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1

泰戈爾說過“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一直以來自己非常信奉這句話,而馮恩洪老師的書《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體會了這句話。假期中雖然繼續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這本書從頭讀了一遍,靜心體會,有幾點尤其讓人深思。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

一、實實在在做教育

與快樂同行,從教師到校長。想要讓學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學生的心中,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軌跡。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嚴而有序、嚴而有方、嚴而有格。因此幫助學生用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卓越不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也不代表全面優秀。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比學會學問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學會做學問,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做現代人,學會做社會主義人,學會做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時代新人。這一切都要從小處做起,能夠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細節。

二、學生的發展

一直以來,對於學生的發展我們都聽熟了“全面發展”這個詞兒,自己也一直在向着這個目標努力着,奮鬥着,但同時也迷茫着:讓每個孩子都全面發展,我們真的能做到嗎?看看眼前爲學習而累的孩子們,有時真的覺得他們好可憐呀!但自己卻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害怕因爲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輩子的落後,爲了“全面發展”這面旗幟,我們在痛苦地努力着。

馮教授的一席話終於解開了我心頭的一塊沉重的石頭:國家提出的“全面發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發展加一個人的最近發展區強勢智慧發展。做教師的我們,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讓我們一起去挖掘、去發現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強勢發展區吧!

三、比分數更重要的

差異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優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異的教育,而是適應差異的教育。我們必須清醒地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另外,學生是有激情的,他們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課,我們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上你這個語文老師。同時,學生是有有待釋放的潛在能量的,而他們也是渴望成功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讓70%的學生領到獎狀,讓他們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自己的肯定,從而更好地、更自信地發展自己。三尺講臺上有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每個孩子自信快樂地成長!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直木造樑,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我想,這就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2

假期讀了馮恩洪校長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

在這部分中馮校長告訴我們:在三尺講臺上,我們同樣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創造一流業績。我們不但要珍惜講臺,熱愛講臺,享受講臺,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臺。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你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爲,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一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長的時間(一個學期),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爲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秀教師與一個普通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的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爲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爲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發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心態。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纔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爲後,都去反思一下,總結一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爲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爲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纔能有一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爲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爲,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是一個優秀教師的素養。應該朝這方面繼續努力。

馮校長最後指出每一名優秀教師都是複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注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教師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後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後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3

本學期學校組織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講座:《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收穫很多: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膽識。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很多人讚美老師的工作,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比喻,也覺得這種比喻並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裏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規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天性,也是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裏既要有牛頓,愛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爲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後,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脫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纔是教育的正常現象,因爲教師並不是克隆專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爲“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所以,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評價顯得尤爲重要,小學生更是如此。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還有一句話這樣說:“諷刺和謾罵可使天才變白癡,鼓勵和讚美可使白癡變天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讚美評價。

三是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4

德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積極人生的需要。合適的德育,合適的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人生。

作爲一位教師,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對於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以下幾點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它能給學生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學生壓力和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在競爭、比較中,客觀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侷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讓班集體更富有生氣,豐富學生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現在社會,流行團隊合作。真實這一觀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級管理中。通過我這幾年我試行情況來看,效果還是挺顯著的。其實真正自覺的學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讓他做到每天都能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簡單。況且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了一種“與世無爭”的現象,不求上進,只求一般,對於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很淡。怎麼樣採取措施改變這些現象呢?道理學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爲改變這一現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詳細的評價表。從遵守紀律、完成作業情況、班幹部組長完成工作、勞動、衛生方面,分別說明各項的加減分情況。另外,通過抽籤形式,分成5人一組爲一團隊,各個學生的表現加減分,不光和自己有關,也和自己所在的團隊有關。每月評選一次,分別給予團隊總分第一名,個人總分第一名獎勵。獎勵的錢是班上每月積攢下來的易拉罐和礦泉水瓶換來的錢。這樣一來,有些作業拖拉、不認真的學生,進步許多,因爲他扣分,他所在的團隊會相應扣分,因此他的團隊成員就會批評他,督促他。其實學生還是要面子的,這一招比老師批評強。而且這樣做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公平的。因爲你做得好,就會得到相應的加分,且爲自己的團隊加分。避免一些學生以前的一些想法“這麼認真有什麼用,不也是一樣做作業嗎,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現在學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設法做得更好,因爲在他們心時時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還能得到團隊成員的肯定和讚揚,做得不好就減分,還要拖團隊的後腿。團隊裏的各個成員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爭取第一。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5

