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導語: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或作品就是創造。正因爲如此,大多數學生對創造感到非常神祕、遙不可及,認爲創造僅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一)

讀了此書,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實踐家馮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經歷

馮恩洪——一個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維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長的目標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種表現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某個統一認定的所謂的優秀標準。1990年提出了用規範保證合格,用選擇支持特長,校園裏不能只有就範而沒有選擇。1993年提出了優秀教育資源最大化,使之進入尋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有思想的老師。

  二、馮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學一小時的學習習慣

馮恩洪教授在書中談到他從1980年7月1號開始,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天自學一小時,先讀書,後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學校討論教育問題,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四點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後,想到今天的自學一小時沒有完成,於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氣,提起精神,強迫自己坐到書桌旁。自學一小時後,他再拉開窗簾,太陽已經升起。他的這種讀書習慣從198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讀書給他帶來了成功和樂趣,當讀書使他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迴歸到簡單,這時他發現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諦。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善於獲得知識增量的老師,是善於學習的老師。

  三、馮恩洪校長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執着

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兩個支點,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夠在今天的現實中敏銳地洞悉並遇見和把握兩者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的實踐者在今天的體制下實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這樣的追求中,就必須時刻挑戰現實,從而超越現實。馮恩洪對此體會至深:“僅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義色彩;不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於明天的環境,思考如何從明天走向後天才稱得上戰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偉業,需要他的參與者走一步想兩步。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二)

在這個假期裏我認真閱讀了馮恩洪教授所著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現狀進行了理性思考,同時對中國教育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書中馮老師圍繞如何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從各方面進行了闡述並引入了很多實例,使我感受頗深,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書中說“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教師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異;對於學生的評價只有理性的對錯,沒有感性的激勵,特別對於學生的 “錯誤”回答,缺少引導,缺少尊重,致使學生在忍受教育,在挫敗中痛苦學習;圍繞中考、高考指揮棒,我們經常性地忘卻學生潛能的發展,只是固執地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學習網內掙扎。《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所以,我們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我們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教育的真諦在於實現人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師應該關注差異。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的教育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

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而由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爲本的革命,是一場教育的深刻變革。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爲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撬起教育質量的支點在哪裏?在課堂。“ 撬起課堂教育質量的課堂變革在於,走出講授,走進合作或者差異發展,以釋放學生的潛能。” 課堂是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主要手段,課堂承擔着個體社會化的第一責任。課堂變革要由講授走進合作。合作課堂就是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啓發後,學生仍然存疑的,教師才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的課堂。合作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想參與課堂,開動機器,做課堂的主人,學到知識並理解知識,提高課堂知識的鞏固率。課堂變革還要由講授走進差異發展。差異發展就是我們給有差異的學會提供合適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級,按照層次開展課堂教學,實實在在地實施分層次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

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也在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但每個班級學生確定,教材單一,課時緊,教師每天都在趕進度,在練習,有時完全忘卻了學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讓學生將課程內容學完就好,於是,講授知識就佔去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聽了課,做了練習,但就是課堂知識鞏固率極低。而那些爲了展現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課堂,讓後進生舉手發言的所謂關注差異的課堂,都不是高效的課堂。當前,由於課堂變革沒有適應時代,課程建設較滯後,導致我們的課堂大多在約束學生的潛能,萎縮學生的潛能,而非釋放學生的潛能,因此,學習的不快樂成了不少學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爲我們當下及將來急需完成的任務。我們要建立符合學生個性、適應學生髮展的動態、綜合的課程體系;我們要讓合作課堂,讓差異發展成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試想,“ 一個學生將來用特長跟社會發展的需要形成一個結合點,找到一個結合點,那麼對這個學生來說,工作就是享受了” 。反之,只有合格,毫無特長,走上社會,能快樂地享受工作嗎?

“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關懷。“ 適合教育” 就是強調以學生爲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總之,適合教育就是要吸納古今中外一切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精華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特徵,繼續發揚創新,更好地爲學生服務。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直木造樑,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我想,這就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是教育。因此,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爲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