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陋室銘讀後感

陋室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陋室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讀後感

  陋室銘讀後感1

今讀《陋室銘》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千古絕唱,更重要的是對詩人崇高思想、品德的深層思考。

《陋室銘》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多麼優雅漂亮的文章,每次讀起來都彷彿置身優雅的環境、恬靜的生活,心情格外的輕鬆。

一般讀《陋室銘》的時候都從文章的本意上去理解,比如:“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不忘記,後來便逐漸發展成一種文體。作者給他的陋室作銘,就是要就陋室表達一種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今天讀此文就不單單是對詩的本意的理解,我更看重和敬佩的是詩人的品德。

詩人劉禹錫當時所處的環境之艱難,他能夠如此樂觀的對待,寫出精闢的文章,成爲傳世佳作。是由他的博學才識、品德崇高所鑄就的,正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寫照。

劉禹錫官職曾經是監察御史,由於“永貞革新”被貶爲郎州司馬,後遷安徽和州通判。和州縣長是個勢利小人,看劉禹錫是被貶之人,就不按規定安排他的住房,先安排他到城外臨江三間小房居住,劉禹錫住下,在門上貼上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詩人的情懷是如此的高尚。這個勢利小人看後,又將劉禹錫移至德勝河邊,面積也減少了,劉禹錫不但不生氣,看到面對流淌的小河,兩岸楊柳青青,又寫一對聯貼上,“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這個勢利小人又將劉禹錫遷至城內的一間簡陋的小屋裏。於是千古絕唱問世了--《陋室銘》,傳誦至今仍是人們學習的、喜歡的名篇。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作者的樂觀心情是寶貴的財富。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也有人認爲,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後期,心情比較穩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的內容,所以銘文流露了一種避世消閒的消極成分。但我覺得詩人是政治家,文學家,他的思想深度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他是用樂觀的態度看待社會,用冷靜的思維對待人生,用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能夠彈奏樸素的古琴。這樣的一種值得敬仰的心境,樂觀對待現實的態度,留給後人的是深深的思考、是無窮的財富……

  陋室銘讀後感2

據說陋室銘是一篇流芳百世的佳文。果不其然,當今日我親自讀到它時,我立刻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

如果走馬觀花的看一遍,是無法體會其中深意的,然而剖析一下文章,把它分爲五小段,那麼就可以見其精妙之處。

前三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爲一段。意思是:山峯不在於它的險峻,只要有仙靈隱居,就會聞名天下。而無論什麼水域,只要有龍的存在,就會靈通。雖然我的居所十分簡陋,但我的道德並不簡陋。這幾句告訴我們,事物的價值不應用外表去衡量,只要他的本質是崇高而值得尊敬的,它就有深遠的意義。

第二段是這兩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這是描繪作者生活的環境和周圍的人:門前的臺階上已綴上青色的苔蘚,院後芳草的蒼翠已經映入我的簾中。平時我和一些雅士談論的都是有意義的人或事,而遠離愚昧和庸俗的人們。正是因爲作者平時常和高雅人士來往,所以纔會從他們的談吐中看到自己所缺少的,從而不斷修煉自身,提高層次。而並非在庸俗的事物上浪費時間。

講到這裏,作者開始向我們講述他平日的愛好。從【閱金經】可以看出作者博覽羣書,從中汲取精華,從【調素琴】可以看出作者有很高的品味。【無絲竹之亂耳】則表明作者不願意被媚俗的曲子擾亂思緒,。作者是個自由的人,他也不會像那些爲了維持生計而四處奔波,晚上伏案工作的官員一樣筋疲力盡。作者惜墨如金,簡簡單單幾個字,卻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意。看似隨意,而卻又讓人覺得又有畫龍點睛之筆。

接下來是全文的總結,作者借南陽的諸葛草廬,西楚的楊雄古亭,這兩者在一次道出了作者那深遠的意境:居在陋室又有何妨?只要人正直高尚,居在陋室也不會改變他的品行。最後作者借孔子一言:何陋有之?再度強調了文章的中心:陋室銘,並不簡陋!

