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拆掉思維裏的牆》讀後感

《拆掉思維裏的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導語:《拆掉思維裏的牆》這本書的寫作手法有點像西方的同類著作,有邏輯、有證據,讓人可信。下面來讀一讀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吧。

《拆掉思維裏的牆》讀後感

  一、《拆掉思維裏的牆》讀後感

這是我目前爲止,爲數不多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書,很多男性朋友找我推薦書,第一反應會極力推薦這本書。從大學時的第一次閱讀到如今,我仍就不知道古典是不是位很牛的人,做了些什麼了不起的事兒,但並不妨礙我的閱讀。它給我提供了一個方向,在我還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時候;它強化了我內心的堅定,在我開始動搖要不要堅持下去的時候;它讓我相信,不斷拆掉思維裏的牆後,你想要的生活,就會真正的到來。

在第一章開篇文章裏,古典提出了“買房,賣夢想的房奴”、“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實例加數據證明,無可辯駁的感覺。那時一無所有的我,深信不疑,酷酷的對所有人都說,以後掙到錢了,不會買房子,不會因爲一套房子,葬送了自己的夢想,也不會因爲有沒有房子,去選擇一個男人。畢業後,我做得最大的一次決定,便是存錢在去年按揭買了房子,它並沒有葬送了我的夢想,相反,讓我更加從容的一步一步向着夢想邁進了。原來,買房和毀掉夢想,並沒有絕對的決定關係。

不得不承認,我仍是個俗氣的女人,擺脫不了房子帶來的安全感,我能積極做的,便是通過努力給自己安全感。每個月的房貸並不輕鬆,但也沒讓自己活得很狼狽,依舊不斷地給生活注入各種滋味。因面對供貸十年的事實,我便更加清醒的鞭策自己,必須要學習,持續地學習,讓自己的價值不斷提升,生活纔會越來越好。

第一章裏,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處理“房奴”、職業安全感的奴隸、“愛奴”,明白並深刻的實踐,“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懼的地方,無條件的去支持一個人,一些人,一羣人。支持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遠不會失敗”。2014年,支持了二十幾個衆籌小項目,希望盡綿薄之力,讓那些追夢的人,在路上感到些許的溫暖,不特別孤獨,更加勇敢,更加堅定。這麼多年,我一直努力的在做,內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多的失去不會讓我恐慌了,越來越多的得到不會讓我覺得不配了。

第一次覺察到“心智模式”的重要,是在這本書的第三章裏,古典認爲,心智模式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一切真實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實在的世界。那之後,我陸續開始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參與身心靈的成長,擴展生命的寬度,觀照自己的內心。素黑在《一個人不要怕》裏說,“我們應該多反問自己,纔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胸,看看自己的心可以承載多少擔子,能包容多少愛恨。”“得不到愛可先將自己的愛付出與衆人分享,回頭看自己原來執着於什麼,看到自己的盲點”。我們諸多的執迷不悟,是太多的不甘,太多的抱怨,想通了,世界也就越來越開闊了。當然,每一個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侷限,心智模式無所謂對錯,只有是否有效之分。

這些年成功學大行其道,蠱惑了多少少年,懷揣着一夜暴富的夢,義無反顧的衝着跑着精力無限。我傻傻對他們說,成功學不能學,他們說我神經病,盲信書。是的,古典在第四章裏寫成功學不能學,而我相信,不是因爲是他說的,而是我開始有了判斷力。多傻,一直堅持做一件事就會成功嗎?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怎麼破。

技術性最強的,我認爲是第五章,通過第五章的學習,讓我能夠迅速進入很多角色。章節裏有一篇講“不遞簡歷也能入職的八種求職法”含:職業訪談;給名人寫信;混論壇;參加培訓與學習;加入俱樂部;義務工作進入;成爲客戶;成爲一個自由職業者。不得不說,很管用,我用了其中幾種方法,上班三年多,還沒有實際面試經驗。很多朋友會說運氣好,遇貴人,但我想說,你看不到的背後,是各種用心,各種努力。