當我翻開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書,我就愛不釋手讀着這本著作,結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許多的思考與感悟。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爲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撬起教育質量的支點在哪裏?在課堂。“撬起課堂教育質量的課堂變革在於,走出講授,走進合作或者差異發展,以釋放學生的潛能。”

課堂是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主要手段,課堂承擔着個體社會化的第一責任。課堂變革要由講授走進合作。合作課堂就是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啓發後,學生仍然存疑的,教師才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的課堂。合作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想參與課堂,開動機器,做課堂的主人,學到知識並理解知識,提高課堂知識的鞏固率。課堂變革還要由講授走進差異發展。差異發展就是我們給有差異的學會提供合適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級,按照層次開展課堂教學,實實在在地實施分層次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

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也在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但每個班級學生確定,教材單一,課時緊,教師每天都在趕進度,在練習,有時完全忘卻了學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讓學生將課程內容學完就好,於是,講授知識就佔去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聽了課,做了練習,但就是課堂知識鞏固率極低。而那些爲了展現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課堂,讓後進生舉手發言的所謂關注差異的課堂,都不是高效的課堂。當前,由於課堂變革沒有適應時代,課程建設較滯後,導致我們的課堂大多在約束學生的潛能,萎縮學生的潛能,而非釋放學生的潛能,因此,學習的不快樂成了不少學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爲我們當下及將來亟需完成的任務。我們要建立符合學生個性、適應學生髮展的動態、綜合的課程體系;我們要讓合作課堂,讓差異發展成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試想,“一個學生將來用特長跟社會發展的需要形成一個結合點,找到一個結合點,那麼對這個學生來說,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無特長,走上社會,能快樂地享受工作嗎?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關懷。“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爲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總之,適合教育就是要吸納古今中外一切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精華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特徵,繼續發揚創新,更好地爲學生服務。

躬身自問:從教十年,我是一個珍惜講臺,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師嗎?我是一個熱愛讀書,學會合作,由單科型的老師走向了複合型的老師嗎?對此,我還有極大的差距呀。既然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已成共識,我們還需要等待嗎?作爲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爲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6

國慶抽空拜讀了馮恩洪教授所著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受頗深。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爲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撬起教育質量的支點在哪裏?在課堂。“撬起課堂教育質量的課堂變革在於,走出講授,走進合作或者差異發展,以釋放學生的潛能。”

課堂是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主要手段,課堂承擔着個體社會化的第一責任。國內知名教育專家馮恩洪教授就如何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必須努力實現使教學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主動地發展。課堂教學中,應旨在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即實現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的主體。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那種無視教學規律的“一言堂”、“滿堂灌”式的作法必須改變。把學生從“應試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面向全體,生動活潑地發展。2、讓學生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一堂課教學效果的好壞,首先是看教師能否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首要的任務就是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3、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合作性學習是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而不是四個人簡單的作樣子。所討論的問題要具有思辯性,討論時要帶動其他同學共同學習,討論後要進行每組間的組際交流。不要把一看就會,一找就到的問題拿來討論。如果把真正能表現學生不同見解的問題拿來討論,那討論後的學生回答將是各抒己見,百花齊放。這樣,在比較中鑑別,在鑑別中統一認識,這樣的討論才真正有意義。但這樣的討論需要教師認真的備課,瞭解學生實際,精心的設計才能夠完成。4、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課堂上,對於教學重點、難點部分的講解、提問,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不同實際。對於疑難問題,只找舉手同學答對就完事是不行的。還要考慮到其他層次的學生,給中等或低層次的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瞭解他們的問題所在,讓大家幫助分析、解決。這樣,才能是真正面向全體;這樣,才能不僅全體都學習,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學會。5、讓每個學生都成爲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說的創造性學習,應該是在課堂上,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問難,發表不同見解的結果。只要求學生按教師的思路作出預定答案的,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只侷限於課本內知識的,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想象力。學生的想象力是相當豐富的。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們的老師能否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啓發學生,並創造條件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就看教師能否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誰做到了這一點,誰的課堂就將是學生展示才華的天地。那麼,他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掌握者,更將是有獨立見解、有創造力的一代優秀人才。教爲了不教,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爲本,讓學生心繫課堂,成爲課堂的主人。