文章層次清晰,開篇點題,用詞準確,使得文章短小精悍,脈絡突出。實在是一篇曠世佳作。

  陋室銘讀後感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這首流傳千古的《陋室銘》,據說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從五品)時所作。根據當時規定:通判應住三間居房,而和州知縣媚上欺下,見他是被貶的官,故意在住房上橫加刁難,最初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心安理得的住了下來,並且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見了這副對聯大爲惱火,認爲劉禹錫對貶官不服,就故意將劉的住所由城南遷到城北,並將原有的三間居室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迎風,溪水流淌,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首詩:“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依然悠遊自在,吟詩作賦,便變本加厲地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這次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最後只有這一小間斗室,他氣憤這七品芝麻小縣官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命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堪稱佳作,整篇文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揚清激濁,諷刺權貴;讀後令人感到情景相融,描述細緻,礪世磨鈍,無與倫比。不知此室何陋?但覺風流儒雅,景物鮮明,‘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彷彿一幅丹青盡收眼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真是春風沂水,賓客盈門。‘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更是瑤草奇葩,心曠神怡;這首不朽名篇終於流傳千古。

但這篇《陋室銘》,唐代時無論在劉禹錫自編的詩文集裏還是別人給他編輯的集子裏,都沒見到,最早則出自宋人所編的《古文集成》一書中。因此,一直以來關於《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作頗有爭議,質疑係浙江文人假劉禹錫之名而作。

不論《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寫,但此文確是一首名篇佳作。當今之世,阿諛奉承之輩,媚上欺下之徒,亦不罕見,感慨之餘特賦七律一首以志之。

  陋室銘讀後感4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陋室銘》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多麼優雅漂亮的文章,每次讀起來都彷彿置身優雅的環境、恬靜的生活,心情格外的輕鬆。

人的物質慾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的,在人生路上,難道你就願意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得滿身的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纔會有恬適的心情。儘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勞形”。

這種閒然和怡雅,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爲那些在物質上萬分富貴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爲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難有安心理得的快樂。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作者的樂觀心情是寶貴的財富。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陋室銘》最後點題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讓我悟到,人的生活當然需要物質基礎,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撐,當一個人精神生活充實時,物質生活的欠缺也就不會顯得那麼不堪忍受了。

讓我們帶着淡泊的心境,在今後人生中享受那份淳樸、心安理得的生活吧!

  陋室銘讀後感5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名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字,卻譜寫出一首陋室頌歌,一直流傳至今。全文表達了詩人高尚的品質,字裏行間都滲透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每次反覆讀誦的時候,都能感到意味深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全文中我最爲欣賞的一句話。作者雖然居住的環境簡陋不堪,但卻十分重視內心的品德修養。”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我們難以想像當一個人的生活環境窘迫,但生活的信念和意志絲卻毫不動搖,並能保持一種從容的心境。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這確實是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的。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物質文明發達,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裏。當今世界又有太多的誘惑,因而人產生了太多的慾望,而當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心靈變得開始扭曲。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會迴歸到心靈的平靜,去重視品德的修養呢?也許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我們也可以追求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但我想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僅僅就是這些嗎?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

從劉禹錫的這篇文章裏,我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一種境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種淡泊、優雅的生活情懷,真的讓人充滿了嚮往。而這樣的生活,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呢?

  陋室銘讀後感6

陋室也就是簡陋的屋子,簡陋的屋子會怎樣呢?從文中我讀出作者認爲屋子簡陋不重要,關鍵在於屋中的人。

我也同樣認爲一個真正有才華,是君子的人,無論住在什麼地方都無所謂,屋也只是一個落腳的地方罷了。真正的智者、君子並不是爲名利活着。屋之陋,反而會更突顯君子、才子的本色。

但有些人不論屋陋,或屋好都不能成材。這大概是因爲他們天生就沒有一顆真、善、美、正直的心,沒有後天勤奮的意識,所以陋室只不過是一個在人生之路上的小風景罷了。

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正是體現陋室中人的重要嗎!但我認爲真正重要的是陋室中人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雖是寫景,但不難看出屋主的清幽,不拘小節。使我看出那種自然的美麗。加上後幾句更使我想到一幅美麗的畫面。一間房屋,臺階上一些碧綠的苔痕,周圍有一些雜草。雖簡但有着一番古典的氣息。從窗中望去,屋主在優雅地彈着樸素的琴,琴聲動人心絃,而那種境界更是有一種脫俗。

讀完《陋室銘》使我回想起不少出自陋室的名人,如諸葛亮、楊子云……現代也有不少英雄才子出自陋室,現在我們總能聽到某山裏的孩子考上某知名大學……,是陋室給了他們一股向前衝的力量,但並不是陋室造就君子,要不是君子住過陋室,誰又會提到陋室呢?

