生活在草原,對於氣候和每一寸土地都是熟悉的,他們是真正的草原英雄,不倒的豐碑。

在古代,人口幾乎有漢族百分之一的蒙古民族,對世界產生的震撼和影響卻遠遠超過漢族,蒙古族骨子裏帶着狼性,擁有一種鋌而走險的勇氣。

《狼圖騰》這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草原狼,重新認識了草原,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歷史,重新認識了我們人類自己。狼在我的記憶中是兇猛殘暴的肉食動物,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們幼年時代。通過這本書我們理解了狼性,也就明白成吉思汗的鐵蹄能夠掃蕩千軍萬馬橫跨歐亞大陸,就會明白中國近代屈辱的百年曆史,狼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得以生存,這是每個有危機感的民族應該思考的問題。中華民族在歷史磨難,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迫發出狼一樣的嚎叫。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在這本書裏狼性與人性的碰撞給了我們很多啓示。

感謝對手,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願。活出一種坦然,即使面臨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而主宰自己。

我作爲一名高中學生要學習狼性精神,在學習、生活中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信心的笑傲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絢爛的理想之花一定綻放。

  《狼圖騰》讀後感 篇15

狼,在我的印象中是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爲奸、狼吞虎嚥”等等,讀過的關於狼的其他書中,也是對狼的兇惡、殘暴的一面的刻畫,使我對狼根本無一絲好感。讀了《狼圖騰》一書,我被深深震撼了,開始思索着對狼的全面與客觀的認識,特別驚歎於狼身上體現出來那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

狼,是陸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鏈終結者之一。由於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羣;也因爲有狼的威脅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被迫進化得更優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態處於一種平衡狀態。沒有狼的存在,生態上將出現莨莠不齊、傳染病衆生的局面,不利於生命的穩定、健康的平衡發展。

在大草原上,如果沒有狼,那些繁殖力極強的動物如兔子、旱獺、老鼠等,在草原上打洞、啃吃牧草,就會對草原的生態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儘管狼對草原羊羣、馬羣造成巨大威脅,但是,草原人在與狼羣的生存競爭的戰鬥中,對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庭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還有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均深深歎服,是狼的神奇魔力,使遊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形成至尊崇拜,以至於狼圖騰成爲西北和蒙古草原上無數遊牧民族的民族圖騰。

《狼圖騰》一書作者姜戎先生,以其在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的親身經歷,爲我們講述了神奇的草原狼的故事,該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祕,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技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饒;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還有遊牧民族古老神祕的“以肉還肉”的葬儀式,還有狼嚎、狼圈、狼耳、狼食、狼煙、狼旗等等傳說與現實描寫,使讀者沉迷其中,欲罷不能,一氣讀完。作者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爲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作者同時給於讀者明朗的答案:馬背上的民族信奉狼圖騰,全在於草原狼的那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這種偉大強悍的狼圖騰精神就是中華遊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草原的靈魂,它時刻地影響了西北遊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也深刻影響了全世界。

我掩卷深思,狼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源自於何方?――就在於狼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形成的族羣的優秀品質和處世理念,值得我們人類學習和借鑑。

  《狼圖騰》讀後感 篇16

最近閱讀了姜戎所著圖書《狼圖騰》,此書是是一部以狼爲敘述主體的小說,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農耕民族漢族崇拜的是龍圖騰,農耕民族的龍圖騰充滿羊性的膽小與懦弱,代表了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缺乏進取與創造。而身處內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崇拜狼圖騰。而這本書,正是以此爲核心,帶領我由好奇,到了解,最後融入其中。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裏的遊牧民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養殖着牛、羊,與草原狼一起維護着草原的生態平衡。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他們對狼充滿了憎恨,它們獵殺羊羣,對人類也存在很大威脅,破壞它們的家園和安定的生活。同時,遊牧民族又對狼充滿了敬畏之情。書中寫到,住在畢力格老人家的知青陳陳剛入草原不久就孤身遭遇狼羣,親眼目睹了狼的智慧與兇殘,僥倖逃脫後他卻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狼。在畢力格老人的介紹指引下,他漸漸的瞭解了狼的習性,同時也明白了爲什麼遊牧民族把禍害人類的狼作爲精神的象徵。使遊牧民族對狼有敬畏之情的便是狼具有獨特的優良品質,它們不僅吃羊,也吃其他破壞草原生態的野生食草動物,維護生態平衡,避免草原沙化。它們極具戰鬥天賦,它們是爲戰鬥而生的,從一出生開始,它們就利用各種計策謀求生存,無論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還是以逸待勞,欲擒故縱,他們總是與人進行智慧較量,並屢屢取勝。作者借陳陳之口,形象而生動地表達出了狼的智慧與勇敢,在狼頭的帶領下,調兵遣將,圍獵畜羣;爲了報復人類的貪婪進行的殘酷而壯烈的戰役。

狼的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狼的本領及智慧也不說與生俱來的,它們也是在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略的環境,還有來自人類的威脅,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中。這是一種危機意識,隨着社會的發展,競爭也愈加強烈,放鬆就會被淘汰,所以文明應該有狼的這種危機意識。

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無往不利。現在是競爭社會,同時也是需要合作的社會,所以,我們應該具備狼一樣的團隊意識,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實現共贏。

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危機四伏的我們,也應該具備狼的血性和勇氣,積極主動的去面對困難,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我們纔會不斷進步,不斷髮展。