掩卷沉思,我們當前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弊端,是在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教師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異;對於學生的評價只有理性的對錯,沒有感性的激勵,特別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缺少引導,缺少尊重,致使學生在忍受教育,在挫敗中痛苦學習;圍繞中考指揮棒,我們經常性地忘卻學生潛能的發展,只是固執地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學習網內掙扎,這樣的教育能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嗎?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關懷。“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爲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爲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爲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7

現在的教育的評價都以成績爲標準,60分合格,85分以上是優秀。在一標準下,每次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分析會上,學校領導部門就在此基礎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爭取優秀率越高越好,這樣以後進入四星級高中的比率就高,學校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就高。我們每位教師在這要求下,也拼命地抓成績,這樣才能體現我們老師的水平。在這一大形勢下,我們常常忽略了學生的特長,埋沒了很多學生的創造能力。讀了馮校長的這本書後,更讓我深有體會。

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這樣說體育上、寫作、唱歌等方面應該是四個班級中最好的,這不是我瞎說的,我們班秋季運動會團體第一、張奕雯同學寫作獲江蘇省一等獎,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給我們班起的班名是——精英班。但很多老師都沒理解我的真正意思,以爲精英班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因此每次學生上課不好或考試差的時候,任課老師就這樣諷刺我班:在精英班上面應該加上雙引號,簡直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班級。我聽了只是一笑而過,從來不和他們辯解。有的學生本來在學習上天智就差,能夠合格已經就不錯了,根本不指望能考入好的高中,但除了學習以外,其它方面不一定很差,總歸有愛好的地方,這就是他的特長,因此我們老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特長,好好培養,成績上只要合格就行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學校的觀點。如:我們班有個體育特長生,體育很好,代表學校參加了多次市級的比賽,並獲得很好的成績,因此我多次向體育老師推薦他多訓練,爭取考入體校,但他學習成績真得不行,每次活動課都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訂正作業了,哪有時間訓練呢。還有班裏幾個學生足球踢得還可以,但哪有時間讓他們訓練呢?

很多情況下爲了學習成績能搞好,埋沒了學生的特長,毀滅了學生的創造才能。我個人很同意馮校長的觀點:合格+特長=優秀的學生。希望我們學校以後能以這方面突破一下。

上面所說的內容,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其他老師的想法,更不代表學校的意思。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8

假期讀了馮恩洪先生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我們不但要珍惜講臺,熱愛講臺,享受講臺,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臺。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主要的補充方式就是讀書,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個方面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同時讀書使自己累計更多的經驗,用最好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就會成功。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爲教學是一個可以改進可以更好的事情。一個會讀書、會反思的老師,纔是一個能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師,纔是一個好老師。
  對照馮先生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作爲,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在讀書方面來說,自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較少,很多不同學生的最好處理方法,很多課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書中都有一定的提及,並找到了一些不錯的解決方法,而我卻有很多還沒有學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
  馮先生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爲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爲學生、學校服務。
  對於做教育,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
  除了讀書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這裏說的合作除了教師間的合作還包括師生合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在於教師要研究學生。我已經打好了十足的精神來迎接一切挑戰,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識,有能力,帶給學生溫暖的老師!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後感9

只有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歷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設定的同一個模子對所有人進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識灌進孩子稚嫩的頭腦。教育是通過某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謂的真理強加給他們。我們就應該讓他們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應僅僅是對他們進行說教。教育過程是一個培養人、開發人的過程。“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並不是對學生作無原則的遷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規律和時代發展到今天的需要所決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規律來說,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適合學生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不能讓學生的自我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開掘和充分的體現,那麼,學生在學校裏學習,就會成爲一樁差事,成爲一種負擔,厭棄學習,厭棄老師。

我們不能埋怨教育的差異,應該研究差異。學生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學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來,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關鍵是在課堂上,如臨春風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只要學生喜歡還愁紀律學習上不去,的確我們不能埋怨學生的差異,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師要爲有差異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一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一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爲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啓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爲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一模一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說差異課堂。

結合自身合作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在小組活動中,雖然採取了小組成員課堂發言積分單並規定組長最多隻能發言兩次。這樣一來小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員的參與,調動了全組積極性。但個別學生由於本身水平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積極參與活動的各環節。因此還需要教師更細緻及時的輔導和幫助,加強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師生形成合力,共同進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