大學有兩年,我幾乎每天給我尊重的某位前輩寫郵件,談自己的生活,後來前輩回覆郵件,告訴我,“任何時代成功的道理都一樣,也都很簡單.但實踐都不一樣,都很難!萬變不離其宗不過是勤奮和專注,堅持一個適合並喜歡的方向走下去,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功到自然成。你們這一代大學生需要更多的沉下氣來多做實事,少做夢,多想付出少想回報,自然機緣多多。”我相信他,我一直這麼做,他說得很對,當我付出的越來越多,不再一心求回報的時候,機緣真的越來越多,而我不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心始終懷着感恩。

第七章寫“幸福是一種轉換力”。古典認爲,我們很聽話地長成爲一羣有腦無心的人,一羣有邏輯沒情感的人,一羣講高度不講尊重的人。我們長成爲別人要求的樣子,並且以此爲榮。就這樣,我們把自己弄丟了。《戰勝拖拉》的作者尼爾·菲奧裏曾在文章裏說:“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於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焦慮,來自於因最後時刻所完成項目質量之低劣而產生的負罪感,還來自於因爲失去人生中許多機會而產生的深深的悔恨。” 這些話語無不道出了真相,什麼拖延症,什麼焦慮症,之所以越來越被引起重視,或許正因爲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痛苦,不快樂。但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爲什麼我們不快樂?我們是真的希望自己快樂嗎?

還好,四年讀一本書,走了很長的一段路,沒有不快樂,沒有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謝謝《拆掉思維裏的牆》,謝謝古典。

  二、《拆掉思維裏的牆》讀後感

在戰隼的推薦下(他說這本書和《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樣,是國內最優秀的兩本指導年輕人的書籍),在來回與庫爾勒和成都的航班上,我讀完了《拆掉思維裏的牆》。感嘆於新東方前有俞敏洪徐小平這樣的英語及人生導師,後有李笑來古典這樣的幫助年輕人尋找人生方向的老師。每每讀到一本好書,都覺得相見恨晚。每每看到一位優秀的作者傳達他的思想,都希望受到新的指導和鼓勵。

Q:這本書談了什麼問題?

A:古典談到我們都活在時代的“輪下”,會遭遇不公平或者加速奔跑的境遇,有時力不從心,有時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因爲時代的車輪可以輕易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甚至碾作塵土,且不償命。中國的這四十年是西方几百年來走過的路,而且這輪子勢必要越跑越快。我們要怎麼做呢?答案很簡單,好好愛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後愛更多人。每一個微小正力量的加總,是可以改變車輪方向的,讓它駛向更美好的世界。

Q: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A:這本書的一開始就很吸引我,講到如何面對恐懼。總體來說,年輕人有三大恐懼:沒有房子恐懼、沒有愛人恐懼、沒有職業安全感恐懼。作者見招拆招,依次分析了我們的這種恐懼只是被一種奇怪的邏輯綁架的結果。比如巴菲特的妻子蘇珊支持巴菲特先投資後買房,以強大的例證打破了沒房子就沒安全感的恐懼。

恐懼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比如,沒有房子就結婚,我會感到恐懼。這件事情本身讓我們恐懼了嗎?顯然沒房子的時候你也住的好好的,也是有地方遮風避雨的。可是爲什麼我們恐懼?這個恐懼來自我們的社會性因子“比較”。我周圍的大多數人都有房子才結婚的,我沒有房子就結婚,豈不是證明我找了個不怎麼樣的男人。我過的不如別人。我接受不了自己結婚的時候,比別人差的事實,所以我也要套房子才能結婚。其實你不是爲了沒房子這件事情本身恐懼,你是害怕失去這件事情背後的價值,證明你嫁給了一個沒有經濟能力的男人或者這個男人家,這件事情會讓你很沒面子。所以你真正害怕的是沒面子。看吧,就沒面子這麼一件小事,要跟安全感扯上這麼大的關係。所以我們真正面對恐懼的時候,要分析恐懼,直面恐懼的真正原因。因爲恐懼是這樣一個懦夫,當你觸及它的底線,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然後開始準備和它大幹一場的時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