  《狼圖騰》讀後感 篇17

沒有讀過狼圖騰這本書,但是多年以前這本書就曾讓不計其數的讀者爲之瘋狂,沒有讀過的人是不可能理解他的魅力。

今天,我看了狼圖騰電影版,我從一個演員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片子給我帶來的點點……首先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對狼的描寫已經超乎我的想象,狼眼神中的憤怒也好;哀怨也好;恐懼也好都有很栩栩如生的體現

電影告訴我們人與狼羣、食草動物與狼羣之間平衡的食物鏈關係。但是蒙古族人長久以來靠經驗保持的平衡生物鏈卻被外來幫助開發蒙古這片土地的人們破壞。人總是貪婪的……不僅僅從狼身上找到商機,還從聰明的狼捕食成果找到了商機! 以前總認爲狼無論對人還是對於食物鏈低端的動物來說 都代表着兇殘,代表着危險。可這個電影讓我真正知道狼的智慧,它們有組織有紀律,團結一致,忍耐力極強,勇敢好戰,拒絕施捨,有尊嚴。這讓我對狼刮目相看,我總期盼影片裏會有人與狼之間微妙又溫情的場面出現,這種描寫少之又少。我相信這本書一定非常引人入勝,電影無法在兩個小時內完全體現,總希望把書裏的精華全部保留,但是在電影中體現就會造成有些地方過於粗糙。比如電影剛開始,陳陣第一次遇到狼羣的場面過於倉促,如果在前面

鋪墊一些陳陣對於狼的好奇,還有狼的值得人去探索的特質,那麼當陳陣第一次遇到狼羣並且深深被狼所吸引的時候,與狼之間微妙的攻擊欲直到最後 的放棄攻擊,而不是僅僅靠鐵撞擊才逃跑的狼那樣簡單,纔會讓觀衆有種理所當然。再比如陳陣對於養小狼崽的渴望還有契機不是很巧妙,在命令大家甩狼崽行動,而且沒有描寫陳陣對於這種行爲的態度,因此在後面保護狼崽就少了些力度!再有,最後放走自己的小狼的方式過於草率,我認爲最能表現人與狼之間長久接觸的感情的時候,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了!另外,包順貴說陳陣是養狼專家,可以跟着一起打狼,但在影片過程中陳陣對於養狼的經驗沒有過多體現,相反總是被自己的小狼傷害。還有就是竇驍這個角色略顯單薄,整個電影中完全成爲可有可無的角色,如果他從對於陳陣養狼的不支持到最後的冒死相助,也許人物還可以豐富一些。

儘管如此,這個電影的驚喜多於遺憾,首先就是馮紹峯可以拜託偶像包袱演戲就是個大突破!幾位蒙古族演員演的非常值得稱讚!!讓我對蒙古族人民的血性還有生存之道有了敬佩之情!另外,聽說劇組爲了還原小說裏狼的真情實感,堅持不用特效,全部用真狼來表演,這些狼都是加拿大馴狼師幫助成年狼孕育狼崽開始,一點點從小養到大花費了幾年的時間。精心挑選了十幾匹願意配合人的狼演員們!能夠馴服狼的野性已是難事,能夠把它們的情感拍攝出來更加不易!!!我真心敬佩爲電影付出的人們,值得大家一看!

  《狼圖騰》讀後感 篇18

“陳陣迷茫的目光追隨着小狼調皮而生動的舞姿,那是它留在世上不散的外形。那美麗威武的外形裏似乎仍然包裹着小狼自由和不屈的靈魂。”這,是狼圖騰中的一段話。讀到這裏已經接近尾聲。再從頭看起,盯着那句“獻給:曾經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我不禁輕輕嘆息。

這本書講述了陳陣和其他知青,也就是知識青年在草原上的生活。陳陣在這裏放羊,掏過一次狼崽,養了一條小狼,生活得不亦樂乎。可卻有一羣盲流也來到了這裏,仗着和領導的關係,殺天鵝,下池塘洗澡,把來自都殺光了。這領導也瞎指揮:殺光了狼,贊同這些盲流胡作非爲。儘管草原人和草原狼拼死保護草原,但草原最終還是變成了黃沙。

狼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在許多人眼裏,狼是狠毒、狡猾、貪婪、的象徵,不然也不會有什麼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嚥。而在草原生態系統中,他們卻發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們吃鼠兔獺牛羊馬等食草動物,如果沒有狼,草原會被啃食得一塌糊塗。所以說,草原人和草原狼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而狼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團結,以十當一,以百當一;化悲憤爲力量,當狼崽被掏走,母狼們便加入狼羣,以生命爲代價消滅了一羣千里馬;不屈,小狼剛出生便離開了狼羣,卻也有狼的精神性格:寧可被勒死,也不願被牽着走。而最後。也是因爲它的不屈,纔會讓它永遠的離開陳陣,飛上了騰格里。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像狼一樣戰死沙場,又有多少人像羊一樣苟且偷生。有外國人嘲笑我們說,中國人的圖騰應該改爲熊貓,因爲中國人就像熊貓一樣軟弱。難道真是如此嗎?我們華夏民族,中華兒女的龍圖騰,明明與熊貓大相徑庭。如果我們都有狼一樣不屈的精神,外國人還會嘲笑我們嗎?讓我們行動起來,用行動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是熊貓、綿羊一樣軟弱的民族,我們也有狼一樣不屈的`靈魂!

