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勸學有感

讀勸學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讀勸學有感1

顏真清曾這樣說過: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勸學有感

那麼作爲青少年的我們,到底該怎麼利用這青春大好事光來充實自我,提高自己呢?我讀完《勸學》深有感觸。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磨掉我們自身的雜質,提升自身的價值,使我們越來越符合這個社會的要求,更好地融入社會。

就像君子博學而日參而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古時君子尚且如此,又何況我們呢?

苟子曰:“目不呢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其實就是說做事最怕好高騖遠,三心二意,生活中凡是成功者,無一不是專注者。因爲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排除瑣事幹擾,只有心無旁騖,才能潛心鑽研。

學習在於積累,不光要積累表面知識,還要積累更深一層的思想,以此來達到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了,可在此之前,我卻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去思考過這句話,直到學完《勸學》。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非然。

就說們每天堅持記一個英語單詞,那麼堅持一年下來就是365個,這是表面的變量,那麼我們又會有怎樣的質變呢?通過我們多增的這365個單詞,我們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量,以而寫出更好的英語作文,我們可以看懂更多英語讀物,來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些又能提高我們的英語表達能力。繼之提高我們的交際能力。達到真正的與實際街接。

讀《勸學》的感悟很多,可簡單的來說還是善於利用有限的學習資源,專心無好高騖遠的學習,來提高完善自己。

讀勸學有感2

荀子的《勸學篇》是關於學習的傳世名篇,文中反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強調學習是人們思考問題、認識事物的重要條件,讀勸學有感300作文。其中“學不可以己”、“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等等都是此文開宗明義的核心觀點,它告誡世人都要將學習作爲人生的羅盤、燈塔,做一個刻苦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古人云:“學者政之出,政者學之施。”、“政不於學,則無道揆法守。”意思是講,從學習中產生管理國家的學問,管理國家的學問是學習的實施。管理國家的人不學習,就無法度可以遵循奉守。領導幹部素質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擁有的知識。領導幹部掌握的知識越多,並善於應用,其思想就越解放,眼界就越寬廣,胸襟就越開闊,品德就越高潔,這樣纔會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纔會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加富有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讀勸學有感3

讀了《勸學》這篇古文,我感到學習一定是積累深了才能學好。只要願意學習,你就一定要堅持到底。其中我最喜歡“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這一句讓我感到在學習中要當騏驥,我們要當駿馬不要當駑馬、懶馬。我從中感到學習一定要勤奮,要積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意思是我們的學習不可以停止要努力,我們的學習是第一位的,日積月累纔能有許多知識融入你腦中。

勸學,我們要聽勸,要努力學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的學習目標不用知識闖是不能到達的;我們的學習不一點點積累是無法成功的。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成功,我們要好好學習。

我讀了這篇古文覺得學習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要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讀勸學有感4

荀子,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吧,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現存的《荀子》有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數都是荀子自己所作。今天,我就讀了其中的《勸學》這篇文章。它從“積土成山”這樣的小道理出發,爲我們講了一個學習要鍥而不捨的道理,它使我感觸頗深。“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我讀完這篇文章後一直念念不忘的詞句,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真不錯。是啊,你不半步一步這樣的走,怎麼能走到一千里?那波濤洶涌的江海,又怎麼能離得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水呢?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例也能證實這一點。我們班就有這麼一個同學,老師說他很聰明,可就是不努力,不堅持,或許他本可以成爲“一匹好馬”,但他卻做事總是半途而廢,因爲不努力而沒有成績;還有一位同學,原先從不在班級裏拋頭露面,可她卻一直默默努力,堅持着,現在終於作出了成績,當上了班幹部,還是我們班的數學尖子生哩!

