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麥田裏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1

擠了點時間讀完了塞林格的《麥田裏的守望者》。

雖然是50年代的作品,但是讀起來居然和我們的現實是如此貼近。雖然我不認可這是一本好書,它不適合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們讀,其間充斥着污言穢語、自甘墮落、偏執任性,只會是孩子們不良行爲的推進劑;但是對於成年人,尤其是老師們確是很好地瞭解那些叛逆孩子的極好素材。它生動地再現了生活在迷茫和彷徨中的孩子們的細膩心理,對我們這些動不動就對孩子們吹鬍子瞪眼睛的老師們是個大的觸動。

波浪起伏的麥田正孕育着多少危機?青春的孩子們正經歷着如引領他們順利地走向成人社會?何的迷茫?誰又是他們的守望者?誰能拯救他們的靈魂? 霍爾頓希望成爲麥田裏的守望者,其實他正是那個需要守望的人。而他的年幼的妹妹卻真正成爲他的守望者,雖然不一定喚醒其心靈,但至少讓他不再流浪和恣睢。她靠的是什麼?應該是愛的呼喚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2

暑假,我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個17歲的男孩,厭惡世俗的紛紛擾擾,夢想有一個孩童的世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成人的虛僞。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本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是他在純真的妹妹身前發自內心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心裏所想、心裏所念。

在如今社會中,現實與殘酷將人們狠狠包圍。許多滿懷夢想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逐漸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經的夢想煙消雲散,人性也被逐漸磨滅。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裏,誰又在守望?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3

如果你突然看到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或者是什麼書我想你會感到非常開心甚至沉醉在裏面美美的睡上好幾個夜晚而在這幾天裏你很難在接受另外一部好電影或者是什麼書...漸漸的平復以後你又會去看別的當你找不到還會有什麼電影或者是什麼書比之前看到的那部更好時你的心情會非常失落...對非常失落我就是這樣就像離開你的初戀一樣在麼一瞬間回想起來是最美好的...但是我現在纔沒心情很你們談什麼我的初戀什麼的。我想談的是一本我剛看完的書。《麥田裏的守望者》我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寫的是事而不是風景真想看風景還用的着看你寫嗎?然我先要說的是我並不喜歡看書覺得特沒勁從小我的朗讀能力就差看起書來是一個字一個字數的那種而且一看瞌睡就來了的人可能是最近我太他媽無聊了吧竟然也會買書看說起來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是讀書的人麼?我笑了。甭管你們信不信我確實把這本書看完了而且第一時間就是想介紹給我的朋友們看。好了扯了半天了...

《麥田裏的守望者》我想你們會跟我一樣被這標題所吸引是否我們也在守望着什麼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我不是在麥田裏是在工地上我守望着天空能夠飄雪下來因爲那時候我就能回家了能夠做我想做的事情了而不是守望在這裏...在這裏的經歷我不想多說反正也就那樣不好意思又扯遠了。作者是JD賽林格講述的是一個16歲的小男孩卻比同年的孩子高出一個頭他滿口髒話吸菸酗酒甚至還嫖對周圍的環境感到非常乏味每天看着周圍一羣蠢蛋讓他想吐在他第三所學校開除他以後也就是聖誕節的前幾天他不敢回家也不想回家於是就在外面晃悠想着聖誕節學校放假在回去因爲學校的開除信聖誕節纔會寄到家。這就是大概的劇情我可每心思把整本書都寫進去想看我可以送給你...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生活而不是被別人活着環境所左右如果你現在還很迷茫就看看着本書吧!不能在現在的環境得到我們就大膽的去另一個環境追求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4

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爲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 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爲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爲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僞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後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爲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

"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着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

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5

在午後濁熱饜膩的空氣裏讀完 《麥田裏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着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讀後卻被一種灰調子的情緒所籠罩,呼吸着逼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方寸靈臺。

我不是乖巧如人們所想象那樣的孩子,所以喜歡荒涼帶有模糊恐怖《呼嘯山莊》而不怎麼看得上《簡·愛》,也不喜歡用理性審慎的目光,盡在提manners(教養)去解剖人的簡·奧斯汀。喜歡那個寫“犯忌”內容,大罵現代工業文明,憤世嫉俗的的勞倫斯,比起堂堂正正規規矩矩的作家,受爭議的作品更能讓我激賞。