文中的小狼在火辣辣的毒日下,給自己挖了個又涼爽又隱蔽的“藏身洞”。同樣,只有在絕境中不放棄,纔會成爲強者。狼敢與天鬥,敢於人鬥,就是這種鬥爭精神,才使其能在絕境中生存。在狼的世界中,“適者生存”是它們的王道。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狼才得以戰勝對手,成爲陸地上食物鏈的最高單位之一。困境一般是產生強者的基石,正是這種環境,才使狼成爲了強者。同樣,正是如此,才讓小狼得以躲避烈日的烘烤。

這本書中,最後的結局是悲壯的,悽美的,讓人看了心疼。又不免有些疑惑:你說小狼這樣糟蹋自己幹什麼呀?但是,不得不佩服的是:這隻小狼哪怕是受到生不如死的折磨,也絕不像狗一樣被人牽着走。所以,這就是狼,它們不愧爲強者!不愧有狼這個稱號!

  《狼圖騰》讀後感 篇19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詞中描繪的草原是那麼恬靜怡人,牧人們唱着草原的歌謠,雪白的羊羣低頭吃着多汁的牧草,蒙古包星星點點散佈在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上,遠處傳來陣陣奶茶的香味……然而真實的草原生活並不完全是這樣,牧民們除了策馬揚鞭放牧之外,更多的是要抵禦來自大自然的各種風險,變幻莫測的氣候、疾病以及來自羊羣最大的敵人——狼的襲擊。

狼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他們精於團隊合作,擅長奇襲。總是會在出其不意時製造襲擊,給牧民造成很大的威脅和財產損失。幾百年來,遊牧民族一直用自己的智慧順應自然,與草原狼鬥智鬥勇,生生不息。遊牧民族對狼的感情可謂是又愛又恨,一方面,狼的偷襲導致了牧民嚴重的財產損失。另一方面,草原狼優秀的團隊協作行動和神出鬼沒的蹤跡,令牧民們覺得狼是一種充滿靈性的生物。就像《狼圖騰》裏描述的,在科技不發達的那些漫長的歲月裏,人和狼相互琢磨着對方的習性,相愛相殺。牧民們對狼有着深深的恐懼,卻也將這羣神祕的草原狼奉爲圖騰。

牧民與狼這樣微妙的關係,讓我們不禁思考,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高智商的人類,爲什麼一次次的被狼打敗?爲什麼狼的奇襲總能成功?不得不說,狼羣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嚴密的準備工作是重要原因。每一次襲擊,狼羣都會提觀察環境,熟悉地形和天氣,不打無準備的戰鬥。在襲擊過程中,他們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奉行團隊行動精神。這些看似老生常談的“戰術”卻是草原狼千百年來奉行的生存準則。放眼審計工作,草原狼所堅持的不打無準備的戰鬥和團隊精神,無疑也是審計實務中需要堅持的黃金準則。審計工作不好做,就像草原狼需要熟悉草原地貌、變換天氣以及“敵方”形勢一樣。審計人員更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業、人員、經營模式等等有一個詳盡的瞭解,知己知彼。一些情況下,更是需要審計人員深耕行業,潛心研究,無畏求索,將被審計單位的套路和習慣了熟於心。另外,也是從本書中感悟最深的一點,便是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審計工作是團隊工作,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勝任,孤軍奮戰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失敗。審計工作需要的是,像草原狼一樣的團隊分工與配合,有組織、有紀律、相信團隊、同進同退、服從指揮、不搶功、更不能貪利。

書中的草原遊牧生活非常艱苦,審計工作雖不會像在草原生活一樣,遇到生存上的威脅,卻也時時充滿了挑戰。牧民與草原狼共生共存千百年,草原狼於牧民來說,是敵人也更是令其崇拜和學習的對象。蒙古民族從狼的身上學到了狼的智慧、堅韌、勇敢與團結,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在審計工作中,更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善於觀察,勤於總結,不斷充實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迎接更多的打磨與歷練,勇往直前。

  《狼圖騰》讀後感 篇20

古往今來,漢族人民對於狼的印象一向不好,我也不例外。但是一本書,徹底顛覆了我那愚蠢的看法;也順便顛覆了我的世界觀,使我有了自己心中的——圖騰。

我愛我的民族,很愛,我爲自己是漢族子孫而感到驕傲。可是,我不得不面對現實:漢族人民不喜歡狼,起碼很多不喜歡。正如《狼圖騰小狼小狼》裏說的:

“漢人把最惡毒的人說成狼心狗肺,把欺負女人的人叫做大色狼,說最貪心的人是有狼子野心,把美帝國主義叫做野心狼,大人嚇唬小孩,就說是狼來了……漢族人恨狼,結果把狼的本事也恨丟了。而蒙古人卻把狼當神一樣地供起來,活着的時候學狼,死了還要把自己喂狼。”

因此,學到狼的本事的,也大多是少數民族的人,那些把狼當做圖騰的少數民族的人;能打到歐洲的中國人,也都是少數民族的人,也都是草原的人,騰格里的人!我不禁嘆氣:狼,多棒的一個種族!它們重情重義,團結協作;從不會把自己的同伴置於死地;會主動撫養沒有母親的小狼,甚至是人類棄嬰;殺伐果斷,透着一股子狠勁,有傲氣,有傲骨;聰慧過人,知道打伏擊戰、圍殲戰、車輪戰……有些地方甚至於人類也只能望塵莫及!比那些動不動就殺害拋棄自己同伴的愚蠢的食草動物要真誠的多!重情重義的多!可惜,漢人有一個缺點:迷信。相信中國童話裏所說的“狼是大壞蛋,羊是善良的,正義能戰勝邪惡……”等等的,真是可笑至極!荒謬至極!見過哪隻羊在打倒另一隻羊時會放它一馬的?都是至死方休!