我現在也算住的是陋室,下雨天屋裏則成水簾洞,所以我希望這房也能由我而名。以後有人寫什麼《陋室傳》、《陋室說》……,能把我這房當個例子。

陋室不重要,關鍵是心不陋,思想不陋,陋室中有君子。

  陋室銘讀後感7

午後,女兒在讀文章,我也拿起書,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讀來卻另有一番感觸。全文81個字,字字寫陋,卻不覺得陋。開頭的仙龍寫了山水之色,實則喻陋室之主。文章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主人的高尚思想境界,這就突出了陋室主人不追求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求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更突顯主人的安貧樂道之心。以抒情的筆調錶明作者的高潔品格。

想起自己和孩子的老師,不僅再度感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然近段舞鋼教育界的中青年優秀教師紛紛跳槽,不論原因如何,對教育、對學生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也許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確實處在社會的底層,走的實有自己的不得已。然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一名學者能對學生撫琴研經,教書育人,遠離嘈雜的世俗,遠離傷神的.公務,尋求這個時期的一方淨土,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吾自認爲也不失是一種風雅的生活。

  陋室銘讀後感8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築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個人不須居無定所的生活,亦會讓一個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溫馨,那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們的港灣。

像如此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裝點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體面呢?或許並沒有那些必要,因爲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並使你能有一種潛移默化中的溫馨與存在感,何必去過多強求。唐朝劉禹錫在其《陋室銘》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也許是在他“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的陋室裏隱居纔對,他在自己的陋室裏建立起自己高潔的品格,也覺得自己閒靜的隱居生活是一種志趣。在這無限的志趣裏,也才能將管絃絲竹歸類到亂耳的雜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祿視作糞土。

也許正是過這種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對一切榮華富貴的如此淡泊,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詩篇與其樂觀、直爽的性格。

對於劉禹錫,以及同他一樣千千萬萬的文人墨客,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隱居在世間,而他們達到自我人生的滿足了嗎?也許他們沒有機會去達到治國平天下,但他們退而求次的樂趣卻在不同的地方體現:李白遊走於世間的山石草木之間,才能描寫出或充滿豪氣或婉轉動聽的詩篇;陶淵明在隱居生活裏與世無爭,纔有了閒靜、美好的田園詩歌……由此觀之,許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詩文字畫,都是他們在精神飽滿或對世事憤激之際的產物,它們亦是在表達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緒。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並不分貧賤與富貴,如果有的人有錢,就算是在揮霍時也應該去品味生活,如果沒有去品味與欣賞,沒有自身的愉悅與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財富的充裕,並不是精神上的滿足。人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滿足,就算是他做出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那麼他也是不幸福的,因爲他不知道滿足或是慾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會走向極端。

  陋室銘讀後感9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週末,我在家裏細細的品讀這段古文——《陋室銘》,呀!真是美!作者劉禹錫僅僅用了81個字,通過讚美陋室而表現出了他那種不求功名、不慕榮利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大家會發現,這兩句話中的仙和龍應該是突出山或水的,但是,作者卻是用仙和龍與他們的陋室相比較,突出了他們身居陋室,但是他們的行爲,語言、並不陋,突出了劉禹錫的高尚情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意思是: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晚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禹錫認爲他們都是一個個有才的學者,來和他們談論,所以,無論每個人,在他的心中,都是博學的,從這裏可以看出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看得出劉禹錫把地位、財富……放到了最後幾位,他是一個不求功名的人,因爲他是一個追求之高雅的人。

從《陋室銘》之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受不受人的尊敬不在於它的家是否華麗,而在於這個人人品怎麼樣。我還感受到了劉禹錫是一個不慕榮利的人,並且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求聞達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讀後感10

金錢,一個誘人的字眼!爲了得到它:有些人失了自己的自尊,有些搞得妻離子散,有些人把親人變成了仇人,讀《陋室銘》有感450字。可知,金錢的可怕。

自從學了《陋室銘》,讓我懂得了“淡泊名利”的含義。金錢並不是一切,生命比金錢重要,家人比金錢更重要。自古以來,那些成就偉大事業的人無不是淡泊名利的人。在他們成功的背後,就是擁有這種優秀的品質。並不是所有人卻因財富而手足相殘。

難道你就願意把這短暫的一生用在追求榮華富貴的道路上,最終沾得滿身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生活中才會有舒適的心情,讀後感《讀《陋室銘》有感450字》。如書中所講,儘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私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閒雅之治,正是金錢所難買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錢可以買到“房子”,卻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娛樂”,卻買不到“快樂”;錢可以買到“夥伴”,卻得不到一個真心的“朋友”。都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又有誰知道,買得到的東西卻並不能陪得了你一世。

只有淡泊名利,纔能有心安理得的快樂。

所以,我要學習這種崇高的精神——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