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精選12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精選12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那天,我閱讀了高一的課本,發現海倫·凱勒的文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最出名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紹了她想用這三天做的事,我閱讀後,潸然淚下。

一位雙耳失聰、雙眼失明又不會說話的她渴望得到三天的復明時間,而且這三天她是安排的如此妥當,讓我感受到三天後的她肯定把這次失明當做永久的記憶。

第一天,她要看人,她希望看到她老師的面旁。因爲她的老師爲她打開了世界,希望珍藏在她的記憶中。在每個人心中,老師永遠是偉大的!不僅僅只有老師,還有她的朋友,她要長久地望着他們的臉,銘記在她心中。在所有人的記憶裏,朋友永遠形影不離!看看小狗們的忠實眼睛,使她獲得安慰。她忘不了去森林。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好美好美。她不停地感嘆這。時光匆匆,第一天過去了。

眼睛,能給她的安慰。她觀看了自己的房間後,去了森林。她渴望已久的情景終於可以出現在她的眼前了。新鮮的空氣、路途的風景好美好美!這是她的感嘆。她陶醉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這本書,我最佩服的就是海倫·凱勒那身殘志堅的精神。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小女身殘志堅的故事,她19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種叫猩紅熱的病,變成了聾盲人。剛開始時,海倫對自己的生活是厭煩、暴躁,常常發脾氣,對生活感到失望。在父母的陪伴下,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耐心的老師成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學認字。海倫是盲人,學認字要比正常人困難得多,老師把字打成盲文,教海倫用手來摸。雖然海倫在學認字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但她並沒有放棄,她反覆觸摸,不厭其煩,自己的辛苦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看到這裏我很佩服海倫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常常遇到困難就退縮,特別是在做數學作業時,培優闖關題,稍微有點難度,就不願動腦筋選擇放棄,和海倫比起來,想想都慚愧。我決心要迎難而上,不讓數學拖學習的後退。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不可能鎖住一顆嚮往偉大的心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被主人公海倫凱勒的精神所感動,她與命運頑強搏鬥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她本是一個可愛活潑的小女孩,我會向我們一樣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病魔奪走了她的所有的快樂,她看不見也聽不見了,她像一個失去了翅膀的天使,無力更無助。

她是幸運的,因爲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教她如何感受風的存在,如何觸摸雨滴的聲音,她在不斷地感知中認識了這個世界,她學會了交流,她甚至考上了哈弗大學,她是多麼棒的一個人啊!她經歷的困難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她對生活的熱愛讓自己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有時,我會不自覺地把眼睛閉上,擡起腳試着走幾步,我感到了很暗的恐懼,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那麼,海倫凱勒呢?她的一生都是在黑暗中度過,可她卻擁有了自己心靈上那道最閃耀的光芒,相比之下,我們又是多麼地慚愧和自責啊!

其實,眼睛看不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心靈變得黑暗了,如果我們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所賜予我們的所有,那就閉上眼睛學習走路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遠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對於海倫來說,雖然她生活在黑暗之中,可黑暗的逼仄並未扼殺她嚮往光明的心靈,她從未被黑暗所淹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中,海倫用清晰的筆觸將僅有的三天光明詳細來寫。沒有煽情的文字,也沒有過分亢奮的情感,海倫在規勸世人的同時將充實的三天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這三天裏,海倫要凝望親友,要去欣賞大自然,要去觀看戲劇,要去參加博物館,要去紐約體驗繁華,要做的事太多,而所擁有的時間太短。但是,海倫並沒有感到遺憾,因爲三天內所看到的一切都沉澱爲美好的回憶,日後觸摸到每一件物品時都能記憶起它們的樣子。

文中語言平實感人,層次清晰,按照時間順序鋪寫開來,並充分運用夾述夾議手法和白描手法,直白而又細膩的刻畫出海倫三天光明行程。海倫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海倫的苦心規勸表明了她對光明的渴望,從她語重心長的話語中,我們認識到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後悔。將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將所擁有的都看作是最後一天能擁有的,在珍惜中生活好每一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嚮往光明和聲音的海倫·凱勒深深地感動着我。那種堅持、勇敢、努力值得我們學習。

海倫·凱勒爲了學習盲語,她把自己的手指都摸出了血,而這些都是爲了能和自己的小夥伴在一起。這正是海倫·凱勒遇見了安妮·莎莉文老師讓他重新開始度過一個艱苦難熬的生活。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疾病使她變得又盲又聾又啞。命運帶給她太多的折磨。這時讓我想起我和爸爸媽媽妹妹一起到外面玩時,看見一個大約三歲的小男孩。我跑上前去問他:“你幹嘛戴着一個眼鏡?”在他身旁的媽媽說:“他是盲人。”聽到這句話我用手在小男孩前面晃了一下,真的沒反應。不過還不到一會兒,那小男孩不知怎麼的,他就哭了起來。海倫·凱勒想學習正常人一樣化妝,她趁着家人不注意時,跑到母親的房間,學着媽媽的樣子化起妝來。這讓我想起我的妹妹經常在舅媽的化妝臺前學着舅媽一樣化妝。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這本書表現出了一個命運悲慘的小姑娘和實現她能像正常人一樣和夥伴們一起玩,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這本書。從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海倫·凱勒的精神永遠記在我們心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在她的短篇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講述了自己生命的不幸與痛苦,在黑暗中絕望的感受,以及如何讓自己在黑暗的深淵中重新對生命有了信心。她想如果擁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到老師和親朋好友,好好端詳他們的面容,將他們的外貌深深地印在心上。第二天,她要去參觀博物館,戲院或電影院,瞭解人類和自然界的真實面目。第三天,她要在現實生活中,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度過平凡的一天。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海倫凱勒的不幸,也讓我更加珍惜我的眼睛。“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靈是自由的”這句話更是讓我對她的毅力感到驚訝。