有一個詞語:狼煙。我對中國最權威的字典裏的解釋感到深惡痛絕:狼糞燒出來的沖天黑煙。什麼狼糞燒的濃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燃燒狼糞,幾乎不會有煙!更別提沖天的綿延千里的壯觀黑煙!我還是對《狼圖騰小狼小狼》裏的解釋比較滿意:這其實是漢人比喻那些馬上民族的人,把他們比做成狼,於是,當看到他們到來時,就說狼來了,然後點上衝天黑煙,於是漸漸流傳出了一個詞:狼煙。都說漢族人勤勞,我卻爲此感到十分不齒:勤勞?勤勞有什麼用!能到飯吃嗎?能保家衛國嗎?!就如一首詩裏說的:長城的古磚抵擋不住洋炮的彈片!那些馬上民族爲什麼能打到歐洲?就是因爲他們有狼的狠勁堅韌!如果草原上的女人都像漢人的女人那樣溺愛孩子的話,草原上的民族早就死絕了!幾千年安逸的生活,讓我們丟了與生俱來的一樣東西:血性!

這本書把我好好地洗了一番腦,使我有如醍醐灌頂般猛然清醒:我誤會了一個多麼優秀的種族!從此,一個圖騰在我心中生生刻下——狼圖騰!

  《狼圖騰》讀後感 篇21

這是一本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書,描述狼的狡猾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圖騰,知道意思但不清晰,查了下字典,源出印第安語,意爲“他的家族”。人們以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體作爲家族或部族的標誌。其中書中得出漢族的龍圖騰源於狼圖騰,狼圖騰的深遠意義以及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希望能讓現在的人,有一個具體的信仰,有一種圖騰,能成爲其精神的積極動力,現在的人迷茫的原因,就是沒有具體的方向,就像我們的朋友和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及一個很好的信仰,每天都很混沌的過每一天,沒有一點動力和積極性。

我還是很喜歡裏面的狼和人的鬥智鬥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讀來很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是殘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對手,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願。

現在很多人說我們是狼性不足,我們懦弱,我們自私,我們有着很多缺點。可是,我真的希望我們狼性重新足起來,但是我們足起來的的部分應該是博愛,應該是勇敢,應該是責任,應該是睿智,合作,應該是愛惜生命。不要誣衊了狼性,也不要扭曲了狼性的真正含義。

我不知道蒙古人開始從馬背上下來,開始定居生活是進步還是相反,但是我至少知道,我們的草原在惡化,我知道有很多農耕民在不停的開墾,肆無忌憚的向草原掠奪。是不是我們在發展的時候已經忘記什麼是發展,我們是不是已經太自私,其實每個物種的存在必定有原因,我們怎麼可以趕盡殺絕。再過30年,是不適我們的後輩連什麼是草原都不知道了!馬背上的民族是不是最終也要消失,是不是生長了成吉思汗,生長了驍勇善戰蒙古兵的民族也會消失他們的狼性。

有太多的話想說,可是我卻不知道怎麼說,但是無盡的敬畏和對蒙古狼的熱愛卻深深地紮根在我心裏。我真想,去一趟蒙古,去看看蒙古包,去聽一下真正的蒙古長調,可是我知道他們都已經不在了,那麼就讓我在夢裏好好看看,好好聽吧,希望騰格里天保佑草原,希望騰格里天永遠保佑所有熱愛草原的人的靈魂,以及蒙古狼!請賜予他們厚愛!!《狼圖騰》看完了,沒有狼這樣的教師,近距離的觀摩學習,即使社會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面敬獻,而“狼”的生活習性,始終不得而知。但書中身臨其境的描繪,說出的不僅僅是規則,還是一種戰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環境中的演變,揭去華麗的表象,剝出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人對人生意義的深化,是一種神話的昇華。

  《狼圖騰》讀後感 篇22

第一次聽說《狼圖騰》這本書還是在我初中的時候,當時我們學年教導主任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他大概給我們講述狼是非常智慧的動物,它們是如何作戰的,我們應該向狼學習等等。可是我當時的想法就是,狼是兇狠、可怕的動物,是反面教材,應該沒有人會喜歡狼吧。沒想到公司爲我們買了這本書,讓我真正的瞭解了狼的世界。

通過閱讀,我被狼的兩種特質所吸引,一個是有耐心、鎖定目標,堅持不懈。另一個則是很重要的團隊精神。讓我對狼的印象來個180度大逆轉,從此喜歡上了這種有智慧的動物。

狼羣會持續長達好幾天的時間,用以觀察並監控被他們盯上的獵物,它們絲毫不對自己的任務感到厭倦和心煩。它們從不盲目的去追逐或去騷擾獵物,這就是它們智慧之所在,它們善於發現被追逐獵物中的每個成員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並加以綜合分析。因此,狼在不斷的爲自己尋找機會,並非坐等機遇。

這也是我們應該向狼學習的地方。我們有時也會感嘆機遇對我們的不公平,認爲我們的不成功是機遇賦予我們的太少,卻忘了剖析一下我們的態度。機遇來臨時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面對機遇,我們要果斷,一猶豫機遇就會棄你而去,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能放棄,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任何一個機遇的來臨,往往都是因爲自己過去的努力所至。