再看看我,我也不例外。我原先總是不努力,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上了學以後,我認真學習琵琶,一直堅持下來,每天練習,終於練出了現在的成績, 一個個榮譽也因爲我的刻苦堅持接踵而至。一個人天生的智商並不能決定你的未來,只要你鍥而不捨,努力學習,你就會有大成就。記住一句話,它將使你我終生受益:“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名師點評:這篇文章,老師之前有點評過了哦,不知道你看到了沒有啊?你讀懂了荀子也讀懂了勸學,很不錯的一句經典的話: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相信對你有很多的幫助,特別是在你的求學道路上。你將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你的實際的生活結合了起來,很好。

讀勸學有感5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爲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膾炙人口的《勸學》就出自荀子之手。

勸學從題目上就已經告訴我們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重在“勸”,着眼於“學”。文章開篇提出了“君子曰:學不可以已。”①荀子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學習上的觀點: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它既是全文的一個總起句,又是全文的中心句。這也可以和荀子的人性思想結合起來,荀子主張性惡論,提出要化性去僞,化性去僞的過程重在學習,所以更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們也常說:學到老,活到老。知識是無止境的的,我們的學習也是無止境的。因此,我認爲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驕傲自滿,認爲自己學得很好很多了,不需要學習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就如莊子的《秋水》②中的河伯一樣:問道百,以爲莫己若者,③最後終將貽笑大方。在知識層面上,人很多時候都是一隻井底之蛙,我們學到的僅僅是那一口井大小的知識,要想看到井外的天空,我們需不斷努力。荀子在後面的部分中也提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④不通過後天的學習,永遠不會明白自己學識是多麼的淺薄。

接着荀子又提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⑤從中我們明白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因爲有教育才會“使之然也”。而且我們還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荀子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又鼓勵我們要學得更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我們現在的學習中,我們不能怪自己資質太差,不是學習的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學有所成的可能,只在於你是否“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除此之外,荀子《勸學》中談到的學與思的關係也讓我受益匪淺。荀子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⑥我曾經整天的思考,但不如片刻的學習所得的多。荀子用自己親身的實踐告訴我們“終日思”不如“須臾學”,學是基礎,思是建立在先學的知識上的。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應該先打好基礎,把重要的、基本的`知識學牢、學好,纔會有深層次的思考,不然我們只能不切實際的空想。其次,他在“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⑦提出了君子的學習不僅僅完全依靠自己,還要懂得“善假於物也”。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能盲目地死讀書,善於利用一些資源能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就像現在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的知識畢竟有限,大多時候我們都要借用一些工具幫助我們,就比如說網絡,還有圖書館,老師是我們最好的資源,也許一個問題我們想很久都不明白,但一經過老師的提點,我們就能恍然大悟。同時,同學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當我們的老師,更何況是你那些勤奮好學的同學了。善於藉助有利的條件也是學習的重要方面,但我認爲荀子的“善假於物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卻不能過分依賴,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而且更不能投機取巧,學習還是要腳踏實地。

在荀子的思想中,“積”是很重要的觀點。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⑩學習源自於積累,荀子很早就體會到了這一點,不管是一般的學科知識還是道德學問,我們都需要不斷積累,而且貴在堅持。我們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明白這個道理,但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有人認爲這是修養的功夫,這種功夫從何而來,可以說幼年來自師長的科學培養與訓練,青年時來自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確切來說,我覺得這與個人的毅力有關,同樣也與自己的夢想或者目標有關,就與古時的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相似,只要你有那個目標與毅力,不斷地堅持,任何奇蹟都會發生。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從小時候的字詞句、加減乘除學到現在的知識,可以說經歷了一段非常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但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功利色彩鮮明的社會,凡事講究效率,本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卻壓縮到幾天完成,這樣也許效率很高,但質量呢?又有誰能保證?不管是老師們常說的某些學術課題,還是現在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希望他們能“又快又好”的發展,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比如說中國,追求的經濟效益提上去了,那環境呢?而且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又得到了什麼呢?因此,我覺得我們做什麼事都應遵循它應有的一個過程,重在積累,貴在堅持,這樣纔會得到好的結果。

