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1300字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1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很多時候看一本書不僅僅是爲了看而看,更是爲了思考而看。在我看來爲一部自己喜歡的書寫一篇洋洋灑灑的讀後感,這樣的感覺挺好的。

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有感1300字

讀這本書,是我無意間聽朋友的推薦,閒來無事又覺得挺有看頭,便翻開書頁仔細閱讀。此書《麥田裏的守望者》被認爲是全世界無數彷徨年輕人心靈的慰藉,道出了千萬青少年的心聲。在我剛過完的青春,或許這本書也可讓我感慨萬千。

看到《麥田裏的守望者》這個抽象的書名,我不懂,也難以理解。作者這所謂的題目是表達出一種怎樣的心態?抑或是怎樣的人生。當我開始慢慢細品,慢慢發掘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我早已無法自拔。

這本書是塞格林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卻對美國社會和文學都產生了極爲重要的影響。《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就像畢業生要獲得倒是的首肯一樣重要!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概念,作者將一切所要表達的東西闡述的淋漓盡致,這便是所謂的年代造就才華吧。

美國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煙硝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考爾菲德就是其中一員。霍爾頓被學校開除,爲了在星期三回家,就在紐約街頭鬼混: 抽菸、喝酒、去夜總會、大把花錢,碰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幹了這個年紀的人想幹的所有的事。然而,看似瀟灑刺激的生活,卻掩藏不住內心的極度空虛和精神上的寂寞。不得不說,這本書表現的過於真實,以至於某些時刻我會忘記了現實與書之間的縫隙。作者以細膩而探析的筆法,細緻入微地刻面了主人公霍爾頓的矛盾心態,描繪出霍爾頓複雜的精神病態。細緻入微的刻畫令我身臨其境。幻想着自己的青春是不是會有這麼一種可能,充斥着暴躁、混亂與叛逆。

想想現實中的自己就像書中的霍爾頓一樣:厭惡一切阿諛奉承,虛僞做作的嘴臉。最渴望的就是到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地方。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省去蠢而無用的交流。但是,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欺騙自己的同時或許能夠令自己感到舒心,但成長所要面對的東西將會被自己這種心態粉碎的一乾二淨。我們,必須勇敢面對,努力上進,這纔是人生的正確道路。

說回來,書中菲比的天真純粹真讓我喜歡。在書的最後幾章,就是菲比抱着旅行箱說要和霍爾頓一起走的時候,此時此刻,作者的筆墨觸動了我內心最深的點。我多麼希望菲比永遠也不要長大,我自己也常常會想,孩子不長大該多好。成長會讓他們和帶來和我們一樣經歷痛苦、矛盾、失望,然後學會做人。想想那該多可怕?可是,我又無法阻止他們的成長,就像霍爾頓最終還是沒能去成一心向往的西部的某個地方。成長是一種現實,是人無法逃避的路徑。或許人生會有許許多多的路途,但成長,無可避免。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所以菲比最後仍舊會成長,但願她不會變成那個年代的世俗。

在成長之後閱讀書籍,在我看來是少之又少。現在這網絡覆蓋的年代,手機電腦互聯網一體的信息時代。還有誰會願意捧起墨香的紙張翻看?還有誰會願意沉下心來仔細聆聽那一位位塑造經典的作者的吶喊?或許,有。但也只是稀有。我承認自己仍舊做的不夠。但書畢竟是書。紙張上跳躍的文字,紙張上散發的墨香。永遠是手機這類快餐閱讀所不能夠替代的。

願更多的人,能夠在信息時代反思反省。捧起一本書,讀一篇安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