隨着現代社會的進步,我們不能再坐等機遇的到來,而是應該去尋找機遇,創造機會,這樣才能抓住悄悄從我們身邊溜走的機會。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機遇只垂青於那些有思想、有準備、有能力把握住它的人,一個人能否成功,就要看他是否能把握好成功的機遇。

狼是草原上最團結的羣體。這種團結是在千百年實在作戰的經驗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爲在強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軍奮戰只能是自取死亡。狼爭奪食物的戰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羣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殺氣騰騰,這種氣勢就壓倒了弱者。達爾文說過,強者生存,適者生存。狼面對大自然和人類的威脅時,一直在努力的反抗,包括報復;也在一直的學習,想方設法生存下來!生存環境越是惡劣,生命力越是頑強。這就是大草原的強者,狼!

上學時我們在班集體裏,工作了我們在工作團隊裏,我們一直生活在集體社會中,是否也能學習狼一樣的團隊精神呢?我想我們不該拒絕,也不能拒絕狼之精神,樹立自己內心真正之圖騰。

狼的身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借鑑學習,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會讓狼圖騰精神我的心中紮根、成長,我也會努力變成有“狼性”的人!

  《狼圖騰》讀後感 篇23

很開心,實現了一個將近十年的願望,終於從屏幕中看到了《狼圖騰》小說的成果。《狼圖騰》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一部小說,但是帶給觀衆和讀者的不僅僅是視覺與想象的盛宴更是一種精神的震撼。

電影也許篇幅限制也許由於剪輯的緣由,只是截取了書中部分內容,很多書中的故事並沒有一一講述,只將幾個亮點故事展現了出來。故事把人與自然之間、人與動物之間或者準確的說人與牲畜人與寵物人與狼之間的種種感情糾葛小心展現出來。狼,是羣居的動物,所有狼羣在頭狼的帶領下展現出不凡的團結精神,不論是抗擊外敵還是捕食獵物都會團結協作各司其職。狼羣均聽命於頭狼的指揮,奮力作戰,共享戰果。頭狼不單有着大智慧和軍事戰略眼光更具有一般狼羣所不具備的公平正義、責任感以及“家族式”的尊嚴,狼羣在頭狼的帶領下,或許與其他狼羣征戰搶佔生存地盤或許與獵物周旋存下更多的食物。狼,不同於其他寵物,因爲狼有其自身的驕傲,不肯低頭淪落爲“不勞動”就等吃等喝的廢人,狼是一名時刻處在戰鬥中的“戰士”,只有努力拼搏在前線,才能實現溫飽才能實現自我價值與精神價值。狼,自古以來就被草原的牧民們視爲又愛又恨的神獸,千百年來牧民在狼的身上學會了與自然的相處,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通過狼的頑強精神教會了牧民在困難中屹立不倒,教會了牧民生活的尊嚴。

同時,電影把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也通過狼的存在演繹出來。草原、淳樸的牧民、草原上的形形色色的生命和諧相處。草原無私的哺育了生命,而生命也回饋於草原更美好的生活。只是後來人口、牲畜壓力過大,不當的使用草原再加之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草原生態被破壞,草原狼遭遇到滅頂之災,草原生命逐漸被終結。草原盲目的開墾、過渡的使用,將草原生命毀於一旦,造成了永不可逆的後果。也正因此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羣馳騁草原的美景也已消失在厚重的歷史中,留給後人的只是對於蒙古鐵騎和狼的故事與傳說。然而對於那個曾經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時代多少年後的今天,雖然我們耳畔依稀還能聽到傳說中草原的魅力無窮但現在卻只能看到的是沙漠或是草原沙化,往昔的水草肥美藍天白雲已悄然遠逝。電影傳遞給我們更厚重的是對待大生命的珍視,不要過於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去傷害自然,不要自以爲是的認爲以人之力就可以爲所欲爲改造自然,我們要順應自然去發展,更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否則自然給予人類的報復將是人類難以承受的,珍愛生命更要尊重生命。

《狼圖騰》這部電影只是區區120分鐘,卻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狼的精神、狼的尊嚴、狼的責任感深深的融入到草原生命中,生根發芽。然而草原生命更需要有具有狼的精神的人來保護,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呵護草原將狼的精神流芳百世。

  《狼圖騰》讀後感 篇24

《狼圖騰》這是一本長篇小說,有四千多個字左右,寫狼在這無盡的大草原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狼圖騰》這本書也不算是經典,一百個人中可能只有五六十個人讀過。而且大家也都對狼沒什麼印象,一定會認爲狼有什麼好值得寫的,但聽完我的講解後,希望你們對狼有一定的不同領悟。

主人公是漢人,他和幾個知青都被送到了這個神聖的土地“格騰裏”。“格騰裏”這個大草原想必也沒有其它草原那麼有名氣,但他卻始終保持着最領先的產業,最好的草場。難道是這裏的牛羊有着奇特的功能嗎?不是的,反而這是因爲這裏它們的無敵狼多,狼多會是好處嗎?狼代表的是惡毒,狡猾……各種不好詞繪的典型,象徵漢人都以“龍”做爲自己的圖騰。而在廣闊的大草原上,那裏的牧民卻把狼做爲自己的圖騰。

主人公一開始對狼也是很不喜歡,但在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現所有蒙古人,蒙古動物的好品質根源都取於狼,爲什麼蒙古人身體素質那麼好?因爲草原上沒有老虎、獅子、豹子,這些兇猛又強壯的動物。所以草原上的霸主除了人就是狼了,而蒙古人身體的好素質就是與狼鬥爭中養出來的。

蒙古的馬不高大也不好看,但還是當時軍隊中最出色的,因爲它們始終保持着耐寒、耐熱,跑的快的好品質,難道它是天生具有的嗎?不!這也是在狼的追趕之下給練出來的。蒙古的狗爲什麼責任心那麼強?那也是因爲狼多次的襲擊後,讓牛羊丟失,激發了它的自尊心,所引起的,同時狗身體素質也是狼給的!