我合上書,靜靜地躺在牀上,腦子裏全是海倫凱勒書上一個個動人的畫面,嘴裏情不自禁的地吐出一句話“沒有一種不幸,可與失去的時間相比。”三天的時間對於一個常人來說,只有七十二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寥寥無幾,但是對於海倫凱勒來說,三天是三十年,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裏又有多麼的滿足多麼的快樂。對於我來說,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向着目標努力奮鬥,就不會被一些客觀條件約束,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海倫·凱勒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一場病導致失明,失聰,失語,她變成了一個既盲,又聾還啞的女孩。海倫是不幸的,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同時她又是很幸運的,她遇見了春風暖化雨般的莎利文老師。莎利文老師讓她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從此,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身殘志不殘,在逆境中崛起,學會很多種國家的語言,最終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學院,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並四處奔走建立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

海倫的乞求不高,她只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整個世界,她想看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這對她卻只是一個美麗的夢。與海倫相比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優越的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還等什麼呢?我們還能抱怨什麼呢?我們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再做出許多的假如,那隻能留給我們太多的遺憾。

讓我們從讀完這本書開始,像海倫。凱勒那樣堅強、樂觀、勇敢,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用微笑面對厄運,自強不屈,奮發學習,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在每一個健康人眼裏,每天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但是在一個失去光明的人眼裏,他們卻無感知世界變化萬千的景物。如果命運只給三天光明,我半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將會看些有意義的書。我將翻開《三國演義》,領略劉關張三兄弟的英雄豪氣,翻開《西遊記》和唐僧師徒一起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在《水滸傳》的書頁中栩栩如生的武松、宋江、林沖……跳在我的腦海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將去觸摸大自然,我看到蝴蝶們一起翩翩起舞,我看到清澈的河水爲我梳妝打扮,柳樹姑娘揚起一頭秀髮,一切又是那麼美好……每當我想起我就會快樂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扶老奶奶過馬路,在公共汽車上爲老人孩子們讓座,在家裏幫媽媽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情。

三天後我的眼前一片漆黑,短暫的三天,足以讓我一生難忘,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比起一出生失去光明的孩子,我還是幸福的,因爲心有陽光才能創造美的明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改變。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在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爲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爲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爲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爲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一樣,在健康的時候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目標,每天都抱着這種目標,懷着這種目標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多麼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難以遺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什麼?”那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先接觸這本書是在這個暑假,剛開始,我還不懂書中的道理,可後來,我漸漸地喜歡上了它。

文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小時候因爲一場疾病,她的視覺和聽覺就被病魔所奪去,她的世界從那時起就變得黑暗、寂靜。但是安妮·莎莉文這位家庭教師改變了她,教她學習,而她的媽媽的愛和智慧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她通向心中的一片光明,所以她黑暗的世界並沒有就此黑暗下去。最後,海倫·凱勒學有所成,畢業於哈佛大學,成了一個慈善家和作家。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們帶來光明的人,一個不向命運低頭、自強不息的人讓我深深地折服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勇氣,什麼是信念……

海倫·凱勒所說的“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話將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田。我們的眼前是明亮的,我們的世界是有聲的,請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本週,我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第二章。

第二章主要講了美國盲聾女海倫凱勒進入中學,因爲看不見、聽不見的原因,她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可是她並沒有畏懼,而是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不斷克服學習上的重重困難,終於考取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哈佛大學。衆所周知,哈佛大學是世界著名大學,普通人想考入都非常困難,更何況海倫是一個盲聾人,但她做到了。

海倫凱勒的學習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樣,她必須把書本上的知識翻譯成盲文,然後再進行學習。當海倫凱勒得知自己還要再讀三年學時,她十分不樂意,因爲她不想做異類,她想和同學們一起步入大學。最終,她克服了所有困難,她成功地考進了哈佛大學。

我們仔細想想:海倫凱勒是一個盲聾人,但她卻可以考入世界著名大學。爲什麼我們這些正常人就不能像海倫凱勒那樣,創造這麼多的成就?我們不能成功地原因是:我們缺少了毅力。如果我們有着像海倫凱勒那樣的毅力,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這是一本自傳體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從出生到長大所經歷的故事,她是一個盲聾人,但她並不自卑,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最終她考上了哈佛大學。書中讓我印象最深還是海倫﹒凱勒在跟莎莉文老師學手語的時候,由於海倫﹒凱勒覺得無聊,把洋娃娃扔碎了。結果莎莉文老師不但沒有罵她,而是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

記得在期末考試複習的時候,媽媽讓我看複習資料,我十分不樂意,因爲前一天晚上我已經認真地看過一遍了,於是我把複習資料用勁往下一扔,把資料夾的一個小角扔碎了。就在這時,媽媽聽到了聲音,馬上跑過了,說:“杭遠秋,你怎麼能這樣呢?複習是對你的期末考試成績有幫助的呀!

如果你今天在這複習,而別人卻開心地玩去了,那你肯定考的比別人好,因爲付出總是有回報的。所以你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聽了媽媽的話,我十分後悔,以後就更加抓緊複習,最終期末考試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我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當我們處在困難的時候,要永不放棄,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這是一本勵志的書,而且十分好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