搞不清楚愛看《麥田裏的守望者》是因爲年輕還是因爲水瓶座,無論因爲什麼都該感謝自己,這本書裏滿是污言穢語,主人公霍爾頓開口“他媽的”閉口“混帳”,年紀大點兒或我再文雅乖順點兒估計是受不了的。年輕又沒教養的我讀起來反有一種一吐爲快的感受呢。

小說主人公霍爾頓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見的孩子,也是鳳毛麟角的孩子,16歲的他抽菸,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讓很多正派人對他的優點也嗤之以鼻了。然那頹廢,灰冷的態度源於失望,開除他的那算什麼混帳學校?一個光鮮外表內裏已經腐爛的蘋果,在那裏找不到一個支點,學校裏的老師都是勢利的僞君子,而同學聚在一起談的就是女人,酒和性,這個迷茫的孩子在希望中看出無所有。——其實他也是很有靈性的孩子,他可以說出“天氣冷得像巫婆的奶頭”這樣讓人大吃一驚又拍案叫絕的話,他在描述周遭時是多麼犀利的冷嘲,說到自己純真的弟妹時又怎樣在玩世不恭的話語裏透出無往不在的溫柔。學校和家庭對他的希冀不過是“出人頭地,將來買輛混帳凱迪拉克!”他不願長大面對泥沙俱下的社會,他唯一抱有好感的老師也告訴他世界多麼殘酷:“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是的,他究竟要長大,與這個世界妥協的啊,時光是某種節制而無情的東西,宇宙間最大的暴君,不必敬畏卻必須服從。

文首那段話是霍爾頓對小妹妹發自肺腑的話語,那是多麼明朗又純美的畫面呵,金色的浪潮柔柔滑過幼小的孩子們的身體,他們自由自在地奔跑,而霍爾頓則守護着他們,不要再讓這些孩子如他一樣墮入深谷般的虛無,他們不會憂傷,不會有陰翳的絕望,永遠不會在暗中掙扎,渴求光明又遙不可及,永遠不會讓率真的天性蒙上僞善,誰能說這不是黃金世界呢?如果真有天堂,它就應該讓我們有條出路啊!

我想象着霍爾頓面對妹妹天真的臉說這話的神情,懷着對另一個世界的希望,雙眼朦朧又明亮,那是他的天堂,這個心地比一般人敏感十倍的陰鬱少年,這個大部分功課不及格的多餘的人卻是我的英雄。我不能表達什麼,因爲我連他那樣玩世不恭的勇氣都沒有,生命壓縮成一條僅向前無力延伸的線,有時嘗試紅得如血的酒漿,卻害怕露出一點形跡來,由於書讀得太多,想得太雜,永遠找不到可以相信什麼,連自然本身也懷疑着,它創造了春天,也親手讓其枯萎,找不到憑藉的我如半空中的雨滴沉沉落墜......當然我只能一個人冥想,甚至無人可交流也懶得受白眼,所以對於漂泊的零餘者有莫名的接納和同情。——何必談這些呢,我已經覺得自己的文字太拉雜了。

後來霍爾頓打算到鄉下去喬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人體健全的功能反會撕毀自由,可是唯一肯聽他講的妹妹令他欲罷不能,終於他心情沉重地目睹小女孩遊樂時的輕盈身影,心兒變做了冰點,在外流浪多時的他從不屬於他的黑暗世界回到那個屬於他的涼薄世界裏,他怎樣回家,怎樣生了一場病,都成了謎團,他不知道下個學期應該如何,就像我們都不知道一樣。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篇6: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着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裏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僞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爲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纔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爲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着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由於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爲“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着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打架,抽菸,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爲?多麼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每個人都有着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鬥和努力,能換來什麼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過汗水的澆灌纔會發芽結果。現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裏,不是我們改變環境就是環境改變我們,那麼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呢?麥田裏的守望者也許是那麼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着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爲他並沒有資本去實現。

《麥田裏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