書中給出了6個提升安全感的tips:小範圍地冒險;遠離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過於關心父母,永不犯錯的任務,養老般的工作);少看悽慘電影書籍,遠離沒有安全感的人,看乾淨明亮的電影和書籍,跟簡單快樂的人相處;做一個恐懼保險箱;做成功日誌;直面恐懼,徹底反彈。從更高的層面談安全感,安全感是給回來的,不是拿回來的。如果你準備從父母、老公、孩子那裏獲得安全感,那安全感是求不來的;但如果像劉麗一樣用自己微薄的洗腳收入資助一百多名貧困兒童,那麼安全感是可以給回來的。

而後,書中闡述了幾個關於“心智模式”的問題。比如,什麼是樂趣,有趣的人和無趣的人有什麼區別。比如,什麼纔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心智模式的意義。

什麼是樂趣?interesting的真正含義是你正在(ing)以最高級的狀態完全(est)沉浸在(inter)一件事中。這種狀態也叫心流(flow)。樂趣本身是不計結果的全情投入。有趣的人就是了解樂趣本身狀態的人,他們的行事模式是冒險-投入-成功-收穫或者冒險-投入-不成功-樂趣智慧。所以一個有趣的人,行事的關鍵是投入,而投入的關鍵是配置時間資源而後纔是其他因素。每每想到自己這麼多年來都是渾渾噩噩的度過,沒有目標後知後覺地懶散地面對這個世界,最關鍵的原因是把時間投入到不需要投入的資源上。比如,無意義地看電視,跟bf生氣等等。而無趣模式的行事模式是冒險-擔憂被迫-成功-更大擔憂或者冒險-擔憂被迫-失敗-恐懼。我高中時期的學習就是這個狀態。哪怕是考了第一名,馬上會感到更大的擔憂,而且還會在週記中談到自己並不會因爲第一名而開心相反是更大的擔憂。害怕失敗比失敗本身更讓我擔憂。如果真正失敗了也就一了百了了。比如高考前,很擔心失敗。可是如果真失敗了,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回頭來看是一次愜意的經歷。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一般意義上衆人所談到的成功是成功的狹義定義,就是正態分佈裏的峯值狀態。這個峯值狀態的面積是越成功越小的。也就是說我們追逐的成功,就是要成爲那一小撮優越的人,成爲比別人更有錢權名的人。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既然是小概率事件就具有很大的隨機性,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這種一維的成功只會使追求它的大多數成爲殉葬品。但換一種思維模式,將成功定義爲更深層意義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具象的東西(價格),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寧靜這些狀態性的詞語,那麼我們心目中的成功應該是一個狀態,而狀態就是可以被接近而不可到達的。這種對成功的多維定義,可以使我們的目標更具可持續發展的力量,畢竟人生的長度有必要讓我們做出更明智的目標選擇。

以上對於“心智模式”的敘述,已經讓我們瞭解了心智模式的意義。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看待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在《快樂少年人》中有一個關於心智模式的有趣描述,一個愛玩皮球的孩子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懷孕。有一天他在樓下玩皮球,皮球突然不見了,這時候正好有一個孕婦出現。他跑過去問孕婦,是不是將他的球藏在了肚子裏。孕婦解釋給他,肚子裏裝的是一個小寶寶。從此以後,這個愛玩皮球的孩子會經常見到其他一些孕婦,而在這之前他認爲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孕婦。心智模式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因爲我們不會用眼睛看到整個世界,所以我們的心就像EXCEL裏篩選器一樣,設定了一個我們心智上認爲應該如此的選項,讓後搜索了全部數據。但其實,這並不是事情本身。比如對星座越瞭解的人,就會越接近他的星座所描述的樣子。優秀的心智模式將決定我們的命運。它也可以應用在任何領域。心智模式可以解釋我們對待任何一件事情的看法,比如興趣、比如成功。我們每一個人所處的狀態就是混沌(不知道世界上有孕婦)-察覺(哦,原來肚子裏不是皮球是寶寶)-醒覺(其實孕婦很多的)-超越(對世界又有了一點點突破性的認識,從不知道什麼是孕婦到知道什麼是孕婦)。如何加速一個優秀心智模式的形成,一定是那句老話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