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插班生林可樹》有感範文

讀《插班生林可樹》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在學校開展的教師讀《插班生林可樹》的這一文後,感受頗深。他們認爲,“這部真實的長篇教育敘事有足夠的資格,成爲‘問題生’教育的教科書。”作者楊聰是五年級的語文老師,他對插班生,也是就所謂的“問題生”,考試考十幾分的林可樹長期的關注,投入了自己的愛心和教育智慧,讓人動容並肅然起敬。這是一支精彩的教育舞蹈。“我也不過是應試教育這個棋盤裏的一顆棋子罷了,我沒法預料我的所作所爲會把可樹帶向何方,和他碰撞與磨合會達到什麼程度,彼此還能走多遠。”楊聰在文中說,“我就是堅持做我該做的,想做的。要說我有耐心,不如說我對問題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真希望,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家長、老師、學校領導、教育官員,整個社會能夠,不僅對“問題生”,也包括“優等生”這些鮮活的生命個體“感興趣”。應試教育,說得很多了,彷彿瘟疫,人們咒詛抱怨,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它卻又總是陰霾不散。在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官員、學校領導、教師,甚至是家長都極有可能歡迎應試教育。爲什麼不呢?分數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甚至唯一標準,教育就是如此簡單,多麼省事。

讀《插班生林可樹》有感範文

還搞什麼素質教育呢,不是自找麻煩嗎?!最可憐的還是學生,不管是分數高的,還是分數低的。我們的目光習慣性地停留在分數而不是考出分數的學生身上。這樣的情況是常有的:“要是去教課文、講試題、輔導學生做作業做練習、組織學生考試競賽等,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分數,教師就全力以赴;一旦要讓教師去關注和引導學生的行爲、心理和思想時,教師就沒了興趣、耐心和精力,往往用簡單或粗暴的方式對待了。”家長若與孩子單處一教室,不談論成績分數,就無話可說……責任是很好推卸的,理由一大把,比如“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在憋仄的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卻說:“即使我們戴着鐐銬跳舞,我們也要跳出精彩的舞。”這裏有無奈,更有迴應魯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勇氣。