《勸學》給我的啓示遠遠不只這些,它其中蘊含的思想還需要我去進一步閱讀與體會,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

讀勸學有感6

教育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如何教育,如何學習"是亙古至今人們爭論的焦點。其實,學習關鍵在於人們自身的態度。我們須知"書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非"學海無涯,回頭是岸",所以我們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細細品味了《孫權勸學》後,我被呂蒙虛心接受他人建議,勤奮學習的精神深深打動。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沒多久,魯肅到了尋陽,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由此可見,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花時間學習後,才學大有長進,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無論你身份如何,地位如何,學習都是調養身心的良藥。正所謂良藥苦口,只有現在發憤學習,才能在歷史的扉頁上劃過光彩的一筆,將爲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不竭的動力之。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必須依靠教育。因此學無止境,我們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終生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面臨即將到的終生經濟時代,我們只有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具備了終生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未社會的挑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

我們要珍惜在校的學習機會,養成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昇華自己的品德,吸納人類積累的智慧和思想,在學習中獲得造福社會和完善自我的力量。

學習是那無邊無際的海洋,讓我們變成魚兒去快樂地遨遊;學習是那一望無垠的天空,讓我們變成鳥兒展翅高飛。學海無涯,讓我們揚起夢想的風帆出發吧!"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朝一日,我們定能在學海中找到生命的真諦!

讀勸學有感7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君子,大家都知道,是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連他們這些知識淵博的人都強調學習不能停止,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豈不是更應該不斷學習、永不停止嗎?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應該被我們每個人所牢記。因爲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通過學習我們還能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仔細想想,真的是這個理兒。當一個人廣泛的學習了各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能每天反省自己,有錯誤及時改正,那在以後的爲人處事中,就不太可能再犯什麼錯誤了。有什麼過失了。我想人人都想成爲這樣的人吧。然而知識是無窮盡的。我們只有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將學習時刻牢記心中,纔有可能成爲這樣的人。

荀子還在《勸學》中寫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着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立足也,而千里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藉助外物,就能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事。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其實所謂的“外物”,就是指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許多技術,明白諸多道理。從而完成自己本來難以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見,學習之重要性。那我們不更要應該時時刻刻不忘學習嗎?不更應該吧“學到老,活到老”這句話永記心中,並付諸行動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讀完這幾句話,我真的無法不佩服荀子老先生之賢。就這樣短短几十個字,就明確的揭示了學習之貴在堅持之道理。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品質。對於這個問題,我真的深有體會。

記得初中的時,我發現在做英語試題時經常會碰到很多生詞,影響了做題,於是,我便買了本英語字典,將所有碰到過的生詞,查處讀音和詞意,將其整理在一個本子上,每天早晨閱讀,以此來擴充單詞貯備量。當時,真是心潮澎湃,想立馬衝出去買字典。可字典買了之後,卻把它扔到了一邊,以“麻煩”的理由結束了我的計劃。現在真是追悔莫及啊。我想,同學們也做過這種事情吧,也應該明白堅持之可貴吧!那麼對於學習來說,不更需要堅持嗎?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千萬要牢記!

總而言之一句話——It's never old to learn.

讀勸學有感8

《勸學》主要是通過對先人的治學辦事理念的總結,詮釋,在我們能看懂的同時,起到一個修身養性,增強智慧的作用,以使我們在遇到問題的同時能更好地解決,而不至於手忙腳亂。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領會到平時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有待改進的地方也太多。雖然我們也學過有關勸學的文章,但是經典就自有它作爲經典的道理,每看一次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

其中《勸學》當中的不少警句對我影響深刻,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要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爲就不會有過錯了,這句話說明了學習對人行爲的重要性。“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句話說明了君子與常人是沒有差別的,只是君子更加善於運用工具,也說明了在學習工作當中大家應該善於動腦,運用機巧。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不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蟹,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言簡意賅,字字珠璣的說明了一個道理:爲什麼許多人不能成功?就是因爲他們學的東西不夠,下的功夫也不夠,這就是鍥而舍之啊!而有的人爲什麼能夠出類拔萃?恰恰是因爲他們鍥而不捨!