而草原的守護者是誰呢?是人嗎?不!是狼,只有狼它不停的維護着生態的平衡!馬蹄踏草時會把草踏死,牛那麼重一踩就是一個坑,蒙古兔會啃草,蒙古老鼠會打洞……草原的敵人可不是用手指頭能數的過來哦!只有狼不會去破壞草原,還會守護着,甚至還會除掉那些破壞草原的敵人。所以草原纔給它鋒利的武器,好使的耳朵和強壯的四肢。

陸地上的人是公認最聰明的。那第二是誰?是樹上的猴子嗎?還是大海中的海豚?我認爲他是蒙古的狼,他還是蒙古英雄“成吉思汗”的老師呢!他教會了他動物最爲軟弱的地方,教會了他打獵時如何隱藏。還教會了他如何團結,對敵人要兇猛,一切中的一切都來源於它。蒙古的各種大災中:蚊災是最痛苦的,因爲蒙古的地熱勢可,所以這個地方蚊子多的無法形容。在其它動物都在叫苦連天的時候,聰明的狼則是選擇了在艾草堆裏打滾。而這艾草就給它形成了最天然的保護層!

狼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壞,《狼圖騰》這本書則給了狼一個特寫的鏡頭,希望大家能去看看這本書!還比較值得去看,看完之後你一定對狼會有另外一種新的理解。

  《狼圖騰》讀後感 篇25

《狼圖騰》是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馮紹峯、竇驍主演的以狼爲敘述題材的一部影片。主要講述在文革時期,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響應國家上山下鄉的號召,從北京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在大草原上,他們結識了蒙古族牧民畢利格一家,也見識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狼的接觸過程中,陳陣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有了想自己養一隻小狼的念頭。就在此時,一羣外來人貪婪地掠奪了狼羣儲存過冬的黃羊,打破了狼羣和牧民之間的生態平衡。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爲首的生產隊員更是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羣和人類之間的關係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很兇猛的動物,感覺能與老虎相媲美。電影中狼捕殺黃羊的畫面讓人感覺很血腥,但是狼在捕殺獵物前所營造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又不得不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在這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狼都是羣體作戰,其紀律性、耐性和組織性都不得不讓人佩服。電影中人類用卡車拿走狼儲存的黃羊時所表現的貪慾也讓人印象很深刻。就如同當今社會少數人的現狀一樣,不惜一切手段滿足自己的貪慾。其實。人有一定的慾望是正常的,這可以促使你不斷進步,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當然,前提是慾望一定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當今社會,有很多人的貪慾是建立在損壞別人的利益基礎之上的。這種情況就是讓人很難接受的,及有可能會觸犯法律。所以,人是要有一定的追求及慾望的,但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合理範圍之內。電影中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爲首的生產隊員捕殺狼羣的畫面也讓人印象深刻,其中最後一頭狼在同伴全部被消滅的時候還沒有放棄,依然在奔跑,直到耗盡所有體力……畫面中那些捕殺狼羣的人讓人很痛恨,破壞生態平衡,趕盡殺絕,連不心慈手軟,相反,狼在其生命終結的時候依然還在戰鬥,卻不得不讓人感動及敬畏。可是,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適者生存,只有適應社會的生存法則,你纔有可能走的更遠,生活的更好。

《狼圖騰》是對一個人的洗禮,它深刻的反映了社會現實。俗話說,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主動的去面對以及迎接。只有不斷的解決這些困難和挑戰,纔可能一步步成長。相反,如果去逃避它們,那麼只可能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被社會所淘汰。現在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時代,你不進步,不成長,那就是弱者。

  《狼圖騰》讀後感 篇26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長篇紀實體小說,它的名字叫《狼圖騰》。本書有十幾個狼的故事組成的。那些草原狼隨時會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突襲的戰術;狼對氣象的利用;狼羣中爲了保護孩子不惜犧牲自己的母愛;狼與大草原的關係;小狼艱難的成長過程等。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書。

原來的時候,我只認爲狼是狡猾,狠毒,殘暴的動物,不通人性的,在我心中狼的地位是低下的,不如獅子和老虎兇猛,不如豹子跑得快,同樣是食肉動物,卻只能偷羊,馬吃,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襯托虎豹之類的大型猛獸的。然而,讀完《狼圖騰》這本書之後,我對狼的認識有了新的看法。狼羣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他們爲自己的孩子復仇時,決心消滅人的馬羣。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自己去撕爛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並將馬羣趕向大泡子,也就是大泥潭。這次打圍狼羣算好了時間,算好了天氣,無論老的,弱的,壯的還是母狼,全員出動,勢不可擋。這次狼的突襲,夾雜着風災,雪災等自然災害,真是百年一遇!狼羣爲了復仇殺紅了眼,見騎在馬上的巴圖指揮着馬羣,竟開始攻擊巴圖騎着的馬!幸好巴圖拿出了他的打狼神器——打狼棒。這根打狼棒是巴圖的祖宗傳下來的,上面有許多黑色的污穢,這是祖先們打狼留下的狼的血跡。巴圖找準時機,“砰”的一聲,巴圖將一隻狼的狼牙打掉了,狼牙是狼的致命要害,因爲狼牙是狼身上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了那四顆鋒利的狼牙,就會慢慢的痛苦而死,餓死。但是還是沒有躲過狼羣那可怕的自殺性攻擊,馬羣全都被趕到了大泡子裏。

