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一、設計教學系統

讀《教學設計原理》有感

可以把教學系統定義爲對用於促進學習的資源和程序的安排,教學設計原理讀後感(上)。教學系統是創建教學系統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系統的也是科學的。因爲在一般應用中是可驗證的、可重複的,而且能夠產生可預測的結果。然而,在發現與解決教學問題方面,它仍需要創造,教學系統設計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幾個階段。

若干假設:1、教學系統也可被稱爲學習環境,因爲這兩個術語都是指一套在促進、支持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因素。2、教學系統設計並不暗含一種具體的教學法或學習論。3、教學系統設計是另一個更大過程的特例,這一過程被稱爲人類工效技術。

二、學習和教學的基本過程

一)教學的結果 教學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是達成終點的一種方式。這些終點被描述爲教學的目的或目標。目的是對預期結果寬泛的陳述,而目標則更爲具體。

教育與培訓的區別是什麼?通常是預期結果的目的或具體性。教育發展的是潛在的性能與傾向,而有效的培訓依賴於所教任務的可接受的表現水平。

習得的性能有不同的'類型,布盧姆等人識別出三大領域(動作、認知和情感)。加涅相信,通過把學習目標歸入五種類型可以簡化教學計劃的制定:

1、智慧技能 對智慧技能最好的描述是我們利用符號做事,例如把事物劃分成不同的類別,應用規則與原理及問題解決。這些技能使個體能應用符號或概念與他們的環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學習適用基本的讀寫算技能的學習,而進行到哪一水平是與個體的興趣和智力相一致的,讀後感《教學設計原理讀後感(上)》。

2、認知技能 認知策略是一種技能,是支配個體自身的學習、記憶和思維行爲的性能。人們期待個體能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學習和思維這類技能。多數的認知策略是“專門領域”的,但有些認知是一般的,通常認知策略是從經驗發展而來的。派特森把學生所使用的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的策略劃分爲五種類別:瀏覽、分析性的、經驗性的、已知站點與相似的性。元認知是一種特殊的認知策略。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或對認知過程的自我監控。像反思與自我調節的策略是元認知過程。

3、言語信息 言語信息是一種我們能夠陳述的知識,它是“知道什麼”或“陳述性知識”。學習者通常從正規教學中獲得大量的信息,許多信息也可以通過偶然的方式習得。其中惰性觀念是“接受並儲存在大腦中但未被利用、測驗或形成新穎組合的觀念。”很清楚地是:沒有得到使用或練習的言語信息會很快被遺忘,因爲沒有與之相聯繫的有意義的場景。

4、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是最明顯的人類技能之一。作爲一種技能,這種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動作表現成爲可能。

5、態度 態度影響着學生對他們的行動的過程的選擇。作爲一種人類性能,態度是預先安排個體行爲選擇的一種持續狀態。

三、設計教學

(一)確定表現性目標

如何陳述傳遞期望的目標?1、習得的結果得以表現的情境。2、所進行的學習的類型。3、行爲表現的內容或對象。4、可觀察的行爲。5、適用於行爲表現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條件。

(二)學習任務分析

教學設計通常開始於教程目的的識別與學習目標的任務分析。教學設計者最初提出的問題並非是學生要學什麼,而是學生學完後將指導什麼或會做什麼。

任務分析的類型分爲:第一類是程序任務分析,有時也叫信息加工分析,第二類是學習任務分析。程序任務分析描述了完成某一任務的步驟。程序任務分析分解爲學習者完成任務而必須執行的步驟。信息加工分析主要有兩種用途:第一種是提供對終點目標的清晰描述,包括程序中所涉及的步驟。第二個用途是揭示了可能並不明顯的個別步驟。一旦終點目標確定,就可以用另一個分析來確定先決能力或使能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終點目標和使能目標都需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