讀完《勸學》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啓發那就是書的價值,書可以滿足一個人的精神需求,這正如“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一句所言。您是否孤獨過,抑或彷徨過,那麼書也不失爲您開的一劑良藥,當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看看書時,那時您就會領悟到讀書的真正含義。有位哲人說過:“你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可那不是鏡子的錯呀!”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一面鏡子,照亮了我們的不足,因而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古人云:“開卷有益”,您讀萬卷書,那麼萬卷書便會教您領略人生的真諦。

愛書吧!讓書香充盈我們的心田。

讀勸學有感9

讀了孫權勸學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全文主要內容爲:孫權讓呂蒙學習,呂蒙卻以軍中事物多而推脫,經過孫權的一番勸導後,呂蒙就開始學習,最後變得文武雙全,震驚了前來議論的魯肅,真是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首先,我意識到:人不能不學習。學習使我們能生存下去,還給了我們更充實的生活;學習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只有善於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學習,才能適應這個不斷髮展與變化的社會;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夠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只要肯學習,就要努力,拼搏,纔會有收穫。呂蒙學習後,就由原先只會武力的莽夫,成爲了足智多謀的將領。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可能你今天看着枯燥無味的書籍,以後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利益與收穫。

還有,要善於利用不同的眼光對待別人,特別是對待有志向的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別人,往往會收穫別人的尊重與敬佩。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小學時,我因爲作業寫得慢,就很少抽時間背古詩,也很少練習寫作。上了初中才發現,它們都佔很高的分數。於是,我下定決心改進,好好背誦古詩,多積累作文素材,多讀書。我的語文成績就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但是這次考試,雖然語文成績不錯,但是總成績很低。我忽視了其他科,這使我考到了自升入初中以來排名最低的一次。所以,學習也應全面地學,把所有的學科都學好。“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更加勤奮學習,才能夠學好。現在努力的學習,其實是爲將來的幸福奠定基礎,所以我更應該努力學習。

讀了《孫權勸學》後,我的收穫很多,我應好好學習,成爲更優秀的自己。

讀勸學有感10

今天,我讀了《孫權勸學》這篇文章,感觸頗深,尤其是呂蒙學識的事情,讓我受益良多。

記得裏面講的是:呂蒙手握實權之後便不想學習,就以軍中多務來推辭,孫權以自己爲例,讓呂蒙明白讀書有很大益處。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經過一段時間,魯肅來到尋陽與呂蒙論議,在講論中,魯肅很吃驚,現在的呂蒙不是以前那個不學習的呂蒙,真是“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魯肅於是和呂蒙結爲了朋友。

從孫權勸學中,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呂蒙的進步告訴我們: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只要肯學習,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只要我們用心學習,就一定會像呂蒙一樣,有很大進步

同時也讓我不禁想到自己,我自以爲數學很好,老師講的我也懂,就開始變得懶惰了。平時能少寫一點就決不多寫一個字,空閒的時間也不做習題,認爲那些習題對我來說很簡單,沒有必要去寫,在複習課更是不聽講,因爲那些我都做對了,就沒再聽老師講,只是在課上玩或做別的事。在一次考試中,我數學的成績大幅度下滑,連100分都沒有,讓我頓時醒悟,這可能就是我不復習、也不學習的後果吧。

從這些事情中讓我漸漸明白,學無止境,學海無涯。無論何時,我都不能掉以輕心。俗話說:常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常與高人爲伍,你能登上巔峯。所以,我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向比我優秀的人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改正缺點,爲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奮鬥。我相信在我不斷的堅持下,一定會有所收穫,爲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