狼羣本不會殺馬,都是由於從內陸來的人們不懂草原的規矩,亂掏狼窩,導致母狼沒有了孩子纔會迫不得已的叫上公狼,發起了這次大的攻擊。

在我看來,狼的品行不是用“兇惡”“殘忍”兩詞來表達,而是用聰明、智慧、尊嚴和頑強來描繪狼的一生。那些精靈一般的狼羣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理巧妙利用;狼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狼羣中的友愛與親情。

  《狼圖騰》讀後感 篇27

小升初的那個暑假,根據媽媽的購書清單,從書店買了一大堆書,其中就有《狼圖騰》。回到家,我開始一本本隨意翻過去,想找感興趣的書先看。翻到那厚厚的《狼圖騰》時,發覺這竟是一本小說!望了望一旁的《二戰風雲》、《水滸傳》、《××詩歌集》、《××散文集》······於是,從小被外婆的“大灰狼”嚇到大的我開始看起了這一本恐怖的書。

其實看了才知道這本書爲什麼這麼出名的原因。作者姜戎是一名插隊內蒙古邊境額侖貝爾草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我覺得書中的男主人公陳陣就是他的“化身”。書中幾十個主人公與狼的故事很自然的連貫在一起,一氣呵成。情節曲折緊張,跌宕起伏,場面宏大而神奇有時候我看着看着都爲主人公與狼出一身冷汗。有大青馬機智勇敢地獨闖狼陣,幫助主人公們狼口脫險;有外表和內心都很溫柔的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半夜偷羊的狼徒手搏鬥,生擒惡狼;有蒙古年長的獵人畢利格老人坐山觀狼羣設計伏擊黃羊羣,帶領村民坐收漁翁之利;有跳進石圈裏叼羊卻不驚動狗的飛狼之謎,令人疑惑重重;有狼羣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鬥,最後卻同歸於盡;有白毛風和蚊蟲的天災人禍,蒙古牧民面臨着生死危機;有牧羊犬和草原狼的相見如仇,不共戴天;有人與狼的殊死較量,卻依舊相存相依;有陳陣千辛萬苦餵養大的小狼,長大後卻依舊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運和悲壯的一生……。最後作者道出了對小狼的懺悔,對狼羣的懺悔,對蒙古老人的懺悔,對草原的懺悔,對大自然造世主的懺悔······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能被輕意感動的心靈,讓我們在讀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去反思,去懺悔。

看完這本書,好幾天晚上一閉上眼睛就想起書裏的情節,突然明白爲什麼陳陣非常堅持地想要養育小狼,儘管我以前非常怕狼,認爲狼很邪惡,狡猾,討厭,現在的我卻十分敬佩狼,書中的狼與人作戰時的勇猛,那巧妙的作戰佈局,完美的作戰計劃,讓我不禁遐想,孫子兵法或許是借鑑了它們?現在有好多草原都被開發了,野生的狼越來越少了,看動物園裏的那些狼,如同犯人一樣,被終生囚禁着,哪有一點真正的狼的威風?!就因爲狼會偷羊,越來越多的人都致力於去打狼,難道真的要把狼趕盡殺絕了,當它們的化石成列在博物館裏了纔好嗎?生物的多樣性已經被人類打破,再這樣下去,最後遭殃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啊!

  《狼圖騰》讀後感 篇28

尊敬的畢格利老人:

您好!

您是土生土長的蒙古人,是蒼茫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代表,是真正懂得人與自然應和諧共處的人。這使我不得不感嘆:在"__"時期,鮮少有人會意識到"平衡"和"度"的重要性,只要有可開發利用的,就絕無一絲猶豫和手軟。而您卻在"衆人皆醉"的情況下,從生活中得到一個通俗而深刻的真理:大自然的平衡不容破壞,否則定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擊。

因此您敬畏狼圖騰,這是不無道理的:狼羣對維持草原生態平衡做出了何等的貢獻!沒有它們,整個草原就將失衡而變得荒涼。除此以外,它們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比如團結、等待和智慧。它們懂得分工合作,統一聽從頭狼的命令;它們懂得等待時機,在捕獵時不是橫衝直撞,而是待獵物吃飽後再伺機而動;它們懂得找天然的狩獵場和冷凍庫,爲下一代小狼保存充足的食物。

您在狼羣走後,帶人搬走了一些黃羊,這種行爲是狼羣默許的,它們相信您不會斷絕狼羣的生路。您多年來從不辜負這份信任,而這一次,永不滿足的人的慾望,在這個特殊時期愈發高漲:包主任組織人搬走了所有的黃羊,又命令您帶人殺死全部的小狼。您知道這些舉動會威脅到狼羣的安全,以至於危及草原的生態平衡。然而迫於命令,您不得不這樣做。果然,大自然的報復已經到來:馬羣遭遇襲擊,昔日肥美的草原也變成了荒地。您帶領大家搬到了內蒙古最後的自然草原——天鵝湖附近。然而等抵達時,那裏已經被西蒙古人兇猛的城鎮建設弄得面目全非……最後的淨土也逐漸消失。

說到這裏,您是否已經失望?因爲這些觸怒自然的舉動到處都是。但現在可不是啦!近幾年來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向大自然悔過的行動已經開始了:禁止捕殺動物,退耕還林,規劃牧區……人們盡最大的努力減少對生態和土地的破壞,努力使生態再度恢復平衡的狀態。內蒙古草原逐漸得到了恢復,不再到處是放牧過度的荒地,一步步走回了自然的軌道。

一點一滴,我們用行動反省着先前的錯誤。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那片翠色如織的草原,那灣碧藍如洗的天鵝湖以及那羣純潔美麗的天鵝,定會再次出現在草原,向人們展示大自然最淳樸和原始的美。

草原夢早日實現!

  《狼圖騰》讀後感 篇29

一路讀來,幾番停頓,終於將這部50餘萬字的龐然大物拿下。從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上講,自是興味索然,幾無所獲;若從歷史與哲學思考方面講,則是收穫頗豐,受益匪淺。

全書的核心論點是“狼性”必然戰勝“羊性”。之所以稱之爲“論點”而不是“主題”、“主旨”之類,還是因爲把它看作了別樣臉面的學術論文。作者經常跳出來酣暢淋漓地講上一番,大段大段地講,甚或幾頁幾頁地講,全不藏匿他要表達的主題,不滿足於將主題隱於人物塑造或是情節的鋪排中,那樣太累,作者或許不擅此道。總之,小說講述的故事,只是“論文”的一個個論據而已。

書中的故事不可謂不豐富,不可謂不精彩,作者講故事的本領也差強人意,情節描述確是細緻入微,讓人如臨其境。可是,最致命的一點是,統觀全書,這一固連串的故事卻構成了一種鬆散和沉悶的交響曲。《紅樓夢》的“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境界自是連想也不敢想了,即便是長篇小說之最基本要求如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合理安排,也無從談起。對,高潮,全書沒有高潮,從而便沒有精心爲高潮而作的鋪墊,讀來無跌宕起伏,無峯迴路轉。“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學時就熟悉此語,我今天進一步加深了對它的理解與感悟。

作者的學養無庸置疑,作者體察事物的能力無庸置疑,甚至作者刻畫場景的文字功底也無庸置疑。此三者對一個小說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還有更重要的,尤其是對長篇小說作者而言,尤其是對長達5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的作者而言,這,就是駕馭鴻篇鉅製的能力。魯迅終其一生未寫過一個長篇,甚至中篇也寫得極少,給讀者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他自稱缺乏駕馭長篇的能力,我們可以說他是虛懷若谷,但也許我們還可以說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竊以爲,姜戎先生正是缺乏這種駕馭能力。因此,他傾半生心血而作就的大書《狼圖騰》雖然毫無疑問可以稱爲一部好書,但離“優秀長篇小說”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說它是一部好書,原因上面已經談了幾條,沒有說到的還有作者極度認真的態度和深沉的憂患意識。不管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比如我,就並非同意他的全部觀點——你都不能不被他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感情、對民族出路深深的思索、對民族劣根性深刻的認識所打動。基於此,我願推薦你閱讀此書,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空閒時間,你有平和而不浮躁的心境,你有探尋作者所關注命題的興趣。三者缺一不可。

  《狼圖騰》讀後感 篇30

前一陣看了許多女作家寫的書,雖然文筆很好,可以體會到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但華麗的文章看多了,感覺就像蛋糕吃多了———膩。況且小女人的文章終究有些自艾自怨,矯揉造作,於是我就特意找了這部男人寫的書來看,陰陽調和。

我這裏說的男人,是指可以從他們文章裏感覺到陽剛之氣,而不是像村上春樹、郭敬明等完全被城市化的小男人,寫的東西比女人還女人,一個詞———矯情。

《狼圖騰》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本身,進而帶着疑問去思考: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爲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爲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爲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我們口口聲聲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遊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在閱讀時,我似乎已經置身於呼倫貝爾大草原,像男主人公一樣,與一羣豪邁的蒙古人生活在一起,同他們一樣對着騰格里祈禱,看着狼羣用智慧的方法攻擊黃羊,坐在篝火胖吃着鮮美的羊肉,那些狼羣的戰利品。非常欣賞蒙古人的那份豪邁,那份真誠,那份熱情,不論你是誰,你來自何方,他們都會用新鮮的羊奶和美酒招待你,他們會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草原生存的經驗和技巧完完全全毫不保留的告訴你,所以在蒙古生活,你會感受到一種原始的自由和輕鬆,人與人之間沒有隔閡沒有牆壁。每個人之間都可以敞開心扉。古典的蒙古遊牧文化不僅是蒙古人堅強性格和偉大創造力的源泉,也是歷經千年的考驗最能和草原和諧相處最環保的文化,今天如果想保護環境就應當保護這種文化。

最後說一點意見,也許因爲作者是個探索異族文化的知青,他在書中聲嘶力竭,大費筆墨地喊着:蒙古文化好啊,比漢文化好!卻讓人很難產生共鳴,感覺說教成分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